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册教案1400字范文.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册教案1400字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册教案1400字范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1400字范文(10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1400字范文1 1、探究乘法的结合律要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依托。下面请教师们见教材19页探究局部,教材是通过比拟2个学生的不同解题方法,发觉规律的。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所说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指群体策略的多样化,通过比拟不同学生的不同策略,来发觉其中的规律,而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需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 2、猜想、举例、验证必不行少。与学习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一样,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也要经过猜想、举例、验证的过程。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已有所渗透。 3、运算律的字
2、母描述形式,可以尝试放手。在教学第一单元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教师需要进展适当的引导,但是本学习本单元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用字母表式规律的阅历,所以教师可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表达。 4、关注学生已有的阅历和认知根底,找准迁移点。学生有了第一单元学习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阅历,再来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应当说难度不大。因此,教师要尽量放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猎取学问。在组织教学方面,由于本单元教材的呈现形式及教法渗透方面,与上单元很相像,因此,可参照第一单元的教学流程去组织学习活动(比方说,猜测举例验证) 5、运算律的探究、理解、运用是本单
3、元的教学重点,规律的记忆要在理解的根底上进展。数学课程标准对运算律的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探究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展一些简便运算”从字面意义上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是学会探究方法,理解定律的意义。固然作为根底学问与技能的教学要求,也即规律的记忆,这是必要的,但要在理解的根底上进展。 6、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敏捷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1400字范文2 教学内容: 课本22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四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推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根底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4、3、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师:教师站在大家的正东方向上,那么你们站在教师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对,我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分别指两名学生,让大家依据方向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先弄清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依据两名学生的位置分别说一说谁站在谁的方向上,使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对关系。) 3、师:今日我们就来连续讨论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上两节课学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回忆,为本节课新学问的学习做预备。) 二、探究沟通
5、 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22页例3主题图。 (1)让生观看地图 师: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大约 1000千米,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组织学生用直尺,量角器测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师依据学生汇报板书: 争论: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 组织学生观看上图,在小组中争论,然后沟通说一说。 出示提示 1确定以谁为观测点,并建立方向标。 2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详细位置。 争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生汇报。 可能会说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师对比图示指一指,确定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师小结:以北京为观
6、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观测点不同,物体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今日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1400字范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保存小数位数越多,准确程度越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取近似值对结果的准确程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保存小数位数越多,准确程度越高 教学方法: 探究沟通法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课型: 1课时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情境图,电子秤上显示的数据和售货员的话,
7、提出疑问怎么会不一样?引出“四舍五入法” 2.引出近似数,复习整数求近似数。 (二)探究沟通 1.出示情境图,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精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提出0.984的近似数是多少?小组争论后指名汇报。 (依据学生汇报现场操作展现在多媒体PPT中,插入函数能在播放时在方框里输入学生汇报结果,能准时将学生的想法呈现在课件上) 2依据汇报结果,分别详细探讨保存两位小数的近似数,保存一位小数,保存整数后的近似数。并说一说操作的过程。 3、强调取近似数的要求不同表示方法 4、小组探讨1与1.0的准确度 5、引导通过线段图理解保存一位小数是1.0,小数末尾的0,应当保存,不
8、能去掉。 6、总结:刚刚是利用什么方法求0.984的近似数?独立完成想一想后在小组中沟通,找不同说缘由。 (三)稳固练习 1、选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1)保存( )位小数,表示准确到非常位。 一位 两位 三位 (2)假如要求保存三位小数,表示准确到( )位。 分 百分 千分 2、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1)保存两位小数 0.256 12.006 1.0987 (2)准确到非常位 3.72 0.58 9.0548 (选两组,整组4人一起在电脑前争论后,将本组答案用电脑操作呈现在课件上放映呈现给大家) 3、按要求填出表中的近似数 4、拓展题 四、全课总结 1、数学课将完毕了,你有哪些收获?在
9、哪方面还需努力? 2、今日我们学习的是课本73页的学问,翻开课本,仔细看一看课本,找出书中你认为需要把握的学问用笔做个记号,然后大声地朗读出来。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0.9840.98 0.9841.0 0.9841 小于5,舍去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表示近似数的时,0不能去掉 课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1400字范文4 学习内容:P61页例5 学习目标:通过合作探究,总结出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一、【学
