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努力!加油!22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8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表现的精神品格。(重难点)一、导入新诗,体悟诗境1.(出示芙蓉楼送辛渐)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教师指名读,纠正字音。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节奏。学生再齐读。3.品味诗境,读好古诗。(1)了解背景,读懂
2、诗意。芙蓉楼送辛渐诗中写了一件什么事?读读课题,借助注释和老师出示的写作背景,想想是谁送别谁?辛渐要去哪儿?(2)交流分享,品味诗境。送别辛渐时,周边的景色怎么样?读读诗的前两句,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组交流,汇报)寒雨: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它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连江、夜入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楚山孤: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楚山?品读前两句话,读一读,面对这样的景色,作者的心境是怎样的?(3)引读:黎明时分,天色乍亮还暗,寒冷的冰雨敲打着江面,一座孤独的楚山昏昏沉沉地立在江边。作者望着这一切,不禁吟诵道(指导读“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小结:孤独的楚山,寒冷的山雨
3、,面对即将远行的好友辛渐,再想起自己遭受贬谪、独在异乡的现状,王昌龄不禁悲伤而泣(学生再读“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4.读懂作者,品味诗情辛渐此时要回到洛阳,猜猜看,他可能会遇见王昌龄的哪些亲友?这些亲友都会问辛渐什么问题?(他为什么不回来?他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被贬?)是啊,洛阳亲友的问题、疑惑,王昌龄都想到了,但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语,那就是(学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引读: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当结发妻子问起时,王昌龄会深情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当年迈的双亲问起时,王昌龄依旧坚定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2
4、)聚焦:冰,玉壶。冰和玉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答)补充资料: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唐开元宰相姚崇自写下冰壶诫“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李白也曾用冰壶自我鼓励。“玉壶”比喻什么?(王昌龄的心)那么,作者究竟想用冰心玉壶来表达他什么样的心境?点拨:王昌龄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洛阳亲友,并且还表达了即使被贬谪出京在偏僻的外地为官,他依然坚持清明廉洁的本心,这比任何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更能表达自己的为官信念。(3) 小结:诗的前两句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既写出了苍茫的江雨,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部编版 小学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古诗 教案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