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小学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小学语文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年级小学语文教案二年级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重点 1、学习13个生字词,认读8个词语。 2、了解北京有名的建筑物。 教学难点 了解北京的部分建筑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北京的部分建筑物,认读8个词语,熟读一个句子 1、以图入手,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首都是哪吗?(北京)我是一位外地游客,今天有幸来到北京,我对北京的建筑很感兴趣,谁愿意带我去各处参观游览。 2、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小组讨论,派一名代表讲解。 天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门,天安门广场是全中国的心脏,在那里,每天清晨,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迎着太阳冉冉升起。 故宫旧时叫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善
2、的宫殿建筑群。 天坛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祭天祈求丰收的地方。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回音壁等。 颐和园明清皇家园林。主体是万寿山和昆明湖。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大代表开会的地方,能容纳1万多人,1957年建成的。 首都国际机场是国内最大的机场。 国家图书馆它是一座综合性的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和书目中心。它坐落在北京的西郊,与紫竹院公园相邻。 中华世纪坛坐落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与中央电视台之间。是首都北京为迎接21世纪所建。 3、借助图片,认读8个词语。 天安门、故宫、天坛、颐和园、人民人会堂、首都国际机场、国家图书馆、中华世纪坛 4、结合图片理解词语 你们知道这些建筑是什么时候建的吗? 5、自由发言
3、。 6、小结:天安门是我们首都的标志;故宫、天坛建于明朝,距今500多年。这些建筑距今很远,是古人造的,我们叫它古建筑。 7、你们还知道北京有哪些古建筑吗?(北京的古建筑还有卧佛寺、碧云寺、地坛、北海白塔、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北京的历史悠久,有好几个帝王都建都北京,所以古建筑很多。这些古建筑吸引着中外游客,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 8、出示句子: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 9、领读句子,指名读,齐读。 10、指图提问,谁知道人民大会堂、首都国际机场、国家图书馆、中华世纪坛这些建筑是哪年建造的? 11、学生自由发言。 12、小结:这些建筑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建造的,我们叫它现代建筑。 13、你们还
4、知道哪些现代建筑吗? 14、学生发言后小结:50多年来,北京的建设是全方位的,不仅建造了人大会堂、历史博物馆,还建了许多大商厦、大宾馆、体育馆、游乐场、地铁、立交桥使用的技术先进,设备齐全,自动化程度很高,处处体现出现代化风貌,所以说北京也是一座现代化城市。 15、出示句子:北京也是一座现代化城市。 16、领读句子,自读句子,指读句子。 17、请同学们说一说,北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老师小结:确实像大家所说,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你们都这么热爱我们的首都,应该怎样读这句话?自己再读一读。 (二)学习13个生字 1、借助拼音,自己读记13个生字。 2、谁能按不同的结构
5、,给这些生字分一分类。 (1)老师出示故、坛、际、场、纪、代六个字,请大家观察这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2)再看看你们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每个字都是我们学过的字,加上一部分,就组成要学的新字。) (3)其它的字属于什么结构呢? A上下结构:安、宫、堂、华 B独体字:首、世 C包围结构:图 3、学习6个左右结构的字 (1)4人一组,先读准字音。再互相说一说,你们是如何记住这一类生字的?然后老师同学做小老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小组代表发言。 A学生甲:我们组这样记左右结构的字,故故事一般都是古代发生的,或者是过去的事,所以是一个古字加一个4笔攵。 B学生
6、乙:坛天坛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主要是由土造成的,在云彩的下面。 C学生丙:纪字可以用日记的记来记,把记的言字旁去掉,换上绞丝旁,就是纪念的纪。 D依此类推:际、场、代 E最后我们组带领同学们读一读这些左右结构的字。(学生跟读。) (3)巩固学习:指名读、齐读等。 (4)小结:左右结构的字的记法是熟字加上一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的记就能记得准确、牢固。 4、学习4个上下结构的字 (1)出示字宫、堂、安、华,这组字如何记? (2)4人一组,先讨论,再汇报,比一比,看哪组方法好,不一定按顺序。 (3)学生当小老师,告诉大家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A宫殿的宫我看到故宫就是一间一间的房子,宝盖是特殊的带
7、角的屋子,两个口代表的是一间一间的房屋。 B安宝盖可以代表屋子,屋子里有女人就会感到安全。 C堂堂也是屋子的意思,宝盖是屋子,一个口表示的是正房,下面的土告诉我们这间屋子是用土制成的。 D华上面的化是华的形声字,下面的十字是说我们中国是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 5、学习2个独体字 独体字首、世如何记? (1)首是头的意思,自己的头。 (2)世字可以这样记:草字头,小横连,最后一笔是竖折。 6、学习1个包围结构的字 教师出示图字,问:还有一个包围结构的字,哪一组愿意来学? 图书馆是在一个很封闭的屋子里,冬天人们最喜欢去,看着书,在屋子里暖暖和和的。 7、小结:我们这些小老师当得真不错,他们告诉我们
