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好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我给大家共享的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1 一、基本说明 1、本教学设计参加人员基本信息作者 2、教学内容 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化出版社 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 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 4)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实力;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洁的自然现象。 情
2、感、看法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育实践实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学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物体温度上升时汲取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学问。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动身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试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实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改变、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
3、容的学问来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驾驭探究的程序,基本驾驭了限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纳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建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 主要采纳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限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 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建性,引导学生独立找寻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激励学生对课本供应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在探究中
4、受到科学看法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胜利的愉悦。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当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多媒体展示:燥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吵,甲主见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漫步更凉快,你认为谁的看法对? 学生思索、猜想、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究竟哪种观点对呢 ?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 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 推动新课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5、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试验之一,设计和试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须要留意刚好指导和帮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视察到相应的试验现象,得到较好的试验结果。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详细说明。 (1)提出问题 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详细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老师可以予以引导:假如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上升的温度也相等,明显,它们汲取的热量必定相等。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上升的温度相等时,它们汲取的热量也相等吗? 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上升的温度相等
6、、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试验技术条件予以限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试验供应了基础。 (2)制定安排与设计试验 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须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上升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汲取热量的多少。这仅仅是一个试验安排而已,还要详细设计怎样 实现这些要求。详细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 量;上升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汲取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推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平安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另外,装水和砂子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通过视察水和砂子上升同样
7、温度汲取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此外,砂子须要不停搅拌,否则会受热不匀称。试验中也可选用水和煤油(或酒精、色拉油)对比进行探讨,可以省去搅拌的麻烦。 但煤油、酒精和色拉油均属易燃品 ,试验时肯定要留意平安。由此看来,本试验对学生来说是有肯定难度的。 记录试验数据的表格可以干脆采纳教材上的,也可依据须要自行设计。不管采纳哪种,老师都应引导学生弄清表格中各行各列表示的含义,包括其中的单位等,这是以后阅读、运用和设计表格必备的学问。 试验的步骤要让学生自己设计,以熬炼他们设计试验和语言表达的实力。兹举一例,仅供参考:根据图16.3-1和图16.3-2所示,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
8、杯、温度计等组装两套器材;用天平分别称取100 g水和砂子,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记录水和 砂子起先时的温度;同时对水和砂子加热,记录在加热1 min、2 min、3 min时水和砂子各自上升的温度。 本试验的操作具有肯定难度,须要同组学生相互协作,对试验结果不要过于追求完备,只要能得出定性结论即可。 (3)分析与论证 学生试验取得数据后,老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质量相同的水和砂子,上升相同温度时,加热的时间长短是否相同?这说明白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描述结论时,初学的学生不肯定能做到简洁而精确,只要能大致地将问题表达清晰,就应当予以确定和激励。但老师肯定要规范描述到“在质量相等、上升
