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有机无机化学第十章-醛酮醌课件.ppt
《暨南大学有机无机化学第十章-醛酮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暨南大学有机无机化学第十章-醛酮醌课件.ppt(1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023/3/15第十章第十章醛醛酮酮醌醌n第一节醛酮n第二节醌32023/3/15第一节第一节醛醛酮酮(一)醛和酮的命名(一)醛和酮的命名(二)醛和酮的结构(二)醛和酮的结构(三)醛和酮的制法(三)醛和酮的制法(四)醛和酮的物理性质(四)醛和酮的物理性质(五)醛和酮的化学性质(五)醛和酮的化学性质(六)(六),-不饱和醛、酮的特性不饱和醛、酮的特性42023/3/15分类分类:根据烃基的不同,可将醛、酮分为:脂肪族醛、酮,芳香族醛、酮;饱和醛、酮,不饱和醛、酮;根据醛、酮分子中羰基的个数,可分为:一元醛、酮,二元醛、酮等;根据酮羰基所连的两个烃基是否相同,分为:单酮,混酮。52023/3/
2、15(一)醛和酮的命名(一)醛和酮的命名(1)普通命名法)普通命名法(2)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62023/3/15(一)醛和酮的命名(一)醛和酮的命名(1)普通命名法)普通命名法(2)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72023/3/15(一)醛和酮的命名(一)醛和酮的命名(1)普通命名法)普通命名法(2)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82023/3/15(一)醛和酮的命名(一)醛和酮的命名醛、酮的命名与醇相似。(1)普通命名法普通命名法醛的命名时,醛羰基编号为1。酮的普通命名法是按照羰基所连接的两个烃基命名,小烃基在前,芳香烃基在前。92023/3/15(2)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编
3、号时从靠近羰基的链端开始。102023/3/15(二)醛和酮的结构(二)醛和酮的结构112023/3/15(三)醛和酮的制法(三)醛和酮的制法(1)醇的氧化或脱氢)醇的氧化或脱氢(2)芳环上的酰基化)芳环上的酰基化122023/3/15(三)醛和酮的制法(三)醛和酮的制法(1)醇的氧化或脱氢)醇的氧化或脱氢(2)芳环上的酰基化)芳环上的酰基化132023/3/15(三)醛和酮的制法(三)醛和酮的制法(1)醇的氧化或脱氢)醇的氧化或脱氢142023/3/15(三)醛和酮的制法(三)醛和酮的制法(1)醇的氧化或脱氢)醇的氧化或脱氢152023/3/15脱氢:162023/3/15(2)芳环上的酰基
4、化)芳环上的酰基化172023/3/15(3)烃类氧化)烃类氧化芳环上的甲基可以被氧化成醛基,生成芳醛。例如:(4)炔烃水合()炔烃水合(P64)182023/3/15(3)烃类氧化)烃类氧化芳环上的甲基可以被氧化成醛基,生成芳醛。例如:(4)炔烃水合()炔烃水合(P64)192023/3/15(四)醛和酮的物理性质(四)醛和酮的物理性质物态:CH2O为气体;C2C12醛、酮为液体;C13以上醛、酮为固体。沸点:与分子量相近的醇、醚、烃相比,有b.p:醇醛、酮醚烃:醇醛、酮醚烃。原因:a.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醛、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b.醛、酮的偶极矩大于醚、烃的偶极矩:溶解度:与醇相似。低
5、级醛、酮可溶于水;高级醛、酮不溶于水。因为醇、醛、酮都可与水形成氢键:202023/3/15(五)醛和酮的化学性质(五)醛和酮的化学性质(1)羰基的亲核加成)羰基的亲核加成(甲)与氢氰加成(甲)与氢氰加成(乙)与亚硫酸氢钠加成(乙)与亚硫酸氢钠加成(丙)与醇加成(丙)与醇加成(丁)与金属有机试剂加成(丁)与金属有机试剂加成(戊)与氨的衍生物加成缩合(戊)与氨的衍生物加成缩合(2)-氢原子的反应氢原子的反应(甲)卤化反应(甲)卤化反应(乙)缩合反应(乙)缩合反应(3)氧化和还原)氧化和还原(甲甲)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乙乙)还原反应还原反应212023/3/15(五)醛和酮的化学性质(五)醛和酮的化
