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审计_国际演进及启示_戚振东.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政府绩效审计_国际演进及启示_戚振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绩效审计_国际演进及启示_戚振东.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政府绩效审计:国际演进及启示 戚 振 东 吴 清 华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710049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200433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100045) 【摘要】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践应用中的困惑及其与理想目标的背离,引发了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应用乏力的反 思。以国际主流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为主轴,本文系统地描述和剖析了其思想起源、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的完 整历程并进行了简要地总结与评述,籍此,针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中的瓶颈,就政府绩效审计的本质、 范围、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设计等关键问题,着力分析了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给予的启示与意义,以期为我国政 府绩效审计的未来良性变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
2、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理论演进评价模式审计创新 一、 引言 政府绩效审计是近年来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审计署 2003 年至 2007 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 争取在 2007 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尽管至今对这一规划落实程度的实证研究 并不多见,但从近年审计署公布的效益审计报告来看,现实中所揭示的问题更多的是合规、真实性审计内 容,与理想中的规划目标尚有不少差距。由此,引发了我们不得不反思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应用乏力的深 层诱因与困惑所在,诸如:政府绩效审计的本质内容是什么?政府绩效审计与真实合法审计究竟有何区别 与联系?以及如何看待和突破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中的瓶颈?都是
3、值得会计(审计 ) 理论和实务界深 思的重大问题。 纵观国内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不难发现,多数尚处于概念原理和实务方法的定性探讨阶段,特别 是对国外经验大多停留在简单的实务性描述,未能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和理论成果。有鉴于此,本文通过 以 “ 绩效、审计 ” 为关键词、主题等在 EBSCOhS、 ESei 电子期刊等数据库查询文献,以及通过国 外政府和地方审计官方机构网站获取相关研究资料,对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思想渊源、实践发展、理 论研究演进等进行了系统地考察,籍此,针对我国政府绩效的发展现状,就政府绩效审计的关键问题, 如审计本质、审计范围、审计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等,着重探讨了国外政府
4、绩效审计对我国未 来发展的启示。 二、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历史演进 (一 )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 绩效审计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 “ 绩效审计 ” 这一概念首见于 1948 年 3 月阿瑟 。肯特在美国内部审计师 杂志上发表的 “ 经营审计 ” 一文。据相关文献记载,最早有关绩效审计的论著,当属美国管理咨询师威 廉。伦纳德于 1962 年撰写的管理审计 ( Willimp Leonad 1962)。随后,也有一些述及该方面的文 章和专著,但在上世纪 70 年代以前,各国绩效审计开展没有得到法律明确规定,实践中有零星开展,并 *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
