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应急抢救预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重大事故应急抢救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事故应急抢救预案.doc(8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一、重大事故类别2二、重大事故应急指挥机构3三、重大事故应急抢险救灾指挥及抢险救灾办公室的职责4四、重大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4五、事故后应急5六、应急处理预案66.1 汽轮机、发电机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预案66.2锅炉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66.3电气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预案316.4化学药品泄漏应急预案376.5 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406.6燃煤中断预案506.7生水中断紧急处理预案536.8电网瓦解事故应急处理预案646.9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案646.10 人员急救预案65七、事故应急救灾专用工器具的管理727.1事故应急救险专用工器具一览表727.2 事故应急专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73重大事
2、故应急抢救预案一、重大事故类别1.1本预案所称重大事故,是指在我公司内发生的人身伤亡或发供电设备故障造成巨大损失以及性质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包括以下事故类型:电力生产中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锅炉设备爆燃,爆管不能继续运行;汽轮机烧大瓦、叶片断裂,发电机线圈烧坏、内部着火;1.1.5电网事故或发电设备两台以上同时跳机,三条以上线路跳闸,及线路故障30min内不能恢复;电缆沟及电缆桥架着火不能及时扑灭;输煤制粉系统着火,不能短时扑灭;油库及油系统着火,或大量跑油(泄漏);酸、碱大量泄漏;建筑物着火;自然环境原因危及正常生产的。二、重大事故应急指挥机构2.1事故抢险组织机构总 指 挥:杨丛森副总
3、指挥:刘书斌 陶崇学 高广慈成 员:侯 峰 刘维超 景 伟 王新建 徐恩云 姜 臻 孙明强 李春霞 成文甫 孙冬冬 杨光辉 高向前 张维贞 徐新民 周继红2.2重大事故应急抢险救灾工作遵循公司领导,统一组织和分头负责的原则。2.3重大事故应急抢险救灾指挥分三类。基建类由陶总担任指挥长,生产上的重大事故应急抢险由高总担任指挥长,其他重大事故的抢险救灾由刘总担任指挥长,有关部门为牵头单位。2.4电力生产部安培科为重大抢险救灾指挥部。负责事故预案的编制、修订,现场抢救措施的协调处理,以及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处理。2.5保卫科是消防,防洪救灾等应急抢险的专业队伍,随时服从调度,负责抢险救灾及现场保卫
4、工作。2.6行管处负责事故救灾车辆调用,医疗救护协调,及事故善后工作。2.7仓库、供应科负责事故抢险的物资供应和采购工作。三、重大事故应急抢险救灾指挥及抢险救灾办公室的职责3.1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3.2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3.3负责应急救灾专用工器具、物资的计划管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相关单位对专用工器具、物资的管理是否符合要求。3.4根据事故灾害的情况,有危及周边设备、人身安全时,就地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3.5 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四、重大事故报告和现
5、场保护4.1 通讯联络应急抢险救灾办公室电话:2016电网调度中心电话:2003、2004、市话43067584.2 事故报告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做到:立即将所发生重大事故的情况,报告归口管理的副总指挥,事故救灾指挥部或电网调度中心,并由副总指挥迅速报告总指挥。事故报告应包括的内容:.1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设备名称;.2事故的初步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3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4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相关事宜。4.3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严格保护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有人员伤亡情况应尽快联系医疗单位,抢救伤员。五
