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旅游地接手册.docx
《宿迁市旅游地接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迁市旅游地接手册.docx(40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宿迁市旅游地接手册序 言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和美人虞姬的故乡,是驰名中外的酒都、水乡和绿海。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在此驻跸,钦赐“第一江山春好处”御碑。建市以来,宿迁人民弘扬拔山举鼎的霸王精神,革故鼎新,引湖纳山,西进北扩,南拓东延,再现酒都、水乡自然神韵,重铸古战场、楚文化的灿烂辉煌,使宿迁焕发出璀璨绚丽的迷人风采。作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和华东地区生态旅游首选城市,宿迁骆马湖湖水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空气纯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被誉为“华东的一块净土,江苏的两湖清水,淮海经济区的一片森林和黄淮海地区最大的氧吧”。项王故里、中国酒都、水韵名城,新宿迁已经成为
2、具有历史底蕴、文化内涵,集湖光山色、运河景观、黄河新姿、人文景观、建设品位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宿迁展示给国内外游客的是回归自然、品味温情的精彩、轻松、浪漫的观光之旅、休闲之旅、度假之旅、运动之旅、美食之旅和文化之旅。一个美丽温馨、文明舒适、开放热情的宿迁正在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畅游宿迁,让我们从打开这本书开始。目 录一、宿迁市概况1、总体介绍2、历史沿革3、地理交通4、经济实力5、城乡建设6、民风民俗7、发展规划二、宿迁旅游业发展情况1、宿迁三张名片(1)项王故里(2)中国酒都(3)水韵名城2、宿迁近年旅游发展概况3、宿迁旅游六要素(
3、1)食在宿迁(2)住在宿迁(3)行在宿迁(4)游遍宿迁(5)购物宿迁(6)娱乐宿迁三、县区概况1、沭阳县2、泗阳县3、泗洪县4、宿豫区5、宿城区6、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7、湖滨新区8、洋河新区9、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四、主要景区中英文导游词(一)5A级景区1.洪泽湖湿地景区(二)4A级景区1.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2.项王故里景区3.洋河酒厂文化旅游区4.龙王庙行宫5.双沟酒文化旅游区6.雪枫公园7.湖滨公园8.中国杨树博物馆(三)3A级景区1.宿北大战纪念馆2.宿迁市博物馆3.古黄河水景公园4.晶世界 玻璃艺术馆5.南湖公园6.苏北花卉园7.胡家花园8.妈祖文化园9.泗阳植物园10.南园11.奥林
4、匹克生态公园12.泛溪问水景区13.古徐阁景区14.泗洪博物馆15.洪泽湖湿地温泉度假村16.柳山湖风景区17.稻米文化馆18.大王庄新四军四师师部旧址19.水利遗址公园20.民防体验园21.宿北大战遗址公园22.印象黄河景区23.中国粮食博物馆24.朱瑞红色文化旅游区25.朱瑞将军纪念馆26.沙滩公园27.乾隆江南酒业旅游区28.神农时代农业嘉年华(四)景区英文导游词1.Hongze Lake Wetland 2.Santai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Suqian3.Xiang Yus birthplace4.Cultural tourist spot of
5、Yanghe winary5.Peng Xuefeng Memorial五、宿迁市地陪导游服务规范六、附录(电话号码)(一)旅游咨询投诉服务电话(二)主要旅游服务单位电话1、宿迁市文化旅游集团2、宿迁市导游协会3、主要客运企业4、四星级旅游饭店5、三星级旅行社一、宿迁市概况1.总体介绍。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是1996年设立的地级设区市,全市总面积8524.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07.9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367平方公里。下辖宿城区、宿豫区及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合计5个县级行政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湖滨新区、洋河新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2020年末户籍总人口591.21万。境
6、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河湖交错,是著名的“杨树之乡”、“水产之乡”、“名酒之乡”、“花卉之乡”和“蚕茧之乡”。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宿迁是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也是人类起源中心之一,被誉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 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南有洪泽湖,北有骆马湖。乾隆下江南驻跸宿迁,称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宿迁市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宿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节水型城市、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集体、中国
