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 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留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为了大家学习便利,我特地打算了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复述课文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孙膑擅长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慧才智。 3.能按事情的发展依次概括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擅长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慧才智。
2、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打算 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 (围魏救赵、所向无敌、摧枯拉朽、危在旦夕、心中有数、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心服口服、惊惶失措、日夜兼程、人心惶惶、天罗地网、精疲力竭、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2.老师示范说一个这样的句子。(一支拥有八万精兵的军队由进攻时一路所向无敌、摧枯拉朽到最终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一切就发生在“围魏救赵”这个故事里。)
3、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话,帮助对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简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依据课后其次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12段)。 其次部分:田、孙协商,直取大梁(38段)。 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围魏救赵(912段)。 第四部分:孙膑设伏,齐军大胜(1314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理解词语。 其次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抓重点词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
4、 1.读一读,说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魏国军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为了体现魏国军队强大,课文用了干脆描写和间接描写。 (1)“所向无敌,摧枯拉朽”干脆写出了魏国军队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2)齐国的担忧间接写出魏国军队的强大。 3.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读相应的关键词句,你还能读出什么信息? (严峻的形势让齐国必需出兵救赵,然而面对强大的魏军,齐国想救赵也不是那么简单。这为后文齐军大胜,体现孙膑的足智多谋埋下伏笔。) (二)学习其次部分(从对话中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 1.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
5、假如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联系上文试想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假如直奔邯郸有可能:(1)邯郸失守,因前文提到“赵国危在旦夕”。(2)打了胜仗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若与魏军主力硬拼,输赢难料。 3.再读孙膑的话,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先对魏军的优势、劣势做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避实就虚,攻打大梁”的计谋。 “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孙膑的计谋推断精确、措施坚决。 4.从“心中有数”“稳操胜券”这些词中,你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孙膑的计谋是怎样详细实施的?自由读第三部分,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 2.在齐军“佯
6、攻襄陵”“直奔大梁”之时,魏军士兵的心里发生了什么改变?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孙膑的计谋妙在什么地方? (孙膑一方面让无名将领带兵佯攻襄陵,一方面又靠近魏国都城大梁。魏军洋洋得意之时放松了警惕,孙膑的计谋得以顺当实施,一攻一逼让魏军实力消耗,出其不意的举动又令魏军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战胜了对手,更从心理上战胜了对方。) 3.把自己感爱好的精彩部分再读一读。 (四)学习第四部分。 1.在孙膑的“一攻一逼”之后,这件事的结果会怎样呢?自由读第四部分。 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设下的伏击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 3.魏军此时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与攻赵时的“所向无敌、摧
7、枯拉朽”相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4.对于孙膑的“围魏救赵”你有什么看法? 二、再读课文,讲解并描述故事 1.再读课文,结合课后其次题再次梳理课文脉络。 2.依据课后其次题的提示,在小组内讲一讲“围魏救赵”这个故事。 3.小组举荐组员为全班讲解并描述这个故事,共同沟通评议。 4.故事沟通会:讲一讲课前搜集的其他有关孙膑的故事。 三、自主积累,书写生字 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用“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等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积累。 2.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一、教材解读: 全文笔调清爽,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因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宝贵的东西。”下雨天,孩
8、子们用雨水洗澡,燥热的夏天则盼望水窖被打开的瞬间,细腻刻画了四兄弟尽情享受母亲一勺凉爽之水的舒适与痛快,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珍爱,对母亲如水一样亲情之爱的美妙回忆,真情演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因此,文章中急迫的盼水之情,浓浓的母亲之爱值得反复涵咏。缺水,品尝水之宝贵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化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 作为生活在水网地区的农村孩子,学习本文,理解课文中的关于“我们”对于水的渴望之情,体验缺水
