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专业面试》历年真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专业面试》历年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专业面试》历年真题.docx(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专业面试历年真题13简答题(江南博哥)一、考题回顾参考解析:【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什么?【参考答案】一是符合客观事实,二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在本节课中,可以设置哪些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参考答案】可以设置如下的练习活动:出示不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请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且进行改正;出示具体的化学反应,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请学生自行写出化学方程式。14简答题一、考题回顾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解】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远洋船队从南美洲东岸向太平洋进发。三个月后,有的船员牙床破了,有
2、的船员流鼻血,有的船员浑身无力,待船到达目的地时,原来的200多人,活下来的只有35人,人们对此找不出原因。1734年,在开往格陵兰的海船上,有一个船员得了严重的坏血病,当时这种病无法医治,其他船员只好把他抛弃在一个荒岛上。待他苏醒过来,用野草充饥,几天后他的坏血病竟不治而愈了。诸如此类的坏血病,曾夺去了几十万英国水手的生命。【教师提问】故事中的案例主要涉及的是坏血病,那么它是由于缺乏什么营养物质引起的呢?主要就是维生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二)新课教学【教师讲解】维生素也称维它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它是由波兰的科学家丰克为它命名的,丰克称它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教师提问】请
3、列举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维生素而产生的一些病症。【学生回答】手脚蜕皮、夜盲症、佝偻病等。【教师总结】手脚蜕皮主要是由于缺少维生素B,而夜盲症则与维生素A有关,佝偻病发主要是在儿童身上,与维生素D有关系。其实维生素可以分为很多种,目前已知的就有几十种,常见的有维生素A、B1、B2、C、D、E等等,他们的分子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复杂。【教师引导】维生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中富含维生素呢?【多媒体演示】生活中富含维生素的物质图片。【学生总结】水果、糙米、面包、瘦肉、牛奶等。【教师引导】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的量并不多,但人体所需的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请学生
4、谈谈据此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学生回答】只要保证膳食中含有各种维生素,不偏食,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但是如果长期对事物烹调的方法不科学,使食物中的维生素被破坏或流失,人就容易患某些疾病。【教师引导】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合成或从一些食物中提取某些维生素,比如复合维生素片等等。同学们能不能再列举两个例子?【学生回答】感冒的时候吃的维C银翘片,维生素泡腾片。【引导思考】维生素对于人体如此重要,缺乏的时候会引起很多的病症,那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如何确保自身身体健康呢?【学生回答】不挑食,不厌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物质,合理膳食。(三)拓展提高【教师提问】联系日常生活,举例说明在烹调富含
5、维生素的食品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回答】维生素C溶于水在加热或碱性条件下易被破坏,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所以对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烹调前最好不用水浸,不捣碎、不切薄,最好在沸水中煮或加少量食醋,食用前不要长时间保温,能生吃的最好凉拌。(四)小结作业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教师补充。作业:给自己设计一份合理膳食的食谱,帮助自己获取足量的维生素。【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为什么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参考答案】同分异构现象的存在,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另外,碳碳之间可以通过单键、双键、三键形成链状和环状结构,所形成的环可以是单环也可以是多环,环可大可小,支链可长可短
6、,可多可少等,也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2.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分析得到的?【参考答案】在本节课中,内容主要以维生素的作用展开,并重点强调维生素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将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设置为本节课的重点。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对待化学与生活的关系的时候,往往不能理解的很深入,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而不能体会其中的重大意义,因此我将维生素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设置为本节课的难点。15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置换反应,那么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几个置换反应,大家来判断一下产物是什么。Zn+H
7、2SO4=_Cu+H2SO4=_【学生回答】锌与硫酸生成氢气和硫酸锌。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可以知道铜与硫酸不发生反应。【教师引导】既然锌能与酸反应,铜不能与酸反应,由此可知金属的活泼性是不同的。那么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怎样的顺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金属的活动性。(二)新课讲授【学生实验】铁与硫酸铜的反应;铁、铜分别与盐酸的反应【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思考铁与铜,哪种金属更加活泼?为什么?【学生回答】铁比铜活泼,因为铁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铜与盐酸不反应,并且铁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更活泼。【提出问题】通过这两组实验,你能说说我们在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采取的实验方法吗?【学