5、但文责作者自负。 没有得到社会广泛接受。如上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会计总署 ( GO)开展的国防项目审计,经审计 GAO 就 国防契约商抬高报价、超额支付问题的提出了批评,并要求契约商退还承包款。为此,众议院政府工作委员 会专门组织了 “ 霍利菲尔德听证会 ” ,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 GAQ 最终不得不做出让步王光远, 1996)。 (二 )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末 以 “3 E 为核心的绩效审计体系创立与发展 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末,政府绩效审计逐渐为一些国家法律所正式接受 ( 见表一 1),这一时期 政府绩效审计的典型特征是,以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内容
6、,政府审计机关通过开发绩效指标,颁布 操作指南等推进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 表一 1 代表性国家政府绩效审计法定起始时间表 国别 时间 法律依据 审计主体 定义内容 名称 英国 1982 1983 1984 地方政府财务法案 地方政府(苏格兰)法案 国家审计法 ( 1983) 审计委员会 会计师委员会 国家审计署 经济性、效率性 货币价值审计 加拿大 1977 审计长法案 审计长公署 财务、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 3E 受托责任合理的履行 货币价值审计 澳大利亚 1979 审计法 ( 1979 年修订版) 效率审计部 经济性、效率性 效率审计 新西兰 1977 公共财务法 审计部 效果性和效率性
7、货币价值审计 美国 1972 政府组织、程序、活动和 职责的审计准则 美国会计总署 管理实践的经济性和效率性,程序 达成目标的效果性 绩效审计 资料来源:根据 Gmn(i985)、 JOnsn Mekieta.l (2001)等资料整理。 绩效审计当中面临的关键命题在于构筑一整套用以客观、公允地评价效益的指标体系(吴清华, 2004)而以“3 E” 为核心的政府绩效审计也必然要求建立评价指标 ( Miditr 1994)实践中,国外 政府审计机关在引入绩效审计以后,都将制定和发布指标作为主要工作内容来开展。如在英国,公共支出 白皮书 ( PublicExpendiuewht Papei)中的绩
8、效指标数目从 1985 年的 800 个上升到 1988 年的 2000 多 个 ( Carte, r 1991)。在 1973 年的联邦政府生产效率评价程序 ( FeJealG venmntPrcductiviiyMeasurcment Pognmme)的推动下,美国会计总署 ( GAO)与预算管理办公室 ( Office GfMnagment and Buget)、 公 务员委员会 ( CVilSevCeCcmmission)以及劳动统计部 ( BureauofLabourSatistCS 起共计制定了大约 3500 个产出绩效指标 ( Mason 1985)。在这些指标的制定过程中,一个
9、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系统的过 程控制论,即以资源投入管理产出的概念模型为方法论基础。 无疑,这一时期的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绩效审计的内容,特别是对效果性的考虑、绩效指标 的设计、评价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 1.关于绩效指标的研究 Mastn (985)将公共部门的决策相关人员划分为投票人或纳税人、投票人或纳税人的代表、政策 制定人以及政府机构和公共部门中的管理者,从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标准出发,提出了一个非盈利性指 标( non-PGfitPefmanceindicaGss NPP1)的设计框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将指标相关于决策的九个 作用(包括评估、检查、识别、最大化、最优化、改善、定
10、量、监督和评价 ) 与政策制定的决策过程相 联系,以确定指标内容。 11(1991)认为,良好的绩效指标应具有的特性包括适当的数量( 111116)、及时( 1111) 和适当的数据设计 ( daadesn)并指出, 90 年代的绩效指标应当是增加的绩效维度,特别是质量和顾 客导向,质量指标应当重点考虑过程,也就是说关注是服务被提供的方式,而非提供了什么服务。 效果性指标是绩效审计指标建立的难点 。 Hndesi and Seat (988)认为,即便是在定义和测量产出 上具有真正的困难,但是没有理由放弃清晰的检查产出。他反对绝对的集中于财务测量,但是需要重点考虑 成本。同时,他认为,成本和服
11、务的水平自身并不能提供充分的信息,关键是指标对使用 者的价值。 Midwinter(i994)回顾了这一时期苏格兰地方政府绩效指标的建立历史。他认为,这段时期的指标 建立的方法论哲学来源于目标管理和计划程序预算制度 ( PlanigPogaming nd Budgeting Stms PFBS)。 这些制度都是建立在理想的决策模型之上的,而现实世界的有限理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使得这种 指标的设计存在方法论上的不适应性。 2 关于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 YmmG (i986)认为审计评价方法包括经营研究 ( oeatneseach OR)成本收益分析和统计 分析等方法,并区分了这几种方法的应用。认为,
