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平法解答》word版.doc
《《钢筋平法解答》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平法解答》word版.doc(1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03G101图集及相关问题问: 当跨中“通长筋”直径小于支座上部角筋时,每一根通长筋有两个搭接位置(如03G101-1图示);当跨中“通长筋”直径与支座角筋直径相同时,每一根通长筋有一个搭接位置(见03G101-1相应图注)。从上面的话可以看出,“通长筋”的直径可以小于支座上部角筋。但是,一般的设计往往使用“通长筋”直径与支座角筋直径相同。现在的问题是:是不是“通长筋”的直径不可以大于支座上部角筋。例如:我见过一个设计,梁的上部“通长筋”为225,而支座上部角筋为416,这应该是错误的吧?答: 抗规6.3.4第1条和高规6.3.4第1条规定,(对于框架梁)“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两根纵向
2、钢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梁跨中配直径25,支座配16,对结构虽然没有什么坏处,但没有必要这样做,估计是设计失误。问: 在计算墙拉筋或板支撑筋时,一般均要求按梅花状布置,而实际在计算时则按正方行横向根数乘以纵向根数,比实际布置要少的多,若图纸未注明按梅花状是否可以按正方形布置?答: 应向设计者问清楚设计意图,不可推测。问: 03G101-47页剪力墙水平筋在伸入同墙厚的端部暗柱时只需伸至端部弯则15d即可,若水平筋为一级钢是否需加弯钩,当加弯钩且墙较薄
3、时暗柱及水平筋绑扎难度非常大,可否改(当为一级钢时)为伸至墙端弯则一个墙厚不加弯钩?答:尚需研究。问: 00G101图集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为la(lae)所涉及混凝土强度等级是否指锚固点的混凝土强度?如:框架梁的锚固长度。其中梁的混凝土强度为C35,而其相对应的墙(柱)的混凝土强度为C40。此案的钢筋最小锚固长度为la(lae)是否应取与C40(墙、柱)的混凝土相对应的锚固值。答:锚固段在柱内,应按柱砼强度等级。问: 在03G101中有关构造边缘和约束边缘的概念,如何理解?有没有明确的文字定义?谢谢答: 2000系列新规范首次推出该概念(在专业教科书之前),权威解释请参见GB50010-
4、2002和GB50011-2001。问: 1.板的锚固长度是多少?哪里有规定?2.末端弯钩的长度是多少?按规定要求,板上部钢筋一级钢筋时,锚固为一个lae,端头还得弯折180度。可现场施工时他们都没在端头弯折180度。各单位部门也默认这样做。规范规定: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35。问的是:什么情况才叫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比例是70%,还是50%或60%?答: 基本组合有两个公式,(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公式;(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公式。前者将第一个(起主要作用的)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单独提出并与第一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相乘,后者则不将其单独提出来运算,
5、与百分比无关。问: 那在设计中两种组合都可以了?但两种组合得到的结构设计的基本目标:是满足结构的“可靠度”;2、结构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3、结构的可靠性:是结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总称”。二、为使达到以上根本目标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基本理论包括了:1、“两大状态”,即与结构安全性相关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与结构适用结果相差较大。在设计中如何选取呢?请教授答复为盼。答: 从提问的内容来看,有必要先明确一些逻辑关系,才能理清脉络。一、根据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基本理论:1、性、耐久性相关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2、“三大要素”,即“作用A、作用效应S、抗力R”。三、你所问的