6、、事故后应急5.1 重大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应及时组织实施相应事故应急预案,并随时将事故抢险情况报告总指挥。5.2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单位或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六、应急处理预案6.1 汽轮机、发电机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预案6.1.1 汽轮机油系统防火6.1.1.1 油系统尽量避免使用法兰或丝扣连接,减少漏油的机会。6.1.1.2 油系统禁止使用塑料垫、橡皮垫(含耐油橡皮垫)和石棉纸垫,宜使用青稞纸、耐油石棉橡胶垫等。6.1.1.3 油管道法兰、阀门及可能漏油部位附近不准有明火,必须明火作业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附近的热力管道或其他热体的保温应紧固完整,并包好铁皮。6.1.1
7、.4 禁止在油管道上进行焊接工作,在拆下的管上进行焊接时,必须事先将管子冲洗干净。6.1.1.5 油管道法兰、阀门及轴承、调速系统等应保持严密不漏油,如有漏油应及时消除,严禁漏油渗透至下部蒸汽管道、阀门的保温层。6.1.1.6 定期检查油管道、法兰、阀门周围及下方的热体保温齐全,保温层外包铁皮完好。6.1.1.7 检修时如发现保温材料内有渗油时,应消除漏油点,并更换保温材料及包好铁皮。6.1.1.8 事故排油阀的操作手轮应在距油箱5m以外的地方,操作手轮不允许加锁,应挂明显的“禁止操作”牌。6.1.1.9 机组油系统的设备及管道损坏发生漏油,凡不能与系统隔绝处理的或热力管道已渗入油的,应立即停
8、机处理。6.1.1.10 对于电控油系统及给水泵供油系统也应定期检查是否有漏油,并应及时消除。6.1.1.11 定期检查油管道支吊架完好,油管道运行中无振动。6.1.1.12 现场应储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并应保证各种消防工具可靠好用。6.1.1.13 对于现场存放油桶的区域应挂明显的“禁止烟火”警告牌,并设置隔离线,定期进行检查。6.1.1.14 主油箱的滤油门、取样门、底部放水门应上锁,防止发生泄漏而造成事故。6.1.1.15 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杜绝各种违章操作,将事故隐患及时消除。6.1.1.16 通过各种形式(如开展消防知识竞赛、消防演练和板报宣传等)加强职工的消防意识,并做好各种
9、事故预想。6.1.2 防止汽轮机超速6.1.2.1 在额定蒸汽参数下,调节系统应能维持汽轮机在额定转速下稳定运行,甩负荷后能将机组转速控制在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以下。6.1.2.2 机组各种超速保护均应正常投入运行,超速保护不能可靠动作时,禁止机组启动或运行。6.1.2.3 机组重要运行监视表计,尤其是转速表,显示不准确或失效,严禁机组启动。运行中的机组,在无任何有效监视手段的情况下,必须停止运行。6.1.2.4 汽轮机油油质应合格,在油质及清洁度不合格的情况下禁止启动。6.1.2.5 机组大修后必须按要求进行汽轮机调节系统的静态试验,确认其运行可靠,在调节部套存在有卡涩、调节系统工作不正常的情
10、况下,严禁启动。6.1.2.6 在任何情况下绝不可强行挂闸,严禁带负荷解列发电机。6.1.2.7 定期进行汽门严密性试验、门杆活动试验、危急保安器试验、汽门关闭时间测试。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一般为额定转速的110%。6.1.2.8 进行保安器试验时,在满足试验条件下,主汽压力尽量取低值。6.1.2.9 自动主汽门、调速汽门、抽汽逆止门在机组跳闸后应能快速关闭,并关闭严密。6.1.2.10 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应有完善的机组启动逻辑和严格的限制启动条件。电液伺服阀的性能必须符合要求,否则不得投入运行。运行中要严密监视其运行状态,不卡涩、不泄漏和系统稳定。大修中要进行清洗、检测等维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
11、处理和更换。6.1.2.11 新机组试运期间各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及保护装置、热工自动装置,以及其他设备性能情况必须向运行人员交待清楚并做好记录。6.1.2.12 调速汽门凸轮间隙及调速汽门框架与球型垫之间间隙应调整适当,以保证在热态时调速汽门能关闭严密。6.1.2.13 为防止大量水进入油系统,应调整好轴封压力,并进行主油箱定期放水工作。6.1.2.14 蒸汽品质应符合要求,防止门杆结垢卡涩。6.1.2.15 严格执行运行、检修操作规程,严防错油门等部套卡涩、汽门漏汽和保护拒动。6.1.3 防止汽轮机轴瓦烧损事故6.1.3.1 汽轮机的辅助油泵及其自起动装置,应定期进行试验,保证处于良好的备用
