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版含答案.pdf
《2019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版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版含答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莒父(j)2.(n)3.(yu)4.彫(dio)二、通假字 1.是知也 通智,聪明 2诲女知之乎 通汝,你 3如日月之食焉 通蚀 4无欲速 通毋,不要 5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通凋,衰落 三、古今异义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连词,表示接在动作或情况之后 四、一词多义 1知 知之为知之 知道孰为汝多知乎 知识其无知,悲不几时 灵魂绝宾客之知 交情君何以知燕王 了解其真不知马也 识别 2过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犯过错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经过花过而采 过去愿枉车骑过之 拜访 3文 小人之过也必文 掩饰独其为文犹可识 文字 4
2、而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连词,表转折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连词,表并列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连词,表假设必不得已而去 连词,表因果 5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也可 名词,信用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动词,相信信可乐也 副词,确实低眉信手续续弹 副词,随意 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 1过而能改 过:犯了错误 2小人之过也必文 文:掩饰(二)使动用法 1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弘:使弘扬,使扩大 2则远怨矣 远:使远,远离 3足食,足兵 足:使充足 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为”表判断)2是知也 (“也”表判断)(二)省略句 1子夏为莒父宰,问政(于孔子)(省略状语)2于斯二者
3、何先(去)(省略动词)(三)宾语前置句 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自”作“厚”的宾语,前置)2其何以行之哉(疑问代词“何”作“以”的宾语,前置)(四)状语后置句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于人”作状语,后置)(五)固定句式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如之何”为固定结构)课文译注(1)子曰:“由,诲 女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知为不知,不懂就是不懂,诲:教导。女:通“汝”,你。之:代词,代教给的内容,道理。为:是。是知也。”这就是聪明。”这是一个判断句。是:代词,这。知:通“智”,智慧,聪明。(2)子 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孔子说:“不念叨怎么
4、办,怎么办的人,我拿他是 何也已矣!”没有办法了!”曰:说,念叨、考虑。如之何:固定结构,怎么办。末:无。也已矣:语气词连词,强化肯定语气。(3)子曰:“过 而 不 改,孔子说:“犯了错误却不改正错误,过:名词作动词,犯了错误。而:转折连词,却。是 谓过矣!”这才是错误啊!”是:指示代词,这。谓:叫做,称做,是。过:名词,错误。(4)子贡曰:“君子之 过也,如日月之食焉:子贡说:“君子犯了错误,就好像日食月食:君子:品格高尚 的人。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食:通“蚀”。过 也,人皆 见之;更 也,犯了错误,人们都看见了;改正错误,人皆仰之。”人们都景仰。”之:代词,代“过”“更”。更:改正
5、。仰:景仰。(5)子夏曰:“小 人 之 过 也 必 文。”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小人:品格卑下的人。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也:用在句中表停顿。必:一定。文:掩饰。(6)子曰:“人能 弘 道,非 道 弘人。”孔子说:“人能使道光大,不是道能使人显耀。”弘:使动用 法,使光大,显耀。道: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7)子曰:“躬 自 厚 而 薄 责于 人,孔子说:“对自己要求多而严,对别人要求少而宽,则 远 怨 矣!”就能避免怨恨了!”躬自:自己,自身。厚:多而严。薄:少而宽。而:连词,表并列。责:要求。于:对。则:就。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避免。(8)子夏 为
6、 莒 父 宰,问子夏担任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向孔子请教施政 政。子曰:“无 欲 速,无 见 小方面的问题。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求快,不要只计较小的 利。欲 速 则 不达,见 小 利 则利益。做事情贪求快就达不到目的,只顾及小的利益就办 大事不成。”不成大事。”为:动词,担任。莒父J f:鲁国城名。宰:城邑的长官。无:通“毋”,不要。(9)子曰:“人 而 无信,不 知 其 可 也。孔子说:“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做人哩。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就像大车没有,小车没有,车子靠什么行走呢?”而:假设连词,如 果。信:信用,守信用。其:代词,前者代人,后者代车子。可:可以,能够。n:古
7、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yu:古代 小车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何以:以何,靠什么。之:用在动词“行”后,凑足音节。(10)子贡 问 政。子 曰:子贡向孔子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足 食,足 兵,民信 之矣。”“要使粮食充足,使武器装备充足,让老百姓信任政府。”足:使动用法,使充足。信:信任。之:代词,政府。子贡曰:“必 不 得已而去,于斯三者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那么在这三项 何 先?”曰:“去 兵。”中哪一项先去掉?”孔子说:“去掉军备。”必:假使,如果。而:连词,表因果。去:去掉,丢弃。于:在。斯:这。子贡曰:“必 不 得已而 去,于斯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
