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福建省福州市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pdf
《【语文】福建省福州市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福建省福州市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语文】福建省福州市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1请按拼音准确写出词语。hu lng dun lin tio wng yng zn ch yu lng dang mio zhn chng rn bn y sn gng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A监生(jin)蘸酱(zn)长膘(bio)B禽兽(qn)扳手(bn)发怔(zhng)C桅杆(gu)咆哮(po)琴弦(xun)D刷浆(jing)喧哗(hu)窈窕(tio)3下面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没想到李老师刚走出教室,李明和许刚就放肆地大声喊叫起来。B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C
2、奶奶一生勤劳,不愿意养尊处优,现在每天还收拾收拾自己的小菜园。D小强因为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坐在位子上一声不坑,一幅悠然自得的样子。4下列句子中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语言流畅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B我们要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C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D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我们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
3、山,或轻于鸿毛”一句中的“或”是“或者”的意思。B“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唐代诗人陆游写的诗句。C“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略。D“哪怕工作再难做,他也不会退缩。”这句话中的关联词用得不恰当。7下面的诗词名句,如果依照宴会送行、握手道别、别后思念、再度相见的次序排列,正确的排序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A B C D 8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缩句)_(2)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改为“把”字句)_(
4、3)浪涛拍击着海岸。(扩写句子,至少扩两处。)_(4)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抒情,少一些愁苦。人生如_,应该多一些_,少一些_。(5)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漏呢?(换种说法意思不变)_ 9根据课本内容填空。(1)从草船借箭中,我们认识了神机妙算的_和嫉贤妒能的周瑜,以及忠厚守信的_和谨慎多疑的曹操。(2)学完综合性学习邀游汉字王国单元,我知道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是:_金文小篆隶书_。(3)楚人自夸矛和盾,夸赞盾:“吾盾之坚,_”;夸赞矛:“吾矛之利,_”。(4)一个懂得羞耻的人,就会主动拒绝做一些事情。正如朱子语类所说:“_,_”。10课内积累。(1)“月落乌啼霜满天,_。姑
5、苏城外寒山寺,_。”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_。写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2)作为孩子不用为多余的事情惆怅,生活总是那么无忧无虑。你可以写出两句描写儿童的诗吗?“_,_。”(3)“_,孤城遥望玉门关。”这句诗描写的是边境的环境,侧面反映了戍边的艰辛。后两句:“_,_。”表明了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4)共叔段贪心无厌,最终落了一个“_,必自毙”的下场。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语段一】: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6、语段二】:树林能遮阴、降温,也能蒸发大量水分。树林通过改变太阳辐射和大气流通,直接影响空气的温度、风速、降雨量等自然因素。有林区比无林区夏天温度低 37,冬季要高 052,雨量可增加 15%20,暴雨通过林带风速能降低 2025。一棵树仅一个夏天,平均要向空中蒸腾 2000 公升水,故在森林的上空和附近,湿度要比没有森林的地区高 1520。森林自己形成一个小循环,使蒸腾的水蒸气补充大气 温度,凝结成雨云而降水。11、根据下面的图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主要有八种说明方法,至少写出四种,分别是:_。12、读语段,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语段一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分类别和作诠释。B语段二主要运用的是作比
7、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C语段一主要介绍了雾凇的形状及分类,让读者对雾凇的认识更加明晰。D有树林的地方夏天温度要比无林区低,冬季温度要比无林区高一些,这说明有树林的地方相对来说冬暖夏凉。13、根据语段内容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晶状雾凇就像冰晶,结构比较紧密,硬度大,所以也叫硬凇。()(2)树林能遮阴、降温,也能蒸发大量水分。()(3)一片小树林就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使蒸腾的水蒸气补充大气温度,凝结成雨云而降水。()(4)一棵树仅一个夏天,平均要向空中蒸腾 2000 公升水,可见植树造林对于改善环境有着巨大的作用。()14、阅读语段二,说说树林的作用是什么。_ 文言文阅读。
8、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妇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履”字本义是“步行”,后又有“鞋”和“踩踏”的意思。小篆中的“履”由“尸”(表示人),“舟”(像舟之方鞋)构成,表示人穿上像舟一样的方头鞋在 街上行瞳的意思。15
9、、下面词语中的“履”字和“地履其黄”的“履”意思一样的是()A郑人买履 B衣履 C履行 D如履薄冰 16、结合句子意思,解释下列词语。故今日之责任:_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_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_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_ 18、文中以龙来哺喻少年中国的句子是:_ 19、请你从全文的中心出发,结合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赏晰短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_ 2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生命的一部分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如厕,如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见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
10、也仍能看书。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但最可惜的是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同在家一样,躺在床上后也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眠。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当作一本书读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台历。那是一本有关中外历史知识的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我没有感到空虚和寂寞,像往常一样读了书。在旅行途中,在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要读书。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