12、当组织所面临的环境是不可控制,使得最优解决方案作 为审计标准不切实际时,在这些领域内应当采用经营研究的方法;统计分析方法适用于一些程式化的问 题,如估计成本函数;成本收益分析是典型的程序影响效果的评价方法;统计分析,如回归分析,在很难 对影响作用进行演绎推断的领域内具有优点,但不适用于比较备选方案;如果被比较群体或地方政府的相 似性能够得到保证,比较实验方法则是可取的。 相对传统财务审计,许多学者都强调了定量评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如 Maystn (985)认为,与 企业计划的管理职能、投资评价和价格政策等相关的是定量信息,一个系统绩效审计需要适当的淀量) 评价和预测技术 。CUnwoQd
13、andTmkings (1986)沿着 Abdel-Kalik andAjWya (1979)对研究的划分 方法,即分为一种是归纳的,描述性的,寻求说明现实是什么的方法 ( naualisticpaadigi) 种是演绎 的,说明性的,寻求的是解释世界应当是什么的方法 ( slntifCPaadgn)指出在绩效审计中对于效率 审计应当主要是后者,对于效果性审计则主要是前者。Annd(i988)通过分析定量分析技术在审计计 划、冲突性绩效指标的评价和效果性评价的应用,认为绩效审计应当开发定量的分析性技术。其他的一些 评价方法和模型的探讨包括 H ue(i980)、 GubaandLin ln(i
14、981)、TmkinsandG ves(i983)等。 在总结这一时期的政府绩效审计 , Ginn (1985)认为,尽管有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并没有一个通用 的方式以覆盖各种货币价值审计的内容。 Bwemn(i995)认为并没有一致的意见关于在绩效评价的路 上能够走多远,以及这个绩效评价过程是否会改善 绩效和促进受托责任。 R et(1990)认为,实际上 在关于绩效指标想要干什么方面,都没有一致的意见。 Henkel(1991)认为,许多绩效指标,只是能够提 供给中央政府资源分配决策依据的信息。GAO 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了绩效指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即缺少将现有的绩效指标与代理人的管理过
15、程联系起来,并抱怨现有的评价常常与代理人的需求不相关 (Levip 1984)。对这一时期的绩效指标的批判还来自于,认为这种绩效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产出 (oupu)而没有充分关注成果 ( oucme), 一些指标只能够沦为统计数据或进行 “ 数豆子 ”( bean count n)式的评价 ( Cate, r 1988 1989)。 三 )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新公共管理运动下的绩效审计继续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市场性和公共责任为导向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引入,使得公共部门的管理形式 和方法发生很大的变化 ( HOgep 1996 H d 1998) 个主要特征是政府管理中
16、的结果导向管理 (Radlf 1998; LPsley 1999)。顺应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开展,绩效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审计形式为国 际社会所普遍接受。 1.理论发展 在理论研究层面,新公共管理运动下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研究方法的丰富完善和研究内容的不断纵深发 展,如文本分析法 ( Hahery and Pake, r 1988 Mc rae and Vada 1997 RaClif 1999)、 事件研究法 (RaClif 1991)、 统计数据分析 ( Chaos nd Chelan 1995)等无干扰研究方法,以及访谈 ( Johnsen 2001)等统计调查研究方法被运用到绩效审计研究领域。研
17、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政府绩效审计起源的 认识进一步深化;政府绩效审计的作用机制得到实证证明;出现了战略绩效评价、利益相关者角度评价等 方式的探讨;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如回归分析,数据包分析技术等开始被探讨应用到绩效审计领域。 (1)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政府绩效审计对政府绩效改善得到一些实践证明 ( HaheiyandPakr 1988 MOeandVda 1997; Roberts nd P llit 1994)。 CavalUzzo nd Itiner (2004)使用了 美国的 GA 的数据,检验了一些影响发展、使用和对结果导向的绩效评价效用感知的因素,发现组织因素(如 高层管理者对绩效信息使
18、用的承诺 ) 和技术因素(如信息系统 ) 对绩效评价系统的发展和使用具有重要 积极作用意义,而绩效评价对受托责任控制作用的感知没有得到证明。 (2) 采用案例和实验研究方案,一些学者专门考量绩效审计的具体应用价值及其认知问题。如 Roberts aQdP llitt(1994) 通过对英国国家审计署的货币价值审计案例的研究, 认为, NAQ!实促进了公共 受托责任控制。但是, NAO 的报告存在一个问题,即对被审计问题的指出通常是泛泛的,他认为审计应 当重点关注非财务信息,拓展评价方法,针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 Ken(999)通过案例 研究认为,绩效审计与其他经验社会科学和评价明显
