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看看古代诗歌4篇加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值得看看古代诗歌4篇加赏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值得看看古代诗歌4篇加赏析 回车驾言迈赏析这一篇是自警自励的诗。诗人久客还乡,一路看到种种事物今昔不同,由新故盛衰的改变想到人生短暂,又想到正因为人生短就该刚好努力,建功立业,谋取不朽的荣名。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古代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平陵东1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注释 平陵:汉昭帝墓,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 松柏桐:指墓地。仲长统昌言说:“古之葬者,松、柏、梧桐以识坟。” 义公:古时对“好人”的美称。一说,义公是姓义的人。 高堂:指官府衙门。 走马:善跑的马。这句意
2、思是说,官吏责令义公必需交钱百万外加两匹走马,而后才能获得释放。 顾见:“顾”、“见”二字同义,望见。追吏:逼索财物的官吏。恻:哀思。 漉:渗出。这句是说,因哀思心血都要渗出来了。一说,“漉”作“流尽”解。 赏析 平陵东属相和歌辞相和曲。 全诗通过官吏敲诈良民,使无辜百姓败尽家业的描写,控诉了贪官暴吏的恶行,反映了汉代社会残酷的阶级压迫现实。 这首诗每三句为一节。第一节写出事务发生的地点和经过。在平陵东侧一片阴森浓密的树林中,一位和善的平民遭到了绑架。事情发生得突然,义公心中充溢了惊疑恐惊之情。这绑架良民的行径是何人所为?“不知”句提起疑问,含煳得极好。联系下文的“高堂”、“追吏”,可知这是官
3、吏捕人。不言其“捕”而斥为“劫”,意在表现出官吏行事的粗暴凶恶。观其行迹,真如盗匪,使人不能信任这是官吏行径。直来到高堂之下,才敢确定这劫义公的竟是官府所为!以“不知”故作怀疑,含讽刺之意于言外,掲露出“官府即盗匪,官府甚于盗匪”的黑暗现实。笫二、三节就直写官吏敲榨勒索财物的强盗行径。高堂之上,本应是主持正义、惩办强暴的所在,现在却要义公“交钱百万两走马”,贪暴宫吏公然逼迫和善百姓,义公在猝然之间遭此厄运,如此惊人的巨额赎资怎能交纳得出? “两走马,亦诚难”,义公为此悲愁交加,百般煎迫。可稍有迟疑,摧辱即至,逼得他一看到追逼的官吏,就不由得心惊色变,“心中恻,血出漉”极写出义公内伤心愁恐惊的惨
4、烈。在贪官暴吏敲骨榨髓的勒索之不,他感到彷佛心中的血都要流尽了。透过这极端苦痛的心情,不难想象出义公在官府遭遇到的摧辱与熬煎该有多么严酷。在此无望之中,他还有什么路可走呢?只好忍痛“归告我家卖黄犊”。一个和善的平民在虎狼之吏的逼迫下,就这样败尽家业了。这凄惨的结局中又凝聚着多少苦痛和悲愤!即便如此,可黄犊所值有限,以这点微薄的赎资能满意那贪狠恶吏的无厌之欲,使义公逃脱这场厄运吗?诗歌最终引发出对人的永久关切。 这首诗和两汉其他乐府民歌一样,继承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通过“义公”被劫持、被勒索、被逼卖黄犊几个细微环节,从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凄惨遭受,揭
5、露了一个社会问题:即广阔人民的穷困是由于统治阶级的压迫使然,“义公”一家的遭受即是一证。 平陵东篇幅短小,情节也不困难,但含意特别深刻。它反映了在黑暗残暴的社会中人民生活的艰难苦痛。在简洁的叙事中溶入抒情,表达人民痛楚、悲愤的感情,格调凝重。在语句上,毎节的第一句重复上一节的最终三个字,运用了民歌中常见的“顶针续麻”的修辞手法,以文字上的复迭,造成迂回往复、反复吟咏的效果,使语意更加连贯,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 客从远方来2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译文及注释 翻译 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送
6、来了一端织有文彩的素缎。 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这丝丝缕缕,该包含着夫君对我的无尽关切和惦念之情! 绮缎上面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我要将它做条暖和的合欢被。 床被内须充溢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 唯有胶和漆,黏合固结,再难分别。那么,就让我与夫君像胶和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 注释 端:犹“匹”。古人以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匹”。 故人:古时习用于挚友,此指久别的“丈夫”。尔:如此。这两句是说尽管相隔万里,丈夫的心仍旧一如既往。 鸳鸯:匹鸟。古诗文中常用以比夫妇。这句是说缔上织有双鸳鸯的图案。 合欢被:被上绣有合欢的图