6、问题,属于与结构的安全性相关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中如何求解“作用效应S”的问题。1、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基本表达式为RS,即“结构抗力R”应“作用效应S”,这样,结构就是安全的;2、求解作用效应,有个“最不利原则”。将“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与“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的结果进行比较,何者为最不利即取何者,只用这样才能实现RS。问: 当柱子内的钢筋偏位(内偏)很大时,该怎么处理?把它往外弯可行吗?,对结构有影响吗?当钢筋往外偏超过1/6时,能否也象上面那样往里弯些?当都不行时除了植筋还有什么其它处理措施?答: 我对施工误差标准不熟悉。从严格保证质量的角度来看,误差超过规定限度,就应返
7、工,否则不会记取教训,有了一次,还会有第二次。当然,如果只有补救一条路,办法肯定有多种。例如做“枪刺”柱(钢筋保持竖直,但柱截面出台),或钢筋稍弯后走顺均可,但需要进行局部甚至整体受力验算,不能只进行施工“补救”了事。总之,需要具体工程的设计者予以配合,出具有效的变更文件。问: 03G101-1p65页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中端支座上部伸入支座长度是否还要求达到Lae锚固长度?.答:当弯锚时,其受力机理在弯折部位开始发生与完全直锚不同的变化,对于非框架梁L,弯锚时满足平直段长度和直钩段长度要求即可。至于两段加起来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Lae则无关宏旨。问: 有人说在柱中1/3内不能有焊接头,在96G
8、101图中为不小于Hc/6hc500(除了03G101我就这本),而在03G101中底层为不小于Hc/3hc500,为什么在03G101中有这么大的变化,能不能简单说明一下原因?答: 底层承受的横向地震作用最大。没有在柱中1/3范围不准连接的规定,相反,连接区正在此范围内。问: 剪力墙墙门洞高度范围的独立暗柱要否设置水平筋?答: 不设置,因为独立暗柱全高范围已设箍筋。问: 因为暗柱箍筋不能代替墙体水平筋,当门洞较多时,独立暗柱也很多,整道墙体只有连梁处有水平墙筋,这样的水平配筋是否可以抵抗地震水平力,这种墙体是不是应在长向剪力墙上发生。答: “独立暗柱”实际上已经不是“暗柱”,在门洞高度范围是
9、“明柱”,采用箍筋抗剪即可。问:柱平面图中表示在38.5m处柱筋由下面的直径22变成25,采用变径套筒在38.5m楼面以上按照03G101-1第36页的机械连接形式连接(附图中的理解二),此方法的部位行吗?答: 不可在38.5m楼面以上连接,应在该标高以下的楼层连接,且应避开非连接区,详见修正后的03G101-1第36页注5。问: 框梁上部纵筋是否应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再加弯锚使其满足锚固长度要求?答: 图集上有此明确要求。问: 关于抗震楼层框架梁上部纵筋端支座锚固问题:例如:C30砼,螺纹钢筋直径20,KZ断面hc=600mm,三级抗震。则laE=31d=620mm,0.4laE=248mm,
10、15d=300mm。按构造要求,锚固长度直锚为250mm,弯锚为300mm就能满足要求,但直锚加弯锚长度为550mm,小于620mm,不能满足要求的锚固长度。请问,该处钢筋应该锚固多长?答: 按“伸至柱对边纵筋内侧”的要求,直段长度应为:600-30(柱纵筋保护层厚度)-柱纵筋直径-30(最小钢筋净距),然后,加弯钩段15d。问: 柱子钢筋变径(柱筋由小变大),可否在正常图示接头处采用变径套筒,转换成大直径的钢筋.答: 这里的“正常图示接头处”是指哪里?直径上比下大时,要在下面一层连接。问: 请问当两梁垂直相交时(呈形,两梁互为支座),应如何布置两相交部位的梁的箍筋?梁(框架梁)一端与柱刚接,
11、另一端以另外一框架梁为支座,该梁还属于KL吗?答: 两基础梁垂直相交,不等高时,高者箍筋贯通设置;等高时,顶部钢筋在上的基础梁的箍筋贯通设置。一端与柱连接,一端支于梁上,这种梁与单根柱构不成框架,实际上不是KL。如果编号为KL,可在与柱相连一端按KL构造,另一端按L构造。问: 梁一端与柱刚结,另一端以剪力墙(暗柱)为支座,还属于框架梁吗?答: 属于框架梁。柱与墙均为直接抵抗横向地震作用力的构件,梁不直接抵抗,但由于与柱刚接,柱与墙的横向位移通过梁柱或墙柱节点迫使梁参与耗能,从而间接参与抵抗横向地震作用力。问: 03G101-1第65页中上面的梁图中底筋在支座处的锚固,是否只需满足该图中的12d
