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余角和补角说课稿.docx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余角和补角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余角和补角说课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余角和补角说课稿 余角和补角是初中数学七年级的学问点,余角和补角的学问为今后证明角的相等供应了一种依据和方法。以下是学习啦我为你整理的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详细情境中相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会运用解题; 2、经验视察、操作、探究、推理、沟通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推理实力和有条理的表达实力; 3、体验数学学问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 2、教学难点:应用方程的思想解决有关余角和补角的问题。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纸板、
2、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带领同学们领会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的壮丽景象,并思索:斜塔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和它与竖直方向所成的角度相加为多少度?(课件演示) 2、(动手操作1)拿出一个直角纸板,将直角剪成两个角, ∠1和∠2,问:∠1和∠2的和为多少度呢? ∠1+∠2=90o,我们把具有这种关系的∠1、∠2称为互余, 其中∠1叫做∠2的余角,∠2叫做∠1的余角。 请同学们依据老师的演示试着说出余角的定义。
3、 (设计意图:通过比萨斜塔的现实情境和剪纸这一实际操作引出余角概念,既调起学生的爱好,又直观易懂。) 二、新知探究 1、 余角的定义:假如两个角的和为90o(直角),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2、(动手操作2) (1) 拿出和的两个角的纸板拼成一个直角,问:“这两个角互余吗?” 把其中一个角移开,“这两个角还互余吗?” 留意事项1:两角互余只与度数有关,与位置无关。 接着提问:直角三角板的和的两个角互为余角吗?老师在前面黑板上画一个的角,班长在后面黑板上画一个的角,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吗? (2) 拿出一个直角纸板,将其剪成三个角,分别标上∠1、∠2、&
4、amp;ang;3,问: “∠1、∠2、∠3是互为余角吗?为什么?” 留意事项2:互余是两角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余角的两个留意事项,通过举例、现场操作,让学生说出错误观点,然后以纠错的方法得出,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3、补角的定义:假如两个角的和为(平角),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4、嬉戏一:找挚友 环节一:老师把事先打算的标有度数的角的卡片发给一些同学,并介绍了嬉戏规则:当老师拿出一张卡片,说要找余角(补角)挚友时,拿到它的余角(补角)的同学请立即起立,并说:“我是一个_度的角,我是你的余角(补角)挚友!” 环节二:将班级
5、同学分成左右两个大组,参加的同学可以向另外一组的同学提出考验:“_度的余(补)角是多少度?”另一组的同学要立即回答,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答得又快又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开心的嬉戏过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让学生学会娴熟地求解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三、例题精讲 已知: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COB=,求: (1)图中互余的角是_与_. (2)图中互补的角是_与_;_与_. (3)图中相等的角是_与_。 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分析:若设这个角是,则它的补角是(),余角是(),再依据题设中的等量关系“补角=4余角”,便可列出方程求解。 解
6、:设这个角是,则依据题意得: 解得: 答:这个角的度数是。 点评: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运用方程的观点列方程求解。 【变式】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3倍,这个角是多少度? 四、实力拓展 (小组探究)思索:小明在计算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多少时,由于马虎大意,将看成来计算,这对计算结果有影响吗?为什么? (提示)1、算一算:的补角比余角大_度; 的补角比余角大_度; 所以,这对计算结果_影响。 3、 思索:假如小明把看成来计算,对计算结果有影响吗? 4、再思索:一般地,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_度,你能证明吗? 【牛刀小试】: 1、已知一个角的余角为,则这个角的补角为_; 2、已知一个角的
7、补角为,则这个角的余角为_; 3、已知一个角的余角与它的补角的和为,则这个角的余角是多少度? (设计意图:本探究及其3道配套练习题主要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合作沟通中完成由特别到一般的探究和演绎推理。) 五、收获广谈 这节课我学会了……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 华东师大版 标准试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七年级第四章的内容。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角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对角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同时又为今后证明角的相等供应了一种依据和方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问题,归
8、纳数学理论,同时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独立思维实力较差,动手操作实力相对稍强,能在老师引导下低起点、小步距进行探究。整体逻辑思维实力正在从阅历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初步具备了视察、思维以及想象的学习实力,爱发表见解, 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爱好;另一方面,要创建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驾驭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实力目标:使学生初步接触和体会演绎推理的方法和表述,使学生能用方程思想来处理图形的数量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互余、互补角的性质,培育学生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余角 补角 教学 设计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