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15篇.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15篇.docx(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15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宋庆龄的宏大人格。 教学预备 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并有所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题入手设悬念 I。提醒课题。 II。设置悬念。宋庆龄是孙中山的夫人,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誉主席。在宋氏陵园里并列着两个完全一样的墓,安葬着宋庆龄和她的保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一位悄悄无闻的劳动妇女为什么会与国家名誉主席并列安葬在一起吗?想知道她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吗?那么请大家仔细地阅读课文,读后和大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步阅读知梗概 1)个人自由阅读
2、。 2)读后沟通。说说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李燕娥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并在汇报沟通引导学生对详细内容进展概括,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重点品读谈感受 a)重点品读。请再读读课文,在自己最爱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课本上,三言两语都行。 b)小组沟通。 c)汇报沟通。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读后的感受。可以联系课文中详细段落,联系学过的其他课文,联系课外阅读资料,甚至联系生活事例来谈感受。 d)朗读体验。结合沟通,让学生朗读自己最爱感动的有关片断,读出自己的感受。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边想象画面边朗读,体验感情,用轻柔的语调读出宋庆龄那样亲近、那样关切的话语
3、,用布满感情的语调读出李姐的感动和对宋庆龄的深情。重点指导读好第三、四、九自然段的两个片断。 四、沟通资料带多篇 I。 小结:宋庆龄是20世纪世界上最宏大的女性之一。她与李姐的关系,只是她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许很多多动人故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课前,教师已布置大家去收集有关介绍宋庆龄的文章或故事书,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沟通,要快速地略读巡游,粗知文章大意。 II。学生相互沟通,略读巡游。 III。有感情地朗读本课最终两个自然段进展总结升华。课文的最终两个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概括,对宋庆龄的高度赞扬。在学生对宋庆龄充分了解、布满敬意的时候,有比拟昂扬、感动的语调,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4、,读出对宋庆龄奶奶的崇敬,读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板书设计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一公平民主 1墓地:完全一样 2生活:怜悯、亲近、关切、照看 3墓地:一模一样 二宏大女性敬重劳动人民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课时教学要求 1、学习写景局部(第2至第5自然段),领会林海的美。 2、学习观看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根据刚进森林、深入林中和看到林场的挨次理清了课文层次,并且学习了第1段。请大家回忆一下,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 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到第5小节,这一局部主要写了深入林中看到的风光。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板书:
5、岭、花、林) 二、学习第2小节(“岭”) 1、指句读第2小节,引导思索: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 2、在学生阅读理解的根底上概括“岭”的特点。(板书:多温顺) 3、抓住重点词语,初步体会“岭”的特点。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岭”多?又从哪里知道“岭”温顺的呢? (1)学生读写“岭”多的句子。 理解“奔驰”“看不完”等词语的含义:突出岭多,而且绵延数千里,面积很广,这正照顾了课题中的“海”字。 (2)学生读写“温顺”的句子。 联系详细的语言环境,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体会岭“柔”的特点。 4、指导朗读,在读中深入体会“岭”的特点。 师:我们来读这一段。你们看,怎样才能把“岭”多
6、和温顺的特点读出来呢? 出示幻灯片: “这里的岭确实许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师:读一读这句话,从“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你们能明白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写出“岭”姿势许多,各不一样。 师:怎样才能把“岭”的“姿势多”读出来昵? (1)师生共同争论,达成共识:要读出“姿势多”,应当通过朗读把“岭”的各种姿势表现出来:“高点儿的”声音稍高一些,“矮点儿的”声音稍低一些,“长点儿的”拉一点儿长音,“短点儿的”要读得急促一些。 这样借语调低长短的变化来表现“岭”的千姿百
7、态。 (2)反复试读,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岭”多的特点。 师:你们再读一读,从“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还能明白什么? 出示幻灯片: “这里的岭确实许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 “这里的岭确实许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 学生读这两句话,通过比照,进一步理解:“高点儿的,矮点儿的”等词语中的“点儿”说明“岭”与“岭”之间差异都不大,毫无孤峰兀立之感。那里山势平缓,线条优美,给人一种“柔”的感觉。 师: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怎样才能的把“岭”的温顺也读出来呢? 指导读好“点儿”,要读出温顺、亲切的感受。 再读“每条岭都是
8、那么温顺”一句。 师:你们试读一下,怎样读才是“温顺”?怎样读又是“那么温顺”呢? 5、明白表达的方法。 抓住“云横秦岭”这一词语,理解拿秦岭的“险”来作比照,突出大兴安岭的“柔”。 6、总结学习方法。 (1)读这一段,找出“岭”的特点。(找特点) (2)读这一段,读出“岭”的特点。(读特点) (3)了解运用了比照的手法。(明写法) 三、学习第3、第4小节(“林”) 运用上述学习这一局部。 1、自由读第3、第4小节,思索:“林”的什么特点? 2、师生争论概括“林”的特点。(板书:广 绿) 3、抓住重点词句,初步体会“林”的特点 。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落叶松的海洋”等词句写出了“林”
9、广;“多少种绿颜色呀”“只有画家才能描出那么多的绿颜色呢”等语句写了“林”绿。这些词句突出了林的浩瀚与茂密。 4、指导朗读,深入体会“林”广和绿的特点。 师:我们来读这一段,谁能把这一大片森林读成绿色的海洋,把大家带到林海里去看一看呢? (1)指导朗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一句。 “目之所及”怎么理解?读这句话,把“林”的广读出来!你现在相象自己就站在大兴安岭,你的面前就是“波浪起伏”、浩瀚无边的林海,这就是“目之所及”吧!读! (2)指导朗读第4小节。 师逐一追问:林海中的浪花指什么?白桦的树干“泛着”是什么意思?(翻腾、涌动)白桦树真的是在涌动吗?(不是)白桦树是静止的,可为什么说它的
10、树干像白色的浪花呢? 出示幻灯片: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学生联系上文,反复研读,认真揣摩、体会,来读懂这句话。 学生的理解有两个层次: 抓住关键词语“在阳光下”“闪动”理解:白桦的树干是白色的,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远远望去,像粼粼的波花,所以说它像浪花。 师:仅仅是白桦的树干在阳光下闪动就像浪花吗?你们再读一读,看有没有新的发觉? 抓住“大片青松的边沿”,学生对此有了新的理解:青松在岭上,像大海;白桦在山下,树干银光闪闪。在青松的陪衬下,白桦的树干像泛着的浪花。 师:谁能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一段写的美景描绘出来呢? 学生组织语言,描述美景。 师:
11、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把林海读“活”,好吗? 四、学习第5小节(“花”) 此段仍运用上述学法,学生自学并沟通体会。 1、默读,概括“花”的特点。(板书:多 美) 2、读课文,读出“花”多和美的特点。 师生争论沟通学习体会: (1)抓住“河岸上”“松影下”等词语理解:“河岸上”说明山下有“花”,“松影下”说明山上有“花”。从山下到山上,漫山遍野都是“花”,“花”特别多。 (2)“不缺乏颜色”“招来小蝴蝶”等词语说明“花”香、“花”美。 (3)“两山之间往往流淌着清可见底的小河”这句话,是写什么呢?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引导联系上文理解:大光安岭的“岭”多,因此两山之间的河也多,河岸上“花”也多。这
