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创新设计】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第1部分古代诗文教材梳理必修2第3单元文言.pdf
《【人教版创新设计】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第1部分古代诗文教材梳理必修2第3单元文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创新设计】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第1部分古代诗文教材梳理必修2第3单元文言.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编 回归课本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二 第 3 单元 文言文 基 础 梳 理 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趣舍万殊 _通_,_ 2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_通_,_ 3悟言一室之内 _通_,_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_通_,_ 5举酒属客 _通_,_ 6长乐王回深父 _通_,_ 自我校对 1 趣 趋 趋向,取向 2.由 犹 如,像 3.悟 晤 面对面 4.冯 凭 乘 5.属 嘱 劝酒 6.父 甫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文言实词 1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列坐其次 古义:_ 今义:第二(2)信可乐也 古义:_ 今义:书信(3)夫人之相与 古义:_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称谓
2、(4)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_ 今义: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_ 今义:因果连词(6)歌窈窕之章 古义:_ 今义:(女子)文静美好(7)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_ 今义:指貌美的女子(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_ 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9)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_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1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_ 今义:数目,十一 自我校对(1)它旁边(2)实在(3)夫,发语词,夫、人是两个词(4)旷远的样子(5)用来(6)诗经 里的一章(7)古人常用来当作贤主良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8)不平常(9)泛指求学的人(
3、10)十分之一 2.填出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1)修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邹忌修八尺有余退将复修吾初服孙子膑脚,兵法修列(2)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业根,死期至矣(3)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家贫,无从致书以观(4)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凡用兵之
4、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三番五次(5)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在骨髓,司命之所属举酒属客属予作文以记之神情与苏、黄不属衡善属文,通贯六艺(6)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日夜望将军至先达德隆望尊君还何所望七月既望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7)遗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托遗响于悲风蒙故业,因遗策留待作遗施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夜不闭户,路不拾遗(8)道 有碑仆道何可胜道也哉得道者多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道芷阳间行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自我校对(1)高,长(生命)长 整治,治理 修建,修造 身高 整理 修订、编写(2)期限 定时限 至、及
5、 一周年 期望,希望 日期(3)情趣 用 致使,使 表达,表示 达到 招纳,招引 得到,取得(4)按次序 行军途中的驻地 旁边 第二,次一等 表示次数(5)属于,是 等,类 掌管,管辖 劝酒 动词,通“嘱”,请托,嘱托,读 zh 动词,关联,读 zh 撰著,缀辑 (6)向远处看 盼望,希望 名望 指望,希望 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 念头 抱怨,怨恨(7)脱离 余 形容词,遗留下来的 赠送,读 wi 遗漏,忽略 遗失,丢失 名词,遗失之物(8)道路 说、讲 王道,人道 方法 取道 道理 风尚 3.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意思,并指明活用类型(1)少长咸集(2)一觞一咏(3)足以极视听之娱(4)西望夏口
6、,东望武昌(5)顺流而东也(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7)侣鱼虾而友麋鹿(8)谬其传而莫能名者(9)常在于险远(10)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11)始舍于其址(12)名之曰褒禅 而莫能名者(13)好游者亦不能穷也(14)火尚足以明也 自我校对(1)少:年少的人;长:年长的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2)觞:喝点酒,名词活用作动词(3)极:尽情享受,副词活用作动词;视听:眼睛、耳朵,动词活用作名词(4)西、东:向西、向东;名词作状语(5)东: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6)舞、泣:使跳舞,使哭泣;使动用法(7)侣、友:以为侣,以为友;意动用法(8)谬:弄错,使错;使动用法(9)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形容
7、词活用作名词(10)见:见到的景象;动词活用作名词(11)舍:筑舍定居;名词作动词(12)名:命名;名词作动词。名:说清楚,说明白;名词作动词(13)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4)明:照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三、文言虚词(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作用)1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相与枕藉乎舟中儿寒乎?欲食乎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之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月出于东山之上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阿母得闻之,槌床
8、便大怒孔子云:何陋之有?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蚓无爪牙之利句读之不知 3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业精于勤荒于嬉君幸于赵王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月出于东山之上 4其 独其为文犹可识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其孰能讥之乎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皆出于此乎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自我校对 1形容词词尾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吗”介词,在 用作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用作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9、”用作介词,相当于“于”用作介词,相当于“于”用作语气助词。表揣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用作语气助词。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第一人称,我 指示代词,这,此 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动词,到去 定语后置的标志 宾语前置的标志 3.介词,在 介词,比 介词,向 介词,由于 介词,被 介词,与,跟,同 介词,在 介词,被 介词,从 4.代词,它,代仆碑 代词,那 代词,指箫声
