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1. 汽车行业:智能座舱或将最先受益于汽车智能化进程随着智能汽车的普及,用户对汽车的价值理解逐渐从出行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间”转变。 汽车作为许多消费者除居住空间(第一空间)和工作场所(第二空间)外最常接触的场 景,未来将从一个“硬件为主”的工业产品,演变为“软硬兼备”的智能化终端、会行 走的“智慧新物种”。当汽车出行属性开始改变时,座舱作为汽车实现空间塑造的核心载体,其产品形态也随 之演进。从汽车座舱的发展路径来看,可大致分为座舱数字化、交互拟人化、人机共驾、 “第三生活空间”四个阶段。当前,座舱已度过数字化阶段,成为具有拟人化交互能力 的智能驾驶伙伴。
2、未来,“座舱”概念将逐步进化为能够实现场景的无缝衔接,各场景互 联的“第三生活空间”。智能座舱主要涵盖座舱内饰和座舱电子领域的创新及联动,从消费者应用场景角度出发 而构建的人机交互(HMI)体系。智能座舱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上传到云端进行处理、计 算,为用户提供场景化服务,增加座舱内安全性、娱乐性和实用性。智能座舱的终极形 态,将是通过语音交互、机器视觉、触觉监控等多模态交互方案实现车内感知,进而与 高级别自动驾驶相互协同融合,成为集家庭、娱乐、工作、社交为一体的“智能移动空 间”。需求端:安全配置、娱乐互联需求驱动,消费者对智能座舱的支付意愿提升1)安全配置方面,传统触摸屏方案不利于驾驶安全,
3、新交互方案亟待落实。 近年来,触屏交互成为汽车座舱内交互的主流形式之一。然而,在传统触摸屏的方案下, 驾驶员每次触摸屏幕的同时,都需要使用“手-眼”资源,这会对同时应用于车辆驾驶的 “手-眼”资源成严重的直接竞争,导致驾驶员注意力分散,不利于驾驶安全。更安全的交互设计方案,应是取消触摸屏,采用“语音-HUD/AR”的智能多模交互;再 进一步,是综合运用语音交互、机器视觉、触觉监控,甚至嗅觉等其他传感器智能技术, 最大程度减少驾驶员精力分散,实现“驾驶员主动交互”到“车辆主动交互”的转变。 当前,保障驾驶安全的新交互方案亟待落实,驱动座舱智能化升级。2)娱乐互联方面,提升座舱体验的需求日趋强烈、
4、“车-家互联”或成重要驱动因素。受消费电子产品影响,用户提升座舱体验的需求日趋强烈。在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时, 用户偏好更大/更清晰的屏幕、语音交互方式以及个性化的应用服务,我们预计未来这种 需求会迁移到座舱场景中,对屏幕性能、座舱环境及车载娱乐系统的要求提高。大尺寸、 集成化与专用化的显示、场景化氛围灯设计与全方位发声、个性化温度/气味、媲美游戏 主机的车载游戏系统处理器,作为伴随智能手机崛起而长大的一代,年轻化群体对座舱 内体验的需求更为显著。此外,伴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出行场景和生活场景的连接关系到用户的消费体验,车 联网与家庭物联网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宝马与三星旗下智慧家庭装置整合服务商
5、 SmartThings 进行合作,配备 ConnectedDrive 服务功能的宝马车型可通过连接设备打开 和关闭家庭报警系统,以及在家庭紧急情况下接收警报。华为 HiCar 中,车主可通过汽车 中控屏幕控制家里的智能设备,包括灯具、窗帘、门锁及各种家用电器。3)智能座舱已成为消费者购车的关键要素,消费者对数字座舱类体验的支付意愿提升。 IHS Markit 数据显示,智能座舱科技配置水平是仅次于安全配置的第二类关键要素,其重 要程度已超过动力、空间与价格等传统购车关键要素;亿欧智库调研显示,在 25-35 岁 年龄段当中,有 79.1%的用户将座舱智能化体验视为其购车的参考因素,有 28.
6、1%的用户 将座舱智能化体验视为其购车的首要参考因素。根据 IHS Markit 调研中国消费者对座舱内增值服务的付费意愿发现,近半数消费者对 VR 游戏、高清电影、K 歌软件、按摩座椅等服务表示较有兴趣,并愿意支付合理价格。根据 IHS Markit 大数据调查显示,超 70%用户认可座舱智能配置的价值,认为其极大提升购车 兴趣,其中近 20%用户视其为必购配置。供给端:智能座舱作为汽车智能化大趋势的一部分,或将率先实现商业化汽车智能化被普遍认为围绕着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两方面展开。 自动驾驶技术实现难度高、商业化难度高,行业发展陷入瓶颈。自动驾驶通常可分为 L1- L5 五个级别,目前全球自
7、动驾驶仅发展至 L3 级别,而 L4 级别无人驾驶最快或于 2024 年 实现。2019 年以来,从通用的 Cruise 到谷歌的 Waymo,都推迟了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 的商业落地时间。 高级别自动驾驶主要有以下难题尚未解决:1)技术瓶颈难以突破:安全方面,单车智能在应对极端天气、不利照明、物体遮挡等挑 战性交通场景方面,能力仍然有待提升。ODD 限制方面,目前车辆在限定路段中行驶时, 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准确感知识别和高精度定位问题。底盘执行系统的线控和冗余等问题 也难以解决。2)基础设施尚未完善:车联网作为自动驾驶的依托,也由于 5G 基础设施 尚未完全建成难以推进。3)成本难以控制:为了确
8、保自动驾驶安全,高等级的自动驾驶 车辆需要部署更多传感器,大大增加了硬件成本,难以保证车辆的经济性。4)伦理责任 不明带来法律风险:L3 是自动驾驶系统的一个分水岭,前面是以驾驶员为责任主体,机 器为辅助;后面是机器为责任主体,驾驶员逐渐脱离驾驶任务,这会带来事故发生时难 以追责的法律风险,涉及到的安全及监管压力较大。相较而言,智能座舱技术门槛低、成果易感知,且法律风险、安全及监管压力小,或将 率先实现商业化。1)智能座舱整体难度较小,相关硬件技术也已相对成熟。相较自动驾驶需要解决底盘执 行系统的线控和冗余、实现整车级别的配套升级,智能座舱暂时不涉及底盘控制,整体 难度较小。车型同时具备中控台
9、彩色大屏、OTA 升级以及智能语音识别系统三个条件方 可判定为该车型配置智能座舱,截止 2021 年 10 月,中国乘用车中控彩屏、智能语音系 统、OTA 的渗透率分别为:97.9%、86%以及 50.9%,智能座舱整体渗透率达到 50.6%。智 能座舱主要硬件技术已相对成熟,常见车型均有搭载。2)智能座舱成果易感知。电子座舱作为内饰的一部分,无论是整合了多块屏幕的一字屏, 还是结合了生物视觉感知、语音识别的智能化交互技术,都非常容易为驾驶员和乘客所 感知,主机厂愿意通过提供类似易被察觉的差异化功能,迅速提高产品竞争力。3)相较于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的功能更多集中在人机交互、互联娱乐方面,功能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汽车行业 发展 现状 发展趋势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