9、的温度相同的状况下,不同物质汲取的热量不相等,水汲取的热量比砂子汲取的热量多”。 二)比热容 比热容的定义可以干脆给出,但老师要引领学生解析其中的关键词及其含义。如为什么要限定“单位质量”“温度上升1 ”,这是因为比热容是以热量来定义的,而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上升的温度都有关。比热容是初中物理出现的一个由两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物理概念,老师对概念的表述与单位的教学都要充分估计学生认知的困难,把铺垫和引导做得细一些。 对于比热容的单位,要结合阅读数据表“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明确其含义。因为热量计算公式课标没有要求,教学不必要补充传统教材中的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不引入相关计算,而是把重点放在理解比热
10、容的物理意义上。 通过阅读数据表,要求学生知道水的比热容,会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说明有关现象。这里可以设计学生探讨沟通活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常用热水来取暖?汽车中为什么用水来做冷却剂?这些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具有肯定难度的。为了突破难点,老师应先让学生充分思索沟通,然后汇报辨析,老师梳理总结。对于水的比热容较大,老师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其两方面的含义:质量相同、上升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汲取的热量多,所以用来作发动机的冷却剂;质量相同、降低的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季常用热水来取暖。 三)热量的计算 展示问题1:1 kg水温度上升1 汲取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很
11、简单即可得出:汲取的热量Q1=4.2103 J。 展示问题2:2 kg水温度上升1 汲取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探讨得出:汲取的热量Q2=24.2103 J=8.4103 J。 展示问题3:2 kg水温度上升50 汲取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探讨得出:汲取的热量Q3=508.4103 J=4.2105 J。 展示问题4:物质汲取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改变、比热容成什么关系? 学生探讨得出:物体汲取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上升的温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Q吸=cm(t-t0)。 学生自己推导得出:物体放出热量计算公式:Q放=cm(t0-t)。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一个完整的探
12、究应包括哪些过程。 2.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及物理意义。 3.Q吸=cm(t-t0)。 4.Q放=cm(t0-t)。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实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试验和操作试验的实力。 3。知道试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运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真实精确地记录试验数据,体会科学的
13、精神和看法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 2。在体验用简洁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育学生擅长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推断和弹力方向的推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试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推断及弹力方向的推断。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探讨、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打算 弹簧、钩码、泡沫塑料块、粉笔、烧瓶(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伊辛巴耶娃撑杆跳破世界纪录及运动员跳水的视频。 撑杆跳高运动员要运用撑杆,跳水时要运用跳板,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目
14、的吗?由此引入新课 师:那么,这又是个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弹力的有关学问。 新课教学 试验演示 演示试验1:弹簧挂上钩码后伸长。 演示试验2: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 演示试验3:粉笔用力被折断。 学生视察思索什么是形变 给出形变的定义物体形态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简单视察到,假如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 生1:没有。 生2: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视察不出来。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3 1、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
15、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学问的学习爱好,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学习者的分析 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学问和生活阅历,接触很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3、教具与学具 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 教学流程图 设计内容 设计意图 活动层面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
16、)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白什么问题? 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索) 老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留意,启发学生思索,并干脆切入学习主题。 认知层面 想想议议学物理 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1、引导回顾速度的学问。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学生供应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 物体 所做的功 所用时间 A 1000J 5S B 1000J 10S C 4000J 1min D 6000J 1m
17、in 3、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学问的相识。 4、想想议议: 投影演示插图孙女与爷爷上楼,让学生分析比较谁的功率大。 5、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便利精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 6、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 例:过去我们学习电功率,说说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W,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 7、巩固提高: 提问: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 老师启发: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同理,要比较物体做功的
