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模板.doc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模板.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的炎症,临床表现为疼痛、触痛、红斑、红肿、硬化、化脓或静脉条索状形成。依据静脉炎发生机制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感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输注后静脉炎五种类型。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输液治疗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5%-4.5%。静脉炎发生的相关知识: 渗透压:正常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根据渗透压高低将其分为:1、高度危险,渗透压600mmol/L,2、中度危险,渗透压400-600mmol/L,3、低度危险,渗透压600mmol/L的药物,通过外周静脉输入后,可在24小时内发生化学性静脉炎。 酸碱度(PH):正常血液PH值7.
2、35-7.45, PH9强碱性。PH在6-8的药液对静脉影响小,PH超过此范围的药液均可损伤静脉内膜上皮细胞,引起化学性静脉炎。一、 发生原因:诱发静脉炎的主要有患者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疾病及血管条件差等)、输液工具的型号和材质、医护人员的穿刺技术、穿刺部位的选择及固定方式、输注药物的性质、药物的刺激性、输注的频率及输注量等因素。二、 静脉炎分类: (一)机械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是由于静脉穿刺或导管摩擦血管内膜所致,多发生于外周静脉,主要是由于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如PVC、MC、PICC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摩擦所致。(二) 化学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是由于输注的液体或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损伤血管内
3、膜的上皮细胞所致,常见于外周静脉输注,主要是高浓度、刺激性及腐蚀性药物的输入,速度过快、时间过长,超过了静脉血管的应急能力,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破坏所致。 (三)感染性静脉炎:感染性静脉炎称细菌性静脉炎,是细菌感染导管留置部位的静脉内膜,细菌由穿刺点沿着导管进入血液或局部细菌感染所致。 (四)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指静脉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深静脉,常发生于PICC、MC、CVC,是导管插入后形成静脉血栓刺激血管壁,启动的炎性反应而致。 (五)输注后静脉炎:输注后静脉炎指移除静脉血管通道工具后48小时内发生的静脉炎,主要发生于外周静脉导管。表1:各类
4、静脉炎发生原因 各类静脉炎发生原因类型发生原因 注释机械性静脉炎1.导管型号过大:导管直径超过穿刺血管内径的2/3,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炎性反应。 2.导管材料:导管材质较硬,与人体血管组织兼容性差,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炎性因子,启动炎性应激反应。3.反复局部穿刺:多次穿刺导致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启动炎性应激反应.4.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导管留置在关节或活动多的部位,导管随活动反复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炎性反应。5.穿刺血管选择不当:穿刺血管长度较短致导管尖端紧贴血管内壁,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炎性反应。6.留置时间过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超过96小时。7.未妥善固定导管:敷贴松动未及时更换,或采用不
5、正确的固定方式,导管摩擦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炎性反应。化学性静脉炎1.穿刺血管选择不当:血管直径过细,药物不能及时充分的稀释而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炎性反应。2.血管通路选择不当:浅静脉通道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抗肿瘤药物、pH低于5或高于9、渗透压大于600mmoL的药物,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炎性反应。3.输注速度过快:短时间输注大量药物,缩短了血液对药物的稀释或中和时间,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炎性反应。4.静脉导管破裂:静脉导管破裂导致腐蚀性液体外漏至中小血管内,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炎性反应。5.导管位置不正确:导管或导管尖端紧贴静脉壁,导致局部药物高浓度,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炎性
6、反应。6.消毒剂未干:置管时皮肤消毒剂未完全干燥,导致穿刺时消毒剂进入血管,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炎性反应。7.输注液中颗粒物质过大:输注液生产过程、输注液配制过程中产生较大的颗粒,刺激静脉内壁发生炎性反应。细菌性静脉炎1.手卫生执行差或未执行:接触静脉留置导管前未进行手卫生,手上携带细菌污染静脉导管,引发局部或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反应。2.穿刺局部消毒不规范或效果差:穿刺或更换敷料时消毒时间短、消毒时未用力摩擦、消毒液未待干或使用其他物品擦拭、污染已消毒部位等。3.消毒剂效果差或使用过期消毒剂失效。4.导管或穿刺点污染:手卫生不彻底、未执行或其他行为污染导管或穿刺点。血栓性静脉炎1.导管型号过大:
7、PVC、MC、CVC、PICC导管直径超过穿刺血管内径的2/3。2.导管材质过硬:导管材质与组织血管兼容性差或过硬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血栓形成。3.血管内膜破损:因穿刺或摩擦导致血管内膜破损。4.输注刺激性药物输注速度过快:因刺激血管内膜至炎性反应,启动凝血系统。5.局部多次穿刺:多次穿刺导致血管内膜损伤。6.机体防御反应:纤维蛋白对进入血管内的导管进行包绕,诱发启动凝血系统。7.穿刺部位选择不当: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输入刺激性药物后,导致血管内膜损害,容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输注后静脉炎1.移除技术不熟练:移除导管时按压力度过大,导致血管内膜损伤。2.污染局部:拔针时污染穿刺局部引发炎性反应。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脉炎 预防 处理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