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试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试行).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赤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试行)一38一一河北省应急管理厅一39一一目录前言.4 1 1范围.4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42 3术语和定义42 4基本要求.4 2 4.1 成立机构4.2工作制度4.3信息收集4.4资源配置4.5全员培训.43 43 43 44 44 5风险分级管控44 5.1 评估单元划分44 5.2风险辨识45 5.3风险评估46 5.4风险控制措施46 5.5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4 7 6隐患排查与治理48 6.1 隐患排查标准48 6.2隐患排查组织及方法.48 6.3隐患分级48 6.4隐患治理信息台账.48 6.5隐患治理48 7考核与奖惩49
2、7.1 基本要求49 7.2考核.4 9 7.3奖惩.4 9 7.4结果公示49 8双重预防机制运行信息管理平台.4 9 8.1 基本要求49 8.2功能模块49 9文件管理.5 0 10持续改进.5 0 10.1 自评.5 0 10.2更新.5 0 10.3沟通.5 0 附录A(资料性附录)评估单元划分清单.51 附录B(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估方法.5 3 一40一一附录c(资料性附风险管控清单.58 录)附录D(资料性隐患排查清单.59 附录)附录E(规范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60 性附录)附录F(资隐患治理信息台账62 料性附录)参考文献63 41 双重预防是指采取对安全风险实施管控和对事故
3、隐患进行排查治理的两种手段,是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而构筑的两道防线。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超前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管理体系。它通过辨识风险,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转化为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共口前移。本指南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及隐患排查相共标准、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核心内容,结合我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特点编制而成。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风险分级管娃、隐患排查与治理、考核与奖惩、双重预防机制运行信息管理平
4、台、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指南适用于我省拌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运行和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厅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厅23694-2009风险管理术语GB厅27921-201 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3 术语和定义3.1 3.2 3.3 GB厅23694-2009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某些术语重复列出。
5、双重预防机制dualpreventive mechanisms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两个方面的预防性工乍。安全风险securityrisks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改写GB.厅23694-2013,定义2.1一42一一事故隐患hiddenaccident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4 基本要求4.1 成立机构4.1.1 领导小组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安全、生产、技术、设备、企管和财务等部门负责人及
6、外包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注:可根据本单位组织机构设置或者工艺流程阶段划分,从便于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角度出发,成立各层级的双控体系工作小组。4.1.2 领导小组职责领导小组职责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负责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运行、评估、考核与奖惩;b)负责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工作开展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lc)负责组织本单位风险评估单元的划分、风险辨识、风险分级、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与落实隐患排查与治理。4.2工作制度4.2.1 实施方案应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和工作要求等。4.2.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
7、度依据本指南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应明确各层级工作职责,明确机制建设工作流程,评估单元划分原则与方法、风险辨识、分级的方法,管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4.2.3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b)隐患排查整改制度;c)资金使用专项制度;d)重大隐患报告制度;e)隐患建档监控制度;f)事故隐,鲁、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4.3 信息收集4.3.1 外部信息外部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和安全监管要求;b)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c)供应商、承包商以及矿山周边企业、居民等相共方和矿山的共系,相共
8、方的诉求和安全风险承受度;43 d)国内外同类企业发生过的典型事故情况。4.3.2 内部信息内部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管理现状、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经验,普通员工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b)生产工艺流程、作业环境和设备设施情况;c)建设、生产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勘查、设计、评估评价、检测检验、专项研究、实验报告等;d)建矿以来的事故情况。4.4 资源配置应根据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实际需求,配置如下资源:a)人员、技术、经验和技能;b)每个阶段所需的资金及各种资源;c)数据记录的过程和程序步骤;d)信息和知识管理系统。4.5 全员培训4.5.1 培训方法分层次、分阶段组织
