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人生哲理文章.docx
《周国平人生哲理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国平人生哲理文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周国平人生哲理文章 周国平是一位代表人文精神的学者,他既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索,用哲学思索来贯穿他的文学写作。下面就是学习啦我给大家整理的周国平人生哲理文章,希望大家喜爱。 周国平人生哲理文章:人与书之间 弄了一阵子尼采探讨,不免经常有人问我:"尼采对你的影响很大吧?"有一回我忍不住答道:"相互影响嘛,我对尼采的影响更大。"其实,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汲取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建。这就的确存在人与他所读的书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我眼中的尼采形象掺入了我自己的体验,这些体验在我接触尼采著作以前就已产生了。 近些年来,我在哲学
2、上的努力好像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就是要突破学院化、概念化状 态,使哲学关切人生根本,把哲学和诗沟通起来。尼采探讨无非为我的追求供应了一种便利的学术表达方式而已。当然,我不否认,阅读尼采著作使我的一些想法更清楚了,但同时起作用的还有我的气质、性格、经验等因素,其中包括我过去的读书经验。 有的书变更了世界历史,有的书变更了个人命运。回想起来,书在我的生活中并无此类戏剧性效果,它们的作用是日积月累的。我说不出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也不太信任形形色色的"世界之最"。我只能说,有一些书,它们在不同方面引起了我的剧烈共鸣,在我的心灵历程中留下了痕迹。 中学毕业时,我报考北大哲学系,当
3、时在我就学的上海中学算爆了个冷门,因为该校素有重理轻文传统,全班独我一人报考文科,而我始终是班里数学课代表,理科底子并不差。同学和老师差不多用一种怜悯的眼光看我,惋惜我误入了歧途。我不以为然,心想我反正不能一辈子生活在与人生无关的某个专业小角落里。怀着囊括人类全部学问的可笑的贪欲,我选择哲学这门"凌驾于一切科学的科学",这门不是专业的专业。 然而,哲学系并不如我想像的那般有意思,刻板枯燥的哲学课程很快就使我厌烦了。我成了最不用功的学生之一,"不务正业",耽于课外书的阅读。上课时,课桌上摆着艾思奇编的教科书,课桌下却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易
4、卜生等等,读得入迷。老师课堂提问点到我,我站起来问他有什么事,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说来惭愧,读了几年哲学系,哲学书没读几本,读得多的却是小说和诗。我还醉心于写诗,写日记,积累感受。现在看来,当年我在文学方面的这些阅读和习作并非徒劳,它们使我的精神趋向发生了一个大转变,不再以学问为最高目标,而是更加珍视生活本身,珍视人生的体悟。这一点相识,对于我后来的哲学追求是重要的。 我上北大正值青春期,一个人在青春期读些什么书可不是件小事,书籍、友情、自然环境三者构成了心灵发育的特别氛围,其影响毕生不行磨灭。幸运的是,我在这三方面遭受俱佳,卓越的外国文学名著、才华横溢的挚友和美丽的燕园风光陪伴着我,启迪了我
5、的求真爱美之心,使我愈发厌弃空洞丑陋的哲学教条。假如说我学了这么多年哲学而仍未被哲学败坏,则应当感谢文学。 我在哲学上的趣味大约是受文学熏陶而形成的。文学与人生有不解之缘,看重人的命运、特性和主观心境,我就在哲学中找寻类似的东西。最早使我领悟哲学之真谛的书是古希腊哲学家的一本著作残篇集,赫拉克利特的"我找寻过自己",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未经首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如同抽象概念迷雾中屹立的三座灯塔,照亮了久被遮挡的哲学古老航道。我还偏爱具有怀疑论倾向的哲学家,例如笛卡儿、休谟,因为他们教我对一切貌似客观的肯定真理
6、体系怀着戒心。惋惜的是,哲学家们在批判早于自己的哲学体系时往往充溢怀疑精神,一旦构筑自己的体系却又简单陷入独断论。相比之下,文学艺术作品就更能保持多义性、不确定性、开放性,并不孜孜于给宇宙和人生之谜一个终极答案。 长期的文化禁锢使得我这个哲学系学生竟也无缘读到尼采或其他现代西方人的著作。上学时,只间或翻看过萧赣译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因为是用文言翻译,译文艰涩,未留下深刻印象。直到高校毕业以后很久,才有机会系统阅读尼采的作品。我的确感觉到一种发觉的喜悦,因为我对人生的思索、对诗的爱好以及对学院哲学的怀疑都在其中找到了呼应。一时兴发,我搞起了尼采作品的翻译和探讨,而今已三年有余。现在,我正打算同
