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小马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音乐小马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班音乐小马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 下面是我为大家供应与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相关的全部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足! 中班音乐小马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 儿童是活动的主子,儿童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学得主动主动,才能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小马变奏曲主要是让幼儿能在理解歌词,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速度表现歌曲,感受歌曲诙谐、开心的气氛,并能用手指嬉戏的形式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开心,诙谐的气氛。 2.初步尝试学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3.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的诙谐意味。 活动打算: 1.音乐磁带。 2.小马的图片。 3.绘制简易图谱。 活动过
2、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活动 1.师:你们看谁来了呀?小马要和我们讲他和爸爸妈妈的故事,你们知道是什么样的故事吗? 2.师:我们先来听听小马和爸爸的故事。 二、理解歌曲第一段内容,学习演唱。 1.倾听第一段歌曲录音,老师依据歌词内容演示小马图片,表现小马跑和摔跤的情节。 2.师:小马跟着爸爸出去玩的时候怎么啦?它为什么会摔跤?(当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后,老师用歌颂的方式来加以回应。) 3.师:在歌曲里面唱了许多“包古里包古里”,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吧。 4.结合图谱再次倾听第一段歌曲录音。 师:“包古里包古里”像不像小马跑来跑去的'脚步声呀?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马“包古里包古里”跑起来
3、的样子,好吗?(老师引导幼儿边学小马跑边说“包古里包古里”,感受歌曲的诙谐。) 5.老师带领幼儿唱第一段歌词,前半部分老师唱,“包古里……摔一跤”处由幼儿接唱。 三、理解歌曲其次段内容,学习演唱。 1.师:我们再来听听小马跟着妈妈干什么了?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哪?一起来听一吧! 2.倾听其次段歌曲录音。 3.老师依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师:小马为什么要跟妈妈出去?它经过了哪些地方?吃到青草了吗? (2)师:谁情愿来学一学小马“包古里包古里”吃草的样子? (3)师:小马吃饱了心情怎么样?(引导幼儿表演小马吃草时欢乐的样子,并说“包古里包古里
4、吃个饱”,进一步感受歌曲诙谐和开心的氛围。) 4.老师带领幼儿唱其次段歌词,前半部分老师唱,“包古里……吃个饱”处由幼儿接唱。 四、完整学唱歌曲,尝试表现歌曲。 1.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2.师:(老师范唱歌曲,第一段稍快,其次段稍慢。)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唱的时候有快又慢吗?(小马和爸爸一起玩耍时,跑得快,摔跤了,要唱得快;小马和妈妈一起走,肚子饿走不动,要唱的慢;小马吃饱了,又要唱得快。) 3.老师现场在图谱上画出速度改变的符号,表示唱得快,表示唱的慢。 4.师:我们一起来,留意第一段稍快,其次段稍慢。 5.老师用生动的面部表情引导幼儿在演唱时表现出歌
5、曲诙谐开心的情感意蕴,在“包古里……摔一跤”和“包古里……吃个饱”处边唱边做动作,增加趣味性。 活动反思: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我们要常常蹲下身倾听幼儿的想法,才能了解幼儿在想什么、喜爱什么;要了解他们常常谈论的问题、感爱好的内容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原有阅历。在设计该教学内容时,我牢牢把握“从儿童的爱好动身”这个方向,来确定回答的主要环节与方式——利用简谱帮助孩子理解内容,并记忆歌词,加快了孩子学习的爱好与激情。有了歌曲本身和教学设计两个保证,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学的很仔细、好玩,达到了欢
6、乐学习的目标。同时,我们要了解教材,剖析教材,找准活动中幼儿发展的支点,结合幼儿的实际状况思索怎样把这些点转换成可行的、合适的活动。这首歌本身所体现的特点是符合孩子的爱好的,这在回答的实施中已经明确可见。 采纳图谱教学法,帮助幼儿熟识并驾驭歌词——是孩子们轻易的发觉两段歌词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帮助幼儿精确地把握歌曲性质——第一段是活泼欢快的,其次段是无力到有力的。 中班音乐小马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二 设计意图: 我班孩子的平均年龄为2岁,所以这次的设计均以日常行为习惯为主建立孩子感恩之心。孩子学东西很直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在点滴事物之中,用
