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动力设备.pptx
《发电厂动力设备.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电厂动力设备.ppt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1 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饱和状态: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对于工质,分子脱 离表面的汽化过程同时伴有分子回到液体中的凝结过 程。一定温度下,起初汽化过程占优势。随着汽化的 分子增多,凝结过程加剧。一定程度时,汽化的分子 数与凝结的分子数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而空间中蒸汽 的分子数目不再增加,这种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饱和 状态。在这一状态下的温度称为饱和温度,压力称为饱和压力。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是一一对应的。处于饱和状态下的液态水称为饱和水,处于饱和状态下的蒸汽称为饱和蒸汽。第1页/共55页3.2 等压下水蒸气的形成过程 一、水蒸气的形成过程 1、未饱和水的等压预热阶段 图中处于未饱和状态的水,被等压加
2、热后,比体积稍有增大,熵增大,焓增大。直至等压下的饱和水状态。把未饱和水在等压下加热为饱和水所需要的热量叫预热热。第2页/共55页 饱和水和饱和蒸汽的混合物称为湿饱和水蒸汽,简称湿蒸汽;倘若继续加热直至最后一滴水变为蒸汽,这时气缸中的蒸汽称为干饱和蒸汽。一定量湿蒸汽中所含饱和蒸汽的质量与湿蒸汽的总质量之比称为干度。将饱和水在等压下加热成干饱和蒸汽所需要的热量称为汽化潜热。2、饱和水的等压汽化过程第3页/共55页3、干饱和蒸汽的等压过热过程 对干饱和蒸汽继续加热,并保持压力不变,蒸汽温度将上升,把温度高于饱和温度的蒸汽称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的温度与饱和温度之差,称为过热度。蒸汽过程中,比体积将继
3、续增大,焓、熵也将继续增大。此阶段所需要的热量称为过热热。第4页/共55页 二、水蒸汽等压形成过程在p-v图 和T-s图上的表示 在p-v图上,水蒸气形成的三个阶段是一条水平线。饱和水等压加热成干饱和蒸汽的汽化阶段既是等压又是等温,在T-s图上是一条水平直线,预热阶段和过热阶段都是随温度上升的一条近似于对数曲线。第5页/共55页 二、水蒸汽等压形成过程在p-v图 和T-s图上的表示 如果改变压力p,则在p-v图、T-s图上会得到另外一条等压过程线。减小,过程线位于原过程线下方;增大,则位于原过程线上方。随着压力的升高,汽化过程缩短。压力越高,饱和水与干饱和蒸汽的参数越接近,差别也越小,当达到某
4、一确定压力时,它们的区别完全消失。第6页/共55页二、水蒸汽等压形成过程在p-v图 和T-s图上的表示总结:一点,临界点;二线,上界线与下界线;三区,未饱和区下界线的左方、湿蒸汽区上、下界线之间、过热蒸汽区上界线的右方;五态,未饱和水状态、饱和水状态、湿饱和蒸汽状态、干饱和蒸汽状态、过热蒸汽状态。第7页/共55页3.3 水蒸气的h-s图一、水蒸气的h-s图 图中C为临界点,粗黑线CA为x=0的下界线,CB为x=1的上界线。上界线的上方是过热蒸汽区,下方是湿蒸汽区。第8页/共55页1.等压线群 等压线是一簇呈发散状的线群。在湿蒸汽区内为直线,在过热汽区内为向上翘的曲线。等压线沿熵增的方向是渐扩的
5、。2.等温线群 在湿蒸汽区,由于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在湿蒸汽区内等温线与等压线是重合的。3.等容线群4.等干度线 它是等压线上由x=0(下界线)至x=1(上界线)的等分点连接而成的。3.3 水蒸气的h-s图第9页/共55页二、水蒸气的热力过程 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也是等容、等压、等温和绝热4种。其中,等压和绝热过程应用得最多。第10页/共55页 在h-s图上确定一个热力过程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由已知初参数确定过程的初始状态点。(2)根据过程特点确定过程的走向。(3)由过程终参数确定过程的终点状态点。(4)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能量转换。第11页/共55页三、蒸汽的绝热节流
6、 蒸汽在管道中流动时,遇到阀门、孔板等面积突然缩小的地方,由于局部阻力很大使蒸汽的压力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节流。节流过程中工质流经缩口的时间极短,来不及和外界发生热量交换,故可将节流看成是绝热过程,称为绝热节流。第12页/共55页绝热节流过程的基本特性:1、蒸汽通过节流孔板时由于通道截面突然减小,流速增加,压力降低,焓减少,并伴随着一定的摩阻损失。通过缩口后通道截面扩大,流速又渐渐降低,焓也逐渐增加。可见,焓随着流速而变。2、一般情况下流速变化不大,故焓变化也不大,即在绝热节流过程中,节流前的焓和节流后的焓相等。第13页/共55页 实验表明,蒸汽通过节流后,压力降低,温度降低,而且做功能力也降低