7、案。合欢被取“同欢”的意思。 著:往衣被中填装丝绵叫“著”。绵为“长丝”,“丝”谐音“思”,故云“著以长相思”。 缘:饰边,镶边。这句是说被的四边缀以丝缕,使连而不解。缘与“姻缘”的“缘”音同,故云“缘以结不解”。 别离:分开。这两句是说,我们的爱情如同胶和漆粘在一起,任谁也无法将我们拆散。 赏析 这喜悦是与远方客人的突然造访同时驾临的:客人风尘仆仆,送来了“一端”(二丈)织有文彩的素缎(“绮”),并且慎重其事地告知女主子公,这是她夫君特意从远方托他捎来的。女主子公不禁又惊又喜,喃喃而语曰:“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一端文彩之绮,原来也算不得怎样宝贵;但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便带有了
8、非同寻常的意义:那丝丝缕缕,包含着夫君对她的无限关切和惦念之情。女主子公不能不睹物而惊、随即喜色浮漾。假如将此四句,与前一首诗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的“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比照着读,人们将会感受到,其中似还含有更深一层意蕴:前诗是诉说着“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的凄苦,一封“书札”而竟怀袖“三岁”,可知这“万里”相隔不仅日久天长,而且绝少有音讯往还。这对家中的妻子来说,是特别苦痛难挨的事。在近乎无望的等待中,则会有被遗弃的疑惧,时时袭上女主子公心头。而今竟意外地得到夫君的赠绮,那“千思万想而不得一音”的疑惧便烟消云散。那么,伴随女主子公的惊喜而来的,还有那压抑许久的凄苦和哀伤的翻涌。张庚称“
9、故人心尚尔”一句“直是声泪俱下”、“不觉兜底感切”,正体会到了诗行之间所传达的这种悲喜交集之感(见古诗十九首解)。 适应着这一情感表现特点,此诗开篇也一改古诗十九首解常从写景入手的惯例,而采纳了突兀而起、直叙其事的方式。唯恐正是为了造成一种无望中的“意外”之境,便于更剧烈地展示女主子色那交织着凄苦、哀伤、惊喜,安慰的“感切”之情这就是开篇的妙处。 自“文彩双鸳鸯”以下,诗情又有奇异的改变:当女主子公把绮缎绽开一瞧,又意外地发同,上面还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之形。鸳鸯双栖,历来是伉俪相偕的美妙象征(如孔雀东南飞之结尾就是一例)。夫君之特意选择彩织鸳鸯之绮送她,正是倾诉着愿与妻子百年相守的热情情意。女
10、主子公睹绮思夫,不禁触发起联翩的浮想:倘如将它裁作被面,则可以做条暖和的“合欢被”,再“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特别地惬人心愿。“著”有“充溢”之意,“缘”指被之边饰。床被内须充溢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结,这是制被的常识。但在痴情的女主子公心中,这些平凡的事物,都获得了特别的含义:“丝绵”使她联想到男女相思的绵长无尽;“缘结”示意她夫妻之情永结难解。这两句以谐音双关之语,把女主子公浮想中的痴情,传达得既奇妙又动人。制成了“合欢被”,夫君回来就可以和她同享夫妇之乐了。那永不分别的情景,激得女主子公喜气洋洋,不禁又脱口咏出了“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的奇句。“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
11、”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这世上惟有“胶”之与“漆”,粘合固结,再难分别。女主子公说:就让我与夫君像胶、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这就是诗之结句所的奇思、奇情。前人赞扬此结句“语益浅而情益深”。女主子公的痴情,正有如此深厚和美妙。 初读起来,客从远方来所表现的,就是上述的喜悦和一片痴情。全诗的色调很明朗;特殊是“文彩双鸳鸯”以下,更是奇思、奇语,把诗情推向了如火似的锦的境界。但读者应留意到:当女主子公高兴地叨念着“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的时候,她恰恰正陷于与夫君“万里”相隔的“别离”之中。以此反观全诗,则它所描述的一切,其实都不过是女主子公的幻想或虚境罢了。根本不曾有远客之“来”
12、,也不曾有彩“绮”之赠。倘如真能与夫君“合欢”,她就不必要在被中“著”以长相之思、缘以不解之结了。所以还是朱筠对此诗体会得真实:“于不合欢时作合欢想,口里是喜,心里是悲。更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无中生有,奇绝幻绝!说至此,一似方成鸾交、未曾离者。结曰诗能,形神俱忘矣。又谁知不能别离者现已别离,一端绮是悬想,合欢被用乌有也?”(古诗十九首说)如此看来,此诗所描述的意外喜悦,实蕴含着夫妇别离的不尽凄楚;痴情的奇思,正伴随着苦苦相思的无声咽泣。钟嵘诗品称古诗十九首“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这首诗正以温丽的“遗绮”之喜,抒写了悲远的“别离”之哀,“正笔反用”,就愈加“惊心动魄”。 怨歌行3
