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5篇.docx
《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5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5篇 书是灯,阅读照亮前方的路;书是桥,阅读连接彼此的岸;书是帆,阅读推动人生的船。读书是生活的艺术,因为读书,生活更精彩!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1 冬夜读书示子聿 朝代:宋朝|作者: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诗简介 南宋闻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化子女的漂亮诗篇。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其内容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化思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 翻译/译文 古人做学问总是
2、全力以赴,青壮年时期肯下功夫,到老了才能有所成就。从书本上获得的学问当然重要,但终归还是不够的。想做出一番成果,肯定要注意亲身实践。 注释 1、示:训示、指示。 2、子聿(y):陆游的小儿子。 3、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4、遗:保留,存留。 5、无遗力:用出全部力气,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全力以赴。 6、少壮:青少年时代。 7、工夫:(做事)所耗费了时间。 8、始:才。 9、纸:书本。 10、终:究竟,终归。 11、觉:觉得 12、浅:肤浅,浅薄。 13、绝知:深化、透彻的理解。 14、行:实践。 15、躬行:亲身实践。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诗人的小儿子,是
3、要告知儿子学习的道理。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遗”,即保留。“无遗力”,毫无保留,全力以赴。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起先,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终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肯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阅历的重要性。“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学问。“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眼见为实。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学问,当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学问,书本学问是前人实践阅历的总结
4、,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学问,不要死读书,又有实践阅历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当然自己不行以满意在这不完整的书本内容的东西了。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力以赴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陆游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爽,如沐春风。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其次句阐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也强调“少壮工夫”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妙时间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5、伤悲”。言切切,情深深。 诗的后两句,特殊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是做学问的诀窍。书本学问是前人实践阅历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状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学问变成自己的实际本事。诗人从书本学问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得学问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作者的意图特别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意于书本学问,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一个既有书本学问,又有实践阅历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
6、取胜,使我们在理性的思辨中受到教益。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干脆阅历和间接阅历是人们获得学问的两条途径。从书本中吸取养分,学习前人的学问和技巧是特别必要的,这是人们驾驭学问、积累学问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形成间接阅历。干脆阅历是干脆从实践中产生的相识,这是获得学问更加重要的一个途径。并且,间接阅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运用、检验和发展,假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去参与社会实践,不去接触广袤的社会生活,那么你的相识始终“觉浅”,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学问变成实际学问,才能发挥相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相识过程的其次次飞跃。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符合唯物主义相
7、识论的观点。这种独到的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学问大有裨益,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仍旧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2 清明 王禹偁 宋代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文 无花无酒的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如同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注释 兴味:爱好、趣味。 萧然:清净冷落。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 赏析 这首诗以清明季节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学问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
8、情怀。 前二句开宗明义,清明是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季节,到这一天,人们不论贫富,都要穿着春装,到郊外去赏花春游。然而,就在这样一个欣赏大好春光,舒散自己抑郁心情的日子里,我们的诗人却兀坐家中,既没有花酒助兴,也没有高朋作陪。在这样的状况下“过”清明,诗人往日的孤寂心情不就更为典型地表现出来了吗?因此,诗的第一句看似平常,实则含义颇深。接下去,诗人进一步扩大,加深这种沉重感。“兴味萧然”本已经勾画出作者百无聊赖、孤独孤独的心情了,更何况他又用“野僧”作比。我们知道,佛家主见“物我两忘,四大皆空”,作者身居人境自比“野僧”,一种几乎被世人遗忘、自生自灭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作者凄苦冷寂的心情也被表现
