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版精品历史备考资料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时期整地工具中耕工具夏朝耒、锛、铲、斧锄、博商朝耒、锛、铲、锸、斧、析铲、博西周耒、锛、铲、锸、斧、析、援铲、罅A.已经出现铁犁牛耕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解析: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材料历史证据不足,故 A 项错误;“斧”作为原始生产工具,夏商周时期多以石斧作为农业生产基本工具,故B 项错误;夏商周时期整地工具和中耕工具种类繁多、层次分明,说明此时期耕作方式注重精细化操作,故C 项正确;农业管理经验
2、材料提供证据不足,故 D 项错误。答案:C 2战国时,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孔子的学生)说,从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禾苗繁茂、果实累累。材料表明()A战国时生产力已有较大提高B耕作态度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C耕作技术水平低导致了歉收D当时的农业已经出现精耕细作解析:材料表明战国时耕作方式的改变,没有体现生产力的较大提高,故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耕作方式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故B 项错误;耕作方式落后导致了歉收,故 C 项错误;“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 D 项正确。答案:D 3自
3、明嘉靖以后,迎神赛会之风日趋兴盛,到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一些以丝绸为主的市镇,祭祀蚕花娘娘;一些镇、村祭祀“刘皇”,因为他能驱蝗虫,保丰收;还有一些崇奉能治病、出行保平安的神。民间崇拜的功利化倾向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自然灾害影响了价值取向C市民生活习俗发生重大变化D自然经济下的理想与诉求解析:材料中民间崇拜的功利化倾向反映出对农业的重视,传统重农观念没有改变,故 A 项错误;虽然发生自然灾害,但民间传统重农观念没有改变,没有影响价值取向,故B 项错误;民间崇拜与市民生活习俗无关,故C 项错误;民间崇拜对农业的重视,是自然经济下对增加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产量的理想与诉求的体现,故
4、 D 项正确。答案:D 4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下列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A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B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C可看出粮食作物生产中心的转移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解析:经济中心的转移导致政府对南北方水利工程项目的投入力度变化,故A项错误;北宋以后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呈现出南迁趋势,故B 项错误;经济中心的转移导致政府对南北方水利工程项目的投入力度变化,南方地区成为粮食生产的中心区域,故C 项正确;湖南、云南工商业发展相对落后,故D 项错误。答案:C 5(2017 宜
5、春模拟)西汉早期的王侯墓,大多仿战国风格,注重高大坟丘,深邃墓室,多重棺椁,随葬品多为铜陶器。文景之后,模拟地上豪华府第建筑的风气开始流行,随葬品有玉衣、丝织品、金银器等。王侯墓风格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奢靡之风逐渐扩散开来B官营手工业日益进步C王侯拥有高贵的政治地位D政局稳定和生产发展解析:社会奢靡之风逐渐扩散开来不是主要原因,故A 项错误;官营手工业进步不是王侯墓风格转变的主要原因,故B 项错误;王侯的政治地位在汉代早期和文景之后都是高贵的,与王侯墓风格转变无关,故C 项错误;汉代初年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文景之治,推动文景后王侯墓风格转变,故D 项正确。答案:D 6(2017
6、 益阳调研)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 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 1 980处。此外,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 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这反映了()A连年暴雨导致严重涝灾B水利政绩成为擢升依据C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D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新耕地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连年暴雨和严重涝灾,故A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官员的擢升,故 B 项错误;题干中“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 793 处,其中两浙路修建 1 980处”“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 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说明江南地区的水利建设情况较好,而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经济发达,
7、故 C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人口增加,故D 项错误。答案:C 7 汉书 地理志记载,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有六处在今天河南境内,并且规模都比较大。如今发现汉代冶铁遗址共30 多处,近半在河南。这反映出汉代()A河南手工业最发达B冶铁由官府垄断经营C冶铁技术相当成熟D中原地区的经济领先解析:材料反映河南有六处规模大的铁官,不能说明河南手工业最发达,故A项错误;冶铁由官府垄断经营是汉武帝时期,而题干时间是汉代,故B 项错误;材料只是介绍汉代冶铁遗址在河南分布情况,不能说明冶铁技术相当成熟,故 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河南既有铁官且规模大,还有多处的冶铁遗址,说明河南冶铁手工业比较发达,这与中原
8、地区的经济领先有关,故D 项正确。答案:D 8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 1 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图 2 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图 3 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D图 4 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解析: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故A 项错误;素纱禅衣是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历经两千年仍完整无缺,反映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故B 项正确;水排是冶铁工具,并非灌溉工具,故C 项错误;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铸五铢钱,故 D 项错误。答案:B 9先秦典籍周礼 考工记中载:“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发明)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
9、,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手工业()A有独特的工艺造物文化B推崇行业间的分工协作C工匠有崇高的社会地位D注重对生产工具的改进解析:A 项叙述与材料中“先秦典籍周礼 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相符,故 A 项正确;材料中“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不能体现行业间的协作,故B项错误;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工匠地位低,故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生产工具的改进,故D 项错误。答案:A 10据明朝万历华州志记载,陕西华州“郡之柳子镇,有千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课时 作业 13 讲古 中国 农业 手工业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