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 Word可修改19海滨小城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美文,作者依据由远及近的挨次,主要写了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五个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城的宠爱之情。全文共 7 个自然段,作者通过一幅幅画面,呈现了海滨小城的秀丽风光。第1 自然段通过描写海与天,勾画出了一幅海天蓝色图;第2 自然段中通过描写船舰、海鸥、云朵及人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描绘出了一幅早晨金色图;第3 自然段中通过描写各色的贝壳、吵闹的船队,呈现了一幅贝壳鱼虾图;第4 自然段从树的种类多、桉树叶香味浓、凤凰树花开得吵闹三个方面写了庭院里的树,描绘出了一幅庭院树木图;第5 自然段从榕树的数量、外形及休息的人们三个方面写了
2、公园的美,呈现了一幅公园美景图;第6 自然段从走在路上的感觉和路面的干净两个方面写了街道的美,呈现了一幅街道美景图;第7 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句,写出了海滨小城的主要特点是“秀丽”和“干净”。课文用词丰富,语言表达上富有特色。文中运用了一系列表示颜色的词语,如“棕色、银白色、灰色、金黄色、银光闪闪”等写出了海滨小城事物的颜色美。通过运用修辞手法, 如“孤独地躺在那里”“开得那么吵闹”“绿绒大伞”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想象。课文还以总起句的方式概括了小城庭院、公园和街道的特点,段落中“按树的香味”“凤凰花的吵闹”“细沙小路的舒适”等表达方式各不一样,但都写出了作者对海
3、滨小城的宠爱、赞美之情。1. 通过观看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认“滨、鸥”等生字,会写“滨、灰”等生字和“ 海滨、街道”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海滨、浩瀚”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主要景象及其样子。3. 能找出第 46 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4. 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沟通。5. 了解海滨小城的秀丽、干净,体会作者宠爱家乡的感情,增加宠爱祖国的情感。6.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空间转移的挨次观看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主要景象及其样子。2. 能找
4、出第 46 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3.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空间转移的挨次观看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秀丽、干净,体会作者宠爱家乡的感情,增加宠爱祖国的情感。1. 字词教学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画诞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字教 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滨、胳、睬、凰、榕、凳”都是典型的形声字,可以通过把 字拆分然后相加的方式进展记忆;还通过形近字比较识记“载”,引导学生理解“载”是用 工具装运东西,所以有“车”,“栽”是种植植物,所以有“木”
5、;还可以结合数学学习经 验识字,在“除法、除数、被除数”等词语中识记生字“除”。“臂”是多音字,可以通过 查字典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在词语“胳臂”中“臂”读作轻声bei,在其余词语中都读作b 。生字书写教学时,留意本课要写的字大多是左右构造、上下构造和半包围构造。留意 “渔”不要写成“鱼”;“躺”字左部的“身”,书写时最终一笔不要出头。“载”和“栽”两个字的字形、笔顺相像,笔画较多,书写时笔顺不能弄错,更不能遗漏笔画。词语理解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的方法,其中,“海滨、 街道、渔民、汽笛、船队、银光闪闪”可以结合图示法进展理解;“来来往往、遍地、远处、满载”等词语可以通过
6、造句进展理解。2. 理解运用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沟通课文写了哪几个场景,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构造,明确作者是通过描写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五个场景来表达海滨小城的美。文中有很多描写景物的词句,先引导学生圈画景物,了解每个景物中有什么,再通过体会句子中的形容词、修辞手法来感受景物的特点。如,“天空飞行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这一句,学生可以勾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体会白色 、灰色的海鸥与云朵点缀下的蓝天相交融的美景。再如,从“贝壳只好孤独地躺在那里”体会沙滩的安静,从“海滩上就吵闹起来”体会船队捕鱼归来的吵闹,在孤独与吵闹的比照中体会海滩的秀丽。借助关键语句
7、理解段落的意思,体会庭院、公园、街道的美。第4、5 自然段用总起句的方式概括了小城庭院、公园和街道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迁移运用学习富有的西沙群岛第 5 自然段的阅历,觉察这几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从而理解段落的大意。3. 积存表达本文是积存词句的佳作,各类词语数量可观,段落之间层次清楚。课后第3 题安排了摘抄、沟通的任务,旨在培育学生在阅读时关注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的意识,养成主动积存的好习惯。可以在学完课文之后,组织学生沟通自己宠爱的句子,再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摘抄下来。1. 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2. 搜集有关海滨小城的图片,搜集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的文字资料和图片。3. 画出
8、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4.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课时第一课时1. 通过观看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认“滨、鸥”等生字,会写“滨、灰”等生字和“ 海滨、街道”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海滨、浩瀚”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主要景象及其样子。3. 初步感受海滨小城的秀丽、干净。板块一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 导入:同学们,我们宏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美丽。我们刚刚巡游了富有的西沙群岛,今日,教师将要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具有南国风光的海滨小城。(课件出示海滨小城的图片)2. 过渡:图片上的地方就是海滨小城,你们在靠海的城市
