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乐学派之我见_翟社泉.doc
《关于声乐学派之我见_翟社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声乐学派之我见_翟社泉.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2 年第九期音乐创作 兵子声杀学派之我见 翟社泉 近百年来,随着西风东渐的强大冲击力,西方音乐演唱 形式及音乐教育模式,在中华大地历经几代人努力,迅速生 根发芽,幵花结果。在我们刻苦学习西方声乐的过程中, 专业界有关声乐的观点、审美和艺术追求逐渐被异化,崇洋 思潮渐渐形成,所谓意大利声乐学派、俄罗斯声乐学派、德 奥声乐学派在专业界看来似乎是先进的。于是,在上世纪五 六十年代,专业界就开始反思中国的声乐学派问题了。难道 只有外国有 声乐学派?中国就没有声乐学派吗?为此也就 提出,没有中国声乐学派也要建立中国声乐学派的讨论。那 么何谓学派?中国到底有没有声乐学派?声乐学派到底是 实践中形成的
2、,还是像有关专家所说的要建立、建成的什么 声乐学派。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讨论。 学派的基本定义与现实特征 关于声乐学派的争论已经有几十年了,那么到底什么是 声乐学派呢?我们首先来看看有关声乐学派的词汇学定义 是怎样的 :同一学科中由于学说、观点不同而形成的派别。 1 同一学科领域中,由于学术观点不同而形成的派别。 2 以及一门学 问中由于学说师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 3 根据以上对学派所下的定义,结合我们专业界所理解 的声乐学派,其具体内容应该具备几个方面的主要标志和成 熟条件:一、具有独立的演唱体系并开始传承;二、有相当 广泛的观众基础和影响力; 三 、鲜明个性的歌唱家群体;四、 成为时代权
3、威的经典性声乐作品流行 (包括艺术歌曲和歌剧 咏叹调等)。 在以上对学派下的定义和我们所理解的声乐学派中, 大家应该明白意大利声乐学派、俄罗斯声乐学派和世界上的 其他所谓的声乐学派,应该是在实践中形成,历史中演变, 或者是在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建立的。不断形成不断发 展,不断发展又不断变化。随本民族科学技术、尤其是经济 文化的发展而变化,随观众欣赏的要求而推陈出新,承前启 后,吐故纳新。在历史演变的形成过程中一定有其典范的代 表人物,代表民族,代表作品,代表风格,代表时代,且具 有划时代影响。例如,西洋歌剧发展史上以古典歌剧为代表 的著名作曲家佩里、蒙特威尔第,到浪漫主义的歌剧代表人 物,著
4、名作曲家罗西尼、贝利尼、多尼采蒂等,虽然他们 的歌剧作品同属意大利美声声乐学派 ,但演唱风格则迥然不 同;同属德奥美声学派的莫扎特、贝多芬声乐作品和瓦格纳 声乐 作品,演唱风格也是大不一样。因此,同一个歌唱家的 嗓音条件、演唱技巧、艺术修养,却很难完成风格差异性很 大的不同作曲家的作品。能完成莫扎特作品的歌唱家则不一 定胜任瓦格纳的作品。反过来讲,同一个作曲家的作品也不 可能适应所有歌唱家的演唱。所以 ,一 种声乐学派的体系形 成,是要有综合因素,多方面条件,并由广泛观众群体的认 可度所决定的,不是有个别专家或者权威说了算所形成的。 因此,一个什么学派的形成,并不是由理论家们所评论出来 的,也
5、不是所谓的口号式要建立就能够完成的。理论工作者 的特点是总结业已形成的歌唱体系 ,从而有所参照再去总结 新形成的歌唱学派的形成等等。 今天,我们从国际声乐发展的脉络中不难发现,从意大 利声乐学派再到法国声乐学派的形成,从古典主义声乐学派 到浪漫主义声乐学派的变革,均是在淘汰、继承、创新中与 时俱进,体现并彰显声乐学派形成发展的自然规律。因此 我们有理由这样认为,从广泛意义上讲,世界上有多少民族 的声乐歌唱,就有多少不同的声乐学派,因为他们有自己的 体系、历史、文化传统、传承关系。前提是她是否广为流传 具有权威性,得到广泛尊重,学习和效仿,为世界声乐宝库 添砖加瓦,绽放异彩。然而,一种声 乐学派
6、的形成、发展、 完善不可能永远主导声乐发展的潮流,最终将被新的学派所 替代。因为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类文明不断承前启 后,继往开来。在发展中绝不会孤立闭门造车,一定会受到 外来民族文化的影响、渗透。例如,当年法国歌剧声乐学派 的形成,是著名作曲家吕利在意大利歌剧的基础上,除了创 造出与法语语言的特点密切相结合的独唱旋律之外 ,率先将 芭蕾的舞蹈场面运用于歌剧情节的表现之中,使剧情的场面 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以适应法国法兰西本民族观众的审美 欣赏习惯。按照这种乐派所演唱的歌剧,歌唱的声乐作品, 不就 是法国的声乐学派吗?而德、奥声乐的演唱体系,则是 由海顿、狄特尔斯多夫、莫扎特、贝多芬等人
7、,在土生土长 的民间歌唱剧基础上,经过变革、创新发展成为德奥民族歌 剧的,形成德奥乐派中的民族声乐学派。其代表作有莫扎特 的费加罗的婚礼、魔笛,贝多芬的费得里奥等。 那么到 18 世纪中叶,在西洋音乐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位划时 代的著名作曲家和歌剧改革家 一 格鲁克,他于 1762 年创作 了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在当时, 格鲁克是唯一一位集意大利音乐风格特点、法国和德奧音乐 风格特点于一身的绝无仅 有的创新型作曲家。他的作品以质 朴、典雅、庄重而著称。有关格鲁克歌剧方面的改革,在后 来的音乐发展历史上,对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典、英 国音乐戏剧等等,均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专业学
8、术界认为是 歌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不仅深刻意识到意大利歌剧 越来越脱离人们的现实生活,从而荒唐乏味,充满无 聊夸张的虚饰。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所提出的核心主张 是: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伟大原则,歌剧必须有 深刻的内容,音乐必须从属于戏剧。因此,他尤其强调音 乐要服从于戏剧和剧词的需要,并在创作中把宣叙调看作 是 全剧情节开展的核心,优美而简洁、纯朴而自然,为表现剧 情的深刻内容,音乐与剧情必须统一。也就是说,音乐语言 所表现的风格必须与剧本所提炼的现实生活一致。而奥菲 欧与优丽狄茜、伊菲姬尼在奥利德等作品的巨大成功, 正是他这一主张的具体体现,其具有划时代之意义。这两部 歌剧所体现的
9、声乐演唱风格、特点,从而形成了法国古典的 美声声乐学派,对后世声乐演唱和歌剧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 史意义。 19 世纪以后,在脚踏前辈们的基础上,从作曲家到歌 唱家,加进了新的时代元素,以满足不断变化的观众群体的 新的需求,创新 发展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歌剧,如意大利的罗 西尼、 .威尔迪、普契尼,法国的比才、俄罗斯的格林卡、 . 柴科夫斯基等歌剧大师的出现,为新的不同声乐学派的形成 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不多论述。 关于中国声乐学派 从以往对中国声乐学派的讨论来看,以及近年来专业界 有关中国声乐学派的论述,多数学者的观点肯定而明确,他 们对当前中国现实中所形成的声乐学派所不顾,一概武断的 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声乐 学派 我见 翟社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