8、好多好的记生字的办法,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的方法比他的还好,那你就不妨用你自己的方法记。看谁能把这些字都记住,才是最棒的。 8、复习巩固 (1)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生字。 (2)利用一些偏旁、部首组成要学的生字。 (3)做小游戏,在小组里组字,巩固所学的生字。 (三)总结 附:板书设计 二年级小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言实词含义。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二、能力目标 1、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2、有条不紊、清楚地叙事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文言实词及部分虚词的读音、含义,
9、训练文言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讲解重点、难解字词,学生自译,教师给予订正、补充。 2、背诵全文,力求当堂背诵。边译边读边析,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背诵。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多读文章(小组读、个人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明确重点实词的读音及含义。 2、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复述3个场景的描写。 3、通过分析,能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能理解两种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听过口技吗?什么是口技?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是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的技艺,是艺人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写这一技艺的文章。
10、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声音来欣赏,而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来欣赏。这,又是一种享受了。 (如有可能,可让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表演一下,以创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明确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部分文言实词。 2、直译全文(课堂上完成第一、五段,课下自译完成二、三、四段。) 三、整体感知 1、结合阅读提示及注释,请学生简介文学常识,教师补充。 口技节选自清代人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公元 1649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等。 2、朗读课文。 范读,请同学读准下列字音: 顷(qng) 倾(qng) 呓(yi)
11、 絮(xu) 几 (j) 叱(chi) 间(jian) 许 许(h) 曳(ye) 学生自己小声朗读一遍。 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四、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第一自然段 掌握下列字词的意义: 善:擅长; 厅事:大厅、客厅; 施:放置; 会:集会,恰逢;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请一学生依注释翻译,教师订正、补充。 分析: 这是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口技表演前的情况。介绍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演出时间、舞台布置、道具、听众的情况及开演时的气氛。 特别注意善字,它是统领全文、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全文的展开都紧紧扣住它。 朗读、背诵: 教师提示,学生背诵,
12、再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读成诵,比比谁背得快。 抽查背诵情况,鼓励完成情况好的同学: 比如:教师提示表演者的情况,学生齐背京中有善口技者;提示演出时间,背会宾客大宴;提示舞台布置,背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提示道具,背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提示听众情况背众宾团坐;提示开演时的氛围,背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以下当堂背诵同此,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背得快,记得牢。) 2、第五段 朗读第五段,注意几个词语: 绝:消失、没有; 之:指屏风里面。 学生直译文段,教师订正补充。 分析: 第五段和第一段相互呼应,既突出了舞台道具的简单,也反衬了口技表演声响
13、的繁杂,热闹,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不是借助于外物,突出善。 朗读、背诵(同上) 抽查背诵情况。 3、第二、三、四段 朗读。 结合注释,自己翻译。 准备这三段内容的复述。 五、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一部分同学还当堂背诵了第一、五段,完成得很好,熟读、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我们不仅要会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更要理解它所表述的内容,请认真做准备,下节课要求复述第二、三、四段描写的三个场景,比比,谁复述得最好。 六、布置作业 朗读、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熟读、翻译了课文,基本上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作者是怎样描摹出精采场面的,很值得我们学习。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这篇
14、文章。 一、明确目标 1、掌握部分实词。 2、复述第二、三、四段描写的三个场景。 3、分析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二、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检查学生自译第二、三、四段的#39;情况。 部分实词的词义理解(请学生起来回答): 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其:他的; 乳:名词,乳头,动词,喂奶; 毕:全; 绝:极、最; 意:心情; 少:稍微; 舒:伸展、放松; 虽:即使; 中间:中间夹杂; 许许:拟声词; 名:说出; 股:大腿; 奋:卷起; 几:几乎、差点儿; 走:逃跑。 请了个同学起来翻译这3个文段,一人一段,教师学生共同点评。 2、齐读3个文段,准备复
