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经》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经》教案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根本学问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正确熟悉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妙爱情的追求和憧憬。 教学重点: 1.制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仆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顺敦厚”。诗经在古代始终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
2、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日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局部。“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局部。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状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
3、外威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天地,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教师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其次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
4、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欢乐之情。 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气氛。 4.学生结合解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5.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1.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明确:这首诗很短很完整,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消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看来,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确实名不虚传。 2.提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详细分析。 教师
5、把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两组负责一节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绽开争论沟通。其中以一组为主,另一组补充或评价。 成果展现: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憧憬着那位漂亮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抱负的配偶。 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记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到达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第三章八句突然消失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喧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将来的设
6、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教师小结: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展封建礼教的涂饰,或说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说它是“刺康王晏起”,名义上是“以史证诗”,实际上是一种歪曲。今日我们认为它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憧憬,既深刻微小,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肯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 3.学生再读关雎,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仆人公鲜亮生动的形象。 五、品读全诗,探究艺术手法: 1.提问:本文采纳了什么表达方式? 教师小结:诗经的形式根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一样,中间只变动几个
7、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2.教师提问: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教师小结:前人对此有究属赋比兴何种手法的争辩。实际上就诗中这两句看来,并不排斥是的实见之景,但对全诗来说,确也起着媒介、比方、联想,以至象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不必如此拘泥。 六、试背全诗: 七、布置作业: 1.大声朗读,背诵全诗。 2.预习蒹葭,结合解释,串解大意。 其次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依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日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多媒
8、体显示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有未读文章先有情之效。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入境,体会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示学生留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怅之情。 4.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复听一次,订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 投影显示: 5.学生结合解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尝。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出现此情此景。 三、美读全诗,重在鉴赏: 1.教师请同学们谈初读诗歌的感受。 教师总结;看来本诗确实“言尽而意无穷”,给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想象、开拓、制造的空间。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式构造,使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
9、彩的诗的极品。 2.作品文字简洁,内容单纯,但赐予人们的美感却特别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 明确:含蓄美、意境美、模糊美。 3.详细赏析诗歌的美。 教师把全班分为六个组,每两组负担一个方面的鉴赏任务。围绕“含蓄美、意境美、模糊美”绽开争论沟通。其中以一个组为主,另一个组补充、评价。 成果展现: (1)含蓄美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简约。以外表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非常宽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特长。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表达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查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仆人公那痴心的沉迷、刻骨的相思和绝望的苦痛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形象可感
10、。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仆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楚感知。 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2)意境美表达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a.烟水迷离的景和仆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 b.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仆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c.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地浑然为一。 d.“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衬托出来。 (3)模糊美表达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纳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画。距离产生美感。仆人公
11、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模糊缥缈之感。 教师小结:蒹葭诗的丰富美感,我们可以作多重解读。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四、比读全诗,问题探究: 教师提问: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一样吗? 明确: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仆人公倾慕、追求、梦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其次、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五、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洁、干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美丽。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干洁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美丽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六、布置作业: 1.蒹葭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上网搜集相关信息,看哪些诗篇化用了蒹葭的诗句。 2.背诵这两首诗,并为一篇写一段赏析文字。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经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