13、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燥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译文及注释 翻译 舞袖刚刚被撕裂了,手臂雪白得如秋天的明月。 最美的时间,莫过于出出入入都在君怀里,那微风轻拂发的感觉真的很华蜜。 现在经常担忧中秋过后,天气转凉,穿上外套以后,不能再和君这样耳鬓思磨,情也会这样慢慢变淡变没了。 注释 这一篇旧以为诗,或以为颜延年作,都是错误的。今据文选李善注引歌录作无名氏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 裂:截断。“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 素:生绢,精细的素叫做纨。齐地所产的纨素最闻名。 皎:译作“鲜”。 团聚:译作“团团”。
14、秋节:泛指秋季。 飙:bio急风。 捐:抛弃。 箧笥:qi s箱子。 赏析 这诗用扇来比方女子。扇在被人须要的时候就“出入怀袖”,不须要的时候就“弃捐箧笥”。旧时代有很多女子处于被玩弄的地位,她们的命运确定于男子的好恶,随时可被抛弃,正和扇子差不多。 本篇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均收?,并题班婕妤作。但因汉书本传未载其曾作怨诗,而文选李善注又引歌录云:“怨歌行,古辞。”故近人多据此疑非班作,然亦乏确证。而魏晋六朝人,如陆机、钟嵘、萧统、徐陵等皆以为班作,且诗的内容又与汉书本传所载斑婕妤的身世、怨情无一不合,故属之班作,当是信而有据。 班婕妤是闻名史学家班固的祖姑,左曹越校尉班况之女。汉成帝时选
15、入宫,始为少使,未几大得宠幸,封为婕妤(嫔妃称号)。后为宫人赵飞燕夺宠,居长信宫,作有自悼赋、捣素赋等,皆抒发其失宠后幽居深宫的郁闷和哀怨,此诗当亦是她失宠后所作。本诗又题为团扇(钟嵘诗品),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养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致丝绢,像霜雪一般显明皎洁。纨和素,皆精致柔细的丝绢,原来就皎洁无暇,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致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示意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珍贵精致
16、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态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的月亮。清人吴淇评道:“裁成句,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也。”(选诗定论)意谓首二句写其内在本质之美,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是一种对称图案的花纹,像征男女和合快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予了少女对于美妙爱情的憧憬;“明月”不仅比方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出象征着她对恒久团聚的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燥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
17、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二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侯君侧,供其欢娱满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为其次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子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长久而经常担忧恐惊,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燥热,也就夺去了主子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子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燥热”,比爱恋炙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他们只是以貌取人,满意淫乐,对谁都不行能有专一长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