8、再去掉一项,那么在这 二者 何 先?”曰:“去 食。自古剩下的两项中哪一项先去掉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 皆 有 死,民 无 信 不 立。”以来人都有一死,而假如百姓不信任政府,政府就站不住脚。”(11)子曰:“岁 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孔子说:“到了严寒时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 彫也。”凋零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彫:通“凋”,凋零,衰落。(12)子 在川上曰:“逝 者 如斯夫,孔子站在河边说:“流逝的时间就像这河水啊,不舍昼夜!”日夜不停地流淌!”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评析 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你懂了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
9、明。”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也总会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评析(做事情)贪求快就达不到目的,只顾及小的利益就办不成大事。这是孔子教导弟子为政的原则。朱熹认为:“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作为一个领导,要有远大的目光,不能急功近利,不要想很快就能够做出很大的政绩来,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而花费太多的心力,要顾全大局,高瞻远瞩。对于个人的为人处世来说,道理也是一样。问题 1
10、 选文 1 与选文 2 在内容上有什么区别?明确 选文 1 告诉我们要敢于正视自己的无知,选文 2 进一步告诉我们,正视自己的无知,并不是安于自己的无知,而是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 2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 3 到选文 5 的主要内容。明确 启示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问题 3 选文 6 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阐明了哪些关系?明确 阐明了人与道的关系,告诫我们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问题 4 选文 7 说“则远怨矣”,怎样才能做到?明确 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问题 5 选文 9 中说“大车无,小车无”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阐明了什么道理?明确 比喻。阐明了诚信的重要性。问题
11、6 如何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这句话?它对我们有何启发?明确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这句话是从为人处世角度来说的。它告诫我们,人应像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 7 阅读第 312 则,试分析孔子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明确 论语形容道体之文,只是指点咏叹,不多用言语。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只就川上一指点,而道之活泼泼地无时不然者自见矣。巧设譬喻,形象而蕴藉。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水的流淌不断来比喻人的精神境界的修养是没有止境的,感叹自然界万物瞬息万变,
12、惋惜生命短暂,说明了人应该抓住每分每秒来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这种以比喻来说理的话语在论语当中比比皆是,在学习时要认真体会。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诲女知之乎 B如日月之食焉 C于斯三者何先 D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解析:A 项,“女”通“汝”;B 项,“食”通“蚀”;D 项,“彫”通“凋”。答案:C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其何以行之哉其何伤于日月乎 B.其何以行之哉是故哂之 C.子夏为莒父宰愿为小相焉 D.小人之过也必文必不得已而去 解析:A 项,代词,代车子;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B 项,音节助词;代词,代子路。C项,均为
13、动词,担任。D 项,一定;假使。答案:C 3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浴乎沂,风乎舞雩 A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D欲速则不达 解析:A 项,使动用法;C 项,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远离”;D 项,形容词作动词,“快速完成”;B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答案:B 4下列加点词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如日月之食焉 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解析:C 项,“然后”古义是“这样以后”,今义为连词,表示一件事情后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其他选项古今意义相同。答案:C 二、阅读理解
14、(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 58 题。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A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B过也,人皆见之 C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 D更也,人皆仰之 解析:例句与 B、C、D 三项中的“之”是代词“他(它)”。A 项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新人 选修 先秦 诸子 选读 讲义 第一 单元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Word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