15、述。 3、请几个同学来复述,一人复述一个场景,比比谁复述得好。 要求: 复述的内容要与原文相符,要抓住要点; 口齿清楚,语句连贯,要一气呵成。 (请几个同学和老师一起做裁判来点评) 4、分析这三个文段: 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所构成的三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 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 作者是怎么写声的?(即按什么顺序描摹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第二场景 一家人闹而复静的情景 纵声渐拍渐止,声音由大而小,微闻声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闻余响。 第三场景 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
16、吗?如果有,请一一找出来。 三个文段都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这些描写是侧面烘托,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技艺高超。 小结 以上三个场景,既从正面突出描写了善,又从侧面反衬与赞美了艺人之技的善。总之,三个场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 整个口技表演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驰缓而渐趋紧张。三个场景,则犹如三个乐章。既各有不同的乐趣,又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文章按表演顺序依次描述,第
17、一个场景描写四口人五声齐发,形成第一个波澜;第二个场景主要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声情潜伏;最后一个场景是整个表演的高峰,情节发展的高潮。 文章写得波澜叠起,变化万端,动人心魄。 三、总结、扩展 口技表演者技艺善,作者对口技表演的描摹也绘声绘色,亦善。这种描写方法,给人生动形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希望大家仔细体会。在日常写作中,能抓住特点,运用这种传神的描写。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四题。 2、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二年级小学语文教案 一、让学生自己发现写作的话题 我的写作教学原则之一是鼓励学生自己负责选题写作。 原则之二是必须在解决写什么,为什么写的基础上才指导学生进行怎样写
18、的技巧学习。在我看来,作文的范文不仅提供给学生写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必须教给学生怎样发现生活中的写作话题。 最好的学生作文不是关于火星或者其他未来世界的描写,而是有意义的家庭情景和个人经历。许多学生之所以觉得没东西可写,是因为他们认为写作的话题应该是非同寻常的。 二、浓缩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语文教材不是知识的讲解形式,而是知识的使用形式。教师应浓缩教学内容,把蕴藏于课文中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提炼出来,把学生必须学习而又可能学习的内容教给学生。对这篇课文而言,这个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就是以小见大的作文方法。 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教师的启发(提问)要努力促使学生的思维覆盖全篇课文,做到全局
19、性启发。以提高教学效率,浓缩教学内容,用较少的教学时间,取得较多的教学效果。 三、尽可能地教出课文原有的美来,尽可能把课文交给学生来读 爱默生指出: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正文,把书籍当做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基于对教师主导地位的反思,我尝试在教学中把点菜的权力还给学生即教学不一定根据教师的计划来推进教学,教师将努力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设计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但作为单元作文的范文,应该说它与单元重点(记叙的详略)联系得不很紧密,因为此文无论怎样分析,都不能把详略看成是本文的特点或特色。本文的主
20、要特点应该是以小见大,是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反映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想和一种传统的美德。因此,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与重点,应依据范文,拟为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和家庭题材的作文写作。 文章的立意比较深远,据作者的自述,这篇文章写作的起点是孝,但由于孝已经写不多少新意,所以把文章的着眼点放在生生不息的生命,据此,这篇文章就有了一个由故事层面与哲学层面组成的多层次的中心。在学习时虽然不必讲这些术语,但应该理解这一点。 文章的另一个特点是巧妙的结构和优美的语句,这是学生作文技法方面的范本,在教学时应注意进行点拔。 教学目标 1、发现(挖掘)生活中的可供写作的素材; 2、学习散步一文,感受这篇散文
21、在语言、构思与立意等方面的好处; 3、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4、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和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细节,感受课文; 难点:在学习中理解(而不作理性地讲解)小大其实是一体的东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蕴含在小(故事、细节、情节)里面的东西,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教学过程 设计 一、课前谈话:发现家庭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教师尽可能不着痕迹地同学生交谈,以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家庭题材作文的写作。在谈话中,教师可以从以下等方面设问: 你们一家住在一起的有几个人?你们一家人都喜欢些什么?有没有你们都喜欢的事? 看电视几台电视机?不争不抢吗?服从谁
