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10个最易混概念辨析也难以幸免.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地理10个最易混概念辨析也难以幸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10个最易混概念辨析也难以幸免.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地理 10 个最易混概念辨析,学霸也难以幸免!今天,热量与光照 光照主要是指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光照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日照时数的多少,而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与昼夜长短、天气、海拔高度有关。通常太阳高度角越大,晴天多,日照时数越长,光照就越充足。一般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单产高,比如新疆的长绒棉、青藏高原的青稞。热量是指某一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热量,它是太阳辐射和地表、大气各种物理过程的综合结果。一个地区的热量主要取决于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一般来说,纬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高;纬度高,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热量低。热量状况最直观的描述就是温度。
2、【区别】光照充足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例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积温与无霜期 积温我们知道,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 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 10 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活跃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积温的多少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期的长短,能直接影响作物长势和生长季节。根据10 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积温越来越多,农作物的生长期也是越来越长。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无霜期直
3、接影响育苗移栽的时间,决定了播种的时节。在实际生产中,真正有危害的是霜冻,因此应该叫无霜冻期,即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终霜冻)至秋季第一次霜冻(初霜冻)之间的天数。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 昼夜现象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它是由地球本身的性质造成的。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赤道以外的地区昼夜长短产生周期变化的现象。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的时刻。地
4、球上有无数个地方时,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时区1884 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将全球分成 24 个时区,其中东西 12 区各半个时区。区时国际上规定每一时区都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这种时间称为区时。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即东 8 区的区时或东经 120 度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间即 0 度经线的地方时也称格林尼治时间或中时区的区时。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昼半球,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之上,太阳高度大于 0;夜半球,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之下,太阳高度小于 0;晨昏线上,太阳光线在地平线上,太阳高度等于 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地理 10 个最易混 概念 辨析 难以 幸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