10、 代词,他,指曹孟德 那,代指慧褒埋葬的时间 语气副词,表反诘 代词,他们,代指古人 第一人称代词,指代自己 表猜测,大概,副词 它,代指后洞 四、文言句式(判断下列特殊句式)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其致一也 3死生亦大矣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5不能喻之于怀 6凌万顷之茫然 7而今安在哉?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9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0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11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1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自我校对 1介宾后置,应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2.判断句,“也”表判断 3.判断句,意念上的判断句 4.定语后置,应为“仰观大之宇宙
11、,俯察盛之品类”5.介宾后置,应为“不能于怀喻之”6.定语后置句,即“凌茫然之万顷”7.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8.被动句,“于”表被动 9.宾语省略,应为:“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10.介宾结构的宾语“之”省略,应为:“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11.状语后置句,即“于其址舍”12.状语后置句,即“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观”五、名句名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_,_,所以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_,_;或_,_。3一死生为虚诞,_。4在赤壁赋中描写作者与客在江上泛舟时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间接描写客吹洞箫声音的句子是:_,_。客
12、 描 述 当 年 曹 操 业 绩 的 四 个 句 子 是:_,_,_,_。5既其出,则或_,而余亦悔_也。6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_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_。有志矣,不随以止也,_,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_,_,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自我校对 1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游目骋怀 2.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3.齐彭殇为妄作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
13、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5.咎其欲出者 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6.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然力不足者 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能力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长乐王回深父 C悟言一室之内 D渺渺兮予怀 解析:A 项“冯”通“凭”;B项“父”通“甫”;C 项“悟”通“晤”。答案:D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诸:之于;“之”,代词;于,从中 B挟飞仙以遨游 挟:挟带 C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合 D悲
14、夫古书之不存 悲:悲伤 解析:B项“挟”,偕同;C 项“适”,享有;D 项“悲”,感叹。答案:A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同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凌万顷之茫然 A B C D 解析:“非常”,不平常,现在是程度副词;“至于”,到,现在表示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件事。“其次”,它旁边,现在表示次第较后,第二。“茫然”,旷远的样子,现在是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答案:D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月
15、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虽一毫而莫取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而今安在哉 扣舷而歌之 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解析:D 项都是连词,和。A 项从,介词;表被动,介词。B项连词,即使;连词,虽然。C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答案:D 5下面对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A两个“所以”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B两个“所以”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C两个“所以”不同,两个“其”字相同。D两个“所以”相同,
16、两个“其”字不同。解析:两个“所以”都表示原因。第一个“其”是代词,指自己;第二个“其”是副词,表示反问语气。答案:D 6选出加点词语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解析:B项和例句都属于形容词用作名词;A 项“明”属于形容词用作动词;C 项“一”属于数词用作意动词;D 项“见”属于动词用作名词。答案:B 7.翻译句子(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_(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译文:_(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译
17、文:_(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译文:_(5)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文:_(6)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译文:_ 解析:(1)“所以”表示凭借。(2)“俯仰”指瞬间、顷刻的意思。(5)第一个“其”是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第二个“其”是指示代词;第三个“其”是人称代词,指代自己。(6)注意“于是”是“对于这件事”的意思;“焉”是语气词;“观于”是状语后置。答案:(1)用这些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确实是快乐的啊!(2)以前感到欢快的事情,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
18、能不因此感慨不已。(3)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4)这是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与你共同享受它。(5)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6)对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心得体会,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啊。二、课外拓展(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吾庐记(清)魏禧 季子礼,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名曰“吾庐”。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为胜焉。于是高下其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创新设计 人教版 创新 设计 2011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精品 资料 部分 古代 诗文 教材 梳理 必修 单元 文言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804641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