22、?意见真的统一吗?哪一部片子给你们的印象较深?大家对剧中的人物评价完全一致吗? 逛商店什么商店?几个人?什么柜台?只看不买吗?买些什么? 看书各看些什么书?谁先看?谁向谁介绍?有时一本好书不会抢吗?对书中的人物观点大家意见一致吗?有没有发生过争执?你现在你们争执的根本原因(深层原因)是什么? 下棋等谁先喜欢的?其他人又是怎么喜欢上的? 设计意图:既然是写作指导课,那么这堂课的重点与中心就不应该是散步一文,因为课文无非是用以指导写作的例子而已,课堂的重点与中心就应该是写作的指导,而写什么,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就成了一堂课的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先隐藏意图,与学生聊天,既减
23、轻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又有意无意间让学生发现许多自己身上身边的写作题材。 因为关于选题,我学到的最好的一点是设法让每个学生都发现他自己身上的有意义的话题。 前几年,当我说你们来写什么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我已经向学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现在我知道应该说: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什么?有那些值得细细品味的小事呢? 所有的学生都有好的话题,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去发掘这些话题。而家庭生活是写作最重要的一个话题库,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带各自丰富的家庭故事来到学校。 因此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探索到家庭故事的丰富性。 二、转入范文的学习:导入 范文散步 教师作转语:我曾拿这个问题问过一个师范学院的老师,他的答案是散
24、步,而且他还拿出了一篇文章,来证明他所说的话。这实在是一篇情真意切,优美感人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位教师是怎样把家庭中的一件小事写得兴味盎然,引人入胜的。板书 三、整体感知范文朗读指导 1要学好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有感情地朗读,这既是一种对好文章的品尝,也是一种理解得对不对的证明。而要朗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它的感情基调:是欢愉还是悲哀,是轻快还是沉重等等。这篇课文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参:(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该怎样把握?提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我是个中年男子。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设计意图:阅读感知本来就没有一
25、定的客观标准,如果能读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以读代讲或多读精讲的效果绝不应低估,熟读成诵背熟记牢应该大力提倡。 如果说真有什么最优化的语文教学法,那就是直接地熟练地阅读文本,达到心与言谋,神与文通。所以,拿到课文的第一步,是朗读。 四、以问解文,分析范文的语言、结构和内涵 问题一:要你说说,你看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结合多媒体进行推进。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
26、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问题二:文中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这是不是小题大作了呢? 参考我是一家之主,在母亲和儿子发生争执时必须处理得当,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感情,这是一种使命。作为一个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既要爱幼,更要尊老,生活的沉重使命使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问题三: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 参考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
27、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在处理以上大问题时,有可能随意地出现以下小问题: 文章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写我们在田野散步,第二段笔头一转,却写母亲本不愿出来,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母亲为什么不愿出来?为什么又出来了呢?从中可以看出儿子对母亲怎样?母亲对儿子怎样? 母亲听话和儿子听话有什么不同? 交代散步的原因。 老了,走远了会累 儿子劝她该出来走走 儿子孝顺关心母亲,母亲也很听话 小时侯我听话出于依赖和尊敬,母亲听话出于信任和尊重。 我决定委屈儿子是不是我不在乎孩子的意见? 我决定委屈儿子并非不爱儿子。只是拿母亲和儿子比较来看,母亲年事已
28、高,在世时日已短,今后像这样的散步很难说还有几回了。我十分孝敬母亲,想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母亲的愿望,这种孝心是难能可贵的。 最后,我打算怎么办? 为什么? 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隐含了一层什么意思? 最后走大路了吗?为什么? 这反映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哪一个动作表现了母亲的这种感情? 委屈儿子。 大路方便老人,为了照顾母亲,我打算走大路。 母亲年老体弱,我陪她的日子不多了 没有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小孩子感兴趣,母亲爱孙子,想让孙子高兴 对晚辈关心爱护,对孙子真心喜爱 摸摸 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
29、界呢? 不,因为母亲儿子都很轻。 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和儿子是生命中最重的砝码,在每位儿子眼中,母亲便是全部,在每位父亲眼中,儿子同样是生命中最重的 另:散步前,文章还有一段对初春的描写。找出来,看看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 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必须既要教师用问题加以引导,又要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这里