12、状态,机组启动前辅助油泵必须处于联动状态,机组正常停机前,应进行辅助油泵的带负荷启动、联锁试验。6.1.3.2 油系统进行切换操作时,如冷油器、滤油器等,应在指定人员的监护下按顺序缓慢进行操作,操作中严密监视润滑油压的变化,严防切换操作过程中断油。6.1.3.3 机组启动、停机和运行中要严密监视推力瓦、轴瓦温度和回油温度,当温度超标时,应按规程规定果断处理。6.1.3.4 油位计、油压表、油温表及相关的信号装置,必须按规程要求装设齐全、指示正确,并定期进行校验。6.1.3.5 油系统油质应定期进行化验,油质劣化及时处理,在油质及清洁度超标的情况下,严禁机组启动。6.1.3.6 在运行中发生了可
13、能引起轴瓦损坏(如水冲击、瞬时断油)的异常情况下,应在确认轴瓦未损坏之后,方可重新启动。6.1.3.7 应避免机组在振动不合格的情况下运行。6.1.3.8 对于汽轮机低油压保护各压力开关应定期校验,保证其动作正确可靠。6.1.3.9 直流润滑油系统的直流电源系统应有足够的容量,其各级熔断器应合理配置,防止故障时熔断器熔断,使直流润滑油泵失去电源。6.1.3.10 安装和检修时,要彻底清理油系统杂物,并严防检修中遗留杂物,堵塞管道。6.1.3.11 机组启动时,在确认主油泵确已正常工作之后,方可停运高压油泵。6.1.3.12 在机组启动前,应先启交流润滑油泵,将油系统内的空气排尽后方可启动高压油
14、泵,进行冷油器切换操作时,也应将空气放尽。6.1.3.13 应定期检查注油器及主油泵的工作状况是否正常。6.1.3.14 启机前或停机后投入盘车后,一定要注意润滑油压的变化,并将辅助油泵投入联锁位置,盘车联锁也应投入。6.1.3.15 同汽轮机油系统防火第14条。6.1.3.16 备用油源。6.1.4 防止汽轮机轴系断裂6.1.4.1 机组主、辅设备的保护装置必须正常投入,机组正常运行中轴承振动应达到有关标准的优良范围,并注意监视变化趋势。6.1.4.2 运行100kh以上的机组,每隔35年应对转子进行一次检查。6.1.4.3 新机组投产前应对焊接隔板的主焊缝进行认真检查,大修中应检查隔板变形
15、情况,最大变形量不得超过轴向间隙的1/3。6.1.4.4 严格按规程要求进行超速试验,机组冷态启动带25%额定负荷运行34h后立即进行超速试验。6.1.4.5 机组启动过程中因振动异常而停机时,必须回到盘车状态,并全面检查、认真分析、查明原因。当机组已符合启动条件时,连续盘车不少于4h后方可再次启动,严禁盲目启动。6.1.4.6 完善汽轮机监测仪表,对大轴弯曲表、振动表、轴瓦钨金温度等应确保其准确可靠。6.1.4.7 稳定工况,当轴承振动变化达0.015mm或相对振动变化达0.05mm时,应查明原因设法消除,否则应立即打闸停机。6.1.4.8 机组启动过程中,在中速暖机之间轴承振动超过0.03
16、mm应立即打闸停机,通过临界转速时,任一轴承振动超过0.10mm也应立即打闸停机,严禁强行通过临界转速或降速暖机。6.1.4.9 机组启动升速中,严格控制升速率,防止转速突升。6.1.4.10 防止超速发生,引起大轴损坏。6.1.5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事故6.1.1.1 机组启动前连续盘车时间至少不得少于24h,热态启动不少于4h,若盘车中断应重新计时。6.1.1.2 机组启动过程中因振动异常停机必须回到盘车状态,应全面检查、认真分析、查明原因,与机组已符合启动条件时,连续盘车不少于4h才能再次启动,严禁盲目启动。6.1.1.3 停机后应立即投入盘车,当盘车电流较正常值大,摆动或有异音时,应查
17、明原因及时处理。当汽封摩擦严重时,将转子高点置于最高位置,关闭汽缸疏水,保持上下缸温差,监视转子弯曲度,当确认转子弯曲度正常后,再手动盘车180。当盘车盘不动时,严禁用吊车强行盘车,停机后因盘车故障暂时停止盘车时,应监视转子弯曲度的变化,当弯曲度较大时,应手动盘车180,待盘车正常后及时投入连续盘车。6.1.1.4 机组热态启动投轴封供汽时,应确认盘车装置运行正常,先向轴封供汽,后抽真空。停机后,凝汽器真空到零,方可停止轴封供汽,应根据缸温选择汽源,以使供汽温度与金属温度相匹配。6.1.1.5 供汽管道应充分暖管、疏水,严防水或冷汽进入汽轮机,停机后应认真监视凝汽器、高加和除氧器水位,防止汽轮
18、机进水。6.1.1.6 疏水系统应保证疏水畅通,在均压箱、法兰螺栓加热装置等投入前,应充分暖体,门杆漏汽要适时投入或解列。6.1.1.7 汽缸保温应保持完好,如有不完善之处,应立即加以完善。高压缸上、下缸温差不超过50。主蒸汽温度必须高于汽缸最高金属温度50,蒸汽过热度不低于50。6.1.1.8 热态启机前应检查停机记录,并与正常停机曲线比较,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汇报处理。6.1.1.9 严密监视机组的轴向位移、差胀、偏心、振动等参数。6.1.1.10 记录机组启停全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和状态,停机后定时记录汽缸金属温度、大轴弯曲、盘车电流、汽缸膨胀、胀差等重要参数,直到机组下次热态启动或汽缸金属温
19、度低于150为止。6.1.1.11 机组在启、停和变工况运行过程中,应按规定的曲线控制蒸汽参数的变化,主蒸汽温度变化率、汽缸温度的变化率应符合标准,并保持一定的过热度,要避免汽温大幅度直线变化,当10min内汽温上升或下降达50时应打闸停机。6.1.1.12 启动升速过程中应有专人监视振动,并进行就地测振,如有异常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在1300r/min以前汽轮机轴承振动超过0.03mm,应立即打闸停机,严禁硬闯临界转速或降速暖机。过临界转速时,振动超过0.10mm应打闸停机。6.1.6 防止汽轮机叶片断落事故6.1.6.1 严格控制蒸汽参数在规定范围内,以降低末级叶片的水蚀强度。6.1.6.