12、句间接写“花”多。 (4)师读“大兴安岭多么会装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学生闭目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兴安岭比作一位漂亮少女,表达了宠爱之情。 山上青松,山下白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1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重、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细读课文 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状况,并留意订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殊引起留意。如“悼”读d4o,不读di4o;“炊”读chu9,不读cu9,应通过反复练习帮忙学生读准字音。练习时可以采纳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如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构造。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数量不多。其中有3个字可以用比拟的方法来记忆。如 这样可以利用熟字帮忙学生很快记住生字。 3
14、、课堂争论识记难字的方法。 应当留意“鸿”字由三局部构成,是一个左中右构造的字,不要把“氵”误写成“冫”。 “鼎”字比拟难写,可分成这样两局部来记:“目”和“”,记忆“”这局部时应抓住这局部左右根本对称的特点。特殊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目、鼎。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争论或查字典,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争论。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根底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死得其所”这个词为例,在这个词中“所”原指地方、处所。教师可以让
15、学生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进而联系实际争论,体会“死得其所”一词在课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意思。 以“鸿”字为例,“鸿”字在课文中组成“鸿毛”一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指的就是鸿雁的毛。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到带有“鸿毛”一词的句子进一步理解,鸿毛是很轻的,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实际上暗含了这种人的死是很稍微的,是微缺乏道的,进而使学生理解到鸿毛一词的引申义:稍微,微缺乏道。 (2)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稳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全:就是的意思。在课文中这个词指的是除了为人民效劳以外,再没有别的其它的目的。 彻底:是贯彻究竟的意思,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
16、做什么工作,都应当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 五湖四海:这个词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周八方。 追悼:指的是思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这个词可以用分别解字再解词的方法理解。“哀”指“悲伤”;“思”指“思念”;“哀思”这个词就是指悲伤、思念的感情。 固:原来的意思。 于:比的意思。 或:“有的”的意思。 通过对以上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思索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培育学生仔细思索、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理清文章层次构造。 1、让学生自己按自然段挨次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每个自
17、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按自然段挨次朗读课文,读完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知道课文先讲了为人民效劳是我们党及党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又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然后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团结,提高士气,不怕牺牲,相互爱惜;最终讲了开追悼会的目的。 全文以“为人民效劳”为线索,分五个自然段,从五个方面进展论述,这样便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为下一步深入阅读课文,学习课文做了预备。 (五)指导难句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然后画出读不好的句子。 2、小组沟通,如何来读好画出的难句或长句。 3、提出读
18、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学生读起来可能有困难。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教师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时,可以采纳范读的方式,让学生听读,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读。可以这样停顿: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中引用了一句古文,读好这句话,首先要了解这句古文的意思,在此根底上,读好这个长句。可以这样停顿: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六
19、)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忆课文构造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索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效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效劳? 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效劳;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然后讲为人民效劳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又讲为人民效劳要
20、相互关怀,相互爱惜,相互帮忙;最终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2、教师小结:这五个自然段讲了五层意思,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结合这一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效劳? 学生能够说出为人民效劳就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的答复深入详尽。 2、板示 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拟比拟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带点的词语中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谈一谈。 “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
21、的目的。“彻底”则说明白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提醒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效劳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亲密关系。 (三)学习其次段。 1、学习其次段,可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其次段,画一画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上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可再让学生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使学生深入领悟“为人民效劳”的含义。 (2)张思德同志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六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通用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