8、生回答】第一种方法是让金属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第二种方法是让金属与酸反应,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教师引导】现有镁、铜、锌三种金属,利用上述实验方法,你能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来判断镁、铜、锌三种金属谁的活动性更强吗?(药品:镁条、铜丝、锌粒、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镁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小组讨论5分钟)【提出问题】哪个小组愿意说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学生回答】小组:将镁条、铜丝、锌粒分别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活动性强弱。小组:将镁条、铜丝、锌粒分别与MgCl2溶液、ZnSO4溶液、CuS
9、O4溶液两两反应,观察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活动性强弱。【提出问题】请根据自己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且根据实验现象思考镁、铜、锌三种金属的活泼性是怎样的?(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安全。)【提出问题】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看,金属所处的位置与活泼性有什么关系?排在H前面的金属有什么特点?排在前面的金属与后面金属的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学生回答】(1)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泼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三)巩固提
10、高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1)铁和稀盐酸(2)铝和硫酸锌溶液(3)铁与硫酸铜晶体解析:(1)反应;(2)反应;(3)不反应(四)小结作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金属活动性顺序。布置作业:有一种“黄铜”又称为“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黄铜”外观与黄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能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来鉴别金与“愚人金”?【答辩题目解析】1.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参考答案】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制品具有耐腐蚀性。如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
11、铝制品,很容易破坏铝制品表面致密的氧化铝薄膜。2.请谈一谈你这样设计导入的原因?【参考答案】导入我采用的是通过大屏幕出示三个置换反应的反应物,让学生来判断产物。学生根据上节课做过的实验能够准确地得出结论,由此引出金属具有不同的活泼性,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采用这种复习的导入方法既可以检测学生对上节课置换反应内容的掌握程度,又可以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了思想准备,又有了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16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提出问题】播放西气东输的图片,提问输送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什么?【学生回答】甲烷。【教师引导】甲烷有哪些性
12、质呢?甲烷作为一种清洁燃料在点燃前,需要注意什么呢?今天就来学习甲烷的验纯。(二)探究新知【教师提问】甲烷的化学式是什么。【学生回答】CH4。【教师提问】甲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学生回答】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教师提问】甲烷能燃烧吗?在点燃之前要不要验纯?【学生回答】能燃烧,要验纯,不然存在安全隐患。【教师演示】用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气体,用姆指堵住,靠近点燃的酒精灯,再把拇指移开。【提出问题】听是“pupu”声还是尖锐爆鸣声?【学生回答】“pupu”声。【教师讲解】若是“pupu”声,则纯度足够;若是尖锐爆鸣声,则纯度不够,需重新收集。【教师提问】组成甲烷的元素有哪些,该如何设计实
13、验去证明呢?小组讨论一下。【交流讨论】实验一: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观察烧杯上的实验现象。实验二: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学生实验】以实验小组的形式展开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回答】甲烷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小烧杯内壁有液珠生成,且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提问】产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学生回答】实验一说明有水生成,证明组成甲烷的元素有氢元素。实验二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组成甲烷的元素有碳元素。【教师提问】化学方程式是什么?【答辩题目解析】1.甲烷可以发生哪些反应?【参考答案】甲烷可以发
14、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是一种清洁燃料;甲烷可以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卤代烷;甲烷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炭黑。2.结合本课的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开展教学?【参考答案】在本节课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17简答题1.题目:铁的冶炼2.内容:3.基本要求:
15、(1)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2)试讲10分钟以内。(3)要有师生活动。答辩题目1.为什么铁容易生锈直至全部锈蚀,而铝不容易锈蚀?2.本节课为什么设计这样的作业?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我国拥有丰富的金属资源,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前三是什么?提炼这些金属的原料是什么?应用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什么?【学生回答】铝、铁、钙;矿石;铁。【教师总结】铁又是如何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铁的冶炼。(二)新课教学【教师总结】冶炼铁最常用的矿石是赤铁矿。今天我们主要以成分主要是Fe2O3的赤铁矿为例,来学习研究如何实现铁的冶炼。18简答题1.题目:过滤2