7、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创业之城、中国金融生态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中国城市效益竞争力十强、2005年浙商最佳投资城市、2006年浙江最佳投资城市最具人气奖、2007年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特别奖、2012年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市。2.历史沿革。夏商周时期,境域称“夷”“夷方”“东夷”“徐夷”“人方”等。有徐、厹犹、钟吾等方国。秦灭楚后,境域置徐、凌、下相等县。楚汉之际,境域归项羽西楚,设东阳郡,置徐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封韩信为楚王,境域皆属韩楚。
8、汉高祖六年,徐、厹犹、下相、睢陵属彭城郡;凌、厚丘属东海郡。三国时代,境域属曹魏徐州之下邳、广陵、东海诸郡。唐武德四年(621年),于淮北置泗州,州治宿豫,辖宿豫、徐城、淮阳三县。宝应元年(762年),以泗州宿豫县的“豫”字犯代宗李豫名讳,易名宿迁。北宋初年,境域属淮南路,分属泗州、海州。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0年),宿迁县、沭阳县相继入金。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宿迁县随淮安州入元,元析宿迁县地置桃园县(明洪武元年更名桃源县)。明代,境内大部仍属淮安府,今泗洪部分地区属凤阳府。清初,沿用明旧置。雍正二年(1724年),海州、邳州升为直隶州,沭阳、宿迁分属之。不久,宿迁属徐州府。
9、 民国3年,桃源县改称泗阳县。6月,江苏省分为5道,境域分属淮扬、徐海及安徽省泗县部分地区。淮扬道辖泗阳等13县,宿迁、沭阳等12县属徐海道,今泗洪县主要为泗县一部分,隶属安徽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域归苏北淮阴行政区专员公署管辖。1955年3月,泗洪县由安徽省划归淮阴专区管辖。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淮阴地区,成立淮阴市,境域宿迁、沭阳、泗阳、泗洪四县随属。1987年12月,宿迁撤县设市(县级),仍属淮阴市管辖。 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将淮阴市的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划归宿迁市管辖,市政府驻宿城区;原县级宿迁市地域分设宿豫县和
10、宿城区。200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宿豫撤县设区,同时将部分乡镇划归宿城区管辖。 3.地理交通。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鲁南丘陵与苏北平原过渡地带。东与淮安、连云港两市接壤,西与安徽省的宿州、蚌埠二市相邻,南与淮安市及安徽省滁州市交界,北与徐州、连云港二市毗连。行政区域介于北纬33083425、东经 1175611910之间。境内交通便利,水陆干线四通八达,为苏、鲁、皖三省通衢。宿迁拥有淮海经济区最便捷、最通畅的立体交通体系。机场 距徐州观音机场40分钟车程,距连云港白塔埠机场70分钟左右车程;距淮安机场60分钟左右车程;距南京禄口机场约3小时车程。根据江苏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我市规划有宿
11、迁大兴通用机场及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4个通用机场。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年)征求意见稿,宿迁规划有宿迁运输机场。目前,大兴通用机场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规划选址通过东部战区批复,正在开展用地预审、环评等可研批复前置性工作。公路 历代统治者都依河堤堰开发陆路交通,形成境内通京大道。民国时期,境内出现汽车,公路建设兴起。境内现有:京沪、宁宿徐、徐宿淮盐、宿新四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里程247公里;G235、G343、S330等11条国省干线公路,里程616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2064公里,公路网密度141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1961公里;运河宿迁一号桥、二号桥
12、、三号桥、引湖大桥、发展大道特大桥等大型桥梁20多座。全市形成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铁路 既有3条铁路,总里程197.5公里,铁路网密度2.31公里/百平方公里:1.徐宿淮盐铁路,客运专线,设计速度250公里/小时,经徐州、宿迁、淮安和盐城,宿迁境内长63.5公里,设宿迁站、泗阳站,预留洋河北站,于2019年底建成通车。2.新长铁路,普速铁路,江苏新沂至浙江长兴,全长561公里,宿迁境内途经沭阳、泗阳,设沭阳站、庄圩货运站,2004年投入运营。3.宿淮铁路,普速铁路,西起京沪铁路符离集站,经灵璧、泗县、泗洪、宿迁、泗阳,东至新长铁路袁北站,正线全长210公里,其中
13、安徽省境内112公里,江苏省境内98公里,2013年底建成通车。宿迁到上海只需2个小时左右,宿迁到北京只需3个小时左右。规划4条铁路:1.合宿新铁路,客运专线,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起自合肥西站,向北经定远、明光、五河、泗县、泗洪、宿迁至新沂东站,已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和江苏省“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目前,全线开工建设。2.新淮铁路,客运专线,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新沂经沭阳至淮安,已列入江苏省“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3.宁宿铁路,由南京向北经天长、盱眙至泗洪,利用合宿新铁路至宿迁,全线正线长度268.8公里,其中利用规划宁淮铁路88.