7、尼采告辞。 读书如同交友,再志同道合的挚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书是人生的益友,但也仅止于此,人生的路还得自己走。在这路途上,人与书之间会有邂逅,离散,重逢,诀别,眷恋,反目,共鸣,误会,其关系之微妙,不亚于人与人之间,给人生添上了如许情趣。或许有的人对一本书或一位作家一见倾心,爱之弥笃,乃至白头偕老。我在读书上却没有如此坚贞专一的爱情。倘如临终时刻到来,我信任使我含恨难舍的不仅有亲朋好友,还肯定有若干册知己好书。但尽管如此,我仍不愿同我所宠爱的任何一本书或一位作家厮守太久,受染太深,丢失了我自己对书对人的影响力。 周国平人生哲理文章:寻求才智的人生 在现代哲学家中,罗素是个精神稀奇地健
8、全平衡的人。他是逻辑阅历主义的开山鼻祖,却不像别的分析哲学家那样偏于学术的一隅,活得枯燥乏味。他喜爱深思人生问题,却又不像存在哲学家那样陷于无望的深渊,活得苦痛不堪。他的一生足以令人艳羡,可说无奇不有:一流的学问,卓越的社会活动和声誉,丰富的爱情经验,最终再加上长寿。命运尽然选中这位现代逻辑宗师充当西方"性革命"的首席辩护人,让他在大英帝国的保遵守法律庭上经受了一番戏剧性的熬煎,也算是一奇。科学理性与情欲冲动在他身上并行不悖,以致我的一位特地探讨罗素的挚友揶揄地说:罗素精彩的哲学思想肯定是在他五个情人的怀里孕育的。 上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大哲内心多半充斥一种惊慌的危机感,这
9、原是时代危机的反映。罗素对这类哲人不抱好感,例如,对于尼采、弗洛伊德均有微词。一个哲学家在病态的时代尽然能保持心理平衡,我就不免要怀疑他的真诚。不过,罗素或许是个例外。 罗素对于时代的病患并不麻木,他知道现代西方人最大的病痛来自_信仰的崩溃,使终有一死的生命失去了根基。在无神的荒原上,现代神学家们凭吊着也呼喊着上帝的亡灵,存在哲学家们诅咒着也讴歌着人生的荒诞。但罗素一面坚决地宣告他不信上帝,一面却并不因此堕入病态的悲观或亢奋。他信任人生一切美妙的东西不会因为其短暂性而失去价值。对于死亡,他"以-种坚忍的观点,从容而又冷静地去思索它,并不有意缩小它的重要性,相反地对于能超越它感到一种傲
10、慢"。罗素极其珍视爱在人生中的价值。他所说的爱,不是柏拉图式的抽象的爱,而是"以动物的活力与本能为基础"的爱,尤其是性爱。不过,他主见爱要受理性调整。他的信念归纳在这句话里:"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学问导引的生活。"爱与学问,本能与理智,二者不行或缺。有时他说,与所爱者相处靠本能,与所恨者相处靠理智。或许我们可以引申一句:对待快乐靠本能,对待不幸靠理智。在性爱的问题上,罗素是现代西方最早提倡性自由的思想家之一,不过浅薄者对他的观点颇多误会。他当然主见婚姻、爱情、性三者可以相对分开,但是他对三者的评价是有凹凸之分的。在他看来,第一,爱情高于单纯
11、的性行为,没有爱的性行为是没有价值的;其次,"经验了多年考验,而且又有很多深切感受的伴侣生活"高于一时的痴迷和钟情,因为它包含着后者所不具有的丰富内容。我们在理论上可以假定每一个正常的异性都是性行为的可能对象,但事实上必有选择。我们在理论上可以假定每一个中意的异性都是爱情的可能对象,但事实上必有舍弃。热情而长久的情侣之间有多数宝贵的共同记忆,使他们不愿轻易为了新的爱情冒险而将它们损害。 几乎全部现代大哲都是现代文明的批判者,在这一点上罗素倒不是例外。他崇尚科学,但并不迷信科学。爱与科学,爱是第一位的。科学离开爱的目标,便只会使人盲目追求物质财宝的增殖。罗素说,在现代世界中,
12、爱的最危急的敌人是工作即美德的信念,急于在工作和财产上取得胜利的贪欲。这种过分膨胀的"事业心"耗尽了人的活动力气,使现代城市居民的消遣方式趋于消极的和团体的。像历来一切贤哲一样,他强调闲暇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为此他主见"开展一场引导青年无所事事的运动",激励人们观赏非好用的学问如艺术、历史、英雄传记、哲学等等的美味。他信任,从"无用的"学问与无私的爱的结合中便能生出才智。的确,在匆忙的现代生活的急流冲击下,能够恬然深思和温顺爱人的心灵愈来愈稀有了。假如说尼采式的敏感哲人曾对此发出振聋发聩的苦痛呼叫,那么,罗素,作为这时代一个心理健康的哲
13、人,我们又从他口中听到了语重心长的明智规劝。但愿这些声音能启发今日性灵犹存的青年去寻求一种才智的人生。 周国平人生哲理文章:在义与利之外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围着义利二字打转。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 曾经有过一个人皆君子言必称义的时代,当时或许有过大义灭利的真君子,但更常见的是借义逐利的伪君子和假义真情的迂君子。那个时代过去了。曾几何时,世风剧变,义的信誉一落千丈,真君子无影无踪,伪君子真相毕露,迂君子豁然开窍,都一窝蜂奔利而去。 据说观念更新,义利之辩有了新解,原来利并非小人的专利,倒是做人的天经地义。 "时间就是金
14、钱!"这是当今的一句时髦口号。企业家以之鞭策生产,本无可非议。但世人把它奉为指导人生的座右铭,用商业精神取代人生才智,结果就使自己的人生成了一种企业,使人际关系成了一个市场。 我曾经讪笑廉价的人情味,如今,连人情味也变得昂贵而罕见了。试问,不花钱你可能买到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丁点儿恻隐之心? 不过,无须怀旧。想靠形形色色的义的说教来匡正时弊,挽救世风人心,事实上无济于事。在义利之外,还有别样的人生看法。在君子小人之外,还有别样的人格。套孔子的句式,不妨说:"至人喻以情。" 义和利,貌似相反,实则相通。"义"要求人献身抽象的社会实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周国平 人生哲理 文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