6、学性质(1)羰基的亲核加成)羰基的亲核加成(甲)与氢氰加成(甲)与氢氰加成(乙)与亚硫酸氢钠加成(乙)与亚硫酸氢钠加成(丙)与醇加成(丙)与醇加成(丁)与金属有机试剂加成(丁)与金属有机试剂加成(戊)与氨的衍生物加成缩合(戊)与氨的衍生物加成缩合(2)-氢原子的反应氢原子的反应(甲)卤化反应(甲)卤化反应(乙)缩合反应(乙)缩合反应(3)氧化和还原)氧化和还原(甲甲)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乙乙)还原反应还原反应222023/3/15(五)醛和酮的化学性质(五)醛和酮的化学性质(1)羰基的亲核加成)羰基的亲核加成从从的结构考虑:的结构考虑:a.有双键,可以加成;有双键,可以加成;b.稳定性稳定性所以
7、亲核试剂首先进攻所以亲核试剂首先进攻C!即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其通式为:!即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其通式为:232023/3/15(甲)与氢氰酸加成(甲)与氢氰酸加成反应式:反应式:实验证明:实验证明:OH加速与加速与HCN的的反应,反应,H减慢反应。减慢反应。Why?242023/3/15(甲)与氢氰酸加成(甲)与氢氰酸加成反应式:反应式:实验证明:实验证明:OH加速与加速与HCN的的反应,反应,H减慢反应。减慢反应。Why?252023/3/15 以上实验事实说明:以上实验事实说明:HCN与醛、酮的加成是分步进行与醛、酮的加成是分步进行的,首先由的,首先由CN(亲核试剂)首先进攻,也就是说(亲核
8、试剂)首先进攻,也就是说HCN与醛、酮的加成是亲核加成。即:与醛、酮的加成是亲核加成。即:加加H+,抑制,抑制HCN的电离,使的电离,使CN-。加加OH-,抑制了,抑制了NaCN的电离的电离262023/3/15反应活性:反应活性:HCHOCH3CHOArCHOCH3COCH3CH3CORRCORArCOAr醛的活性大于酮;脂肪族醛、酮醛的活性大于酮;脂肪族醛、酮活性活性大于芳香族醛、酮。大于芳香族醛、酮。p-NO2-C6H4-CHOArCHOp-CH3-C6H4-CHO例外:例外:C6H5COCH3(CH3)3C-CO-C(CH3)3(后者的空间障碍特别大。后者的空间障碍特别大。)反应范围:
9、反应范围:HCN能和所有的醛、脂肪族甲基酮、八个碳以下的环酮能和所有的醛、脂肪族甲基酮、八个碳以下的环酮进行加成反应。进行加成反应。272023/3/15水解、酯化、水解、酯化、脱水同时进行脱水同时进行用途、意义用途、意义:制备-羟基酸、多一个碳的羧酸。282023/3/15水解、酯化、水解、酯化、脱水同时进行脱水同时进行用途、意义用途、意义:制备-羟基酸、多一个碳的羧酸。292023/3/15(乙)与亚硫酸氢钠加成(乙)与亚硫酸氢钠加成反应范围:反应范围:亚硫酸氢钠能和亚硫酸氢钠能和所有的醛、脂肪族甲基酮、八个碳以下所有的醛、脂肪族甲基酮、八个碳以下的环酮进行反应。的环酮进行反应。反应活性:
10、反应活性:似与似与HCN的加成。(醛的加成。(醛酮、脂肪族酮、脂肪族芳香族)芳香族)302023/3/15(乙)与亚硫酸氢钠加成(乙)与亚硫酸氢钠加成反应范围:反应范围:亚硫酸氢钠能和亚硫酸氢钠能和所有的醛、脂肪族甲基酮、八个碳以下所有的醛、脂肪族甲基酮、八个碳以下的环酮进行反应。的环酮进行反应。反应活性:反应活性:似与似与HCN的加成。(醛的加成。(醛酮、脂肪族酮、脂肪族芳香族)芳香族)312023/3/15用途:用途:A.鉴别醛酮鉴别醛酮:例:B.分离提纯醛酮分离提纯醛酮:在酸或碱的浓度较大时,平衡反应朝着加成产物分解在酸或碱的浓度较大时,平衡反应朝着加成产物分解为原来的醛、酮的方向进行:
11、为原来的醛、酮的方向进行:遇酸或碱 分解322023/3/15332023/3/15(丙)与醇加成(丙)与醇加成醛加醇容易,但酮加醇困难醛加醇容易,但酮加醇困难。反应式:反应式:反应机理:反应机理:342023/3/15 缩醛具有双醚结构,对碱和氧化剂稳定,但遇酸迅速水解缩醛具有双醚结构,对碱和氧化剂稳定,但遇酸迅速水解为原来的醛和醇:为原来的醛和醇:所以,制备缩醛时必须用干燥的所以,制备缩醛时必须用干燥的HCl气体,体系中不能含水。气体,体系中不能含水。352023/3/15 缩醛具有双醚结构,对碱和氧化剂稳定,但遇酸迅速水解缩醛具有双醚结构,对碱和氧化剂稳定,但遇酸迅速水解为原来的醛和醇:
12、为原来的醛和醇:所以,制备缩醛时必须用干燥的所以,制备缩醛时必须用干燥的HCl气体,体系中不能含水。气体,体系中不能含水。362023/3/15 缩醛具有双醚结构,对碱和氧化剂稳定,但遇酸迅速水解缩醛具有双醚结构,对碱和氧化剂稳定,但遇酸迅速水解为原来的醛和醇:为原来的醛和醇:所以,制备缩醛时必须用干燥的所以,制备缩醛时必须用干燥的HCl气体,体系中不能含水。气体,体系中不能含水。372023/3/15醛可与一元醇或二元醇生成缩醛或环状缩醛醛可与一元醇或二元醇生成缩醛或环状缩醛:酮只能与二元醇生成环状缩酮(因为五元、六元环有酮只能与二元醇生成环状缩酮(因为五元、六元环有特殊稳定性)特殊稳定性)
