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4分)(2013杭州)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质量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验满要放在集气瓶口考虑;B、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C、根据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考虑;D、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考虑本题解答:解: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说明已经满了,故A错;B、试管内液体量超
2、过了试管容积的,手应该握着长柄,不能握着短柄,故B错;C、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C错;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4分)(2013杭州)过度使用氮肥,是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3和+5B+2和+2C5和+3D1和+5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在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原子团的化合价,结
3、合硝酸铵(NH4NO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硝酸铵(NH4NO3)中铵根显+1价,设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1)4=+1,则x=3价硝酸铵(NH4NO3)中硝酸根显1价,设硝酸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y+(2)3=1,则y=+5价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4(4分)(2013杭州)2013年5月,质检部门在湖南某县生产的大米中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出国家标准,“镉大米”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4、()A导致大米镉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地土壤或水体中镉污染较严重来源:学科网B大米中的镉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危害人体健康C土壤中的镉可被水稻吸收并转运到通过无性生殖形成的种子中D食用“镉大米”引起的中毒不是细菌性食物中毒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与生活健康分析:来源:Zxxk.Com当地土壤或水体被重金属污染时,可能被植物吸收,通过食物链进入各级生物体中;无性生殖不能形成的种子;铜、铅、钡等引起的中毒属于重金属中毒解答:解:A、当地土壤或水体中镉污染较严重时,被水稻吸收后,可能导致大米中镉含量超标正确B、食用大米后,大米中的镉会进入人体,危害人
5、体健康正确C、水稻无性生殖时不能形成种子错误D、食用“镉大米”引起的中毒属于重金属中毒,不是细菌性食物中毒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跨学科的综合性题目,需要通过生物学和化学两门学科的知识进行解答,这也是近年来经常出现的类型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5(3分)(2013杭州)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含有铁锈的铁粉制取四氧化三铁,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用到的仪器和药品合理的是()Ab(稀硝酸、锌粒)、c、dBa(稀硫酸、锌粒)、c(高锰酸钾)、d、eCa(双氧水、二氧化锰)、dDc(氯酸钾、二氧化锰)、d(一氧化碳)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要用含
6、有铁锈的铁粉来制取四氧化三铁,应该先将铁粉提纯,即先除去铁锈,除去铁锈可以选择还原性的物质,而要得到四氧化三铁应该选择氧气,可以据此来解答该题,解答:解:A、稀硝酸和锌反应得不到氢气,故A错误;B、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了氢气,该反应可以在a装置中进行实验,而还原铁的实验可以在e装置中进行,而c装置可以用来制取氧气,然后将得到的铁粉放入c装置,通入氧气加热即得到四氧化三铁,故B正确;C、缺少制取还原剂的物质,故C错误;D、缺少还原铁粉的装置,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装置选取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解答问题的能力,掌握所学才能正确解答,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6(3分)(2013杭州)下列关于溶液的
7、说法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4克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B、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溶液的体积分析解答;C、恒温蒸发溶剂,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据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分析解答解答
8、:解:A、溶质的质量分数=100%,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可能溶解度不同,等量的水溶解等量的溶质造成,若是饱和溶液,则该说法成立,但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故错误;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00毫升1.2克/厘米310%=24克,正确;C、若恒温蒸发溶剂,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D、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常用方法是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温,若采取降温恰好饱和的方法,溶质、溶剂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发生不变,故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以及不饱和
9、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方法等,并能依据所学知识灵活分析解答问题是解决此题的关键7(3分)(2013杭州)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乙醚极易挥发)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B浸有少量乙醚可以降低棉花的着火点C活塞迅速下压,乙醚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做功可以使内能与机械能之间进行转化: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进行解答解答:解:当用力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
10、璃筒内的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达到乙醚着火点时,筒内棉花就会燃烧起来此实验说明了: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进行分析解答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大,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1分)8(3分)(2013杭州)犯罪分子常在黄金中混熔较多的铜,冒充纯金制品进行诈骗小李要检验金制品中是否混有铜,他的检验步骤是:(1)在酒精灯上灼烧金制品;(2)将灼烧后的金制品在稀硫酸中浸一段时间如果金制品中混有铜,应观察到的现象是金制品表面变黑;在稀硫酸中发生的化学 反应方程式是CuO+H2SO
11、4=CuSO4+H2O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压轴实验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铜可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加入稀硫酸中,会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解答:解:铜可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如果金制品中混有铜,应观察到的现象是金制品表面变黑;放入稀硫酸中会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方程式是CuO+H2SO4=CuSO4+H2O;故答案为:金制品表面变黑;CuO+H2SO4=CuSO4+H2O点评:铜可与氧气反应,金不与氧气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生成盐和水掌握最基本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知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四、实验、简答题(本大题共
12、40分)9(3分)(2013杭州)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人1%淀粉溶液各4毫升(2)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3)同时将两试管置于37的温水中恒温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1滴碘液(4)观察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请设计一张实验记录表,将实验步骤及正确操作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3)有同学认为设计上述实验时,应确保甲、乙两支试管中的pH相同,但不必考虑pH大小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正确,说出理由溶液的酸碱性有可能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考点: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
13、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解答此题从确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等方面入手解答:解:(1)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变量是唾液,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唾液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甲试管与乙试管对照故填: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变量是唾液,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唾液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故填:试管编号甲乙加入物质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淀粉溶液/毫升来源:学*科
14、*网Z*X*X*K44蒸馏水/毫升02唾稀释液液/毫升20保存温度/3737保存时间/分1010溶液颜色不变蓝变蓝(3)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有可能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所以设计上述实验时,应确保甲、乙两支试管中的pH相同故填:正确;溶液的酸碱性有可能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点评: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该实验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10(3分)(2013杭州)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海带因富含碘元素而成为补碘的常用食物之一小李想设计实验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元素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以下信息:碘化钠(NaI)与氯化钠性质相似,两
15、者的溶液都是盐溶液,碘化银为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工业上将适量氯气通人无色碘化钠溶液就能置换出单质碘,溶液变为棕黄色少量碘(I2)溶于水的溶液,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碘的化合物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灼烧海带后残留的灰烬中含有可溶性碘化钠、氯化钠等化合物小李的实验步骤如下:将海带灰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得滤液;然后用以下3种方法,去检验海带灰中是否含有碘元素方法一:取滤液,通入适量氯气后与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方法二:取滤液,通入适量的氯气,观察溶液有无颜色变化方法三:取滤液,和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请回答下列问题:(1)氯气和碘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I=2NaCl+I2(2)上述3种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浙江省 杭州市 中考 化学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