《【对职业教育的再认识】职业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职业教育的再认识】职业教育.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职业教育的再认识】职业教育 摘要: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的形势,指出了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几个误区,提出了职业教育是特色教育和终生教育,并非是简单的技能教育,对职业教育的评价应有长期隐性的评价体系,从而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特色;技能 一、职业教育也是教育 高等学校存在的终极理由和根本使命是培养人,就是要在受教育者年轻而又最具可塑性的时期教育他们,塑造他们,这一真理是古今中外多少教育工作者探索和实践的结果。目前讲到职业教育,大家通常归纳其有四大功能(也称四位一体),即学历教育、社会服务、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虽然大学
2、(含职业院校)的发展过程中承担着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文化引领多项功能,但无论如何,培养人是大学的根本目的。 国外常将大学的功能概括为“Teaching,Research,Service”,其实三者都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如将职业教育的四大功能与之对比,我们会发现在职业院校中强调职业训练与研究型大学强调科学研究一样,社会服务是每所大学都应承担的责任,但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学历教育就是人才培养,且几大功能绝非等量齐观,而是主从关系,人才培养是“体”,社会服务和职业培训是“两翼”,体之不存,翼将焉附,我们切不可在教育功能多元化的今天迷失育人的根本。 现在一谈到职业学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大家关注的
3、焦点问题是学生初次就业率,且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这好像就已经明确认可职业教育等于就业教育。在近几年生源数量递减的情况下,又出来一个评价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指标:学生报到率。因为部分学校的招生计划数大于学生实际报考人数,造成计划都招不满,其次是即使理论上招满了,但学生实际报到不理想,许多学生中学毕业后选择了直接就业。这样,从入口到出口,高职院校从宏观上都在政府教育部门掌控之中。在今天的办学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更看重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虽然有些学校甚至是为生存而挣扎,但请切记,我们是在办教育,不是办职业培训班。 既然职业教育也是教育,教育则必须以人为本。众所周知,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其
4、先天禀赋、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基础知识、兴趣爱好、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客观差异,学校则要正视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恪守秉承“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的宗旨。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这一思想对今天的职业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职院校存在两大主体阵容:教师和学生,长期以来对谁是主体的问题有过争论,目前虽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逐步形成,但大学的外围评价许多指标都是针对教师,如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省部级科研成果以及重要比赛中获奖情况,这些对教师确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育资源并未惠及所有学生,因许多获奖项目是以牺牲大部分学生的利益而实施的超常
5、教育。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培养人的任务将更加艰巨。教育家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有精辟论述: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都寄托在教育者身上。 二、职业教育不只是技能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的办学者总希望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高职院校即希望在1-2年内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如何缩短校内学习时间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殊不知,人的行为养成、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心灵净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速成将是囫囵吞枣,于人的
6、全面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现在缩短学制最典型的案例是3年制高职专业在校时间仅2年,最后一年是专业(社会)实践,师资条件较好、比较负责任的学校还有专业教师下企业指导或巡回检查,大部分是学生自由活动,社会管理、学生实习由原来的集中统一完全变为分散社会化,学校的人文环境如何培养人、陶冶人,在时间上都难以得到保证。 其次是学校训练的专业技能与社会岗位的适配性。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职业教育不只是学会某项技能,学会某种操作,所以在学校就提倡和号召学生“先做人,后做事”,所谓先“做人”,那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大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会做人的关键因素,而教师又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引路人。如今的高职院校强调学生技能,出发
7、点是希望学生走出校门能谋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一份受尊重的职业,但我们更应为学生人生打好底色,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的社会公民。社会职业岗位千变万化,日新月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已经明显滞后于经济产业发展,尤其在信息技术时期,网络已改变了人的生活,因此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已成为高职院校的生命,之前的教训是深刻的,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生命周期如昙花一现,只有传统的经典专业尚在稳步中前行,这就更要求学校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在培养人才的基础上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而不是让学生只掌握某一项(工种)的技能,就迈出校门,虽然可以谋到一个饭碗,但其可持续发展及适应社会
8、变化的能力几乎为零,那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未实现,正如杜威所言:“教育必须首先是人类的,然后才是专业的。” 三、职业教育是特色教育 职业教育的生命在办学特色。在体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后,高职院校必须解决好“大而全”和“综合性”的问题,逐步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对于每一所学校而言,则要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和专业优势,但目前的状况不容乐观,各校的同质性有增无减,千校一面。据不完全统计,某省70余所高职院校,开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百分之百,开办“商务英语”、“旅游管理”等专业的也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如将这种情况推而广之,在职业院校中普遍存在。其原因是学校定位不准确,师资队伍
9、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不相适应,即哪些专业投入少,经济效益又好又快,就办哪些专业。然而这种跟风式的专业设置,只会淡化学校的专业特色,影响学生培养质量。众所周知,世界知名大学,并不以学生人数的多少而影响其知名度。巴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仅二千多学生,但其美誉排世界前列。更有大学精神的牛津大学,拒绝沙特阿拉伯亿万富翁瓦菲支塞义德340万美元的捐款,坚决不增设工商管理学院,对于这笔巨款,许多学校是求之不得,但有着千年办学历史的牛津却不为所动,将工商管理学院拒之门外,牛津人真正理解了大学的含义。大学的目的是培养人,不是以拓宽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为目的。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学校应
10、不断总结和凝练专业特色,研究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企业行业新兴产业的特点,充分发挥办学的传统优势、比较优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保留自己的办学个性,而不是一味跟风而人云亦云。专业设置必须有广泛的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本身的实际状况,利用自身优势条件,这样才能创出办学的品牌,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四、职业教育评价是长期的、隐性的 大家都知道,中学阶段教育的直接目的是追求好的高的升学率,所以大家都想挤进名校、读名校,其原因是名校升学率高。现在社会及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院校的评价常以就业率来衡量,而且将这一结果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所以各校在万分矛盾之中就虚报,造成统计渠道差错,如将各校所报的毕业生就业
11、率相加再平均,已远远高于该年度学生实际就业人数,虽然这只是一种现象,但其本质反映了学校的被迫和无奈,也反映了就业率这一评价指标对职业学校办学的指挥棒效果。 应当承认,就业率作为职业院校一项评价指标,有其积极的促进意义,因为职业教育要瞄准企业和行业,培养一线生产、管理、服务人才,为社会所用,但是,如将职业教育全过程只盯在就业上,势必造成培养质量的偏差。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将几个新报到的未经职业教育的学生与已经过三年高职教育的学生同时参加企业招聘,结果有部分未经职业教育但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反而应聘成功,这些说明企业用人的标准重在看学生的发展前景,也说明本身的素质是职业选择成功的重要内涵。 总之,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对人本身的人格、养成、品质等教育是最根本的内容,弃本逐末而去追求表面层次教育,只会助长教育的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长期的,世界知名大学培养许多优秀人才都是以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成名的。 参考文献: 1徐飞.文汇报N.2010-11-20. 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