14、283公里,利用规划合宿新铁路48.302公里,新建132.216公里,正在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及省相关规划。4.连宿蚌铁路,东起连云港,西至安徽蚌埠,途经沭阳、宿迁、泗洪等,总长约260公里,宿迁境内约115公里,正在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及省相关规划。水路 春秋战国前,泗水就是输送贡赋漕粮的水上通道,沿水岸大堤自然形成早期运输陆路。隋代开渠引水兴运,其中,通济渠经青阳(泗洪)、徐城(泗洪城头)、临淮头(泗洪临淮镇)折向南泗州治所入淮水。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夺泗入淮后,境内形成洪泽湖和骆马湖两大漕运水柜。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靳辅开中运河,经宿迁、泗阳至淮阴清河口,与长江、淮河
15、、黄河、海河四大水系相连构成宿迁通衢四方的水上航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港口、码头、造船、进出口船舶等水上管理机构不断产生和发展,境内水运事业发展较快,特别是1996年设区市成立后,水上运输业逐渐实现现代化、规模化、规范化。船舶由小到大、由挂机船向内舱机船转化,经营性质由集体为主向个体经营为主转化,由船队为主向以单机船为主转化。目前,全市航道总里程980公里,主要包括京杭运河、淮沭新河、徐洪河、洪泽湖西南线等,密度11.5公里/百平方公里。运河宿迁港一、二期工程开港投用,建成2000吨级泊位24个;宿连运河、运河宿迁港三期正在建设中。4.自然概况。宿迁市境内平原广阔,河网密布,为典型苏北
16、水乡。整体地形西南、西北部为岗丘,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米以下,最高海拔71.2米,最低海拔2.8米。境内属暖温带鲁淮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特征明显。春季干湿,冷暖多变;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温暖,天高气爽;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年平均气温14.3,1月、2月最冷,7月、8月最热。极端最低气温-23.4,极端最高气温 41.3。年平均日照2199.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0%。年平均无霜期208天。年平均降水量915.4毫米,多集中在夏秋雨季,69月为汛期,降水量一般是全年降水量的70%,7月降水量最多,12月最少。年平均降水日数93天,一日最大降水量253.9毫米。境域阶段性水资源紧缺,涝旱
17、急转现象时有发生,是易旱易涝、水旱灾害频繁的地区。夏季常发生洪涝,冬春季常发生干旱。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季节性很强。春夏两季多东南风,秋冬两季多东北风。年平均风速2.7米/秒。受季风环流和台风的影响,不同的季际和年际之间的各种气候要素都有明显差异,旱、涝、风、冻等气象灾害亦常发生。 宿迁市是一座滨水城市,各类水域面积2367平方千米。洪泽湖总面积2000余平方千米、骆马湖总面积近400平方千米,两湖水质优良,骆马湖水质达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京杭大运河、古黄河流经市区15千米以上。中心城市“一湖(骆马湖)两河(大运河、古黄河)”水系沟通工程,将清清骆马湖水引入城市。宿迁市有“华东的一块净土,江
18、苏的两湖清水,淮海经济区的一片森林与黄淮海地区最大氧吧”的美誉。全市森林覆盖率28.02%,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40%以上。全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正常保持在330天以上,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含量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是江苏唯一没有酸雨的城市。5.经济实力。宿迁市是著名的“杨树之乡”“水产之乡”“名酒之乡”“花木之乡”和“玻璃城”。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地区,以意杨为主的木材成片林1860多平方千米,活立木蓄积量1600万立方米。盛产银鱼、青虾、螃蟹等50多种水产品。是全国唯一拥有两大国家级名酒厂和三个酒类驰名商标的设区市。洋河、双沟白酒居中国十大名酒之列,是苏酒的领军品牌。全市花卉苗
19、木面积300多平方千米,是江苏四大花木生产地区之一。1996年设区市成立后,一届市委实施强农富民、基础先行、主体突破、全面开放、科教兴市五大战略,二届市委实施强农富民、工业突破、城镇带动、全面开放、科教兴市五大战略,三届市委实施工业强市、城市带动、外向突破、科教先行、创业富民五大战略,四届市委实施产业强市、城乡统筹、外向带动、创业富民、科教优先、生态立市六大战略。五届市委推动了“三抓三促”和“六增六强”。在历届市委领导下,宿迁市从“三零”(经济社会发展零基础、中心城市建设零起步、基础设施建设零起点)起步,实现快速崛起,以“领跑全省”的“宿迁速度”,创造了“宿迁奇迹”。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求快