9、时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是一个难点,教化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四、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1、板书:水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尽管有时候水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是,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须要水的,特殊是缺水一些的地方,水就成为了一种极为宝贵的东西了。 作者生活在缺水的地方,小时候对于水有着怎样特殊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0、(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读懂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各个自然段的内容。 (二)检查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 勺子 膝盖 水窖 贮存 钥匙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读通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是从那些方面来详细说明的? 2、课文可以分成几段?请你用双竖线把它划分出来。 3、沟通: 课文是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宝贵的东西。”这句话来写的。 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写的: (1)挑一担水要走十公里路,排一个小时队; (2)人们盼望下雨,可以尽情洗一个澡; (3)用一勺水淋浴却也给我
11、们带来了难以言语的欢乐。 四、精读课文第一段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思索: (1)“宝贵”是什么意思?作者说,水成了村子里最宝贵的东西?为什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好好读一读。 (2)沟通,出示句子: 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常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读一读句子,体会水的宝贵。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你是怎么理解这一句话的? 五、课堂小结: 水,对于我们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因为太多了。但是同学们,你知道吗?我国其实缺水的地方许多啊。如课文中所说的,在哪些地方,水实在是很宝贵的东西。 读完了课文,你会有更深读了解的。 六
12、、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有感情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精读二、三两段,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对作者在雨水中洗澡和夏天淋浴时的欢快的心境的描写,仔细加以体会,感受缺水之苦。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懂得水是生命之源,要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读 课文是围绕那一句来写的,从几个方面来写水的宝贵的的? 在如此缺水的状况下,我们最盼望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精读课文其次段 1、默读其次自然段,画出能够体现“水,成了村子里最宝贵的东西”的句子。读一读,加深感受。 2、沟通: (1)“期盼”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近义词吗?(“期盼”、“期望”) (
13、2)为什么要期盼下雨的日子呢? “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运用。” “只有在下雨日子里,大家才可以大快朵颐地洗上一回澡。”“只有才”说明什么? (3)从那里看出我们洗澡的痛快呢? “在雨中奔跑踊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摩挲与凉爽,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先是然后”这不用可以吗?。 (小孩自然是最按捺不住的,然后有所拘束的大人也忍不住了,经不起这痛快的洗澡的诱惑了。) 3、有感情朗读,体会孩子洗澡时的痛快,感受水的宝贵。 三、精读课文第三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段(3-6)找出写水宝贵的句子,重点研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边上。 2、
14、沟通: (1)出示: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 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华蜜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朗读,“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水之宝贵,轻易不行享用。) (2)我们是在怎样的状况下接受母亲给我们的“淋浴”的,细致阅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留意母亲的动作,体会我的感受。 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水之宝贵,夏天骄阳似火,我们“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母亲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我们舒适的大喊大叫。) 从这超乎寻常的痛快中,分明让我们每感受到洗一次
15、澡有多不简单,水有多宝贵。 (3)母亲说“你们真是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3、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四、练习 1、给课文中插图配一段说明文字。 2、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应当是“苦”,可作者却详细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谈谈自己的感受、理解。)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设计理念: 抓住重点语句,品词析句,自主感悟。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和善、关
16、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和善、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祖母为人和善、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描写荷花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并出示课题(2) 1、出示荷花flash视频,音乐引入,学生如痴如醉地观赏 师:观赏到这一池一池的漂亮荷花,你特殊想做什么? 2、师: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目光停留在绚丽的花朵上,却对花的叶、茎不大留意。俗话说,花红须要绿叶扶持,今日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荷叶的文章。(课件出示莲叶图)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慢慢地出现出了祖母那慈