9、全员培训。4.5.2 培训周期每年对各级管理人员、岗位员工至少组织一次风险因素辨识及管搓,隐患排查治理知识培训。4.5.3 培训内容培训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b)工艺、设备、技术及其更新改造;c)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知识;d)年度和专项辨识评估结果;e)与本岗位相共的风险因素辨识及管控措施。5 风险分级管挂5.1 评估单元划分5.1.1 划分原则遵循“从大到小、功能独立、易于管理、便于分类”的原则。5.1.2 划分方式划分采用但不限于下列方式:a)可以按照组织机构的层级从部门、车间、班组到岗位(设备设施作业活动);b)可以按照生产系统、工艺流程、场所、装置、设
10、施、作业活动或上边几种方法的结合。一44一一注层级划分第一层(部I丁)也可以叫主单元,第二层(工区、车闽)也可以叫分单元,第三层(班组)也可以叫子单元,第四层岗位(设备、作业)单元也可以叫最小评估单元。5.1.3 确定评估单元5.1.3.1 主单元划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项:的地下矿山可按照开拓、采矿、运输提升、道风防尘、充填、排水、供配电、供风、通讯、供水、消防、工业场地和地表塌陷区等划分主单元;b)露天矿山可按照开拓、采矿(穿孔爆破)、铲装、运输、边坡、供配电、防排水、排土场、工业场地和周边环境等划分主单元;c)选矿生产可按照碎矿、磨矿、精矿、供配电、厂区环境和建筑等划分主单元;d)尾矿库按
11、照尾矿输送、库区、防排洪、尾矿回水、在线监视1和周边环境等划分主单元;e)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可按照工艺测井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油气集输工程等划分主单元。5.1.3.2 评估单元划分清单参见附录A。注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生产工艺复杂程度、设备设施分布状况和管理需要等街况道当增减单元划分的层级和数量。5.2 风险辨识5.2.1 辨识组织5.2.1.1 班组(岗位)班组长组织,对所属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作业活动、人员行为、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5.2.1.2 部门(车间外包单位)部门(车间外包单位)负责人组织,对所属班组的辨识清单进行补充、完善。5.2.1.3 领导小组组长负
12、责组织对所属各部门(车间外包单位)所辨识的清单进行审核、补充、完善。5.2.2 辨识范围和内容5.2.2.1 辨识范围应涵盖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5.2.2.2 辨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的事故及潜在的紧惫情况;c)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d)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e)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f)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g)废弃、拆除与处置;h)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i)周边矿山的影响等。5.2.3辨识要素风险应从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个方
13、面辨识。注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应符合GB厅13861-2009的规定。45一一5.2.4辨识方法辨识方法应符合GB厅27921-201 1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法:的头脑风暴法适用于车间、班组岗位风险辨识;的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适用于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c)作业危害分析法(JHA)适用于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5.2.5 风险类型风险类型应按照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划分,应符合GB 6441-86的规定。5.2.6 辨识频次每年应开展一次全面辨识当发生但不限于本指南10.2所列情况时,应开展专项辨识。5.2.7 辨识要求辨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要求:a)应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辨识;b)应依据有共法
14、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本单位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c)应充分利用现有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评价及安全专项研究等成果。5.3 风险评估5.3.1 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技术特点应符合GB/T27921-2011的规定。推荐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和风险程度分析法(MES)等方法参见附录B。5.3.2 风险分级:寻风险分为重大、较大、一般、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5.4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5.4.1 基本原则风险管控措施应具备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对较大及以上等级的风险应当制定专门的管控方案。5.4.2 职责部门管控措施由相应的风险
15、辨识部门制定,并由领导小组组织审核确认。5.4.3 措施类别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下列类别:a)工程技术措施;b)管理措施;c)培训教育措施;d)监测监控措施;的现场应惫处置措施;一46一一f)个体防护措施;g)以上措施的组合。5.4.4 编制风险管撞清单风险管挂清单应包括辨识部位、存在风险、风险分级、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主要管控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参见附录c,并按规定及时更新。5.5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5.5.1 落实管控责任非煤矿山应根据风险分级管娃的基本原则和矿山组织机构设置,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明确各层级管控责任人。管控层级一般分为矿(厂)级、部门(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管挂责任
