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共436页).doc
《啤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共43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啤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共436页).doc(4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ICS67.160.10X60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33352018啤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Guidelines of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the manufactures in beer industry2018 - 06 - 29发布2018 - 07 - 29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专心-专注-专业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青岛
2、啤酒(济南)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新强、徐大莹、顾晓东、黄祖江、戚佳龙、李欢。引言本指南是依据啤酒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和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啤酒制造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特点和本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经验编制而成。本标准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啤酒制造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啤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啤酒制造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
3、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本实施指南适用于山东省内啤酒制造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以下统一简称为“企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 13861生产过程危害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DB37/T 288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974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轻工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4、啤酒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3 术语和定义DB37/T 28822016、DB37/T 2974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基本要求4.1 总体要求通过全面开展风险辨识、分析、评价,落实风险分级管控措施,预防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4.2 工作目标与原则4.2.1 工作目标以现有风险辨识、分析、评价,管控经验为基础,结合啤酒制造行业企业实际全面排查生产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点,建立风险点管理台帐,对辨识出的风险加以管控。4.2.2 工作原则 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 坚持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的工作原则。 坚持持续改进的工作原则。4.
5、3 成立组织机构4.3.1 机构框架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各组成员的职责。确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为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4.3.2 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职责组长应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其主要职责: 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等; 确定各部门、各班组/工段、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 确保体系变
6、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确保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履行其职责。4.3.3 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负责对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及管控措施编制等工作统一部署协调,其主要职责: 负责组织编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相关制度的审核; 组织对实施方案、制度进行培训; 确定各工作组的职责,并监督其履行职责。4.3.4 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制度的要求进行落实,其主要职责: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及管控措施编制等工作;
7、根据现场变化、工艺改进、技术更新及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对管控体系持续更新,确保与 现场相符; 负责对分管范围的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员工熟知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及管控措施。4.3.5 两体系办公室职责其他职责如下: 负责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起草和制度建设。 组织各工作组对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及管控措施编制进行讨论、修改完善; 负责风险告知牌板的设计、制作、安装; 负责风险评价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资料的建档管理; 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落实领导小组有关要求。4.3.6 其他职责其他职责如下: 财务部负责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以保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实施与运行,并监督经费的
8、使用落实情况; 技术、设备、生产等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监督管理。多部门协作共同开展活动时,由活动牵头或组织部门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管控工作; 各生产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组织、协调,并及时更新,对管辖范围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同时鼓励本部门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识别与评价;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车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新、改、扩建设项目由项目筹建组负责项目“三同时”各阶段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9、。4.3.7 岗位员工职责岗位员工负责本岗位职责内风险点排查,危险源的辨识、分析,按照分级结果实施风险管控。4.4 编制建设实施方案企业应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要提出具体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管理保 障措施,从加强组织协调、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强化宣传推广、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培训交流、督查考 核等方面制定措施,以保证工作任务切实落实到位。4.5 宣传发动企业应组织对全体员工宣贯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政策依据、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宣传途径包括内部报刊、宣传栏、黑板报、班前班后会、专题会、观看示范企业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体系建设氛围。4.6 制度建设4.6.
10、1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明确各层次风险管控职责,根据安全风险等级,落实管控层级。各 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履行部门职责,落实安全责任,认真做好本专业管理范围内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企业各基层部门按照“分级控制、属地管理”的原则,做好本部门管理范围内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应规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的步骤和方法,主要包括确定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及风险等级判定准则,明确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准则、管控层级确定、 管控措施编制、安全风险告知等内容,保证本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规范化。4.6.2 培训教育制度应明确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各
11、部门培训教育职责,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全员培训,加强培训督促考核。各部门负责落实培训计划,组织本部门员工利用班前会、安全活动日等方式组织职工学习“两个体系”相关内容,岗位员工要加强日常学习,熟悉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及相应的管控措施。4.6.3 运行管理考核制度应明确制定部门、班组/工段、岗位、各专业小组运行管理考核内容及标准, 规范相关信息档案的管理,按照“分级管控、逐级考核、级级负责”的原则,建立风险运行管理考核制度,确定考核频次和考核组织形式,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应将考核结果与评先争优、物质奖励等有机结合,强化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
12、用,确保体系有效运行,实现持续改进。(参见附录 A)4.7 实施全员培训4.7.1 编制培训计划4.7.1.1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方案,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考核方式等,并按计划分层级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并留存培训档案。4.7.1.2 企业应制定并落实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工作措施,按计划实施培训。自上而下,分阶段、分层级实施全员培训。4.7.2 培训内容与实施企业应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之初组织全员培训,重点针对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 分级、管控措施编制的标准和依据进行培训,以及对企业制定的组织机构文件、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 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
13、运行考核制度等内容进行传达落实。促使每位职工熟练掌握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标准及实施步骤。提高风险意识,能够辨识工作岗位中存在的风险,积极参与到风险评价工作中,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降低风险。4.7.3 培训考试及考核4.7.3.1 培训结束后应进行考试,考试重点是岗位风险点,包括岗位风险点的风险类别、风险辨识分析评价方法、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等基本知识,考试应采取闭卷考试或“手指口述” 的方式,组织全员进行考试,并应留存相关记录。4.7.3.2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定期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单位安全培训情况,并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采取随机抽考的方式,检查培训效果。4.7.