13、:382023/3/15用途:保护醛基保护醛基:392023/3/15(不断除水)402023/3/15缩酮在稀酸中水解,生成原来的醇和酮。缩酮在稀酸中水解,生成原来的醇和酮。缩醛、缩酮对碱、氧化剂稳定。缩醛、缩酮对碱、氧化剂稳定。保护羰基:保护羰基:思考412023/3/15(丁)与金属有机试剂加成(丁)与金属有机试剂加成RMgX与甲醛反应,水解后得到与甲醛反应,水解后得到1醇;醇;RMgX与其他醛反应,水解后得到与其他醛反应,水解后得到2醇;醇;RMgX与酮反应,水解后得到与酮反应,水解后得到3醇。醇。A加RMgX 用途:制1、2、3醇。例:422023/3/15(丁)与金属有机试剂加成(
14、丁)与金属有机试剂加成RMgX与甲醛反应,水解后得到与甲醛反应,水解后得到1醇;醇;RMgX与其他醛反应,水解后得到与其他醛反应,水解后得到2醇;醇;RMgX与酮反应,水解后得到与酮反应,水解后得到3醇。醇。A加RMgX 用途:制1、2、3醇。例:432023/3/15(丁)与金属有机试剂加成(丁)与金属有机试剂加成RMgX与甲醛反应,水解后得到与甲醛反应,水解后得到1醇;醇;RMgX与其他醛反应,水解后得到与其他醛反应,水解后得到2醇;醇;RMgX与酮反应,水解后得到与酮反应,水解后得到3醇。醇。A加RMgX 用途:制1、2、3醇。例:442023/3/15同一种醇可用不同的格氏试剂与不同的
15、羰基化合物作用同一种醇可用不同的格氏试剂与不同的羰基化合物作用生成。可根据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选择合适的原料。生成。可根据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选择合适的原料。例:用格氏反应制备例:用格氏反应制备3-甲基甲基-2-丁醇丁醇 方法方法b:由于乙醛及由于乙醛及2-溴丙烷都很容易得到,故方法溴丙烷都很容易得到,故方法a较为合理。较为合理。方法方法a:452023/3/15有机锂的亲核性和碱性均比格氏试剂强。例如下列反应有机锂的亲核性和碱性均比格氏试剂强。例如下列反应格氏试剂不能发生,但格氏试剂不能发生,但有机锂可以有机锂可以:B.加有机锂加有机锂462023/3/15(戊)与氨的衍生物加成缩合(戊)与氨的衍生
16、物加成缩合所有的醛、酮都能与所有的醛、酮都能与NH3及其衍生物反应。但醛、酮与及其衍生物反应。但醛、酮与NH3反应的产物不稳定,而与反应的产物不稳定,而与NH3的衍生物反应的产物稳的衍生物反应的产物稳定。反应实际上为加成缩合反应:定。反应实际上为加成缩合反应:简单记忆方法:472023/3/15反应实例:反应实例:482023/3/15反应实例:反应实例:492023/3/15502023/3/15512023/3/15醛酮类化合物的定性检验:522023/3/15作业(P249-):10-1(1)、(2)、(5)、(6)10-2(1)、(2)532023/3/15(2)-氢原子的反应氢原子的
17、反应的作用:的作用:a.亲核加成的场所;亲核加成的场所;b.使使-H酸性增加:酸性增加:在碱性条件下,在碱性条件下,-H更容易掉下来,所以更容易掉下来,所以-H的反应更的反应更容易在碱性介质中进行。容易在碱性介质中进行。542023/3/15(2)-氢原子的反应氢原子的反应的作用:的作用:a.亲核加成的场所;亲核加成的场所;b.使使-H酸性增加:酸性增加:在碱性条件下,在碱性条件下,-H更容易掉下来,所以更容易掉下来,所以-H的反应更的反应更容易在碱性介质中进行。容易在碱性介质中进行。552023/3/15(甲)(甲)酮型烯醇型互变异构酮型烯醇型互变异构羰基吸电子诱导效应的一个直接结果是-C-
18、H键可能电离,而形成的碳负离子与羰基组成p-共轭体系,有一定的稳定性,如下式所示:因此,醛、酮具有酸性。虽然与醇、酚比较,醛、酮的酸性弱得多,但与炔烃比较则强的多。562023/3/15 在上述的电离可逆平衡中,离解出来的 可以重新与-C结合得到醛或酮,也可以与羰基氧结合,得烯醇。即:化合物不同结构之间的这种相互转化,叫做互变异构(tautomerism)。572023/3/15 在上述的电离可逆平衡中,离解出来的 可以重新与-C结合得到醛或酮,也可以与羰基氧结合,得烯醇。即:化合物不同结构之间的这种相互转化,叫做互变异构(tautomerism)。582023/3/15(乙)卤化反应(乙)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暨南大学 有机 无机化学 第十 醛酮醌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