18、快慢可采纳什么方法? 学生在小组探讨的基础上进行回答,由他人(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适当补充, 再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时间短的做功快;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 学生探讨过程。 老师点拔:在图中不知爷孙俩的体重和他们爬楼的时间,能否确定他们的功率的大小。 老师引导:用一个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概念(电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是否可行?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相识功率的相关单位及计算公式。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作适当的讲评,加深
19、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老师先引导学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这对学生巩固前后学问均有所帮助。 温故而知新,对后面的学习将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 用类比法 学生通过探讨,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有慢之分,进一步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物体做功的快慢有进一步的相识。 学生的答案可能两方面都具有,假如老师在学生的探讨中逐步启发,加选先进的起重机,学生就会在前面探讨的基础上深刻领悟物体做功确有快慢之分。 学生的探讨也会出现分歧,老师就在学生的分歧中导入功率的概念,按部就班,恰到好处。 设疑,引出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比较两物体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干脆比较)。 通过实例讲授,让学生自然知
20、道功率的概念。 加深学生对功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个详细的概念,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么。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驾驭功率的相关学问,包括公式的运用。 学问的运用与迁移 三、通过例题训练,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加强学问的运用实力。 1、 想想议议: 物理学或者生活中,还有那些场合须要表示一个物理量改变快慢的? 2、例题:体重为900N的爷爷与体重为300N的小孙子实行登楼活动,楼高三层共10米。若: (1)爷、孙两人同时从一楼起步,半分钟后同时到达三楼; (2)爷爷年纪大、身体较重,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2倍; (3)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
21、的时间是孙子的3倍。 以上三种状况下,谁做功多?谁做功少?谁用的时间多?谁用的时间少?谁做功快?谁做功慢? 3、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例题,动手做一做。 老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说出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频率(振动),拓展学问。 引导学生回到前面所举的例子,通过探讨及训练,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学生边边思索,边动手进行计算解答。老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投影,可进行全班探讨,加深理解。 学生自己进行阅读、解答,老师在课室巡察,给有学习困难的学适当的帮助。学生解答完后,老师再用解题示范,强调解题的方法和习惯。 对各种改变率,增长率的相识,让学生拓展学问 使学生加深对做功快慢的理解及加强学
22、生对功率学问的应用实力 练习功和功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相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小结 四、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有哪些收获? 学生先自己总结归纳,老师引导个别代表回答并作适当的讲解。 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老师也能借此机会发觉学生学习的问题,并获得教学效果的即时反馈。 点评 功率的教学一个难点,以往的教学过程按教科书的思路进行授课,课堂显得枯燥,学生学习热忱不高。本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熟识的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留意和思索,再以想想议议学生小组探讨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相识和功率的学问,最终让学
23、生用所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现到学致用的乐趣。本人教学实践证明,这节课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4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苏埠镇戚桥学校 刘宝周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七 磁生电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目标】 l 学问与技能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动身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什么是沟通电;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沟通电的频率,区分沟通电和直流电 l 过程与方法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联系;视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 l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相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究自然奥密的科学方法;相识
24、任何创建独创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初步具有创建独创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磁生电的条件 【教学难点】 1 尝试动手设计试验,并由试验结果概括物理规律 【教 具】 铁架台、细线、矩形线圈、蹄形磁铁、检流表、导线、开关、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神奇地):今日,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大大的明星。想相识他吗?下面请大明星出场! 课件展示:五色闪光灯闪耀,屏幕渐黑后渐渐亮起,一人出现在舞台中心,镜头拉近,出现法拉第像。 师(缺憾地):由于大明星生活的年头离我们太远了,他本人不能亲自到场和大家见面,我只能请来了他的一幅画像。大家可别小瞧他!下面让你感
25、受一下他的宏大。 课件展示:电的应用实例。同时 师(富有激情地):是什么让漆黑的夜晚变得五彩缤纷,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是什么让我们的出行如此便利快捷,是什么让工厂的机器转个不停,这全部的一切都源于这位大明星的一个重大的发觉!这位大明星就是 课件展示:法拉第简介。 师:这节课我们沿着这位大明星的踪迹来探寻先哲的才智之旅。 新课教学 课件展示(并板书)课题:七 磁生电 2 师(打趣地):磁能生电?那么同学们回家后多买些磁铁放在家中,以后就不用交电费了。 师:开个玩笑。下面,我们利用手边打算的器材,跟随我来探究磁怎样才能生出电来。 师:首先,我们依据前面我们学习过的电学学问来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26、。 课件展示(依次): 问题1:在试验中,电路应当是断开的还是闭合的? 问题2:如何知道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 问题3:如何知道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否变更? 师引导学生回答。 答问题1: 生:电路闭合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必要条件,因此试验中电路必需是闭合的。 答问题2: 生:电路中有电流时,电灯可以发光,电流表会有示数等。 师(补充):由于这个试验中产生的电流特别微弱,一般的小灯泡根本不会发光,一般的电流表的指针也不会偏转,所以我们要用更灵敏的检流表检测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 答问题3: 依据检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否变更,假如其次次试验中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第一次相反,说明其次次产生的电流方向与第