12、(弧形按括号内的la除外)就可以了,还需要满足“梁宽的一半加5d”和“第33页”中的注3的不得小于250mm么?也许处于设计的角度来考虑当然要取大值好了,但站的立场不同,实际操作中考虑钢筋损耗就有点区别了。所以请您给个说法,谢谢!答: 非框架梁下部钢筋在支座位置受压,不必套用33页“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规定,也不必附加“过中线+5d”的条件问: 剪力墙竖向钢筋根数计算时,我套用箍筋根数计算原理,从暗柱主筋侧边过来5cm开始计算,但甲方不同意,认为应该从暗柱主筋过来一个10cm(剪力墙竖向钢筋间距)开始计算。请教您,应该从哪开始算起?有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或规范规定?答: 1、暗柱里面有暗柱的竖
13、向钢筋,因此没有必要布置墙身竖向分布筋。 2、剪力墙墙身第一根竖向分布筋在距暗柱边沿1/2竖向分布筋间距的地方布置。问: 引用您在“陈教授答复(二)”中答墙问题四的一段话:按照我国施工实践中的传统做法,局部无间隙(纵筋搭接或箍筋局部重叠)的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如果严格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360度握裹,不应该允许有无间隙的并列钢筋,请参看35页右上角构造)。由于转角部位存在比较密的箍筋,如果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在阳角位置设搭接接头,则难以保证局部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钢筋混凝土中将形成多条贯通内缝,当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在此关键部位发生破坏。我的疑问就是:是不是在实际施工中纵筋搭接如果不按传统的
14、三点绑扎法将搭接部分的钢筋紧紧绑扎在一起,而是在两根钢筋之间预留一定的间距,这样的话钢筋搭接的效果还要好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在施工中对钢筋搭接的绑扎的要求岂不是不用那么严格。答: 搭接连接的实质,是混凝土做“媒介”分别粘接两根钢筋,如果两根钢筋离开一定距离(英国人的做法),效果肯定更好一些。但是我国的传统做法允许(其实是要求)两根钢筋紧挨在一起,所以搭接长度比较长。如果按英国人的做法,在国内反而找不到依据了。问:我单位施工的一幢高层建筑,转换层为1.52.4米厚的钢筋砼板。钢筋的锚固长度如何计算?混凝土等级为C55。目前的计算按照上下钢筋弯锚部分搭接36d,是否妥当?本工程采用的图集为00
15、G101!答: 00G101和03G101-1均不适用于转换层。硬去用是盲目扩大使用范围,是不应该的。转换层处的锚固构造应由具体工程的设计者提供。问: 规范协定: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接头(指机械或焊接接头)不应设置在梁端箍筋加密区。对于按抗震设计的框架梁,下铁是否也应避开梁端箍筋加密区,这样与下铁在支座三分之一跨内连接的要求似有矛盾。答: 对抗震框架梁下铁,03G101-1未做在支座1/3连接的规定。在修正内容里仅增加要求按规范掌握的一条内容。问: 再次请教,抗震设计的框架梁下铁接头设置在什么位置更为合理?答: 根据规范要求,非框架梁和非抗震的框架梁可在近支座1/3跨度连接,抗震框架梁可在此范围
16、但要避开梁端箍筋加密区。问: 楼层框架梁或框支梁在端支座(墙柱)处通常有三种情况.一(直锚);支座很宽,钢筋直接进入支座大于或等于Lae.不用弯钩.二(弯锚);钢筋伸至柱对边,再15d构造弯钩,平直段已大于0.4Lae.但总体进入支座的锚固不足Lae,此时弯钩不必加长吧?因为在端支座处钢筋弯锚与直锚不同,弯锚时平直段只要大于0.4Lae再加上15d的构造弯钩就符合图集要求.三(弯锚);钢筋伸至柱对边,再15d构造弯钩,平直段根本不足0.4Lae(在剪力墙结构中一般为200,现在深圳的高层住宅中通常为剪力墙结构).总体进入支座的锚固同样不足Lae,此时该作如何处理?00G101中有加横向短筋一说
17、,03G101中没有.我认为03G101中有很多地方不够详细,如这个的问题,这种问题在施工中过程中经常成为争论的焦点.加上很多人的理解不同,所以就很难明辨是非了,盼解!我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工程为短肢剪力墙-筒体结构。墙体厚度200连(框)梁以墙为支座,大多情况下弯锚时,平直段根本达不到0.4Lae,最后监理(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结构师)意见是伸至对边即可,也就是175mm。陈工曾经回答说,0.4Lae如果不能保证,可以代换纵筋减小直径,而宽度200的梁支座处钢筋间距已经很小了。答: 这是一个没有解决好的普遍问题。如果不影响使用空间效果,在梁端局部加厚墙体变可满足要求,但尚无统一做法。问: 在
