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华内镜研究报告:国产软镜设备龙头_创新驱动高成长性.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澳华内镜研究报告:国产软镜设备龙头_创新驱动高成长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澳华内镜研究报告:国产软镜设备龙头_创新驱动高成长性.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澳华内镜研究报告:国产软镜设备龙头_创新驱动高成长性1. 国产软镜领军企业,处于快速成长期澳华内镜是一家主要从事电子内窥镜设备及内窥镜诊疗手术耗材研发、生产和销售的 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成为国际领先的内镜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愿景,经过 20 多年的专注与创新,产品已应用于消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妇科、急诊科等临床 科室。 公司围绕内窥镜诊疗领域进行了系统性产品布局,长期坚持底层技术创新和跨领域人 才培养,突破了内窥镜光学成像、图像处理、镜体设计、电气控制等领域的多项关键 技术,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国外厂商处于市场垄断地位的软性内窥镜领域占有一 席之地,产品已进入德国、英国、韩国等发达国
2、家市场。1.1.专注内镜领域,注重产品创新公司于 1994 年成立,是国内最早从事软性电子内窥镜研发和制造的企业之一;2005 年,推出首代电子内镜系统 VME-2000;2010 年,推出 VME-2800 电子内镜系统; 2013年,推出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具有分光染色(CBI)功能的电子内镜系统AQ-100; 2018 年,推出新一代 AQ-200 全高清光通内镜系统;2022 年推出 AC-1 内镜系统; 目前正在研发 4K 超高清软性内窥镜系统,并有望配备更多临床实用功能。1.2.股权关系稳定,股权激励彰显信心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顾康和顾小舟父子,上市后至今顾康先生直接持有公司
3、12.71%的股份,顾小舟先生持有公司 16.30%的股份,同时顾康、顾小舟通过小洲光 电间接控公司 2.35%的股份,合计控制公司 31.37%的股权。 公司高管科研背景丰富:创始人顾康先生拥有 14 年行业经验,早期担任上海医用光 学仪器厂光纤车间主任,1994 年创立澳华光电,并任董事长至今;总经理顾小舟先 生为北京大学博士,入选“闵行区领军人才”,同时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董事谢天宇 先生为东京大学博士,历任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工程师、主任、课长。公司 2022 年 1 月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拟授予包括董事、高管、核心技术人员等 66 人共计 250 万股,首次授予价格为 22.5 元/股,授
4、予条件为 2022-2024 年营业收入 不低于 4.4 亿元、6.6 亿元、9.9 亿元,2023-2024 年净利润不低于 8000、12000 万 元。股权激励充分体现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1.3.营收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提升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2017-2021 年营收 CAGR 为 27.78%;其 中 2019 年营收同比增长 91.48%,净利润扭亏为盈,主要因为公司 2018 年推出新 一代 AQ-200 内镜系统,产品性能媲美进口,推动收入利润快速增长。 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主要产品销量有所下滑,收入同比下降 11.58%;2021 年国内
5、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场需求快速恢复,公司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增幅较大:全 年实现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47亿元和0.57亿元,增速分别为31.82%和211.34%。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内窥镜设备、内窥镜诊疗耗材和内窥镜维修服务,其中内窥镜设备 为主要收入来源,2021 年业务占比 87.53%。内窥镜设备又可分为软镜镜体、软镜 主机和内窥镜周边设备,其中软镜镜体占比最高,2021H1 占比为 61.57%。整体毛利率处于高水平。公司近年毛利率维持在 60%以上,并且呈稳步上升趋势, 2021 年毛利率达 69%;主要因为毛利率较高的 AQ-200 系列产品收入占比提高,带 动了整体毛利率提升。销售费
6、用率呈下降趋势,研发费用率持续提升。随着新产品的上市,以及收入规模的 增加,公司销售费用率呈下降趋势,2021 年销售费用率为 21.02%。公司十分注重 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研发费用率持续提升,2021 年达 14.22%。2. 软镜国产化率低,进口替代空间大内窥镜是临床中常用的医疗器械,运用内镜诊疗技术,医生可以在内镜下进行组织活 检、息肉切除、狭窄扩张、胆道取石等检查和治疗。以内窥镜诊疗为代表的微创诊疗 技术的出现,有效缓解了外科领域出血、疼痛和感染问题,现已成为临床工作中不可 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按照镜体是否可以弯曲,医用内窥镜分为软性内窥镜(软镜)和硬管内窥镜(硬镜)。其中,软性电
