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学习.pptx
《审美教育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美教育学习.ppt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历史上审美教育理论历史上审美教育理论第1页/共38页一、中国早期审美教育思想一、中国早期审美教育思想(一)古代(一)古代 1.追求以人为中心,美善结合的审美境界。追求以人为中心,美善结合的审美境界。淮南子淮南子中写道:“白玉不琢,美珠不文,质有余也。白玉不琢,美珠不文,质有余也。”这句话包含中国古代一个重要审美观念,即朴为至美。推崇天然质朴之美,表现在对人的美的审视上,便是重视人的内在素质的美的内在素质的美。先秦孔子孔子的“里仁为美里仁为美”,孟子孟子的“充实之谓美”,荀子的“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这都是强调美美和善善的联系。第2页/共38页2.2.重视艺术
2、在陶冶性情上的作用重视艺术在陶冶性情上的作用。中国古代,诗教、乐教等审美教育诗教、乐教等审美教育一直被当作修身养性、完善道德的手段。孔子孔子对艺术的审美教育的功能作了这样全面的解释“诗可以兴,可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其中的“兴”就是感发人的志意,陶冶人的感情。孔子还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认为人的修养,要从学诗激发情志学诗激发情志,靠学礼立身养性学礼立身养性,通过学乐铸就完美人学乐铸就完美人格格。孔子的理想人格理想人格是“文质彬彬,
3、然后君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外形外形到精神精神都要完美,而要实现这一人格就要诗教、乐教、礼教诗教、乐教、礼教并举,审美教育与其他教育结合。第3页/共38页孔子把规范社会政治制度及伦理观念的礼礼与使人亲和的乐乐相提并论,提出:“克己复礼”与“仁者爱人”。即作为个体要克制自己,自觉服从社会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规范;人和人之间要亲和,而“乐”就是“和”的媒介。孔子将两者同置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前列,可见他十分看重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在完善人完善人格、治理国家格、治理国家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孔子的“发乎情,止乎礼”、“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主张实际上是要求人们以感性服从于理性来求得内心的“
4、中和”,以个性消融于道德之中来换取心灵的和谐,而美育是实现这种人格模美育是实现这种人格模式的必要手段式的必要手段。第4页/共38页白居易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与元九书中写道:“圣人感人心而天厂和平。感人心者,莫先平情,莫始乎言,莫切平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也就是说诗歌是通过以情感人来达到教育的作用。诗歌是通过以情感人来达到教育的作用。王阳明王阳明谈到审美教育的具体实施具体实施时说,“讽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凡诱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凡此皆所以顺其志意顺其志意,调理其性情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位之
5、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深刻揭示揭示了美育美育“诱”、“讽”而“顺其志意”的特殊教育方式,指出了美育通过感情宣泄感情宣泄,“调理其性情调理其性情”,潜移默化地塑造受教育者和谐心灵的特殊功能。第5页/共38页(二)近代(二)近代1.1.梁启超梁启超把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第一位首次提出“趣味教育趣味教育”的概念。“趣味趣味”在西方指人的鉴赏力,梁启超的“趣味教育趣味教育”实际上指审指审美教育美教育。他进一步指出“趣味教育”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是趣味教育艺术是趣味教育的的“最大利器最大利器”。2.王国维王国维明确地把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审美教育
6、与德育、智育、体育并提,肯定审审美教育美教育的独特价值独特价值。1906年,他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培养“完全之人物完全之人物”第6页/共38页梁启超第7页/共38页王国维第8页/共38页蔡元培第9页/共38页3.蔡元培蔡元培我国近代审美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近代审美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在审美教审美教育理论育理论上多有建树,而且是颇有成就的审美教育实践审美教育实践家。1912年,他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把审美教育定为新式教育的重要内容。他开办音乐、美术的专门学校,亲自授课。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出了“以审美教育代宗以审美教育代宗教教”的主张,坚决主
7、张审美教育与宗教分离主张审美教育与宗教分离,并应取而代之,认为认为审美教育是自由的、进步的、普及的,取代强制的、保守的,有界审美教育是自由的、进步的、普及的,取代强制的、保守的,有界的宗教是历史的必然的宗教是历史的必然。第10页/共38页二、西方审美教育思想二、西方审美教育思想(一)古代(一)古代 柏拉图柏拉图从培养“理想国”公民的角度主张:公民的启蒙教育主要是音乐教育和游戏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审美教育思想集中在他的政治学政治学和诗学诗学里。在政治学政治学中,他明确指出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功能,“那就是(1)教育(2)净化(3)精神享受,也就是紧张劳动后的安静和休息。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就应选用伦理的
8、乐调”他特别论述了音乐对情感的净化作用音乐对情感的净化作用。指出:不同的乐调可以净化不同的情感,各种过分强烈的情感和情绪得以宣泄,使心理趋于平衡而产生快感。第11页/共38页 在诗学诗学中,他认为:悲剧的特定效果悲剧的特定效果是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他的净化说就是强调了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净化说就是强调了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古罗马古罗马时期的理论家贺拉斯贺拉斯在其代表作诗艺诗艺中,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寓教于乐”原则,他认为: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以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又对生活有帮助。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第12页/共38页(二)近代(二)近代席勒是德国启蒙
9、运动的代表人物,在他的审美教育书简审美教育书简(1795)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概念概念 1.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失使人成为审美的人。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失使人成为审美的人。针对工业社会中人性的分裂、不和谐。针对工业社会中人性的分裂、不和谐。2 2把这种审美的自由活动、称作把这种审美的自由活动、称作“游戏游戏”。他所谓的。他所谓的“游戏游戏”和和“强迫强迫”是相对立的。是相对立的。第13页/共38页第二节 审美教育的性质、特征及功能第14页/共38页一、美育的内涵一、美育的内涵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
10、育或美感教育。(一)从具体过程来看从具体过程来看,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它利用审美形象的情感力量去感染个体以达到教育目的。(二)从实施效用看从实施效用看,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美育对人的塑造不仅作用于情感,而且导致知情意等能力的全面提高,它同时辩证地融汇了认识、意志和情感三方面。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三)从美育的育人目的来看从美育的育人目的来看,它包含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通过对人类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审美的方式达成人的自我完善。综上所述,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各种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15页/共38页二、审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审美 教育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