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物理书新版第1章.doc
《放射物理书新版第1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物理书新版第1章.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放射物理基础E.B. PODGORSAK Department of Medical Physics, McGill University Health Centre, Montreal, Quebec, Canada翻译 柏森 王石1.1.引言 1.1.1. 基本物理常数(取四位有效数字)阿伏伽德罗常数: NA = 6.022 1023 原子数/克原子阿伏伽德罗常数: NA = 6.022 1023 分子数/克摩尔 真空中的光速: c = 299 792 458 m/s (3 108 m/s) 基本电荷: e = 1.602 10-19 C电子静止质量: me = 0.5110 Me
2、V/c2 正电子静止质量: me+ = 0.5110 MeV/c2质子静止质量: mp = 938.3 MeV/c2中子静止质量: mn = 939.6 MeV/c2 原子质量单位: u = 931.5 MeV/c2 普朗克常数: h = 6.626 1034 Js 真空中的介电常数: 0 = 8.854 1012 C/(Vm) 真空中的介电常数: 0 = 4 107 (Vs)/(Am) 牛顿万有引力常数: G = 6.672 1011 m3kg1s-2 质子质量/电子质量: mp/me = 1836.0 电子荷质比: e/me = 1.758 1011 C/kg 1.1.2 重要物理常数和关
3、系的推导 真空中的光速:3108m/s(1.1) 简约普朗克常数真空中的光速: 197.3 MeVfm 200 MeVfm (1.2) 精细结构常数:(1.3)波尔半径:(1.4)里德伯能量: (1.5)里德伯常数:(1.6)经典电子半径:(1.7)电子康普顿波长:(1.8) 1.1.3. 物理量和单位 物理量采用其数字值(大小)和相应单位描述。 描述物理量符号采用斜体字,描述单位的符号用罗马字体(例如:m = 21 kg;E = 15 MeV)。 物理量数字值和单位间必需有空格(例如:21 kg 而非 21kg;15 MeV 而非 15MeV)。 当前使用公制单位系统如 Systme int
4、ernational dunits (国际单位制) ,缩写为 SI。SI 系统基于七个基本物理量的基准单位:长度 l: 米 (m)。 质量 m: 千克 (kg)。 时间 t: 秒 (s)。 电流 I: 安培 (A)。 温度 T: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摩尔 (mol)。发光强度: 烛光 (cd)。 所有其它量和单位都源于这七个基本量和单位。 (见表 1.1) 表 1.1 基本和导出物理量及其在国际单位制和放射物理中的单位 物理量 符号 SI 放射物理中 换算关系 单位 使用的单位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电荷 力 动量 动能1.1.4. 自然中力的分类 各种类型粒子间相互作用存在四种不同
5、类型的力(见表 1.2) 。作用强度数量级 以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是强力、电磁力(EM) 、弱力和引力,相对强度分别是 1、1/137、106 和 1039。电磁力和万有引力的作用距离无限大(依赖于 1/r2,r 是两个相互作用粒子 的距离) ; 强力和弱力的作用距离则极短(几个费米的数量级)每种力由该粒子的固有特性决定,比如: 强力的强电荷交换称为胶子的无质量粒子; 电磁力的电荷交换为光子; 弱力的弱电荷交换称为 W 和 Z0 的粒子; 万有引力的能量交换称为引力子的假想粒子。1.1.5. 基本粒子分类 目前已知两类基本粒子:夸克和轻子。夸克是表现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它们构成强子(质子和中子)