9、停留过吗?大海波澜壮阔,去过的同学确定对它印象深刻,没去过的同学确定也很向往,今日就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广东的一个海滨小城度假吧!(板书课题)3. 介绍林遐,课件出示相关资料。林遐(19211970),当代作家。原名江林,笔名苏夫、刘爽军、江水心等。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风雷小记山水阳光撑渡阿婷,剧本船在航行等。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察指导。(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订正读音。“滨”为前鼻音,“凳、逢”为后鼻音
10、。“胳臂”中的“臂”为轻声。“载”读 zi,不能读为 zi。3. 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看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书写笔顺的正确, 留意“滨、载、栽”的最终一笔是点。强调书写的正确,“夏”下面是折文旁。4.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沟通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展警示。海滨 街道 交界 来来往往 渔民遍地 远处 汽笛 船队 满载银光闪闪 靠岸 初夏 散发 除了干净5. 齐读词语,强化记忆。6. 默读,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哪几个画面?7. 学生答复,课件相机出示相关内容。海天蓝色图、早晨金色图、贝壳鱼虾图、庭院树木图、公园美景图、街道美景图。板块三 再读课文,了
11、解内容1.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意听读音是否正确。2. 男女分组读,看谁读得好。组织学生相互评价。3. 默读课文,了解内容。(1) 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 找出文中描写海滨小城的秀丽、干净的景物,留意提示学生要归纳。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3)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描写的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是写小城的。(4)学生争辩沟通,呈现沟通,课件出示填空。(括号的内容由学生说后再呈现)海滨(大海)、(沙滩)小城(庭院)、(公园)、(街道)(5)结合前面分析的写海滨、小城的内容,给课文分段,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同一个意思。第一局部(13):写海滨的秀丽风
12、光。其次局部(46):写小城的秀丽风光。第三局部(7):总结全文,说明海滨小城又秀丽又干净。4. 过渡:课文通过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五处景物来写海滨小城的秀丽、干净 ,那么海滨和小城到底有什么美景呢?下节课我们再来连续学习吧!完本钱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其次课时1. 能找出第 46 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2. 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沟通。3. 感受海滨小城的秀丽、干净,体会作者宠爱家乡的感情,增加宠爱祖国的情感。4. 学习作者按空间转移的挨次观看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课1. 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词进展听写。2. 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
13、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3. 过渡:(出示课件,海滨小城图)上节课,我们一起通过分析,知道作者是通过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五处景物来写海滨小城的秀丽、干净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些景物,具体去感受海滨小城的秀丽和干净。板块二精读课文,品尝感悟1. 学习第一局部。(1) 自由朗读第 13 自然段,想象海滨美景,用横线画出课文中描写的景物。(2)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在黑板上。天、海、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渔民、战士、贝壳、鱼、虾、蟹、海螺。(3) 默读第 1 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景物的形容词。课件出示填空。(括号的内容由学生说后再呈现)(蓝)的天 (浩瀚、蓝)的海 (棕色)的
14、机帆船 (银白色)的军舰 (白色、灰色)的海鸥 (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4)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进展朗读,体会大海的美。语调要轻松开心,重读“浩瀚”“也是”“蓝”“棕色”“银白色”“白色”“灰色”, 读出对家乡的宠爱之情。(5) 课件出示第 2 自然段原文。句段 1: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指名读,留意“臂”的读音,不要读成b。“镀”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在字典中查找意思,指名同学答复。镀:用电解或其他化学方法使一种金属附着到别的金属或物体外表上,形成薄层。思考这里为什么用“镀”,引导学生想
15、象太阳照耀在脸上和身上时的画面。这里指海面上的景物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金灿灿的,像镀上一层金子,形象地表现了颜色之美。指名朗读第 2 自然段,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阳光把海滨变得迷人的奇异之美。(6) 默读第 3 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景物。贝壳、捕鱼的船队、鱼、虾和蟹、海螺。(7) 过渡:这一段是描写的沙滩上的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呢?(同步出示海滩贝壳的句段)句段 2: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孤独地躺在那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孤独”,指名学生说说“孤独”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贝壳为什么会孤独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贝壳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贝壳虽