14、3.3 对参加公司或本部门组织的培训时,如发生不符合培训要求、违反培训规定和纪律、培训考试 成绩不合格等情况,按照企业培训教育制度进行考核。4.7.4 建立培训档案企业应按照培训计划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收集相应的培训教育资料,建立培训档案并妥善保存。包括:培训计划、培训 内容、培训签到表、培训影像、培训考核及培训效果总结与评价等资料。5 工作程序与内容5.1 信息收集企业在开展风险辨识、分级工作前,应收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相关的安全及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等; 企业平面图及周边环境; 组织架构图; 在用设备清单(特种设备可单列); 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
15、规程; 外协或外包等相关方信息; 原材、辅材、过程、成品物料清单; 过去已识别的危险源识别清单、重要危险源清单,对应的措施(可能在危险源清单中体现); 危险源识别、评价及控制方法文件、制度或指南; 应急预案文本; 安全管理制度; 各岗位职责或安全生产责任制; 特种作业人员或需持证上岗人员台账; 在用安全检查表; 项目安全设施、职业卫生“三同时”资料; 安全、职业卫生现状评价报告、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等外部评价报告; 年度职业病体检报告及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岗位日常监测与检测资料等; 构建筑物防雷要求及周期性检测报告;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及同行业、同类型企业事故案例。5.2 风险点确定5.2.1 风
16、险点划分原则5.2.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依据啤酒制造生产工艺流程图(参见附录B图B.1)对生产工艺功能分区,可以划分为酿造、包装、动力运行、辅助四个基本工作单元。各个基本单元中可以按照工段划分若干部位及主要场所: 酿造工作单元中主要部位包括:投料,糖化,发酵过滤等; 包装工作单元中主要部位包括:理瓶,拆垛,洗瓶,装酒,杀菌,贴标,全塑包,码垛等; 动力运行工作单元中主要部位包括:氨系统,配电,锅炉,水处理,污水处理等; 辅助工作单元中主要部位包括:化学品库房,成品库房,消防中控室,食堂,车队,厂区公用设施
17、等。设备设施单一或者小型部位及场所,可以作为1个风险点。设备设施复杂或者工艺复杂、规模较大的部位及场所应按照设备设施“递进式”细分。风险点划分应将危险性较大的重点设备设施独立划分为1个风险点,识别过程中应避免出现重复。5.2.1.2 作业活动对作业活动类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结合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从酿造、包装、动力运行、辅助四个基本单元逐一划分,避免出现遗漏。非常态作业活动例如设备检维修作业,若同类作业出现在多个部位,可进行合并。例如,对动力运行单元污水处理部位作业活动进行划分时,常规作业活动包括集水池作业、初沉池作业、曝气池作业等
18、,非常规作业包括设备检修作业等。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厌氧池清理或检修作业应应重点管控。5.2.2 风险点排查5.2.2.1 风险点排查内容啤酒制造企业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应以确定的风险点作为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单元,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DB37/T 29742017 第5.2.2 所包含的内容。5.2.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根据啤酒生产企业生产特点,对所涉及的场所、设施、作业活动及重要生产辅助环节进行风险点排查。为了便于对风险点管理,推荐采用对风险点实行编号分类管理,识别出的风险点按部门及风险点的序号按顺序依次排序编号,如0101、0102、0103等,见示例1。示例1: 风险点编配表酿造部包
19、装部工程部生产部人力行政部品管部安全环保部财务部01010102020102020301030204010402050105020601060207010702080108025.3 危险源辨识5.3.1 辨识方法5.3.1.1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作业安全环保分析法(JSEA)本标准推荐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或作业安全环保分析法(JSEA)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C.1)。5.3.1.2 安全检查表法(SCL)企业针对设备设施(尤其是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要求的安全生产条件
20、)等推荐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建立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C.2)。5.3.1.3 头脑风暴法企业可采用头脑风暴法,作为以上两种方法的补充,用于弥补参与辨识评价人员因学历、经验、能力等人为因素原因造成的偏差。集中有关专业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前,应查阅有关事故事件记录,对现场作业行为、设备、环境进行详细检查或观察,获取、收集危险源信息。5.3.2 辨识范围企业应以确定的各风险点作为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单元,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DB37/T 2974-2017 第5.2.2 条所包含的内容。5.3.3 危险源辨识实施5.3.3.1 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
21、方法的培训。危险源辨识应有各部门员工特别是基层岗位员工的参与,各层级人员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5.3.3.2 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或作业安全环保分析法(JSE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建立工作危害分析(JHA / JSEA)+评价记录,实施步骤如下:a) 选定作业活动;b) 收集作业活动信息:主要包括作业内容、作业程序、作业环境、作业频次、作业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作业对人员的特殊要求等信息;c) 分解作业步骤: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作业活动的分解应涵盖作业前准备、作业过程、作业结束的各个步骤;d) 识别每个作业步骤的潜在危害和后果以及现有
22、控制措施。5.3.3.3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辨识危险源应从能量和危险物质的角度进行考虑,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将存在能量和危险物质的部位作为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分析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5.3.3.4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设备设施、区域、场所等进行危险源辨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实施步骤如下:a) 选定设备设施、区域、场所等;b) 将设备设施存在能量和危害物质等根源性危险源存在的部位作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啤酒 制造 行业 企业 生产 安全 风险 分级 体系 实施 指南 43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