16、如下:a)重大风险由矿(厂)、部门(车间)、班组和岗位共同管挂;b)较大风险由部门(车间)、班组和岗位共同管挂;c)一般风险由班组和岗位共同管挂;d)低风险由岗位管控。5.5.2 落实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的组织全员教育培训,掌握本岗位风险管控措施;b)针对风险管控措施修订完善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c)改善劳动组织;d)改进生产工艺、生产东统布置、设备选型;e)设置监测监控设施;f)配齐配全并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g)完善应惫救援预案,定期演练。5.5.3 监督检查按照管挂层级从矿(厂)到部门(车间)至班组、岗位逐级监督检查风险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的落实情况矿山主
17、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检查一次;部门(车间)负责人每月至少组织检查一次。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的资料检查;b)现场检查。5.5.4 风险告知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风险监测和预警。6 隐患排查与治理6.1 隐患排查标准6.1.1 隐患排查清单依据安全风险管娃清单,按照风险等级与管控责任分别编制各级、各部门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清单内容应包括: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措施
18、失控表现、管控部门、管挂责任人、排查责任部47一一门、排查责任人和排查频衣等。6.1.2 隐患排查检查表按照隐患排查清单制定综合、日常、专业和专项检查表。每次的检查结果应如实记录,分类整理存档。6.2 隐患排查组织及方式6.2.1 组织根据组织机构i变置不同,确定隐,譬级。6.2.2 方式按照属地负责、分级、分专业管理形式开展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活动方式分综合检查、日常检查、专业检查和专项检查:的综合检查由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部门组织;b)日常检查由车间、班组和岗位组织;c)专业检查由专业部门组织;的专项检查是针对重大活动、季节性和节假日等因素开展的隐患排查活动。6.2.3 隐患排查频次至少按照
19、下列频号灾进行排查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管理部门每旬至少组织一号灾,音E、(车间)每周至少组织一号史,班组每夭组织一号灾。6.3 隐患分级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安全事故隐患分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重大隐患按照有失规定及时上报。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见附件E。6.4 隐患治理信息台账台账应包括排查时间、排查人、隐患部位、隐患名称、隐患等级、治理措施、完成时限、责任部门、责任人、复查时间、复查人和复查结果等内容参见附录F。6.5 隐患治理6.5.1 责任单位(或部门)应按照确定的时限、制定的擂施(或方案)、预案要求进行治理、复查、验收和销号。6
20、.5.2 隐患治理复查验收通过后,应填写隐患治理信息台账并存档保存。7 考核与奖惩7.1基本要求应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奖惩制度,每季度至少对开展风险辨识、落实管控责任、隐患排查与治理等环节进行一次责任考核。7.2 考核一48一一7.2.1 责任考核应运级进行,依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通过反向和正向激励措施,使双重预防机制执行落实到位。7.2.2 责任考核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风险辨识的全覆盖、全员参与、全员负责;b)风险辨识的及时性与风险的评估与分级;c)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与落实;d)事故隐患排查责任的明确与执行;e)事故隐患的治理、验收与销号。7.3 奖惩7.3.1 对管控措施制定、执行不到
21、位、管控措施失效,隐患排查、治理不及时的应追究责任并建立责任追究清单。7.3.2 对发现潜在风险及隐患、提出合理整改建议的及时发现和消除赤本岗位风险和隐患的给予奖励。7.4 结果公示企业应在办公区域或生产区域设置公示栏,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运行情况的考核结果进行公示。8 双重预防机制运行信息管理平台8.1基本要求中型及以上奔煤矿山,应建立双重预防机制运行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应具备风险分级管娃、隐患排查治理、数据统计分析等主要功能。8.2 功能模块8.2.1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摆棋块应实现对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分析和上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应具备以下功能:a)最小基本单元的管理(查询、增加、
22、删除、编辑等功能);b)风险辨识评估的管理(辨识数据的录人、辅助辨识评估、辅助生成文件、审核、结果上传等)8.2.2 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模快实现隐患排查,整改、验收、销号过程全纪录。应具备以下功能:a)隐患信息的录人及风险的共联;b)隐患整改、复查、销号等过程跟踪,实现闭环管理,对于整改超期或整改未达要求的,进行预警;c)实现重大隐,譬、上报、跟踪督办。8.2.3 统计分析模块应具备以下功能:a)实现安全风险和隐患的统计分析生成报表;b)实现安全风险等级变化和隐患数据变化的可视功能。8.2.4 系统接口49一一东统接口应具备以下功能:a)应具备对外提供数据接口,实现风险、隐,譬、等数据与
23、其他东统的对接;b)宣具备与人员定位、监测监控等系统的接口,抓取实时监控数据。9 文件管理应完整保存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文件管理内容应包括:a)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管理制度、评估单元统计表、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估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挂清单、风险统计表、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治理信息台账及各类检查表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b)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c)对重大事故隐患的上报、建档、整改、复查验收等文件资料独立建档保存。10持续改进10.1 自评矿山每年至少对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进行一次系统性自评,对评审