18、弛的悲剧命运。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定争宠相妒,相互倾轧,阴谋谗陷,斑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光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一般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定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怨之幽深,琴歌二首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家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羡
19、其才情而感慨其不幸! 前人谈咏物之妙,贵在“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沈谦填词杂说)强调要“不即不离”,(刘熙载艺概)既不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咏物。此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颖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建。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观
20、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于光彩旖旎!后四句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子公美妙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等何等显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改变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故钟嵘评曰:“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这决不是过甚其辞。 桓灵时童谣4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桓灵童谣译文 翻译 地方官员向朝廷举荐的秀才根本不懂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 向朝廷举荐的品德高尚因孝顺而著名的人,真实的状况是父母长辈被赶出家门,无所依靠。 所谓的寒门,清正廉洁的人更是品德败坏,道德低下如污泥一样
21、令人厌恶。 被举荐的公门子弟称为人才,事实上却怯懦不敢担当;胆子如鸡一样小。 注释 举秀才,两汉时由地方由下向上举荐的一种人才选拔形式。在西汉时称为茂才,后为避光武帝讳,将茂才改为秀才。 赏析 童谣,就是儿歌。一般儿歌内容大都天真好玩而无深意,但经受住历史长河冲刷淘洗流传至今的这首童谣,却是一个反映社会现实、含义深刻的精品。 桓、灵,指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公元147年至189年在位),这时,近四百年的汉王朝几经起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当时土地兼并加剧,阶级冲突尖锐,政治更加腐朽。皇帝多是幼年登位(桓帝15岁,灵帝12岁),愚顽无知,外戚、宦官、官僚集团争权夺利,倾轧不休,朝政黑暗,贿赂公行
22、,只有蝇营狗苟的黑暗官场,没有治国卫家的贤臣良将,童谣反映的就是这种状况。 童谣的前两句说的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我们后人熟识“范进中举”的故事,那种考试做官的科举制是从隋唐时才正式起先。汉代科举主要方法不是考试,而是诗中的“举”即“察举”制度。举,举荐;察,考查。各级行政长官视察、发觉并向上级举荐人才,朝廷加以考核、任用。当时主要科目有秀才、孝廉、贤良文学等。顾名思义,“秀才”肯定是优秀的学问分子,“孝廉”还要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突出品德,这样的人做官后才能政绩卓异。但事实正相反,举荐为秀才的根本没读过书,举荐为孝廉的竟和自己的老父亲反目成仇,分开另住,这莫非不是极大的讽刺么? 诗的前两句说的是
23、详细的选官制度,后两句就概括了整个官场状况,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说的是:号称出身贫寒、道德高尚的官僚们,其实无恶不作、肮脏不堪,行为秽如污泥;号称能攻善战、出身豪门大族、目空一切的“良将”,遇到征战关头,却又胆小胆怯,怯敌畏缩连鸡都不如。这就是说,整个汉朝的政治、军事各方面都腐朽透顶,已经维持不下去,走到面临灭亡的边缘。事实上灵帝还在位时,导致汉朝覆灭的空前的农夫运动黄巾军大起义(公元184年)就爆发了。 全诗纯用口语,通俗易懂,全摆事实,不着述评。最妙的是全用对比手法,并且是一句一比,句中自比,更显出名实不符的巨大反差,社会批判意义不言自明。诗歌的节奏明快,前后两句各用相同句顿,使之琅琅上口易记易诵,便于儿童传唱。当千家万户黄口小儿都在指责社会黑暗时,这个时代就差不多到头了。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