9、得更为剧烈了。 后二句是现身说法,自诉人穷志不穷,表明寒士的清明佳节,第一件事就是刻苦用功,努力读书,主题思想是励志劝学,发愤读书。昨日诗人向邻家“乞新火”本是为了生活所需(包括烧水煮饭等),而诗人在这里只说“分与读书灯”,这就使兴味得以转化,是一种寄予和享受,和从前感到的“萧然”迥然有别:他将苦痛与郁闷化为前进的动力。这盏伴随他苦读诗书的灯,仿佛点燃了生命的火炬,驱走了眼前的黑暗,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于是心胸豁然亮堂,情感得以净化,另有一番“兴味"在心头。这种“兴味”的内在涵义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只有立志成才的人,才有这样的毅力,这样的兴味。正因为如此,诗人的形象才显得生动形象,才
10、能在无花无酒的早晨,用心致志地在读书中度过清明佳节。 全篇语言朴实,争论明快,叙述简洁。全诗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寒士的困顿生活,给人凄凉、清苦之感,寥寥数语,质朴平实,于小处见大,自然揭露出社会生活真实的一面。 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3 寄黄几复 黄庭坚 宋代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想见 一作:想得) 译文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下欣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
11、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溢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注释 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 “我居”句: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寄雁”句:传闻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蕲:祈求。肱:上臂,手
12、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鉴赏 “我居北海君南海”,起势突兀。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海”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作者跋此诗云:“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寄雁传书谢不能”,这一句从第一句中自然涌出,在人意中;但又有出人意外的地方。两位挚友一在北海,一在南海,相思不相见,自然就想到寄信;“寄雁传书”的典故也就信手拈来。李白长流夜郎,杜甫在秦州作的天末怀李白诗里说:“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强调音书难达,说“鸿雁几时到”就行了。黄庭坚却用了别出心
13、裁的说法:“寄雁传书谢不能。”意谓:我托雁儿捎一封信去,雁儿却谢绝了。“寄雁传书”,这典故太熟了,但继之以“谢不能”,立即变陈熟为生新。黄庭坚是讲究“点铁成金”之法的,王若虚指责说:“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滹南诗话卷下)类似“剽窃”的状况当然是有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上面所讲的诗句,可算胜利的例子。 “寄雁传书”,作典故用,不过表示传递书信罢了。但相传大雁南飞,至衡阳而止。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秦观阮郎归云:“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黄庭坚的诗句,亦同此意;但把雁儿拟人化,写得更有情趣。 其次联在
14、当时就很出名。这两句诗所用的词都是常见的,甚至可说是“陈言”,谈不上“奇”。张耒称为“奇语”,当然是就其整体说的;惋惜的是何以“奇”,“奇”在何处,他没有讲。其实,正是黄庭坚这样遣词入诗,才创建出如此清爽隽永的意境,给人以剧烈的艺术感染。 任渊说这“两句皆记忆往时游居之乐”,看来是弄错了。据黄几复墓志铭所载,黄几复于熙宁九年(1076年)“同学究出身,调程乡尉”;距作此诗刚好十年。结合诗意来看,黄几复“同学究出身”之时,是与作者在京城里相聚过的,紧接着就分别了,一别十年。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会面”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
15、三字。“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示意。沈约别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会面的情景。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挚友会面之乐表现出来了。 其实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简单。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
16、流转和飘泊,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夜雨”之时,须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挚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相互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持续了十年。 晚唐温庭筠不用动词,只选择若干名词加以适当的协作,写出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真实地表现了“商山早行”的情景,颇为后人所称道。欧阳修有意学习,在送张至秘校归庄诗里写了“
17、鸟声梅店雨,柳色野桥春”一联,终觉其在范围之内,他自己也不满足(参看诗话总龟、存余堂诗话)。黄庭坚的这一联诗,吸取了温诗的句法,却创建了独特的意境。“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都是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其中的每一个词或词组,都能使人想象出特定的景象、特定的情境,呈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天地。 同时这两句诗,还是相互比照的。两句诗除各自表现的情景之外,还从相互比照中显示出很多东西。第一、下句所写,分明是别后十年来的情景,包括眼前的情景;那么,上句所写,自然是十年前的情景。因此,上句无须说“我们当年会面”,而这层意思,已从与下句的比照中表现出来。其次、“江湖”除了前
18、面所讲的意义之外,还有与京城相对的意义,所谓“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就是明显的例证。“春风”一词,也另有含意。孟郊登科后诗云:“从前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和下句比照,上句所写,时、地、景、事、情,都依稀可见:时,十年前的春季;地,北宋王朝的京城开封;景,春风吹拂、桃李盛开;事,友人“同学究出身”,把酒欢会;情,则洋溢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中。 “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比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比照。“桃李春风”而共饮“一杯酒”,欢会极其短促。“江湖夜雨”而各对“十年灯”,飘泊极其漫长。快意与悲观,暂聚与久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赞扬 读书 励志 古诗词 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