19、的不同点,在于这种审计是包含了大量数据收集基础 上的判断的一种准理性( qushaina)行为,实践中审计人员通常采用直觉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相 应性、合理性和与被审计单位的一致意见通常是审计人员采用的标准。 (3) 许多学者突破传统的审计受托责任观,从审计的社会综合现象的角度来探讨绩效审计的起源, 以寻求政府绩效审计本质及发展的更加合理解释。如 GutrieandPakr(1999)通过对澳大利亚的绩效审 计开展的历史描述性分析,认为绩效审计技术的构成,受到多种团体的影响。对其反映和影响的历程和活 动,体现在了澳大利亚公共部门中个人、组织、制度、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的层次上。 Rdclife(
20、1998) 在新会计历史观 ( Milreta. 1991 )的分析框架下,考察了加拿大 Albem 省效率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结果发现,基于社会具体而不是传统的受托责任论,才能更好地理解某些审计程序变化的发展,即:从 Albet 省的实际来看,各个层次和水平上的信息交流 ( 如关于良好管理实践、适当的审计角色任务等) 才是上世纪 70 年代 Albem 省效率审计产生的关键性原因。 2 实践发展 从实践的角度考察,这一时期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不但绩效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深 入,如顾客导向型审计出现,而且,在审计评价上,强调了绩效的多维度,如欧共体 1993 年定义绩效审 计为 “
21、效果指标、质量和成本 ” 的结合。如果说 90 年代以前是瑞典、加拿大等国引领着世界政府绩效审 计的发展,进入 90年代以来,整个重心转移到了美英两国。 ()从 GAO政 府审计准则变迀看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实践的发展 在美国审计总署 ( GenrlAcointingOffjce GAO) 1994 年的政府审计准则中对绩效审计的定义如 下: “ 绩效审计就是客观地系统地检查证据,以实现对政府组织、项目、活动和功能进行独立地评价的目的, 为实施监督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进行决策提供信息。 ” 具体地说,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以 及项目审计。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包括确定机构是否经济地和高效地
22、取得、保护和使用它的资源;低效率和不 经济情况产生的原因;机构是否遵循了与经济和效率性有关的 法律和规章。项目审计包括确定达到立法部门和 其他权威机构所确定的预期成果或收益的程度;组织、项目、活动和功能的有效性;机构是否遵循了与项目有 关的法律和规章。从中看出,当时 GAO 对政府绩效审计的总结还延续着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对绩效审计的理解。 在 2003 年新修订的美国敏府审计准则中,对绩效审计的描述有了很大的变化: “ 基于客观的评价标 准以及提供一个预期的焦点或在一些最佳实践中或交叉问题上合成信息的评价,为了对一个项目的绩效和管 理做出独立的评价,绩效审计需要做一种客观的、系统的证据检查
23、,为项目更好地运作 、为实施监督所采取 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进行决策和改善公共责任性提供信息。绩效审计围绕着一系列的目标进行,包括评价项 目的效果性的目标;经济性和效率性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与法律或其他条款符合的目标和提供预期分 析、引导或简要信息的目标等。绩效审计在负担大范围的工作,抑或是小范围的工作时会使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对不同层次的分析、研究或评估通常还会提供调查研究的结果、结论和一些建议;以及出具一份报告。 ” 79 从上述前后十年对绩效审计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尽管两次都还很强 调对 “3 E” 的审计,但是在 2003 年的定义中将对项目的效果性 ( Efetienes&Reult
24、s)审计提到了经济性 ( Eccnony 和效率性 ( Eft cjency 审计之前,还特别说明 “ 项目的效果性审计目标和经济效率审计目标两者相互联系,并且会出现 在同一项绩效审计中 ” 。另外,2003 年的绩效审计的描述中,还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出现了 “ 为改善公共 责任性提供信息 ” 的新内涵。总的来说,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美国 2003 年之后的绩效审计,在 审计思路、审计范围、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等方面都要比 1994 年对绩效审计的理解更为清晰、 具体和全面。这一变迀,正如美国 1993 年的政府绩效和结果法案 ( Gvenmenipefmanceesultac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府 绩效 审计 国际 演进 启示 戚振东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