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衔接班(学生版+教师版).pdf
《新高一衔接班(学生版+教师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一衔接班(学生版+教师版).pdf(8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目录 第一章前言.1 第二章衔接补充.2 2.1 数与式.2 2.1.1 乘法公式.2 2.1.2 因式分解.7 2.1.3 分式与根式.10 2.2 方程与方程组以及不等式.15 2.2.1 韦达定理.15 2.2.2 分式方程与无理方程以及二元方程组.19 2.2.3 不等式.23 第三章学习新知.26 3.1 集合.26 3.1.1 集合的基本概念.26 3.1.2 集合的基本性质.27 3.1.3 集合的表示方法.27 3.1.4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30 3.1.5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32 3.2 常用逻辑用语.38 3.2.1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38 3.2.2 全称量
2、词与存在量词.40 3.3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43 3.3.1 函数的概念.43 3.3.2 函数的表示法.45 3.3.3 分段函数.45 3.3.4 函数的图象.47 3.3.5 函数的定义类问题.49 3.3.6 函数值域的求法.50 3.3.7 恒成立问题.52 第一章前言 首先,恭喜同学们进入高中数学殿堂的学习,同时也祝贺大家在数学的学习上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方法的巨变,学习技巧的提高,高中数学对同学们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高中数学学习时“知识体系更严谨”、“考查方式更灵活”、“数学思想更重要”。高中数学的知识会让同学们觉得更复杂、关
3、联性更强,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有“举一反三”、“化繁为简”、“知识迁移”的学习技巧。在后续的衔接课程中,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去体会上述所讲的各类名词的具体含义。下面简要列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几类数学思想,请同学们在学习时,多加思考,每次学习时、每次做题时,都使用到了什么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接下来,我们通过几类可以利用初中知识解决的题目来具体体会一下高中数学学习的魅力。引例 1:bkxy是什么?xky 是什么?cbxaxy2又是什么?引例 1 体现了_的数学思想,体现了_的学习技巧 引例 2:设cba,为均为正数,且bc,证明:bcba
4、ca2222 引例 2 体现了_的数学思想,体现了_的学习技巧*思考题:设cba,为均为正数,求证:bcbaca2222 本题与引例 2 有什么不同?做一做并体会其中奥妙。第二章衔接补充 2.1 数与式 2.1.1 乘法公式 一、【归纳初中知识】在初中,我们学习了多项式的运算,知道乘法公式可以让多项式的运算变得简单方便,初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基本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22)(bababa 完全平方公式:2222)(bababa 在初中阶段我们常要求掌握上述 2 个公式,但从今往后我们更多要求的是对公式的推广、对定理的多重认知,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引例 2 的思想来研究上述公式的几何维度解析。你能说
5、出上述图形验证了哪一个式子吗?例 1:利用几何图形证明当0,ba时,2222)(bababa 由完全平方公式我们还可以得到两个重要式子:abbabaabbaba4)()(2)(22222,我们常常把这种式子之间的变换方式称作恒等变换,恒等变换在高中数学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二、【衔接高中知识】高中代数部分是以函数为主线展开学习的,为研究函数的性质,需要同学们具有很强的代数恒等变换能力,在此,我们对乘法公式进行一些拓展,请大家进行部分自主提炼:完全立方和公式:3)(ba_ 完全立方差公式:3)(ba_ 公式、我们统称为完全立方公式,我们能否由完全立方和与完全立方差的公式得到立方和与立方差的公
6、式呢?立方和公式:33ba_ 立方差公式:33ba_ 最后,我们再填补三数平方和的公式:三数平方和:2)(cba_ 三、【例题精讲】例 1:观察下列算式:81322 163522 245722 327922(1)按照上述规律续写 2 个式子;(2)用文字反应出上述式子的规律;(3)证明你所发现规律的正确性;例 2:观察下列算式:71233 192333 373433 614533(1)按照上述规律续写两个式子;(2)求33201920203320172018 例 3:若1,0bcacabcba(1)求222cba;(2)求444cba;例 4:已知0132 xx,求331xx 的值。例 5:证