17、爱的、淡淡的笑脸(课件出示祖母)使我生出了很多感动。究竟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日,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找寻答案。 3、板书课题:莲叶青青 指名读。(青是指颜色的碧绿。在这,作者用一个青不够,还连用两个青,读精彩彩的碧绿给人以凉爽的感觉再齐读莲叶青青) 二、整体阅读把握重点(3)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读完后向老师点头示意并立刻坐好。 2、生用一两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板书“喜爱莲叶”、“剪叶治疮”。 3、什么事让我如此感动? 三、品读2-4自然段,学习祖母宠爱莲叶部分,感悟祖母对莲叶的宠爱之情. (10) 1、过渡:祖母拿几片一般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一
18、般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因为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祖母在种荷、养荷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2、学生找出叙写祖母宠爱莲叶的内容(2-4自然段) 3、感受宠爱莲叶 a、理解: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出祖母宠爱莲叶,对荷花下功夫的句子,波浪线划出。并用“当时,祖母”的句式来说说。 b、前后六人围成一个学习小组,试着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刚才画的句子。 c、学生汇报(读句子,以读答问)(谈谈你的体会) (1)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2)当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种藕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始终糊到胳膊肘。) (3)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
19、,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4)当小荷叶最终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当小荷叶长出一片小叶子时,孩子们都不当回事。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不就是一片小叶子吗?有什么了不得的,也没有多好看。) 看看图中的祖母,她却显得怎么样?(看图理解“一脸欣喜”。) 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祖母兴奋的一脸欣喜?在这作者运用一个比方句,体现祖母对荷叶的宠爱。 当奶奶看到自己的孙子呱呱落地时,她会有怎么样的表现?自由再把祖母的这股兴奋劲读出来. 谁情愿跟大家读读这一句?请你举荐一位同学读读. (5)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欣赏。) 你家里有没有
20、做过类似事情的长辈?你觉得他们好吗? 小结:把一份欢乐分给两个人,你得到的是两个人的欢乐,而且,在别人心里你是一个受人敬重和宠爱的人。 4、(配乐)引读24自然段。请全班同学在音乐声中把刚才大家找出来祖母宠爱莲叶的句子读一读. 5、过渡:从荷花的种植、生长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祖母的确是非常宠爱莲叶,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呢? 四、品析5-7自然段体会关爱(20) 1、师:下面咱们再来细致阅读一下课文的5-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请生读) (1)细致阅读读课文5-7自然段,想想祖母为了给小孩儿治病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2)用自己喜爱的符号标出重点语句,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21、,想想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假如你认为同桌读的好给他点点头或者竖个大拇指表扬他。 2、小组学习,老师巡察。 3、全班沟通,适时点拨。 (随机沟通。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象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苦痛。” (1)请生读。 (2)谁能把丝丝地吸着冷气这个动作做一做?想想平日里我们什么时候会丝丝地吸着凉气?(减轻苦痛)现在祖母为什么也丝丝地吸着凉气,她痛吗?(沟通:你体会到了什么?-心疼)你能把你的这种体会读出来吗?(个别读) (3)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评议,挑战刚才这位孩子。(读的时候,前半句语速稍慢一些,“替”字重读,焦急
22、。体会祖母的和善。评价学生读时可以说你让我体会到了这种心疼的感觉) (4)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想替小孩忍受苦痛。疼在孩子身上,可真是急在祖母心里,可见祖母是个多么慈爱、多么和善的老人。【过渡:看到这种状况,祖母是怎么做的呢?】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1)、(出示句子)请生读,谈你体会到什么? -从“醒过神来”体会到了祖母明白了孩子须要荷叶放到中药里煎,以荷叶的凉气驱除孩子的暑气。很好,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 -“赶快”可以看出祖母动作快。(从动作快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想快点剪,好让小-孩早点用上(早点剪早点用早点好), -“咔
23、一声”可以体会到祖母剪得特别干脆,没有一点迟疑, -“的”叶大,作用大,效果好大方。祖母爱孩子超过爱荷叶,一心为他人着想。 (2)师:谁能把祖母当时给小孩剪荷的这种干脆的感觉读出来?(语速要快,语气坚决,不迟疑)(谈完抽生读,还不够坚决还不够干脆。假如把那两个词读的再突出一些,效果肯定会更好。请再读,就像他那样读?读得好:干脆,坚决果断谁来向他挑战) (3)推波助澜式的朗读,对比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宠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帮助。老师来引读,孩子们反复读“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这一句,读的时候孩子们请起立,还可加上动作。(出示句子、音乐)第一次由12组读,其次次由1
24、4组读,最终一次,全班孩子读。 (4)过渡:不仅如此,而且(读):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 a 想象一下当荷叶一枝枝被剪走,荷叶缸里一片萧条是什么样子?出示一片萧条的荷叶图片,理解萧条。 b现在本该葱郁的荷叶缸却一片萧条,只剩下欲出的新芽和那些残枝破叶。演示:家里人会怎样说?(祖母呀你一年的努力变成现在的样子,你不懊悔吗?)假如你是老太太,你会怎么说?生疮的孩子母亲会怎么说? c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假如祖母未曾剪荷叶,这还是一缸如往年一样茂密的荷叶,祖母会用它做什么?(泡茶、做叫花鸡)这真是一缸凉爽,众人共享。 过渡:而此刻,面对这萧条的、毫无朝气的荷