7、。在一定的出口压力pn下,蒸汽做功量将减少h,这部分损失称为节流损失。第14页/共55页3.4 蒸汽动力循环一、郎肯循环 第15页/共55页郎肯循环的热效率 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方法(1)提高蒸汽初参数t1、p1;(2)降低乏汽压力。第16页/共55页二、回热循环 利用部分汽轮机中间抽汽加热锅炉给水的循环称为回热循环。第17页/共55页回热循环的分析(优点)(1)效率较同参数的郎肯循环高。(2)减少了锅炉的总负荷,因而减少了高温受热 面,节省了部分耐高温的金属材料。(3)使凝汽器的换热面积减少,节省铜材。(4)确定合适的回热级数,使技术和经济层面都 得到最大化。第18页/共55页三、中间再热循环
8、所谓中间再热循环,就是将汽轮机高压缸做功后的蒸汽全部引出,进入到锅炉再热器中再次等压加热,使蒸汽温度回复到初温或略高于初温,然后再全部引回汽轮机的低压缸继续膨胀做功,最后排入凝汽器。第19页/共55页 四、热电联产循环 既发电又供热的热力循环称为热电联产循环。采用热电联产循环的电厂称为热电厂。热电联产循环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背压式汽轮机供热系统和调节抽汽式汽轮机供热系统。第20页/共55页 第四章第四章 传热学传热学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凡是有温差的地方就有热量自发地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热。工程中的传热问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增强传热,即提高换热设备的传热能力,或在满足传热量的前提
9、下使设备尺寸尽量减小;削弱传热,即减小热损失或保持设备内适宜的工作温度。为学习和研究方便,将传热分成3种基本形式:导热、对流换热和热辐射。实际的传热过程中往往不是以某一种单一的形式出现,而是这3种基本方式的复杂组合。第21页/共55页4.1 导热一、导热定义:导热是指物体内部或接触物体之间由 于存在温差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二、傅里叶定律 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Q与平壁两边的温差(t1t2)、平壁的面积A成正比,而与平壁的厚度成反比,即式中:是比例系数,称导热率,又称导热 系数。第22页/共55页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给定面积的热量称为热流量,记为Q,单位为W。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称为热
10、流密度,记为q,单位为W/m2。式中:/称为导热热阻R。导热系数是表征材料导热性能优劣的参数,是一种物性参数,其单位为W/(mK)。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数值不同,并且还与温度、结构、密度和湿度等因素有关。第23页/共55页4.2 对流换热一、对流换热过程 定义: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对流换热过程的热量传递是靠两种作用完成的:1、流体与壁面直接接触的导热及流体之间 的导热作用;2、流体内部的对流传递作用。第24页/共55页二、牛顿冷却公式 流体被加热时:q=(t1t2)流体被冷却时:q=(t2t1)式中:t1及t2分别为壁面温度和流体温度,oC。如果把温差记为t
11、,并约定永远取正值,则牛顿冷却公式可表示为 q=t Q=At式中:比例系数为对流传热系数,W/(m2K)。第25页/共55页三、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 通过公式4-5、4-6我们可以看出影响表面传热系数有种种复杂因素,且根据理论分析及实验方法给出了表4-1中几种对流换热过程表面传热系数数值的大致范围。具体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可归纳为:1.流体产生运动的原因2.流体的流态3.流体的物理性质4.换热面的几何因素5.相态变化第26页/共55页4.3 热辐射一、热辐射定义:热辐射是一种由物体表面直接向外界发射可见和不可 见射线,在空间传递能量的现象。在能量传递过程中伴 随有能量形式的变化,即热能与辐射能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电厂 动力设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