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币》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枚金币》教学设计.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学情分析:对于现在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充裕的物质生活,使他们正像文中的儿子一样,看不到父母挣钱的辛苦,不懂得金钱中包含有劳动价值,当然也就不知道珍惜。学习本课,要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到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在今后生活中懂得正确对待金钱,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能力目标
2、: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 1.童话是智慧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你们喜欢一枚金币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下面我们一起重温故事。2.放课件、师范读。3.请孩子们说说故事讲了件什么事?二、学习故事的经过 1.过度:父亲要儿子去挣金币哪怕一枚也好,是希望他能改变现状,儿子最终有变化吗?
3、这种变化是一次完成的吗?2.默读 9-28 自然段,勾出父亲是怎样对待三枚金币的,感受下儿子的变化。(1)学生勾画。(2)找到后读一读。第一次:父亲扔,儿子笑;第二次:父亲扔,儿子笑;第三次,父亲扔,儿子抓。(3)同样三枚金币,价值相等,遭受同样的待遇,儿子的反映为什么截然不同,变化如此之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前两次儿子对待金币的态度。(4)读 913 自然段,说说儿子为什么笑?他在想什么?这时父亲是什么心情?(5)读 1420 自然段,儿子为什么会笑?父亲又是怎样?师小结:这两枚金币都是妈妈给的,儿子对待金币没有一丝触动,只是一笑置之,可当父亲第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儿子的反映完全不同了。三、学
4、习故事的结果 1.齐读句子。(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火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2.从这一句找出动作的词语,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儿子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反映?3.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体会道到的?(熊熊大火,非常心痛金币,以至于受不了)受不了是什么心情?为什么受不了?(整整干了一个星期活)4.想想这整整一个星期中他会受哪些折磨,会吃哪些苦头,想想儿子会有什么变化?5.这种变化归工于谁?(父亲多残忍呀,让儿子去受这样的罪,还三次把儿子挣来的金币扔进火炉里去烧,你们的看法呢?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四、深化中心 讨论:那请你们想想许多年以后,父亲去世了,儿子靠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来到父
5、亲坟前,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心理话。五、总结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同时也做一个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孩子。板书设计:爸爸 一扔 二扔 三扔 一枚金币 儿子 笑笑 抓 教学反思:一、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的策略、方法。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提出问题,在读文自行解答问题,通过交流,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另外,教材对四年级的学生自学水平通过“金钥匙”提出了比较 具体的要求,因而在本课质疑环节中,我做了引导,使学生不光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且能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二、角色互换,体会人物心情。学生在阅读中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我利用这一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假如你就是这个儿子,你这时笑什么?说说你心理是怎么想的。”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很好的理解人物心情。三、联系生活学语文,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在体会父亲失望痛苦的心情时,还有儿子挣钱的辛苦时,都联系了生活实际,更好的理解了课文;而在学文后,谈怎样看待父母的钱,做压岁钱使用情况调查,则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又深化了对所学的认识,指导了学生的行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