25、叶,家里人都非常惋惜,可祖母并没有为此而感到痛心,她念念有词地说:“谁来读读祖母说的话?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大屏幕出示) (1)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一物指什么?(荷叶)降是什么意思?(降伏制服)其次个一物又指什么?(疮)(你的课外学问真丰富,你真聪慧) 罢了:能换一个词(算了)带进句中吗?(不开花也就算了,也可以了)(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不开花就算了,不开花赛过了开花的价值。 (2)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呢?(读出祖母不在乎的感觉,“大用场”的确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请生读。评议,再读。 4、看
26、板书,小结主要内容。 师指着板书:祖母非常爱莲,由令人惊讶的细心呵护,却坚决果断地拿来给小孩儿治病,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祖母有着一颗和善的心,她乐于助人、关爱他人。板书: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师:我们常说,爱亲人简单,爱别人不简单。拿自己不喜爱的东西送人简单,但拿自己最喜爱的东西送人就不简单。祖母,她却把自己最喜爱的莲叶送给了不是亲人的邻里乡亲,这种大爱是多么不易呀!又是多么可敬呀!难怪她的孙儿在成年之后每每看到莲叶就心生感动。板书:感动 5、探究课题:老师有个疑问,课文明明始终是在写祖母,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题呢?(青青的莲叶给人们带来的是凉爽,祖母多么像那青青的,漂亮的、
27、对人类浑身是宝的荷叶呀!在作者心中,祖母就是那青青莲叶,看到青青莲叶就仿佛望见了祖母。) 这种写法在协作方法上叫睹物思人。 五、学习写法拓展延长(5) 1、体会写法: “看到景色,产生了感情,作者说”男生齐读第1自然段。 “回忆了那些事情,又回到这景色中,抒发这样的情感,作者说”女生齐读第8自然段。这种写法就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体更加显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2、拓展延长:同学们,祖母用荷叶来帮助别人,她自己感到了欢乐,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的事吗?你的感受又如何呢?(生说自己的事,谈感受)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甚至有很多人为帮助别人
28、献出珍贵的生命。(出示一些图片)这是甘当革命的“傻子”,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雷锋;这是在汶川大地震突然袭来时,以血肉之躯为4名学生撑起“生命的支架”宏大的人民老师谭千秋;这位是为地震灾区捐款万元的卖煤翁陆松芳 孩子们,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课后,孩子们可以去调查采访,然后以爱就在身边为题,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日记。留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多媒体出示) 3、小结:但愿在座的每个人都做生活中的“青青莲叶”,多关爱他人,多帮助别人。献出自己的爱,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爱充溢人间。 29 、莲叶青青 感动 喜爱莲叶 剪叶治疮 (祖母) 心
29、地和善 关爱他人 (勾画莲叶)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爱好,启发学生绽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爱好,启发学生绽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打算: 及协助活动:赛诗会 四、教学过程: (一)
30、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 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清辉:淡雅纯洁的光辉。 凝视:出神地看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联系课文)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淡淡的云朵。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毫不犹豫: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快速。 晶莹:光亮而透亮 隐隐隐约:看起来不很清 5、存疑:“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索:课文是不是
31、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景竞赛想象 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观赏月下的江景 其次段(313)小外甥和“我”竞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绽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仁锁絮幽欠 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凝视()惊异()封闭() 4、抄词: 清辉流淌封销毫不犹豫光斑瞳仁 闪耀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比方 云絮呵欠 (五)学习第一段 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专心地听,细致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32、2、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 3、学生细读课文,思索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沟通。景物:月光江面芦荡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跃芦荡梅林山峰-镀上花边 4、学生当场打开画笔进行绘画,其它同学依据课文内容进行评议。 5、播放第一段录音(诵读),再看看同学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尝试背诵。 (六)学习其次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淘气地朝我眨了挤眼睛,又仰起头凝视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老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慧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聪慧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 角色读5-11节
33、。 4、了解诗句意思。 5、指导读诗、背诗。 6、老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奇妙的,月光是奇妙的,这两种奇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安逸,漂亮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7、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爱好。 学习了其次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聪慧好学,爱幻想) (七)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板书: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光明的眼睛。它很喜爱看我们的大
