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三篇.docx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三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三篇_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节 日本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探究日本经济兴旺的主要缘由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初步把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力量和地理学习力量;从日本经济进展过程中,使学生熟悉科学技术对经济进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教学重点:日本自然地理特征;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缘由;兴旺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难点:日本自然地理特征;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缘由;兴旺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预备:课件樱花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
2、课: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活动:四人一小组,依据下面供应的四个问题, 实行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绽开探究争论,然后用你最喜爱的方式向大家展现争论结果。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
3、国也是一个岛国,比拟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简单程度有影响吗?(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争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完毕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把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 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知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
4、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旅游胜地读图7.5-7.7分析完成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3、日本常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屡次。人们实行许多方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学问?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熟悉。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拟表学生分析国家 人口数(亿)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中国 13 960万日本 1.27 37.7万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收入国家之一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
5、家日本外汇储藏居世界第一位二、兴旺的加工贸易经济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日本汽车图。关于主要工业原料进口状况,可显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教师简要讲解日本主要原料的进口国和地区,为以后的世界地理学习打下肯定根底.日本进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2、 日本经济进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3、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状况怎样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探究题活动: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
6、分布在那里?2、 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缘由3、日本经济对外依靠严峻,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阅读 “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俯视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三、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动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日本茶道”图片显示
7、“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让学生答复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索答复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缘由。(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板书设计:日本一、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二、兴旺的加工贸易经济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三篇 地理,是讨论地球外表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小编预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地图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育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力量,使学生领悟把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把握地图学问和
8、技能,也是今后建立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学问和力量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根底学问。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识别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推断地势凹凸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推断地势起伏凹凸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力量。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9、。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区分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区分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根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猎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需熟悉和熟识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地图的根本因素图例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什么是图例?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
10、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方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沟通记忆的好方法。教师赐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3.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现各种图例,让学生识别,也可用课前预备的“图例卡片”,进展“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嬉戏。 4.组织学生进展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竞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 评价点拨 展现若干学生绘制的
11、平面图,点拨评价后说明记住图例当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把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标准精确,特殊是注记,应当字体清楚匀正,大小适宜,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 小结过渡 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根本要素,只有娴熟把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猎取信息。 板书 二、从地图上猎取信息 提出问题 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 利用地
12、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精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争论沟通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争论沟通,列举说明。 评价点拨 教师依据学生发言状况评价后小结点拨。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大路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 依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一般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一般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概括程度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专题地图则是依据特地用途着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地图。 随着科学技术
13、的进展,特殊是计算机在地图绘制中的广泛应用,消失了很多新型的地图,地图家族中新贵族不断涌现,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使传奇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成了现实,人们能够更快、更精确地传输和猎取地理信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依据目的和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查找和获得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好习惯。特殊是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地图,正如人们说的那样:“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图学好地理呢? 争论引导 教师组织学生争论沟通地图在自己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体会后进一步引导: 1.运用地图的方法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养成读图、用图的好习惯。 2.运用地
14、图的步骤: 看和指在图上找到所学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读和写生疏地名反复读,同音、近形、近义的地名要多写。 想和说看到的事物要多动脑想,想好以后要表达出来,能够“看图说话”,把“哑图”变为“活图”。 变和画变是指在地图上猎取的信息,要擅长迁移应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画是指要多动手进展画图练习。如照着画、默着画、反着画(如图上画的是南半球某种现象,你就画北半球相反的某种现象)、繁化简、图配文、创新画等。 总之,学地理,在脑海里时时、事事都要装有一幅活地图,逐步建立空间概念。 反应练习 1.电脑展现下面三件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件事,让各小组去组织安排的活动,看看需要选择什么样
15、的地图,为什么? 2.各小组再去韩国汉城乘坐地铁,让学生完成课本p21活动2。 课堂小结 依据以下电脑展现,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地图根本要素的内容,强调养成运用地图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每个学习小组,用16开纸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形式设计将来的学校建立方案;或以“我铺张时间了吗”为主题,结合现有城市地图分析本组同学上学的路线是否最为简捷。地图上要有自己设计的图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绘图小组同学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评比,看哪个组绘的最精确、最美观。 天气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
16、号,能看懂简洁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目标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分,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初步熟悉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洁的天气图。(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学会依据供应的地理信息,通过比拟、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爱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加环境爱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怀爱惜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
17、具预备】 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预备】 收看中心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局部,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局部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洁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 依据皮亚杰认知进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进展详细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肯定依靠于详细事物或形象的规律思维力量,是智力进展和力量培育的重要阶段。
18、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本节课我主要采纳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 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熟悉有关概念和根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根本的技能和力量。 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了一个教学课件。多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能帮忙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问题,从而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依据该年龄段学生的
19、特点及学习内容,采纳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体验获得学问,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及合作沟通力量。 【板书设计】 简洁天气符号、卫星云图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分 地球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育学生的分析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问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根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缘由,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
20、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缘由? (地球是个不透亮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耀,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索: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
21、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四.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 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经度时差 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初中七
22、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范文:印度 印度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难频繁的国家及其缘由;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进展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力量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力量;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缘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力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胜利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展分析、探究的兴趣;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中 年级 下册 地理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