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课件范文5篇.doc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课件范文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课件范文5篇.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课件范文5篇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娴熟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复习详细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 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一、复习引入 1.前面我们学习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比方,方程 (1)x2=4(2)(x-2)2=7 提问1这种解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提问2这种解法的局限性是什么?(只对那种“平方式等于非负数”的特别二次方程有效,不能实施于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 2.面对这种局
2、限性,怎么办?(使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配方成能够“直接开平方”的形式.) (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方程2x2+3=7x (教师点评)略 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1)先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化二次项系数为1; (3)常数项移到右边;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5)变形为(x+p)2=q的形式,假如q0,方程的根是x=-pq;假如q0,方程无实根. 二、探究新知 用配方法解方程: (1)ax2-7x+3=0(2)ax2+bx+3=0 假如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
3、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问题:已知ax2+bx+c=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1=-b+b2-4ac2a,x2=-b-b2-4ac2a(这个方程肯定有解吗?什么状况下有解?) 分析:由于前面详细数字已做得许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b,c也当成一个详细数字,依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始终推下去. 解:移项,得:ax2+bx=-c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bax=-ca 配方,得:x2+bax+(b2a)2=-ca+(b2a)2 即(x+b2a)2=b2-4ac4a2 4a20,当b2-4ac0时,b2-4ac4a20 (x+b2a)2=(b2-4ac2
4、a)2 直接开平方,得:x+b2a=b2-4ac2a 即x=-bb2-4ac2a x1=-b+b2-4ac2a,x2=-b-b2-4ac2a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 (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bb2-4ac2a就得到方程的根. (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公式的理解 (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 例1用公式法解以下方程: (1)2x2-x-1=0(2)
5、x2+1.5=-3x (3)x2-2x+12=0(4)4x2-3x+2=0 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应把它化为一般形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 补:(5)(x-2)(3x-5)=0 三、稳固练习 教材第12页练习1.(1)(3)(5)或(2)(4)(6).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把握: (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 (2)公式法的概念; (3)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将所给的方程变成一般形式,留意移项要变号,尽量让a0;2)找出系数a,b,c,留意各项的系数包括符号;3)计算b2-4ac,若结果为负数,方程无解;4)若结果为非负数,代入求根公式,算出结果. (4)初步了
6、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17页习题4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课件范文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根底上,从标有刻度温度计表示温度凹凸这一事例动身,引出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点表示数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形来理解有理数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肯定值等有理数学问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必要根底学问。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及七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我特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理解数轴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将已知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有理数
7、,理解全部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点表示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于实践,培育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方法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点对应关系(数与形结合)是本节课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学问把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正负数,对正负数概念理解不肯定很深刻,很多学生简单造成学问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去叙述。 学生学习本节课学问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简单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洁明白、深入浅出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理解力量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留
8、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盼望得到教师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形象,引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留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制造条件和时机,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兴趣,教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熟悉到数学课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学习以及学科学问渗透性。 五、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理解力量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靠直观详细形象图形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正负数,对正负数概念理解不肯定很深刻,很多学生简单造成学问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好玩、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看、思索、争论贯穿于整个教
9、学环节之中,采纳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留意师生之间情感沟通,并教给学生“多观看、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图形,向学生供应更多活动时机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获得充分体验和进展,从而培育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帮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二)、得出定义,提醒内涵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五)、反应矫正,注意参加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首先复习提
10、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答复后让大家争论: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实例吗?学生会举出许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识带刻度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看一组温度计,并提问: (1)零上5C用5表示。 (2)零下15C用-15表示。 (3)0C用0表示。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确定,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开心心情进入了本节课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于实践,同时对新学问学习有了期盼,为顺当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预备。 (二)、得出
11、定义,提醒内涵: 教师设问:究竟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便利,同时也为了有美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便利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一局部,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长。)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长短,可依据实际状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量要一样。)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12、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争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通过教师亲切语言启发学生,以培育师生间默契) 通过争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直线叫做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详细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熟悉过程。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争论:以下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A、B、C三个图形从数轴三要素动身,D和F是学生可能消失错误,给学生足够观看、思索时间然后绽开充分争论,教师参加到学生争论之中去接触学生,熟悉学生,关注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熟悉根底上,请大
13、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察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个体进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标准”“教师信任你,你肯定行”等语言来鼓励学生,以促进学生进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行。 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一个是动脑想,通过分析、推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理解;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数轴以后,全部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索,为后面实数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绽开。 安排课本23页例1,利用黑板上例题图
14、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在线上 2、要把数标在点上方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理解,进一步把握用数轴上点表示数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固然,此题还可以再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点,好让更多学生去展现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理解。 (五)、反应矫正,注意参加: 为稳固本节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课本23页练习1、2 2、课本23页3题(给全体学生以示范性让一个同学板书)为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争论: 3、数轴上点P与表示有理数3点A距离是2, (1
15、)试确定点P表示有理数; (2)将A向右移动2个单位到B点,点B表示有理数是多少? (3)再由B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到C点,则C点表示有理数是多少? 先让学生通过小组争论得出结果,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在把握学问根底上到达敏捷运用,形成肯定力量。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依据学生特点,师生共同小结: 1、为了稳固本节课教学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画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有理数? 让学生坚固把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一个点,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有理数。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为面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数学 课件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