7、明:函数3xy 中y与x具有相同的增减性 例 6:设61,)1(333nnynnx,则对于任意的0n,x与y的大小关系为()A.yx B.yx C.yx D.yx 由本题,我们可以引出高中乃至高考的重点知识:基本不等式:初步认识“对勾函数”xxy1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多深究,多追问,多归纳!课后习题 1、已知16922qp,7qp,则_pq 2、三角形的三边满足abcbca2222,则该三角形的形状为_ 3、0444)(2yxyx,则_)(10 yx 4、已知:)()()(322344223322yxyyxxyxyxyxyxyxyxyxyxyx,则nnyx_ 5、当33x时,计算32
8、21)124)(12(xxxxx_ 6、_1993199119922 7、已知xt2)58(,求)68)(48(tt=_ 8、已知20182019 ta,20192019 tb,20202019 tc,则bcacabcba222_ 9、已知10 yx且10033 yx,则代数式22yx=_ 10、函数xxxy1322在0 x时的最小值为_ 11、已知nm,均为正数,且1 nm,则nm23的最小值为_*12、函数)0(104212xxxxy的最大值为_ 2.1.2 因式分解 一、【归纳初中知识】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初中阶段我们常用的两种因式分解方法有:方式:提取公因
9、式法)(bambmam 方式:公式法)()()(2223322222babababababababababa 二、【衔接高中知识】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高中因式分解的方法:方式:分组分解法 )()()(nmyxnyxmyxynxnymxm 我们知道形如pqxqpx)(2这样的二次三项式可以分解为)(qxpx,它的特点是二次项系数为 1,常数pq与一次项系数qp 可以通过“十字相乘,乘积相加”的方式建立联系,得到)()(2qxpxpqxqpx。这种方法能推广到更深层次吗?下面来看二次三项式abxnambmnx)(2,将二次项系数mn与常数项ab建立十字形式:我们发现“十字相乘,乘积相加”刚好得到
10、一次项系数namb,从而我们有 方式:十字相乘法)()(2bnxamxabxnambmnx*方式:大除法 我们引入这样一个问题:求方程023223xxx的解 显然,由观察得出1x是方程的一个根,那么该方程左边的多项式必定可以写成下面形式:23223xxx_)(_1(x,那么我们如何确定空缺部分呢?下面我们介绍大除法:三、【例题精讲】例 1:分解因式(1)322 xx(2)3442 xx 例 2:分解因式(1)2)()(222xxxx(2)2282yxyx(3)yxxyx6322(4)433 xx 例 3:已知n是正整数,且1001624nn是质数,求n的值 课后习题 1、若422xxbaxx则
11、 a,b。2、_3 42xxx 3、若)(102bxaxmxx,且ba,均为整数,则_ba 4、下列各式中,不是417424xx因式的是()A、21x B、2x C、2x D、4x 5、分解因式4424xxx=_ 6、若多项式229)1(babka能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则k_ 7、分解因式:_)()(222bacddcab 8、分解因式:4323 xx=_ 9、设xynyxm,,试用nm,表示233)(yx *10、多项式6522yxbyaxyx的一个因式是2 yx,计算ba 2.1.3 分式与根式 一、【归纳初中知识】1.在初中阶段我们把形如BA的式子叫做分式,并且常常用到以下性质:BA
12、MBMAMBMA 1.在初中阶段我们把形如)0(aa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表示的是非负数a的算数平方根,并且常用到以下性质:aaaaa22)0()(二、【衔接高中知识】1.进入高中之后,我们对分式部分知识点的要求就变得逐渐高起来,具体体现在要求同学们需要有更强的运算能力以及恒等变形能力。2.进入高中之后,我们对根式部分的掌握要求就不再是二次根式,而是更高的三次根式,四次根式,n次根式等等 三、【例题精讲】例 1:若411nm,求nmnmnmnm2232的值 例 2:54(2)2xABx xxx,求BA,的值 例 3:设baccabcbak,求k的值 例 4:设0cba,求3)11()11()11
13、(baccabcba 例 5:已知1abc,证明1111caccbbcbaaba 例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1211 613121 1214131 我们发现)1(1111nnnn(1)计算2020201912011216121 ;(2)求证:21)12)(12(163135115131 nn 例 6:(1)若0 x,求44332xxx;(2)求nna(n为正整数)例 7:已知3232,3232xy,求22353xxyy的值*例 8:已知实数ba,非负,若abba2211,求证:11122abba*例 9:若220061x,则20193)200520094(xx的值为?课后习题 1、若2
