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2014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化学试卷山东省莱芜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1(2分)(2014莱芜)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其运载火箭的常规燃料是四氧化二氮(N2O4)和偏二甲肼(C2H8N2),飞船的低温燃料是液氧和液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N2O4属于氧化物BC2H8N2属于有机物C液氢作燃料时发生反应为2H2+O22H2OD液氧变成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2、B、根据有机物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方程式书写方法进行分析D、根据化学变化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N2O4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C2H8N2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液氢作燃料时发生反应为2H2+O22H2O,故选项说法正确D、液氧变成氧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分)(2014莱芜)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灰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的
3、是()A减少燃煤量,使用清洁能源B控制机动车污染的排放,提升燃油品质C多部门齐抓共管,减少扬尘污染D建立区域联合机制,发布大气雾霾预警信号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等;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的尾气等;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和燃放烟花爆竹;粉尘主要是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PM2.5是首要污染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
4、的颗粒物,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解答:解:A、减少燃煤量,使用清洁能源,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控制机动车污染的排放,提升燃油品质,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多部门齐抓共管,减少扬尘污染,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建立区域联合机制,发布大气雾霾预警信号,不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3(2分)(2014莱芜)“
5、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CO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C可以利用反应2Cu+O22CuO,测定“人造空气”中O2的含量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因此人造空气
6、”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继续燃烧,不会熄灭,因为人造空气中含20%以上的O2;可以利用反应2Cu+O22CuO,测定“人造空气”中O2的含量,因为铜只与氧气反应,并且产物是固体;“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是不正确的,因为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同样解答:解:A、空气中氮气大约占78%,“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因此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故选项错误;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继续燃烧,不会熄灭,因为人造空气中含20%以上的O2,故选项错误;C、可以利用反应2Cu+O22CuO,测定“人造
7、空气”中O2的含量,因为铜只与氧气反应,并且产物是固体,故选项正确;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是不正确的,因为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同样,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2分)(2014莱芜)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水、氯化钠、铜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如图,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C不同的碱化学性质有所差异,是因为解离出的阳离子不同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
8、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金属和固态的非金属元素,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利用排除法,即可解答B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解答C根据碱的组成解答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解答:解:A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错误B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故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是;正确;C不同的碱化学性质有所差异,是因为解离出的阳离子不同;正确;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正确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微观粒子的观点,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5(2
9、分)(2014莱芜)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B塑料是一类有机高分子材料C不锈钢是一种金属材料D玻璃是一种纯净物考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A、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B、判断师是否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可抓住两个特征:有机物、高分子化合物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D、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含有其他成分,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10、,故选项说法正确B、塑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C、不锈钢是铁的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准确D、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含有其他成分,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复合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的特征、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别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2分)(2014莱芜)下列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操作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A、实验室使用块状固体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
11、氧化碳,因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固液不需要加热的发生装置;装置中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B、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浓硫酸,浓硫酸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采取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与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解答:解:A、图示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中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以下,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A不正确;B、图示为使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进气导管未伸入浓硫酸中,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通过浓硫酸,未达到干燥的目的;故B不正确;C、图示为气体的收集装置,集气瓶瓶口向下,为向下排空气
12、法收集气体;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应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不正确;D、图示为把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伸入试液中的导管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D正确;故选D点评:根据制取气体反应所使用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7(2分)(2014莱芜)元素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成分,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属于氯元素B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C人体缺铁元素会引起贫血D碳和碘元素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考点:元素的概念;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专题:物质
13、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合金的组成来分析;C根据人体健康与化学元素的关系来分析;D根据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的种类来分析解答:解:A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属于同种元素,故正确;B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了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故正确;C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症,故正确;D碳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不大8(2分)(2014莱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来源:学#科#网A“波尔多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食用油溶于汽油,食用油是溶质,汽油是溶剂C洗涤剂
14、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D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波尔多液的组成来分析;B根据溶质的和溶剂的判断方法来分析;C根据乳化作用来分析;D根据物质溶于水时的热量变化情况来分析解答:解:A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熟石灰混合反应而成的一种含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钙微溶物的物质,既不透明,也不均一稳定,故错误;B食用油溶于汽油中,食用油是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汽油是溶解食用油的物质,是溶剂,故正确;C洗涤剂中含有具有乳化作用的乳化剂,故正确;D硝酸铵溶于水要吸收热量,故溶液的温度会降低,故正确
1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不大,结合课本知识就能顺利解答9(2分)(2014莱芜)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闪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A、根据物质充分燃烧时需要足够的氧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等因素来分析燃烧是否充分;B、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
16、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C、根据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分析回答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解答:解:A、将固体燃料粉碎或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在燃烧,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而不是为了延迟煤燃烧的时间,故A错误;B、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B错误;C、由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
17、C正确;D、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不是因为闪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及灭火的现象,明确常见的做法是否有利于充分燃烧,并注意在生活中做到燃烧充分及合理利用能源10(2分)(2014莱芜)金属是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金属制备的说法错误的是()A“湿法炼铜”的化学原理可以表示为:Fe+CuSO4FeSO4+CuB电解氯化镁可以制备金属镁,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备
18、铁,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金矿中的金是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物理方法可以制得考点: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铁的冶炼;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古代湿法炼铜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电解氯化镁可以制备金属镁,同时生成氯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C、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备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据此进行分析判断D、金矿中的金能以单质形式存在,据此可采用物理方法进行分离解答:来源:Z.xx.k.Com解:A、古代湿法炼铜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
19、u,故选项说法正确B、电解氯化镁可以制备金属镁,同时生成氯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备铁,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金矿中的金能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物理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湿法炼铜的原理、分解反应与置换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2分)(2014莱芜)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和D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反应前反应后来源
20、:学科网来源:学。科。网AB来源:学。科。网CDA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C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B、CDC、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2:7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及各物质的分子构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O+2NO2CO2+N2,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A、由四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拟图,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故该说法正确;B、反应前后物质中氧元素素化合价没有变化;故该说法不正确;C、4种物质中A、B、C三种物质都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氧化物;故该说法正确;D、根据
2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物C、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244):2811:7;故该说法不正确;答案:C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12(2分)(2014莱芜)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要证明Cu、Zn、Ag的活动性顺序,必须要做的实验是()ABCD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Cu、Zn、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而判断必须要做的实验解答:解:铜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东省 莱芜市 中考 化学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