10、问链接】 1、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2、怎样比拟小数的大小? 3、比拟以下每组数的大小。 0.540.540 2.82.800 3.2632.6 6.1961.9 小结:一个小数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没有变,是由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二、【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61页例5,回答下列问题: 0.009米=( )毫米 0.09米=( )毫米 0.9米=( )毫米 9米=( )毫米 三、【合作探究】 1、从上往下观看,从0.009米变成0.09米,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即长度由 毫米变成了 毫米,长度 到原数的 倍。因此,小数点向 移动一
11、位,小数就 到原数的 倍。同理,比拟 和 ,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即长度由 毫米变成了 毫米,长度 到原数的 倍。比拟 和 ,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即长度由 毫米变成了 毫米,长度 到原数的 倍。 从下往上观看,小数点的位置依次向 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 到原数的 、 、 。 2、练习:4.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 ),向右移动两位是( ) 0.30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是3.05,向左移动( )是0.0305,向( )移动( )是305,向( )移动( )是30.5。 3、小结:小数点移动要牢记:右移 ,左移 。移动一(二、三)位是扩大(或缩小)10(100、1000)倍,位数不
12、够用 补位。 四、【拓展延长】 原数扩大还是缩小由什么打算? 移动的位数打算什么? 五、【课堂小结】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 到原数的 、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 到原数的 、 、 。 六、【课堂检测】 1、填空 (1)把6.2扩大( )倍是62。 (2)把59缩小到它的( )是0.59。 (3)0.28去掉小数点得( ),原数扩大了( )倍。 (4)73.21变为0.7321,原数就( )。 2、推断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了它的1/1000( ) (2)、3.69扩大1000倍是36.9。 ( ) (3)、把一个数缩小到
13、它的1/1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1400字范文5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和相互沟通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2.经受与他人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加强小组合作。 3.敏捷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增加应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挨次。 教学难点: 把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挨次。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00+0= 0100=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挨次。 (1)80-42+12 480602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14、,假如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 )按挨次计算。 (2)75-154 404+6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法,再算( )法。 (3)(12+4)2 200(40-15)2 小结: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 )里面的,再算( )外面的。 3.我们学过的( )、( )、( )、( )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今日这节课我们连续来学习它的运算挨次。(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出示:9612+42 (1)小组内争论,说说计算挨次。 (2)汇报争论结果。(指名说,师板书。) 2.变式:96(12+4)2探究有小括号的计算挨次。 (1)问:假如要
15、求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终算乘法,需要在原式里添上什么数学符号?(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合作完成计算后,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3)点评,明确: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介绍中括号“ ”,变式:96(12+4)2探究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挨次。 (1)熟悉中括号。 (2)在教师引导下明确运算挨次。 板书:96(12+4)2 (1)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计算,师巡察辅导。 (2)指名板演后,师生共同订正,明确运算挨次,并在书上找出来齐读两遍。 三、稳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2.一个车间在4月份的前八天生产了320台洗衣机,以后每天生产45台。4月份(按30天计算)共生产洗衣机多少台?
16、(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扩展提高: 依据运算挨次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终除; (2)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终乘; (3)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终乘; (4)32800-40025先乘,再减,最终除。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9612+42 96(12+4)2 96(12+4)2 =8+8 =96162 =96162 =16 =62 =9632 =12 =3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1400字范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56页-57页。 教学
17、目标 1、熟悉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把握“相互平行”与“相互垂直”的含义。 3、培育和进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量。 教学重点 把握垂直和平行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线定义中“在同一个平面内的”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整理明标 1、复习导入: 师: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现在请你在你的本子上画出一条直线,再回忆一下直线有哪些特征? 预设:(1)直的(2)向两边无线延长(3)无法测量(2)没有端点 师:在你刚刚所画的直线旁边随便再画一条直线,会发生什么状况? 预设: 预设:通过回忆直线的特征,构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引入本节课的学问点平行与垂直。 2、整理明标 (1)熟悉平
18、行 (2)熟悉垂直 二、明确路径,合作探究 问题一:采纳小组合作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而发觉什么是平行。 问题二:通过学生观看,教师讲授,得出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概念。 三、展现反应,对抗质疑 问题一:熟悉平行 (1)提出问题:观看一下每组中的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你能按位置将他们分分类吗?先独立思索然后小组争论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2)操作:根据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将它们分类。 (3)汇报: (1) , (2), (4)出示定义:我们将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下了一个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5)提出问题:你从刚刚读的这句话
19、里找到那些重要的信息? (6)汇报: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 (7)对抗:为什么要强调肯定要在同意平面内?不在同一平面内行不行? (8)演示:出示画着两条平行的直线的白纸,然后将纸沿着两条直线中间剪开,成两个平面展现。 (9)提出问题:如何表示两条直线相互平行?(ab);生活中有平行线吗? (10)小结: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有平行线的存在,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问题二:熟悉垂直 (1)操作:跟着教师一起来量一量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2)汇报:成90度和不成90度 (3)出示定义:我们将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的状况下了一个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四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教案 1400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