14、532yyx,则yx_ 2、计算:_)()()(11220yxyxxy 3、比较大小:(1)1011_1112;(2)462_622 4、已知0111cba,求证:2222)(cbacba 5、若41xx,计算1242 xxx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数有一个偶次方根 B.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C.负数有两个奇次方根 D.正数有两个奇次方根 7、若0a,则3ax()A.axx B.axx C.axx D.axx 8、已知5xy,则yxyxyx=_ 9、化简:xxxxxxxx261962793232 10、设224422mmmn,求mn 11、化简:(1))21(12aaa;(2)),1,0(
15、)()(*Nnnbababannnn 12、证明:41)2)(1(1543143213211 nnn 2.2 方程与方程组以及不等式 2.2.1 韦达定理 一、【归纳初中知识】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初中时我们已学习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主要解法。2、对于任意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cbxax,通过判别式acb42能够判断其方程解的个数。二、【衔接高中知识】我们已经知道)0(02acbxax如果有两个解,则其分别为;aacbbx2421,aacbbx2422 则我们可以得到acxxabxx2121 上面揭示了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cba,之间关系的等式我们叫做韦达定理,韦达定理在未来高中
16、三年的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反之,若21,xx满足acxxabxx2121,则我们可以说21,xx一定是)0(02acbxax的两个解,这叫做韦达定理的逆定理。三、【例题精讲】例 1:若21,xx是0122 xx的两个根,求:(1)2221xx;(2)222111xx;(3)21xx;(4)3231xx 例 2:任意写出一个二次方程,使得它的两个根分别为5和32.例 3:已知关于x的方程0141)1(22kxkx,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满足条件的k值.(1)方程两实根之积为 5;(2)方程两实根满足21xx.例 4:若21,xx是方程02324222mmmxx的两个根,当m为何值时,22
17、21xx 有最小值?请你求出这个最小值 例 5:已知关于x的方程04)2(222mxmx有两个实数根,并且两根平方和比两根之积大 21,求m的值.例 6:若关于x的方程02axx有两个根:(1)当其中一个大于 1,另一个小于 1 时,求a的取值范围;(2)当两个根都小于 1 时,求a的取值范围.例 7:若21,xx是方程01)12(22kxkx的两实数根,且均大于 1.(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若2121xx,求k的值*例 8:已知ba,是一元二次方程012 xx的两个实数根,求)2(22baa的值.课后习题 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0522aaxax其中一个根是 0,则a=_ 2、关于
18、x的方程07)3(102mxmx:(1)若有一个根为 0,则_m,此时方程另一个根为_(2)若两根之和为53,则_m,此时方程两个根分别为_、_ 3、方程01222 xx的两根为21,xx,则_21 xx 4、设21,xx为方程02qpxx的两根,且1,121xx为方程02pqxx的两根,则_,qp*5、已知实数cba,满足ba 6,92 abc,则_,_,cba*6、若实数ba,满足1ab且09201952aa,05201992bb,求ab=_ 7、已知关于x的方程)0(02acbxax两根之比为5:3,求证:21564bac 8、已知方程05)2(222axax有实数根,且两根之积等于两根
19、之和的 2 倍,求a 9、若一元二次方程04)1(2xmx的两个根均满足30 x,求m的取值范围 2.2.2 分式方程与无理方程以及二元方程组 一、【归纳初中知识】1、牢记初中阶段所学过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步骤:通过找最简公分母去分母;检验增根 2、初中阶段所学习过最直接去根号的方法:平方法 3、初中阶段学习过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法:消元法 二、【衔接高中知识】1、学会求解复杂的分式方程;2、学会求解带根式的无理方程;3、学会求解二元方程组;三、【例题精讲】例1、解方程:0)2(1)2(1422xxxxx 例 2:解方程:112)1(31)2(82222xxxxxx 例 3:解方程:1263xx