24、结果进行公示。10.2 更新发生但不限于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系统或区域进行风险评估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增减或修订;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新、改、扩建设a)b)-项目;使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周c)d)-边环境、气候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e)f)10.3 沟通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共方的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提高风险管撞效果和效率,增强隐患排查治理能力。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共人员进行培训。一50一一序号主单元开拓采矿2 3 提升运输4 通风防尘附录A资料性附录)评估单元划分清单表A.1地下矿山评估单元划分清单分单元子单
25、元岗位(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单元操作台机房提升机提升装置坚并(罐笼)工作制动制动装置过卷保护装置保护装置注:企业可根据地下矿山实际情况对评估单元进行增;戚或进一步划分。表A.2露天矿山评估单元划分清单序号主单元分单元子单元岗位(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单元开拓2 剥岩穿孔钻机作业准备风(电设施穿孔3 采矿实施作业穿孔作业爆破4 铲装注:企业可根据露天矿山实际情况对评估单元进行增;戚或进一步划分。51 表A.3尾矿库评估单元划分清单序号主单元分单元子单元岗位(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单元总平面布置单元筑坝工巡坝工初期坝放矿工尾矿坝2 坝体工程堆积坝副坝堆积坝坝面防护坝体协渗设施3 库内协水4 截协洪设施j主企
26、业可根据尾矿库实际情况对评估单元进行增减或进一步划分。表A.4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评估单元划分清单序号主单元分单元子单元岗位(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单元imu井工程2 钻井工程3 采油工程岗位工收集储存装置4 油气集输分离处理j主企业可根据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实际情况时评估单元进行增减或进一步划分。一52一一附录B(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估方法B.1风险矩阵分析法(LS)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R=LS,其中R是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表B.1事故发生的司能性(L)判定准则等级标准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
27、、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 危窑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窑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2 危害一且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牛。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28、表B.2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S)判定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直接经济损失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3人(含3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万元以上5 10-49人中毒(重伤)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1-2人死亡或者3-9人中毒(重伤)50万元以上4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重伤或者1-2入中毒(重伤)1万元以上制度、规定等3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伤或者无中毒事故1万元以下2 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表B.3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53 风险值20-25 10-16 5-9 1-4 风险等级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表B.4风险矩阵表B.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民dAqun事故
29、发生的可能性1般风险较大风险较大风险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低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较大风险重大风险ti:,风险一般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较大风险ti:,风险低风险一般风险般风险较大风险ti:,风险ti:,风险低风险低风险一般风险4 重程度5 23 事故后果的严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L(likel 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
30、险性大、风险大。表B.5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分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会被预料到0.5 可以设想,很不可能6 相当可能0.2 极不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0.1 实际上不可能完全意外,很少可能表B.6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分值频繁程度分值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2 每月一次暴露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年几次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 班常罕见地暴露一54一一表B.7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分值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万元)100 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5000 以上违
31、反法律法规和标准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1000以上40 人以下重伤15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窍,伤100以上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万以上完全符合无伤亡1万以下表8.8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风险值320 160320 70160 1千万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不可控协10 放有一人死亡或多人永久失能职业病(多人100万一1000万有中等环境影响的不可按协8 放永久失能(一人)职业病(一人)10万一100万有较轻环境影响的不可挫协4 放需医院治疗,缺工职业性多发病1万一10万有局部环境影响的可控协放2 轻微仅需惫救职业因素引起的身体