20、2 检查本体疏水系统是否畅通,疏水门是否严密,以防止水击对叶片的危害。6.1.6.3 加强对蒸汽品质的化学监督。6.1.6.4 汽机动、静部分产生摩擦时,在运行中应监视轴承振动和机组声音,在停机过程中应监视转子惰走时间,停转后可通过盘车电流监视。6.1.6.5 加强主蒸汽参数的监视,尤其是主蒸汽温度,要严防水冲击。机组运行中主蒸汽温度低于490,应立即打闸停机。6.1.6.6 加强运行中振动检测,保证轴系振动在合格范围内。6.1.6.7 机组启停时过临界振动应小于最大允许值,否则严禁升速,并及时查明原因,予以消除。6.1.6.8 运行中严禁机组长时间过负荷运行。6.2锅炉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锅
21、炉设备的防火预案.1 锅炉燃油系统的防火预案(1) 油区内防产生火源措施1) 燃油罐区划分为明确禁火区,设置“严禁烟火”、“防火重点部位”等禁火标志,严禁明火。进入油区禁止携带火种,禁止穿带铁钉的鞋子。2) 在油区作业要使用防爆工具,油罐区及油泵房内使用的电气设备均采用防爆电器设备。油罐区及卸油区必须装设避雷装置和接地装置,并每年雷雨季节前认真检查,并测量其电阻值。油罐接地线和电气接地线分别装设,油区、输卸油管道均应有可靠的防静电安全接地装置。3) 电气仪表测量油罐油温,严禁将电气接点暴露于燃油及燃油气体内,检修其装置时,必须切断其电源,以免产生火花。4) 禁止在油管道进行焊接工作,杜绝作业人
22、员违章采用气割工具切割油管道法兰螺丝。(2) 燃油系统周围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在油泵房、燃油管道应配备专用的灭火器、灭火砂箱,油罐区应加装淋水装置,应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消防系统保证防火通道的畅通,消防设施的完整,并随时可用。油泵房应加装排风扇,保证房内通风良好。(3) 建立动火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及试验制度,建立消防设施档案。(4) 严格设备检修,巡检制度1) 提高燃油系统的检修维护质量,消除各泄漏点的渗漏缺陷,检修结束,应彻底清理管道、地面上油迹,以防地面上油遇明火着火,或蒸发的油气与空气混合物遇明火发生燃烧、爆炸。2) 运行人员应提高巡检质量,在油泵房室内可能积存蒸发油气的场所,应加
23、装排风扇等通风装置,在油漏出的情况下,经过通风确保油气与空气混合物保持在爆炸极限的下限以下。运行人员应及时把油泵房等处地沟内飘浮的油及因设备泄漏或工作中造成的油污及时地清理干净。发现泄漏点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并及时联系相关人员处理。同时运行人员应定期检查油罐呼吸阀和阻火器,保持呼吸阀灵活好用,阻火器的铜丝网应保持清洁畅通。3) 严格控制燃油油温,防止超温。冬季燃油需用蒸汽加温,加热蒸汽管道外部保温应完整,无附着物,以免引起火灾。油温应严格控制,一方面油温越高越容易蒸发出油气,另一方面油温达到一定温度不遇火源也容易发生自燃,故进入油罐的燃油蒸汽伴热温度不超过250。(5) 油枪金属软管、燃油管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大事故 应急 抢救 预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