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陶世龙 公开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间的脚印》陶世龙 公开课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时间的脚印,陶世龙,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陶世龙,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填空,说说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脚印的?,从( )可以看出地壳的活动;( )可以说明地球气候上的变化;( )
2、可以帮助认识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死”的石头,化石,石头的颜色不同,精读课文,分组学习,本文标题有什么特色?,标题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时间的脚印”,时间不断流逝却看不见摸不着,把时间比作脚印,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岩石中潜藏着时间的踪影,引起读者的兴趣。,精读课文,分组学习,课文开始引用高士其的话有什么作用?,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课题照应,另一方面,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吸引读者。,精读课文,分组学习,找出文中承上启下的段落,分析它们承启哪些内容?,第5自然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总领下 明类的代岩石被自然界中各种因素改变) 第7 自然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
3、候(启下一一岩石毁灭的过程) 第18 自然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承上一总结上文岩石新生的历史) 第22 自然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承上启下一承上总结了岩石记录时间方式之一:毁灭与新生;启下谈岩石记载历史痕迹) 第24 自然段: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 动 (承 上 总 结“砾 石 ”能 够 记 载 地 壳 的 活 动 ) 第27 自然段: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启下一一列举事例说明化石记录地质时期),精读课文,分组学习,根据承上启下的段落,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第一部分(14 自然段):
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 自然段):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自然段):岩石的厚度和生成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 自然段):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第三部分(3031自然段):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造福人类。,精读课文,分组学习,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大家分组讨论并阅读第 2229 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 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1、地壳的活动2、气候的变化3、古代生物的状况4、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5、
5、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精读课文,分组学习,阅读第2829 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人类是怎样根据化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精读课文,分组学习,作者在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品味说明语言,1、“根据计算,大约3000 到10000 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这一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红色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说明方法是列数字。红色词语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品味说明语言,“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地走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谢谢观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