6、;具有分数电荷 (2/3 或 -1/3) ;具有三种被称为“色”的强电荷特性中的一种:红色、绿色 和蓝色。目前已知六种夸克: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顶夸克和底 夸克。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这一类中包括电子(e) 、介子() 、 ()和对应的中微子(e、) 。表 1.2. 自然界中四种基本作用力作用力来源 交换粒子 相对强度 1.1.6. 辐射分类 如图 1.1 所示,按电 离物质的能力,辐射 可分为两大类:非电 离辐射和电离辐射。 原子的电离能量(如电离一个原子所需最小能量)从碱元素的几个电子伏特到 氦(惰性气体)的 24.5 eV。 非电离辐射(不能电离物质) 电离辐射(能直
7、接或间接电离物质): 直接电离辐射(带电粒子):电子、质子、 粒子和重离子。 间接电离辐射(中性粒子):光子(X 射线和 射线) 、中子。直接电离辐射通过在直接进行电离的带电粒子和介质中原子轨道电子间直接进 行库仑相互作用将能量沉积在介质中。 间接电离辐射(光子或中子)通过两个步骤将能量沉积到介质中:第一步,在介质中释放出带电粒子(光子释放出电子或正电子,中子释放出 质子或重离子) ; 第二步,释放的带电粒子通过与介质中原子的轨道电子直接进行库仑相互作 用将能量沉积在介质中。直接和间接电离辐射都用于疾病治疗,主要但不只是恶性疾病。疾病治疗 中采用放射的医学分支称为放射治疗、治疗放射学或放射肿瘤
8、学。放射诊断学 和核医学是采用电离辐射进行疾病诊断的医学分支。图 1.1 辐射分类 (图中文字内容分别是:辐射,非电离;电离:直接电离(带电粒子)电子、 质子、等,间接电离(非带电粒子)光子、中子)1.1.7. 光子致电离辐射的分类 特征 X 射线:产生于电子在原子壳层间跃迁。 韧致辐射:产生于电子与核的库仑相互作用。 射线:产生于核跃迁。强相互作用强电荷 胶子1电磁作用电荷光子1/137弱相互作用弱电荷W 和 Z0106引力能量引力子1039湮没光子:产生于正负电子湮没。1.1.8.爱因斯坦相对质量、能量和动量关系(1.9)(1.10)(1.11)(1.12)(1.13) 其中:v 是粒子速
9、度; c 是真空中光速; 是粒子归一速度(即:= v/c) ; m(v) 是粒子速度为 v 时的质量; m0 是粒子静止质量(速度 v = 0) ; E 是粒子总能量; E0 是粒子静止能量; EK 是粒子动能; P 是粒子动量。对光子,E = h ,E0 = 0;于是由方程(1.13)我们得到 p = h/c =h/,其中 和 分别是光子的频率和波长。1.1.9. 辐射量和单位 最重要的辐射量和单位见表 1.3。表中也列出每个量的定义及旧单位制与国际 单位制的转换关系。表 1.3 辐射量、单位,以及旧单位制与国际单位制中转换关系 物理量 定义 SI 单位 旧单位 换算 照射量(X)剂量(D)
10、等效剂量(H)活度(A)Q 是收集的两种符号的电荷;mair 是空气质量;Eab 是吸收能量;m 是介质质量;wR 是辐射权重因子; 是衰变常数; N 是放射性原子数; R 是伦琴符号; Gy 是戈瑞符号; Sv 是希沃特符号; Bq 是贝克符号; Ci 是居里符号; STP 是标准温度(273.2 K)和标准压力(101.3 kPa)符号。1.2. 原子与原子核结构 1.2.1. 原子结构的基本定义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是已知核子,构成原子的核。原子序数 Z:原子中质子数或电子数。 原子质量数 A:原子中核子数(例如:单个原子中的质子数 Z 加中子数 N:AZN) 。 在 A
11、 与 Z 之间没有根本关系,但稳定核有符合较好的经验关系式。(1.14) 原子质量 M:表示为原子质量单位 u, 1 u 等于 12C 原子质量的 1/12 或 931.5 MeV/c2。原子的质量 M 小于其中每个组成粒子质量的总和,因为原子核 中存在束缚粒子(核子)的固有能量。 原子的克原子(g-atom):包含 NA 个某元素原子的克数,其中 NA 6.0221023 原子/g-atom(阿伏加德罗常数) 。所有元素的原子质量数定义为 A 克某元素精确包含 NA 个原子。例如:60Co 的克原子是 60 克 60Co。60 克 60Co 中(1 g-atom)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 60Co