16、.内容:实验4-2 取一张圆形滤纸,如图4-15所示折好并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壁,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要有气泡。如图4-16所示,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取实验4-1中处理过的一杯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的边缘。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做了不同程度处理的水,它们的清澈程度有什么差别?讨论1.上面的过滤实验中,有几个操作关键点?2.你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10分钟。(2)教学过程中要有师生互动、课堂提问。(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
17、当板书设计。(4)试讲中涉及到的实验及其他教学用具用语言进行情景模拟即可。答辩题目1.除了过滤外,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有哪些,其中哪种方法的净化程度比较高?2.过滤操作中,涉及到化学仪器有哪些?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教师呈现一杯从学校池塘里取出的水,请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这杯水显然是不干净的,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净化它?【学生回答】可以用上节课讲过的明矾吸附净水。【提出问题】用明矾吸附后的大颗粒物如何除去呢?【学生回答】过滤。【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过滤的操作步骤及有哪些注意事项。(二)探究新知【教师演示】取出一张圆形滤纸,将滤纸的折法演示给学生,并呈现出
18、具体操作图示。【学生操作】学生分小组按照教师演示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教师演示】将折好的滤纸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要有气泡。【教师讲解】强调将滤纸放入漏斗时,要使滤纸紧贴漏斗壁,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教师演示】将漏斗架好,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教师讲解】强调漏斗的下端管口一定要紧靠烧杯内壁。【教师演示】将盛有池塘水的烧杯,烧杯口紧贴玻璃棒,将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教师讲解】玻璃棒在这个操作中的作用是用来引流,玻璃棒的下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同时强调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贴玻璃棒,并且要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
19、滤纸的边缘。【学生实验】学生动手进行过滤实验的操作。【教师提问】过滤实验中,可以用“一贴二低三靠”来总结操作关键点,你能分别说出它们代表的是什么吗?【合作探究】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下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教师总结】明确过滤操作的要求:“一贴二低三靠”。【提出问题】分析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教师引导】可以从过滤操作的要求方面去思考。【学生讨论】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
20、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盛放滤液的烧杯本身不干净等。(三)拓展提升【提出问题】将静置后的河水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过滤,请问: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其作用是_。图中实验装置还存在的两处错误是_,_。【学生回答】玻璃棒;引流;滤纸高于漏斗边缘;漏斗下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四)小结作业【师生总结】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表述学习心得。【布置作业】思考可以利用什么物品来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板书设计】过滤要求:“一贴二低三靠”玻璃棒:引流【答辩题目解析】1.除了过滤外,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有哪些,其中哪种方法的净化程度比较高?【参考答案】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有吸
21、附沉降、过滤、蒸馏等;其中蒸馏之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比较高,但蒸馏之后得到的水也还可能含有可溶性的杂质离子,可以通过沉淀的方式除去。2.过滤操作中,涉及到化学仪器有哪些?【参考答案】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等;其中属于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19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在水中不断的加入糖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学生回答】在水中不断的加入糖,开始不断溶解,后来就不再溶解。【教师引导】为什么不断加入糖之后,会出现不再溶解的现象?接下来就探究“饱和溶液”的内容。(二)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
22、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15mL水,搅拌,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实验】学生按照设置好的活动小组,根据任务安排进行动手实验。【学生回答】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氯化钠全部溶解。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氯化钠部分溶解。然后再加入15mL水,搅拌,未溶解的氯化钠继续溶解。【教师引导】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学生实验】学生按照设置好的活动小组,根据任务安排进行动手实验。【学生回答】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全部溶解。等溶解后,再加5g硝酸钾,搅拌,
23、硝酸钾部分溶解。【教师引导】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然后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实验】学生按照设置好的活动小组,根据任务安排进行动手实验。【学生回答】加热烧杯后,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再加入5g硝酸钾,也全部溶解。待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教师总结】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教师提问】请学生根据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含义的理解,对上述实验中溶液的状态试着举例说明。【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化学专业面试 教师资格 考试 初中化学 专业 面试 历年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