32、不远180 重大风险90-150 较大风险一般风险50-80 低风险48 注风险程度是可能性和后果的二元函数。当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的大小时,从数学上讲,乘积前面应当有一系数。但系数仅是乘积的一个倍数,不影响不同乘积间的比值,也就是说,不影响风险程度的相时比值。因此,为简单起见,将采数取为1。57一一附录C(资料性附录)风险管控清单表C.1风险管挂清单风险管投单位序号岗位(设备设风险因素风险分级可能导致的主要管控 管控责任管挂责任人施、作业活动)事故类型措施部门2 3 一58一一附录D(资料性附录)隐居、排查清单表D.1隐患排查清单协查单位序号风险风险风险管措施失管控部管撞责任排查部排查责
33、任排查频次备;主部位因素控措施拉表现门人门人2 3 59一一附件E规范性附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E.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a)安全出口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设计要求;b)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c)相邻矿山的井巷相互贯通;d)没有及时填绘图现状图与实际严重不符;e)露天转地下开采,地表与井下形成贯通,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f)地表水系穿过矿区,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防治水措施;g)排水东统与设计要求不符导致排水能力降低;h)井口标高在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1米以下,未采取相应防护措施;i)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及复杂的矿井没有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配备探放水作业
34、队伍或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j)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的矿山共键巷道防水门设置与设计要求不符;k)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山,未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设计采取防火措施;)在突水威胁区域或可疑区域进行采掘作业,未进行探放水;m)受地表水倒灌威胁的矿井在强降雨天气或其来水上游发生洪水期间,不实施停产撤人;n)相邻矿山开采错动线重叠,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o)开采错动线以内存在居民村庄,或存在重要设备设施时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p)擅自开采各种保安矿柱或其形式及参数劣于设计值;q)未按照设计要求对生产形成的采空区进行处理;)具有严重地压条件,未采取预防地压灾害措施;s)巷道或者采场顶板未按照设计要求
35、采取支护措施;t)矿井未按照设计要求建立机械通风系统,或风淫、风量、风质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u)未配齐具有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和自救器;v)提升东统的防坠器、阻车器等安全保护装置或信号闭锁措施失效;未定期试验或检测检验;w)一级负荷没有采用双回路或双电源供电,或单一电源不能满足全部一级负荷需要;x)地面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或井下使用的普通变压器采用中性点接地。E.2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曹、的地下转露天开采,未探明采空区或未对采空区实施专项安全技术措施;b)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c)未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或分层的方式进行开采;d)工
36、作帮坡角大于设计工作帮坡角,或台阶(分层)高度超过设计高度;e)擅自开采或破坏设计规定保留的矿柱、岩柱和挂帮矿体;f)未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采场边坡、排土场稳定性进行评估;g)高度200米及以上的边坡或排土场未进行在线监测;h)边坡存在滑移现象;i)上山道路坡度大于设计坡度10/o以上;一60一一j)封闭圈深度30米及以上的凹陷露天矿山,未按照设计要求建设防洪、排洪设施;k)雷雨天气实施爆破作业;)危险级排土场。E.3尾矿库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曹、的库区和尾矿坝上存在未按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开采、挖掘、爆破等活动;b)坝体出现贯穿性横向裂缝,且出现较大范围管涌、流土变形,坝体出现深层滑动迹象;
37、c)坝外坡坡比陡于设计坡比;d)坝体超过设计坝高,或超设计库容储存尾矿;e)尾矿堆积坝上升速率大于设计堆积上升速率;f)未按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坝体稳定性进行评估;g)浸润线埋深小于控制浸润线埋深;h)安全超高和干滩长度小于设计规定;i)排洪系统构筑物严重堵塞或明塌导致排水能力急剧下降;j)设计以外的尾矿、废料或者废水进库;k)多种矿石性质不同的尾砂混合排放时,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排放;)冬季未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冰下放矿作业。61 填报单位名称序号排查排查人隐患日寸曰部位2 3 一62一一附录F资料性附录)隐患治理信息台账表F.1隐患治理信息台账隐患名隐患治理措完成责任部称等级施时限门责任人复查复查人复查结日寸曰果参考文献1 GB厅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2 安监总局令2007第1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3 冀安监管应惫201515号共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的通知4 国务院安委办20163号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5 国务院安委办20161 1号共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6 安监总厅管一201763号失于开展拌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7 安监总管一201798号金属拌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8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8第2号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63一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