18、钢筋施工中可否为了施工方便在下料的时候把保护层减多点?答: 比如说在地梁中,图纸要求是3公分,而我们下料时为了施工方便,也为了安全期间,把保护层改为7公分。也是怕工人在绑扎钢筋时保证不了保护层!因为还有箍筋和拉筋!答:必须保证构件的有效高度,否则将影响构件的抗力,减小其安全度。问: 1.悬挑梁中纵筋锚固为何只有LA,而没有LAE,是否悬挑梁不分抗震与非抗震.2.框架梁锚固中如果在柱中需锚775MM,而柱宽只有750MM,是否也需要进行弯锚,弯钩为15D.答: 悬挑梁属非框架构件,一般不承担地震作用的分配。边柱与中柱要求不同,边柱需要弯锚。问: 我施工的工地有一根8跨的框架梁,在上部贯通筋下料时
19、出现这个题“我们下料时必须尽量满足9米或者12米。可是如果两边端支座主筋如果弯铆部位大于其所在柱的一半时,就会出现很多废料。如果不按规范,不过柱中的话,就不会出现废料现象。请问:可以这样做吗?答: 这事可请具体工程的设计师来解决。问: 当楼层框架梁的纵向钢筋直锚大于la且0.5hc+5d时,纵向钢筋也要伸至柱外边(柱纵筋内侧)吗?还是这三者取大值?根据规范规定,要伸至柱对边。其实我认为直锚长度大于lae且大于0.5hc+5d时,就不用伸至柱对边了,直锚长度小于lae时,才需伸至柱对边再弯锚。是不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求梁的纵向钢筋伸至柱对边?为什么还要做出直锚长度0.4la的规定?有人认为直
20、锚长度=0.4la就可以了!答: 混凝土结构中,需要用概念设计和模糊控制方法解决大量问题,其原因是钢筋混凝土材料构成的结构与构件是非均质连续体(如墙、柱)或非均质且非连续体(如带裂缝工作的梁、板)。结构靠计算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大量的构造问题要靠试验研究,而恰恰在混凝土结构的足尺试验方面存在很大不足。混凝土结构的任何部位都不存在精确解,只存在近似解,即便是2000年新规范所依据的比较先进的理论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其概率亦为近似概率。由于是近似解,所以要稳妥。规范中的几乎所有计算公式用的是“”号,而大学教科书中的公式普遍是“”号,仅此便可反映理论与实践的差别。问: 关于37页与55页的锚固,标
21、准图上为柱子钢筋在梁的钢筋之上,施工中:1是钢筋较密不好施工,2是若在梁筋上面会使梁的截面加大,如何解决?再有施工单位把柱的钢筋锚固在梁的钢筋下面,是否可以?答: 37页的A、B、C构造与55页的构造应同时对应满足,D、E构造与56页的构造应同时对应满足。问: 1 桩芯用C30无收宿细石砼填芯,其砼可否参入微膨胀外加剂UEA.?这个是无收缩的吗?2柱钢筋的保护层本来是用预制砼块来绑在柱筋上的,现在钢筋工提出是否可以用直径6毫米的钢筋焊在箍筋上来做保护层?如果不行,有什么理由?答: 1.可添加UEA,但控制置换量到不收缩程度即可。问: 箍筋本来直径不大,施焊时会咬去一块,同时残余应力会影响强度的
22、均匀性。现在施工中的做法是另外加一箍筋专门用来焊保护层的,与柱箍筋放在一起,并在四个边角和边中间都用直径6MM的钢筋焊做保护层.请问陈教授这样没有什么影响吧?这种做法是否可行呢?答:可以。你们在施工现场,为什么自己不做些小发明呢?不要小看这些简单、实用的小卡具,经常可以解决大问题。问: 37页的柱的锚固长度与55页的梁的锚固长度是否必须同时满足?答: 分别满足。问: 03G101的37页,给出了两种柱顶纵向钢筋的构造,如果采用第一种,我把它认为柱筋锚入梁中,对应的做法就是55页的做法,此时梁筋弯到梁底,柱筋自梁底向上1.5Lae。如果,梁高800,柱宽500,柱筋20,设计要求Lae为36d,
23、那么,柱筋锚入长度为1080mm,柱筋的弯锚长度只有280,刚刚过柱中心,对这种情况,我感到难以理解。对照00G101,它的要求是柱筋弯锚过柱子后,还要1.5倍的梁高度。对此,青来教授请指教。谢谢答: 03G101-1关于框架顶层端节点的构造,基本完全遵照新规范的规定,在实践中已经发现若干问题。现在来看,如果水平段只有280,因大于12d,所以按此构造没有问题;如果小于12d,就应按D节点了。你所提及的关于以往框架顶层端节点的构造做法问题更多,简单说一下:以往框架顶层端节点构造设计的基本前提有两个,其一:在结构设计上必须满足“柱端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应大于梁端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钢筋平法解答 钢筋 解答 word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