7、子内窥镜设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内镜主机:图像处理器和光源; 2)镜体:胃镜、肠镜等;3)其他:送气装置、送水泵、监视器等。内镜设备通常 搭配内镜诊疗耗材同时使用,以实现取组织活检、微创手术治疗等应用。消化道诊疗是软镜的主要应用领域。常见的镜体包括结直肠镜、胃镜、十二指肠镜等; 常见的术士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经内镜逆 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等术式。2.1.消化道疾病诊疗需求推动软镜市场快速增长全球医用内窥镜器械市场规模于 2019 年达到 202 亿美元,2015-2019 年复合增长率 为 5.4%,预计未来几年依然保持稳健增长。中国医用内窥镜由
8、于起步较晚,处于快 速发展阶段,其市场规模从 2015 年的 131 亿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22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4.5%,远高于全球同期增速。 随着国内内镜技术的提升和微创诊疗的普及,预计我国医用内窥镜市场规模将保持快 速增长趋势,到 2024 年增长至 423 亿元。中国医用内窥镜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也将从 2019 年的 17%提升到 2024 年的 23%。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9 年全球软性内窥镜市场规模预计为 118.5 亿美元, 2015-2019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9.18%,高于行业整体增速。中国软镜市场处于快 速发展阶段,2019年市场规模为53.4亿
9、元,2015-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8%。 随着消化道早癌筛查的普及和治疗新术式的开展,未来国内软镜市场前景依然广阔。我国软镜市场前景广阔,主要受以下因素推动:1)我国消化系统疾病高发,诊断和治疗需求巨大。受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中国消 化道癌症发病率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2020 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中,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道癌症的发病人数占比 20.1%,而这一比例在中国高达 29.7%;其中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的发病人 数分别占全球新发病人数的 29%、44%和 54%。2)我国胃镜、肠镜开展率较低。根据消化内镜技术发展报告,中国的胃镜、结
10、 直肠镜开展率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均存在不小的差距。其中,美国开展率最高,2009 年胃镜、肠镜开展率分别为每 10 万人 2235 人和 3725 人;而中国 2012 年开展率仅 分别为每 10 万人 1664 人和 436 人,差距较大。3)肿瘤早诊早治渐成共识,有望实现全面筛查。日本在全面推行胃镜筛查之后,胃 癌 5 年生存率达到 60%以上,而我国目前只有 35.9%。2018 年 4 月 13 日“国家消化 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计划”正式启动,开展消化道内窥镜肿瘤筛查进入黄金发展期, 有利于软镜的普及与销售推广。国内软镜设备市场空间测算: 我们对软镜设备进行市场空间测算,2021
11、年国内软镜市场规模约为 61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国内软镜市场规模为 82 亿元,2020-2025 年复合增速为 10%,远期市场规 模有望达到 113 亿元。主要测算过程和假设如下:1)各级医院数量:2019-2020 年医院数量数据来自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2021年数量通过上半年公布数据对比 2020 年同期增速,进行预测。疫情后三级医院的数 量增加明显,十四五提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预测 2025 年之前增速较快, 之后增长平稳。同时基层诊疗能力仍需提升,预计一级和二级医院也将保持稳定增长。2)各级医院消化内镜诊疗渗透率:根据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现状,2012 年底, 我
12、国共有 6128 家医院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三级医院开展率为 77%、二级医院开 展率为 56%、一级医院开展率为 12%。预计到 2030 年各级医院开展率分别为 81.2%、 58.9%、17.0%。3)各级医院主机镜体配置情况:假设平均每家三级医院主机保有量从 2020 年的 4 套提升到 2030 年的 4.5 套,平均每套主机配置镜体条数从 4.5 提升到 5.5 条;二级 医院主机保有量从 2.5 台提升到 3 台,配套镜体从 2.5 条提升到 3.5 条;一级医院主 机保有量从 1 台提升到 2 台,配套镜体只要满足基本的肠镜和胃镜检查即可,因此 假设每套主机配备 2 条镜体。
13、4)设备更换周期:三级医院就诊人次更高,软镜使用肠镜包括诊断和治疗,基层医 院主要用来诊疗筛查,因此三级医院更换周期更短。假设三级医院主机和镜体更换周 期分别为 8 年和 3 年;二级医院主机和镜体更换周期分别为 9 年和 4 年和二级医院 主机更新周期为 8 年;一级医院主机和镜体更换周期分别为 10 年和 5 年。5)设备价格:假设三级医院主机和镜体出厂价分别为 30 万和 15 万;二级医院主机 和镜体出厂价分别为 20 万和 10 万;一级医院主机和镜体出厂价分别为 15 万和 10 万。因为三级医院使用主要以进口为主,单价较高,预计随着未来国产产品逐步提升 市占率,预计主机单价 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澳华内镜 研究 报告 国产 设备 龙头 创新 驱动 长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