20、例 4:解方程:1253xx 例 5:解方程:932533222xxxx 例 6:解方程:8219533xxx 例 7:解方程组:01122yxyx和034102222yxyxyx 例 8:解方程组:01220212yxyx 例 9:解方程组:)0()8()2()3()7()1()5(222222222rryxryxryx 课后习题 1、关于x的方程22144212xxxx的解为_ 2、若)2)(1(3221xxxxBxA,则 BA_ 3、关于x的方程18)4(72721)4(xxxxxx的解为_ 4、关于x的方程33 xx的解为_ 5、关于x的方程1345xx的解为_ 6、关于x的方程042
21、22xxxx的解为_ 7、关于x的方程组:065202222yxyxyx的解为_ 8、解方程组:833yxyxxy 2.2.3 不等式 一、【归纳初中知识】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但在高中学习中往往不够用,我们来总结一下已经学习过不等式的解法:解bax 应该分三种情况讨论:1.若0a,且0b,不等式无解;若0,0ba,不等式有无数解 2.若0a,则解为abx 3.若0a,则解为abx 二、【衔接高中知识】我们在高中阶段主要会接触到三类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其通常求解方法有“因式分解乘积法”、“二次函数图像法”;2.分式不等式:其主要求解方法为将分式不等式转化为整式不等
22、式;3.简单的高次不等式:常用求解方法为“因式分解乘积法”规律总结:一般地,解不等式先使不等式右边为_ 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0(02cbxax,先化二次项系数为_,然后找出方程02cbxax的两根21,xx,最后根据不等号:小于取_,大于取_。三、【例题精讲】例 1:因式分解法解不等式:062 xx 例 2:因式分解法解不等式:3522 xx 例 3:图像法解不等式0122xx 例 4:已知不等式022bxax的解集为321x,求022abxx的解集 例 5:解不等式:(1)0113xx(2)1312xx 例 6:解不等式:0)12)(2(2xxx 课后习题 1、不等式0262xx的解
23、集为_ 2、不等式0322xx的解集为_ 3、已知不等式02baxx的解集为32 x,则不等式012bxax的解为_ 4、不等式12x的解集为_ 5、不等式0)3)(2)(1(xxx的解集为_ 6、不等式04322xx的解集为_ 7、不等式221xx的解集为_ 8、解不等式0)6)(2(2xxx 9、解不等式:063222xxxx 第三章学习新知 3.1 集合 3.1.1 集合的基本概念 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例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37 x的解的集合(常称为解集),到一个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即_,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即_。我们再来看下面的
24、一些例子:(1)120 以内的所有素数;(2)我国从 20002019 年的 20 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3)某汽车厂 2019 年生产的所有汽车;(4)2019 年 1 月 1 日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5)所有的正方形;(6)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点;(7)方程0232 xx的所有实数根;(8)某中华 2019 年 9 月入学的所有高一学生;在例子(1)中,我们把 120 以内的每一个素数作为元素,这些元素的全体就是一个集合;同样的,例子(2)中,把我国从 20002019 年的 20 年内发射的每一个人造卫星作为元素,这些元素的全体也构成一个集合。一般地,我们把
25、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3.1.2 集合的基本性质 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就必须是确定的。比如“中国的直辖市”构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有北京、上海、重庆、天津,而成都、杭州、南京等城市则不在这个集合中。而“成绩较好的同学”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我们把集合的这个性质叫做确定性。一个集合当中的元素一定不能相同,也就是说同一个集合中不能出现重复的元素,我们把集合的这个性质叫做互异性。一个集合当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之分的,比如“全球四大海洋”里的元素是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太平洋,这四个元素没有顺序之分。我们把集合的这个性质叫做无序性。例 1:下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 衔接 学生 教师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