7、行动和语言让孩子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关爱,同时也希望通过老师的引导能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关爱。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化既是一种人文教化,又是一种情感的教化。教化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的付出,离不开社会的关爱。 教学目标: 1、促进家庭和谐,完善人际关系。 2、了解爱妈妈,爱长辈的美妙情操。 详细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即有报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庭尽孝心。应当做到:在家里,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讲文明礼貌;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并了解感恩妈妈的爱 活动打算: 小动物头饰、音乐CD。 教学过程:活动过程:
8、 一、起先部分: (音乐响起)老师讲故事小乌鸦爱妈妈 二、基本部分: 1、有感情的复述故事 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含义。 2、启发提问 提问:故事里面都有谁? 幼儿:小乌鸦、乌鸦妈妈、小燕子、小喜鹊。 提问:乌鸦妈妈为什么不自己捉虫子吃?小燕子和小喜鹊说什么了? 幼儿:乌鸦妈妈因为生小乌鸦得病了。小燕子和小喜鹊说乌鸦妈妈懒。 提问:那你们觉得乌鸦妈妈懒吗? 幼儿:不懒。 提问:小燕子和小喜鹊最终知道事情的真相了吗?小乌鸦是个好孩子吗? 幼儿:知道了。小乌鸦是个好孩子,他爱妈妈。 引导幼儿大胆发言,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三、和幼儿探讨'我的妈妈' 四、结束部分(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总
9、结长辈对我们的爱) 孩子们是妈妈将我们带到这个漂亮的世界,是妈妈和爸爸给了我们漂亮的衣服和好吃的饭菜。在我们摔倒是是他们将我们扶起,当我们生病时使他们将我们照看,所以我们要记住爸爸妈妈的爱并感谢爸爸妈妈 五、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 1、回家仔细吃妈妈做的饭菜不挑食、 2、帮妈妈爸爸捶背。 中班音乐小马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三 教学目标: 1、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2、让幼儿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欢乐。 教学打算: 装有黄豆、弹珠、大米的音筒(口香糖盒子)若干,空音筒两个,标记牌,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摇一摇 师:小挚友们好!老师今日给你们带来一个好玩的东西,想知道是什么
10、吗? 师:看看,这是什么?这是一个音筒(摇一摇) 问:这个音筒里有东西吗 幼:没有 师:为什么你们认为没有东西呢 幼:因为没听到声音 师(打开盒盖):我打开来让你们看一看,究竟有没有东西,唉,真的没有东西 师:把眼睛藏起来(换音筒)再听一下,有声音吗? 幼:有 师:再听听这两个,有没有声音? 幼:有 师:为什么会有声音呀 幼:因为里面放了东西 二、听一听,猜一猜 师再分别摇:听听看,声音相同吗? 幼:不相同 师:为什么呀 幼:因为装的东西不一样 师:老师在这些罐子里装了三个珍宝,这是什么珍宝呀?(标记牌) 幼:弹珠宝宝 师:这个呢 幼:黄豆宝宝 师:还有呢 幼:大米宝宝 师:我们一起来找弹珠宝
11、宝好吗,听细致点 师(摇):这会是什么宝宝呢?猜猜看 幼:— —宝宝 师:看一看,我先偷偷的看一看(依次找到大米宝宝,黄豆宝宝,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记在心里) 师:我来验证一下,看看你们是不是记在心里了 师(摇):什么宝宝 幼:弹珠宝宝、大米宝宝、黄豆宝宝 三:听一听,玩一玩 师:老师要来变魔法了,和老师一起来变,魔法魔法变变变 师:看,老师变出了好多音筒,请宝宝们依次上来取一个音筒,用大拇指按住盖,摇一摇,听听有没有声音,假如有,就回到座位上去玩一玩 师:你们的音筒都有声音吗 幼:有 师:爱护好,假如它始终发出声音的话,它的嗓子也会疼的,好,我来请一个小挚友告知我,他是
12、什么宝宝 师:你是什么宝宝呀,摇给大家听听看 幼:大米宝宝 师:好,摇一摇你们的音筒,是大米宝宝的就过来和他做挚友。请大米宝宝坐到一起 (同上找到弹珠宝宝和黄豆宝宝坐到一起) 师:都有自己的好挚友了,我们一起来玩个嬉戏 师拿标记牌:大米宝宝摇一摇 黄豆宝宝摇一摇 弹珠宝宝摇一摇 (加快速度) 师:接下来我们要换个方式玩了,老师要用音乐来唱,唱到什么宝宝,什么宝宝就摇一摇,等一句歌词唱完之后才能摇哦。(华蜜拍手歌的歌调) 师:大米宝宝请你摇一摇,弹珠宝宝请你摇一摇,黄豆宝宝请你摇一摇,黄豆宝宝请你摇一摇 大米宝宝请你摇一摇,大米宝宝请你摇一摇,大米宝宝请你摇一摇,大米宝宝请你摇一摇 (一段一遍如
13、上) 我们大家一起摇一摇,我们大家一起摇一摇,我们大家一起摇一摇,我们大家一起摇一摇。 师:这些珍宝们发了这么久的声音,有点累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师:这里是它们的家,请你们分类放好 四;延长活动 师:老师在思索一个问题,是不是全部的东西放到罐子里都能发出声音呢?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幼:没有 师:音筒里没有声音就代表没有物品吗?我来找找看,这师什么呀?有东西唉 幼:纸巾 师:原来呀,并不是没声音就代表没有东西,有些东西放到音筒里也是没有声音的,比如说什么呀? 幼:纸巾 师: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看看听听哪些东西放进罐子里有声音,哪些东西放进罐子里没有声音,好吗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