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小结与测评教案(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小结与测评教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小结与测评教案(含解析).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1-第 2 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主题时空线索串联 主题发展历程纵览 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比较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孔子 环境 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度弊端日益暴露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思想 理念论、理想国、哲学王、强调法治 批判理念论、逻辑学、法治优于人治、“中庸之道”“仁“礼”、中庸之道 教育 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非常重视自建立吕克昂学园,教学方法别具一兴办私学,收徒讲学,提出“有教无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2-然科学知识 格,形成“逍遥学派 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著作 国家篇 政治学“六经”影响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创立的儒学成
2、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 二、比较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和孔子的“中庸政治思想 1相似性(1)两者都把“中庸”作为一种哲学意义上的道德,并把它作为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亚里士多德首先论证了个人行为的道德性,继而推出城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种善业”,这种善首先是个人的善,是一种节制和中庸,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是统一的,个人的善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完成.孔子也把“中庸”作为哲学的基础和最高道德标准,孔子从个人道德出发,提出“中庸”,要人们贯彻“忠恕之道。在治理国家上要实现一种和谐,即社会秩序安定祥和,人际关系密切。(2)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3-亚里士多德希望用加强中产阶级的力量来平衡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使奴隶主国家不致崩溃。他把巩固希腊城邦国家的希望,寄托在具有“中庸”品德的中产阶级身上。孔子生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他的“中庸”的目的是保持合乎周礼宗法等级制的社会政治秩序,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2差异性(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主要体现在城邦价值的实现上;而孔子的“中庸”则是建立在关注政治生活中的人伦关系的基础上.(2)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侧重于阶级统治的合理性分析;而孔子的“中庸”思想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决策手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中历史 单元 东西方 先哲 小结 测评 教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