16、然秀丽,但孩子们对贝壳已经见惯不惯,不理睬它们的情景。(8) 过渡:孩子们不理睬贝壳,那吸引他们的又是什么呢?(同步出示渔船归来的句段)句段 3: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船队一靠岸, 海滩上就吵闹起来。引导学生圈画出句段中的形容词,体会船上物产的丰富和颜色美。想象船队靠岸时吵闹的场景,指名学生描绘想象的场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贝壳的孤独和渔船归来时的吵闹,前者写静态,后为动态, 突出海滨风光秀丽、生气勃勃、惹人宠爱。2. 学习其次局部。(1) 自由朗读第 46 自然段,思考问题。其次局部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这些地方各有什么特点?(2) 学生在文中标出,小
17、组沟通汇报。庭院树多 公园树茂街道干净(3) 过渡:作者是如何把这三个风光的特点写出来的呢?让我们先来学习“庭院”局部。(4)引导学生找出第 4 自然段的总起句,体会借助关键词句理解段落的意思。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5) 指名朗读,课件呈现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的图片。(6) 引导学生找出具体描写树的句子,要求画出描写树的特点的局部。句段 4: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这句话写出了桉树叶子的什么特点?用书上的语句答复。香,飘得满街满院都是。指名学生朗读这句话,要求读出香气醉人的感觉。作者是通过什么感官来描写桉树叶子的特点的?嗅觉描写,是用鼻子闻出来的。句段
18、 5: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吵闹,小城好似掩盖在一片片红云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吵闹”,体会凤凰树开花时一片繁盛活泼的气氛。抓住比方“一片片红云”,引导学生想象黄昏红云的景象,体会凤凰树的明媚与繁多。(7) 过渡:刚刚我们巡游了庭院的美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公园的美景吧!(8) 引导学生找出第 5 自然段的总起句,体会借助关键词句理解段落的意思。小城的公园更美。(9)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作者通过描写榕树茂盛来突出公园美的句子。句段 6: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公园里榕树的特点?这句话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
19、将大榕树比作绿绒大伞,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榕树多、形态美丽、枝叶茂盛的特点。课件出示榕树和伞的照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榕树的形象。(10) 找出第 5 自然段中描写人休息时的句子,指名朗读,抓住“每逢、总是”体会公园人多的景象。(11) 过渡:我们去过了庭院、公园,接下来让我们去街道看看吧!(12) 默读第 6 自然段,体会作者通过写走在街道上的感觉和街道的干净来写小城街道的美。(13) 引导学生找出第 6 自然段的总起句,体会借助关键词句理解段落的意思。小城的街道也美。句段 7: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 好似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清扫得格外干净,
20、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街道的干净的?“甚至一片落叶都没有”突出了街道的干净。通过学习“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踩在沙滩上”“一片落叶也没有”,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呈现街道的美时运用了多种感官描写的方法。3. 学习第三局部。(1) 齐读第 7 自然段,说说这句话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总结全文,写出海滨小城的特点是秀丽、干净。(2) 说说作者对海滨小城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又秀丽又干净。板块三课文总结,拓展延长1. 学生回忆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1) 结合前面对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作者是按什么挨次来观看海滨小城的。作者是按先“海滨”后“小城”,由远及近的挨次观看海滨小城的。(2)
21、 思考:作者观看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的?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看的? (3)小组争辩沟通,相互评议。(4) 小组代表汇报争辩状况。(5) 小结:作者站在小城的街头,依据由远及近的挨次进展了细致的观看,并抓住了景物的颜色进展描写。我们要留意学习作者这种观看、描写的方法。观看、描写一处景物要留意“三要”:要确定观看点。要按肯定挨次。要抓景物特点。2. 出示本课构造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海天蓝色图 早晨金色图贝壳鱼虾图海滨小城又秀丽又干净庭院树木图公园美景图街道美景图3. 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秀丽的风景,只要你留心去观看、去体会,像作者一样有一双觉察美的眼睛,你就会觉察其实生活处处都是美,美就在你的身边。完成对应训练。1. 留意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问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答案。本课内容较多,教学时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课文,重视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沟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把握学问点。2. 重视以多种形式的读法来让学生培育语感。本课语言美丽、条理清楚,学生通过朗读最 Word可修改和默读、个人读和齐读相结合的方式来感知课文,有助于培育语感,从而理解课文。学生在读课文中不断地觉察问题、解决问题,以读代思、以读代讲、以读代问,表达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