12、 原子。某元素单位质量的原子数 NA:某元素单位体积的电子数:某元素单位质量的电子数:注意对所有元素(Z/A) 0.5,值得注意的例外是氢, (Z/A) 1。实际上, (Z/A)从低 Z 元素的 0.5 逐渐减小到高 Z 元素的 0.4。 在核物理中,用符号表述核素 X,其中 A 是原子质量数,Z 是原子序数; 例如核素 60Co 记为 ,核素 226Ra 记为 。 在离子物理中,用上标 或 表示。例如,4He 原子单个离子符号为; 4He 原子双离子符号记为 ,即 粒子。如果我们假定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原子质量总和,那么对任何分子的混 合物(化合物) ,该混合物(化合物)每克摩尔有 NA
13、个分子,以克为单位的克 摩尔(g-mole 或摩尔)数则为组成分子的原子的原子质量数总和。例如,一克 摩尔水质量数是 18 克水,一克摩尔 CO2 的质量数是 44 克 CO2。于是, 18 克水或 44 克二氧化碳刚好包含 NA 个分子(或 3 NA 个原子,因为每个水分子 和二氧化碳都包含三个原子) 。1.2.2.原子的卢瑟福模型 模型基于盖革和麦斯登 1909 年用薄金箔所进行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该实验 为验证汤姆森原子模型是否有效。其模型假定正电子和负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 球体中,半径为几个埃的数量级。理论计算预示,当一个 粒子被这模型的原 子散射时,散射角大于 90的概率是 10350
14、0 数量级,而盖革麦斯登实验显 示 粒子散射时散射角大于 90的概率大约是 104 分之一(概率是 104) 。 1911 年,卢瑟福从盖革麦斯登实验结果推定,正电荷和原子大部分质量集中 于原子核(直径为几个费米) ,负电荷涂抹在原子外围(直径为几个埃) 。 在 粒子散射中,带正电荷的 粒子与质量和电荷都大得多的原子核发生库 仑排斥作用。相互作用使 粒子产生双曲线径迹,散射角度是碰撞参数 b 的函数。极端情况是直接击中时,b 0 和(反向散射) ,假定能量守 恒,反向散射相互作用的最接近距离 D-N 为:(1.15)其中Z 是 粒子的原子序数; ZN 是散射介质的原子序数; EK() 是 粒子
15、的初始动能。 粒子(电荷 +2e)与原子核(电荷 +Ze)间的库仑斥力遵从 1/r2 规律:(1.16)从而有 b 与的关系:(1.17) 于是,卢瑟福散射微分截面为:(1.18)1.2.3. 氢原子的玻尔模型 玻尔 1913 年在结合经典非相对论力学角动量量子化概念的四个假定基础上,发 展了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模型成功解决了单电子原子体系,如氢原子、一次 电离的氦原子、二次电离的锂原子等等。玻尔的四个假定是:假定 1:电子以确定的轨道(壳层)绕着卢瑟福原子核运动。带负电荷的电 子与带正电荷原子核间库仑吸引力为 FCoul ,与向心力 达到平衡。其中 Z 是原子核的质子数(原子序数) ,r 是
16、轨道半径,me 是电子 质量,v 是电子在轨道上的速度。 假定 2:轨道上的电子尽管保持恒定加速度,但没有能量损失(该假定违反 基本自然法则,即具有加速度的带电粒子将以辐射方式损失部分能量) 。 假定 3:电子在允许轨道的角动量 Lmevr 是量子化的,即。其中 n 是整数形式的主量子数,h 是普朗克常数。角动量的简约量子化保证 角动量是一个基本值的整数倍。 假定 4:当电子从量子数 ni 的开始轨道跃迁到量子数 nf 的结束轨道,且 ni nf,原子或离子会产生辐射。单电子玻尔原子半径为:(1.19)其中 a0是玻尔半径 。单电子玻尔原子的电子速度 vn 是:(1.20) 其中 是精细结构常
17、数(1/137) 。在单电子原子(例如氢原子、一次电离的氦原子、二次电离的锂原子)中 轨道电子壳层能级是:(1.21) 其中:ER 是里德伯能量(13.61eV) ; n 是主量子数(基态 n1;激发态 n1) ; Z 是原子序数(氢原子 Z1;一次电离氦原子 Z2;二次电离锂原子 Z3;以此类推) 。发射光子的波数 k 为:(1.22)其中 R 是里德伯常数。氢原子的玻尔模型的能级图如图 1.2 所示。图 1.2 氢原子能级图(n1 为基态,n1 为激发态) (图中文字分别为:连续电子动能、离散能级、激发态、电子基态、基态)1.2.4. 多电子原子对多电子原子,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概念给轨道电