30、虽然设计了一些框架性的问题,却没有具体的一步一步的推进程式,因为过程不应该是完全被设计、被预料的。 五、依据范文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以小见大 教师提示:这篇散文写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作者有没有面面俱到,把生活中各种事情都拿来写呢?作者是怎样做的? 或者:教师设问: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初春全家人散步的事。)本文正是通过散步这样的小事,表现了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进而赞美了敬老爱幼这种人类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用的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结论:以小见大的#39;写作技巧 什么是小?请指出反映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细节? s: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思考后决定走大路(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主意,(母亲
31、喜爱孙子)这些细节描写,细致而传神,表现了一家人互相理解体谅的情感 全篇只写了散步一事,但读来饶有兴味,除了真情动人外,再一个原因就是叙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入题写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予和儿子走在后面,散步已经起步,本该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在这里起了一个波澜: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决定发展,母亲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末平,一波又起。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平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母亲的挚爱,母亲对孙子的亲情。 什么是大?(课文短短八百字,却是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其思想内涵的三个层面清晰可辨,耐人寻味。) 故
32、事层面:亲情。 文章的基本线条是:我劝母亲散步rarr;全家人一块散步rarr;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rarr;我母亲依从了我儿子的rarr;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从而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的互相爱护、尊重、体贴和理解。 寓意层面:使命感。 散步以第一人称叙述,与其说为了真实亲切,不如说为了强化主体意识,实现使命感。文中的我,一个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当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时,觉得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里通过特写镜头的定格描写,强化了中间一代人的主体意识,强化了使命感。 哲理层面:生生不息。 当我们从生命
33、与时空的意义上来审视三代人的散步时,却应该说,这里还隐含着生生不息的哲学道理。尤其是儿子的一个伟大发现:散步的三代四口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是生命的延续与发展,具有哲学的色彩。 设计意图: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是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它的基础是对文本的学习,因此,它放在对文章的阅读赏析之后。而且由于在课堂之始已着力于小(故事、细节、情节)的指导,此处就着力于对大的理解。 六、读写结合,进行仿写练习 这一步未必进行,有必要则行之;无必要则删之。 仿写练习一: 依照句子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在路平坦;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写一句话,要出一家人的一个分歧点或矛盾产生的焦点
34、所在。 有时候,( )个人也会 后来发生了 仿写练习二: 依照句子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不多了。写一段在家庭成员产生意见分歧或矛盾时,我的心理活动(请注意,你可能不是决定者,所以不能简单地模仿)。 仿写练习三: 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是水波粼粼的鱼塘。 七、由一到多,从多篇中悟得一法 这一步也是机动,有时间行之,时间不足放到下一课时
35、进行。 阅读学生习作散步,体会换一角度对家庭生活题材的把握方法,进一步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并且体会文章详略的处理方法。 教师指导: 1、 莫怀戚的散步是从一个中年人的角度来写的,沈愚的散步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写的,由于角度的不同,两篇文章在叙述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2、 由于我的角色由一家之主转换成需要教育帮助的孩子,沈愚的散步在详略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它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八、小结: 1、 大家要相信一点:好作文就是从平常的生活中来;许多细小的事,只要你能用真情去体味,用匠心去构思,就能写成非常感人的文章(结合适应性考试的近满分作文)。 2、 对初中生而言,尤其是写记叙文,以小见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方法。小处要能见细,即要有细节;大处要落实,即不能刻意夸大。 3、 这样的好文章很难得,大家要争取把它背出来。这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果说作文的技法是建筑的设计和建筑技术,那么好文章的朗读背诵就虽对材料的积累没有大理石、花岗岩、好的木材钢筋,我们怎么能建造出美丽的高搂呢? 九、作业 : 1、仿写; 2、观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许多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第27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