34、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开一次”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阅历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探讨沟通。(想象奇妙,富有童趣) 4、接着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他瞪大眼睛等我们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这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小外甥几乎毫不犹豫地回答。 他绘声给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地童话故事。圈出你认为应重读的词,读,品尝。 学生沟通感受。 5、分角色读这一段。 (八)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独坐甲板,绽开幻想) 3、启发谈
35、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不由自主地绽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闭眼。五、听录音,绽开幻想。闭眼,现在,你变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导说说幻想中的东西。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赛诗会(课外) (九)嬉戏协助,加深理解。 1、第一个活动:看题目,背古诗。 六个词语各代表一首古诗,请选手选择。 依次看题目背古诗,背不出可以朗读。 通过看诗题背古诗,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积累状况。 小结:刚才各组同学都表现不错,特殊是朗读时很投入,很有感情。 2、不过,刚才的嬉戏只是个热身赛,接下来的嬉戏难度就增加了,但也更好玩了! 3、其次个嬉戏:给图画配古诗。每个词语后面是一幅画,
36、老师已经给图画配上了一首诗,也请同学们依据画面内容来配一首古诗,看看我们配的古诗是否相同。 依次看图画配古诗,并朗读古诗。 让学生依据自己对图画内容的理解来绘图画,配上适当的古诗,实际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理解状况。 小结:能给图画配上合适的古诗,看来同学们不光会背古诗,而且对古诗还有肯定的理解。 4、同学们有没有发觉我们刚才所朗读的这些诗除了都写月亮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板书:幽远的思念)通过恬当的小结,揭示了传统的月亮文学,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5、第三个嬉戏: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诗人眼中是个宠儿,在其他的艺术家心中也是最为钟爱的,例如歌曲当中就常常出现月亮。 谁来唱几句有关于月亮的
37、歌曲? 我们学校合唱队曾经唱过一首歌叫月光光,特别好听,我们班有好几个合唱队员,我们来观赏一下他们的表演。 请同学们说说听完后的感觉。 我怎么听着听着想睡觉呀?请合唱队员说明一下。 小结:怪不得听着听着,我似乎回到了儿时,躺在摇篮里沉沉睡觉,原来月亮确能引发人无尽的遐想。(板书) (十)分组合作,借月抒怀。 除了诗、歌曲还有许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借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样吧,我给大家创建一个机会,学做一回艺术家。 多媒体出示:“现在你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学生汇报,说清晰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创作这幅作品?学问的积累和实力的形成依
38、靠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在写诗、画画、编歌等实践中,学生把感知、理解、内化的学问转化为了运用的实力。 总结全文。倾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安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美丽的旋律中,再一次领会一下漂亮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五、教学结束: 作业: 练习册P54、二、三) 收集有关山水的古诗,背一背,打算赛诗会。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相课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育课文。 3、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感觉美的熏陶。同时积累文中美丽的语句。 过程与方
39、法: 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想象,读中感谢悟,自主学习、探究沟通。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如何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三、教学打算:收集相关资料,课件。 四、课时支配: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漂亮的江南,江南的山水真是奇异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概宏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骄傲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北国的新疆风光同样令人沉醉,那里有盛产水果的吐鲁番盆地,奇妙的火焰山,还有令
40、人神往的天山。作家碧野描写的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今日就主我们伴同碧野,一起走进天山里去观赏一番那里迷人的景色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老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是亚洲山系之一,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溶化而成,澄澈透亮,像一面大镜子。雪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漂亮的图画
41、。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款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的旅游胜地。 2.让我们带着对天山的憧憬来读读课文。 (1)用自己喜爱的符号划出本课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天山之夏是否和我们这里一样燥热呢? (3)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假如有爱好,还可以把自己喜爱的美丽语句摘抄下来。 3、学生生字词,理解词语 (1)学习生字:读准下列字音 白缎(dun) 山涧(jin) 俯(f)视 马蹄 溅(jin)起 绵延 离鞍(n) 飞泻(xi) 峭(qio)壁 白莲(lin) 萦(yng)绕 矫(jio)健 荡漾(yng) 新疆(jng) 漏(lu)下 洄(hu)水涡 戈(g)壁滩 白皑皑(i) 五彩斑斓(ln) 五彩缤纷 (2)多音字 盛:shng 茂密 chng 盛饭 饮:yn 饮水 yn 饮马 奇:q 惊奇 j 奇数 重:zhng 重量 chng 重叠 (3)理解词语 峭壁:陡直的山崖。 俯视:从高处往下看。本课指坐在马鞍上看饮马溪。 斑斓:绚丽多彩。本课指溪水中水石色调绚丽。 蜿蜒:形容曲曲折折地延长的样子。本课用来形容原始森林绵延不尽。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本课形容溪水起伏动荡的样子。 重重叠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本课用来形容森林中树木许多,又很茂密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