11、过抓紧枕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页书呢?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出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不妨翻翻,发现某本书是“瞎糊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人生的道
12、理。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20、作者建议我们读_、_、_、_的书。21、第 3 自然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_ 22、读第 6 自然段,你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请在文中找到并写在下面。_ 23、文中首尾呼应的两句话是()(两个选项)A我每天都离不开书。B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C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D不可一日无书。24、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_ 14习作。他_了 生活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
13、完整,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他的内心。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如写校名,请写大海小学;如写人名,请写小丽、小刚,老师一律写王老师。字数 400 字左右。1喉咙 锻炼 眺望 养尊处优 铃铛 瞄准 承认 半夜三更【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书写时要注意“喉、锻、望、尊、瞄、准、承”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D【解析】D 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
14、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A项“监生”中“监”的读音为 jin;“蘸酱”中“蘸”的读音为 zhn。B项“扳手”中“扳”的读音为 bn。C项“桅杆”中“桅”的读音为 wi;“琴弦”中“弦”的读音为 xin。3D【解析】D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A、B、C选项正确;D有误,悠然自得: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小强考试成绩不理想,“悠然自得”不符合语境,改成“愁眉苦脸”。4D【解析】D 此题考查诗句所用修辞手法的辨析,题干中所给诗句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A 出
15、自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用“已过万重山”形容舟行之快。B 出自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C 出自柳宗元的江雪,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D 出自宋代杨万里小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某人才华刚刚展露出来就得到赏识,后来用来比喻新生事物一出现,就为目光敏锐者所发现。5D【解析】D【详解】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A“语言流畅”与“文章好坏”搭配不当,应去掉“好坏”。B语序错误,应为“随时发现并认真克服”。C缺少主语,去掉“使”。6C【解
16、析】C【详解】略 7A【解析】A【详解】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并进行排序。出自宋朝代诗人柳永的古诗作品雨霖铃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此句意思是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送元二使安西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句意思: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出自唐朝诗人晏几道的古诗作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彩
17、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意思是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共同欢聚。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古诗作品喜见外弟又言别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此句意思是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8 小艇散开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把他住了。汹涌的浪涛拼命地拍 击着海岸。一篇画 美丽的着色 灰色的基调 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都不能一滴不漏。【详解】(1)本题考查缩句。缩写句子就是把句子的修饰语去
18、掉,保留句子的主干。本句应去掉“簇拥在一起的”和“一会儿就”。故答案为:小艇散开了。(2)本题考查把句子改为“把”字句。改为把字句,首先弄清楚谁把谁怎样?根据句子可知,是水手把孩子们抓住了。故答案为: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把他抓住了。(3)本题考查扩写句子。扩写句子就是加上适当的修饰语,让句子更生动具体。如:澎湃的浪涛狠狠地拍击着光秃秃的海岸。(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根据例句可知,本题要求仿写比喻句,是并列关系,句式是“人生如,应该多一些,少一些”。如: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的哀婉的咏叹。(5)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要求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可以把反问句改为陈
19、述句。其方法:去掉反问词“呢”,把肯定的意思改为否定的意思或把否定的意思改为肯定的,问号改为句号。答案为: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都不能一滴不漏。9 诸葛亮 鲁肃 甲骨文 楷书 物莫能陷也 于物无不陷也 人有耻 则能有所不为【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题型既考查了对课文原文的熟悉,也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做题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梳理的过程。(1)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
20、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生性多疑的曹操、忠厚老实的鲁肃、心胸狭窄的周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2)汉字字体正确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在本课“汉字字体的演变”部分有详细的说明。(3)本句出自先秦韩非的自相矛盾 原句: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福建省 福州市 福州 教育学院 附属 第二 小学 年级 下册 期末 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