18、子结合能和电子跃迁发 射光子提供了定性分析数据。电子占据许可壳层,每壳层中电子数目最多为 2n2,其中 n 是壳层数(主量子数) 。Z20 的原子,K 壳层结合能 EB(K)估算为:(1.23)其中 Zeff 为有效原子序数,ZeffZs,s 为屏蔽常数,对 K 壳层电子等于 2。 当电子从某壳层跃迁到更高的 n 壳层,而它又有空穴或者没有完整电子结构, 原子被激发。 当电子脱离原子时,原子发生电离。 (例如,壳层中电子获得足够能量克服结 合能) 。 原子中轨道电子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获得特定数量能量时,发生激发和电离。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i)与带电粒子库仑相互作用;(ii)光电效应; (iii
19、)康普顿效应;(iv)三重态过程;(v)内转换;(vi)电子俘获; (vii)俄歇效应;(viii)正电子湮没。一个轨道电子从高 n 壳层将填充到低 n 原子壳层的电子空穴。两个壳层间 能量差值以特征光子形式发射,或将能量传递给一个更高 n 壳层电子,以俄歇 电子形式从原子发射出。 多电子原子能级图类似单电子原子结构,但内壳层电子被大得多的能量束缚, 如铅原子在图 1.3 中所示。 每个轨道电子壳层空穴发射特征光子(有时又称荧光光子)数目称为荧光产 额 ,而每个轨道电子空穴发射俄歇电子数目等于(1) 。荧光产额依赖于 原子原子序数及壳层主量子数。对于 Z10 原子,荧光产额 K0;Z30 时,
20、 荧光产额 K0.5;高原子序数原子,K 壳层荧光产额 K 为:K0.96(见 图 1.9) 。1.2.5. 核结构大部分原子质量集中在由 Z 个质子和(AZ)个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中,Z 是原子序数,A 是该原子核的原子质量数。 原子核半径 r 近似为:(1.24)其中,r0 是假定等于电子经典半径 re 一半的常数(1.4 费米) 。 质子和中子通常称为核子,在强相互作用力下组成原子核。与静电作用和万 有引力不同,两个核子间强力作用距离非常短,大约几个费米数量级,且反比 于两个粒子间距离的平方。在如此短的距离内,强力起支配作用,超过其它作 用强度几个数量级。 原子核中每个核子结合能(EB)随核
21、子数而逐渐改变,数量级为 8MeV/核 子,在 A60 出现宽扩的最大值 8.7 MeV/核子。对于特定原子核,结合能可 从质量亏损 m 的能量当量计算出:(1.25) 其中,M 是原子核质量,单位是原子质量单位 u(注意 uc2931.5 MeV) ; mpc2 是质子静止能量; mnc2 是中子静止能量。1.2.6.核反应目前核结构知识主要源自实验,即用入射粒子 a 轰击核素 A。轰击产生下 列三种相互作用中的一种:(i)弹性散射(无能量转移,但入射粒子改变径迹) ;(ii)非弹性散射(入射粒子进入原子核,损失能量,再以不同方向出射) ; (iii)核反应(入射粒子 a 进入靶核 A,转变
22、成剩余核 B 并出射另一个粒子 b) 。核反应可表示为:a A B b 或 A(a,b)B (1.26)所有核反应中一些物理量严格守恒,最重要的包括电荷、质量数、线动量和 质量能量。 核反应的阈能定义为引发核反应的入射粒子最小动能。入射粒子的动能阈值源自相对论中能量和动量守恒:(1.27) 其中 mA、ma、mB、mb 分别为靶核 A、入射粒子 a、剩余核 B 和出射粒子 b 的 静止质量。1.2.7.放射性放射性是不稳定原子核转变成更稳定结构的特性。新结构也可能不稳定, 通过递次衰变再进行衰变,直到形成稳定的原子核结构。衰变过程遵从指数衰 减规律。放射性物质改变由卢瑟福和索迪首次在 1902
23、 年用公式表示,贝特曼 在 1910 年重新精炼。 t 时刻的放射性活度 A(t)定义为放射性核素数目 N(t)与衰变常数 的乘 积:(1.28) 最简单的放射性衰变是放射性母核 P 以衰变常数 P 直接衰变到稳定子核 D:(1.29) 放射性母核数量 NP(t) 是时间 t 的函数,满足下列关系:(1.30)其中 Np(0) 是起始时间(t0)母核的初始数量。 同样,时间 t 时母核的活度 AP(t) 为:(1.31)其中 AP(0) 是起始时间(t0)母核的初始活度。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 t1/2 是放射性原子核数目衰减到起始时刻 t0 初始 值 NP(0) 一半所需时间:(1.32)母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放射 物理 新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