20、、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特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布局优化、功能提升,民生幸福工程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2.37亿元,比上年增长4.5%,比全省增速快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1.40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367.35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553.62亿元,增长4.9%。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21元,比上年增长5.9%。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204元,比上年下降1.4%,恩格尔系数为33.2%。6.城乡建设。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
21、园林城市称号,成功获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以全省第一名成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检,进一步擦亮项王故里、中国酒都、水韵名城“三张名片”。“十三五”期间,中心城市累计实施园林绿化建设项目660余项,新(改)建各类绿地面积1587公顷,先后建成了130条林荫道路、93项彩化工程和70项花海花墙花廊,新、改建公园绿地139个;开放单位庭院60家,共享绿地面积达51万,受益人群超10万人。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1.22%、43.86%,分别位于全省第3和第4名。活力更加彰显,旅游业持续繁荣,成功举办骆马湖国际沙雕节、衲田花海音乐季等活动。积极推进城市交通
22、大脑建设,建成智慧绿路28条。深入实施文明宿迁示范工程,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保持全省前列,市民文明素养持续提升。县城建设齐头并进。三个县城按照中等城市的目标,持续发力,加快推进,呈现出发展迅猛、各具特色的态势,均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验收。沭阳县创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泗阳县、泗洪县获批省生态园林城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农业质态不断提升。花木、果蔬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我市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园的地级市。居住条件加快改善。农房改善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改善农村“四类重点对象”1.63万户,农房改善兜底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空间治理成效显著,乡村环境持续优化
23、,更新改造农村供水管网。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公共设施逐步完善,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645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危桥,完成省定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100%的目标。累计建设美丽宜居村庄431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108%。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42亿元,获得省级奖补6502万元,14个村庄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7.民风民俗。宿迁市地处鲁南丘陵与苏北平原过渡带,区域内包含两种方言语系 :沭阳、泗阳、泗洪属江淮方言区,宿豫区、宿城区属狭义的北方方言区。因其方言声腔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沭阳、泗阳为淮海戏流行区,泗洪为泗洲戏流行区,宿
24、豫、宿城有淮红戏以及琴书、大鼓、评词等曲艺品种。民间艺术繁荣,旱船、高跷、花挑、跑驴、舞龙、舞狮等艺术形式为群众喜闻乐见。长期形成的岁时、礼仪风俗也很多,如祭灶、过年、二月二、上巳日、六月六等,在婚丧嫁娶、生育寿庆上的仪式和席面也别有一番程式。生活上,因境内历史上为旱作物产区,居民以小麦、玉米、甘薯等为主食,可加工做成煎饼、馒头、粉丝、曲酒等,以吃面食为主,但自“旱改水”后,逐渐改为以吃大米为主,居民多喜食葱、蒜、辣椒,冬季习惯腌制大白菜、雪里蕻、萝卜、大头菜等备冬。酒文化底蕴深厚,洋河大曲、双沟大曲久负盛名,均位居中国名酒之列。至2019年年底,全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省级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宿迁市 旅游地 接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