27、一次不同。 师:下面,请大家按图示试验装置图组装试验装置。 3 课件展示:电磁感应试验装置图。 师:试验装置组装完毕后,我们根据试验提示分步进行试验探究。 课件展示:第一步:导线在磁场中是静止时还是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 第一步完成后,师生沟通总结:导线只在磁场中运动了电路中才会产生电流。 课件展示:其次步:是不是只要导线运动,电路中就肯定产生电流?若不是,请留意导线的运动方向。 其次步完成后,师生沟通总结:导线在磁场中只有沿着肯定的方向运动电路中才会产生电流。 师:假如我们把磁感线比作细木棒,把导线比作一把小刀,请视察大屏幕上的动画,回想使能够使电路产生电流的导线运动方向与哪把小刀的动作类
28、似? 课件展示:三幅动画:(1)小刀锯磨细木棒;(2)小刀剐削细木棒;(3)小刀切割细木棒。 生:切割。 师:只有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才能产生电流,假如导线作锯磨或者剐削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是不能产生电流的。 课件展示:第三步:保持磁场方向不变更,比较让导线水平向右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和水平向左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是否相同。 第三步完成后,师生沟通总结: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在磁 4 场方向肯定时,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与原来相反时,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课件展示:第四步:保持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不变,把蹄形磁铁的N、S极上下对调,比较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是
29、否相同。 第四步完成后,师生沟通总结: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在导线作切割磁感线方向不变时,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试验结束后,师生进行沟通总结:(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能够产生电流;(2)在磁场方向不变时,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在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不变时,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师: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是法拉第最早发觉的,他把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板书 1、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 法拉第) 2、闭合电路中产
30、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师: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是特别微弱的,但是它的发觉为后来发电机的独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板书: 3、发电机 1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5 展示手摇发电机模型。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发电机模型。发电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转子和定子。另外还有铜环和电刷。 板书:2基本组成:转子和定子、铜环、电刷 师:发电机的转子是用许多匝的铜线绕成的线圈,定子是具有很强磁性的永磁体,转子可以高速的转动,因此它可产生很大的电流。 老师请一名学生摇动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留意转速不要太快),提示其他
31、学生视察小灯泡的发光状况。 师:大家是否视察到小灯泡的发光状况与以前电路试验时小灯泡的发光状况有什么不同吗? 生:这个小灯泡在不停地闪耀。 师:小灯泡为什么会闪耀呢?请大家视察大屏幕上发电机模型工作过程中电流的改变状况。 课件演示:发电机模型工作过程中电流方向和强弱的改变 师:大家回想一下,这与干电池供应的电流有什么不同? 课件演示:干电池作电源的电路中电流的状况 师生沟通总结: 1干电池供应的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发生改变。 2发电机供应的电流方向和强弱在发生着周期性的改变。 师:把方向和强弱都不发生改变的电流叫做直流电;把方向和强弱发生周期性改变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沟通。 板书: 4、沟通
32、电:方向和强弱发生周期性改变的电流 6 师:我国工农业中所运用的都是沟通电,1s内发生50次周期性改变,因此我国所运用沟通电的频率是。 板书:50Hz 师:我们课堂上所演示的发电机,是最简洁的发电机,生产生活中实际运用的发电机要困难得多。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发电机图片 师:在实际运用中,为产生更强的电流,常用电磁铁代替永磁体,为了避开电刷与铜环之间由于接触不良产生电火花造成损坏,一般把线圈固定做成定子,而旋转磁极,这与我们课堂用的发电机模型的定子与转子是不同的。 课件展示: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图片 师:无论是哪一种发电形式,都要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动才
33、能产生电能。因此,从能量转化角度来说,电动机是把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生: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板书: 5、电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磁生电的条件是什么,电动机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另外我们通过试验探究也亲身体验了科学家独创创建的过程和方法,从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了任何创建独创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 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1、下图中的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它在磁场中按箭头方向运动时,在哪种状况下会产生感应电流? 2、发电机的主要结构是和,它把能转化为能。 3、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沟通电,频率是( )Hz,周期是 ( )s,电流在
34、每秒内产生的周期性改变的次数是 ( )次。 4、当你唱卡拉OK时,要用到话筒(麦克风)。话筒的种类许多,下图是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当你对着话筒说话或唱歌时,产生的声音使膜片 ,与膜片相连的线圈也跟着一起 ,线圈在磁场中的这种运动,能产生随着声音的改变而改变的 ,经放大后,通过扬声器还原成声音。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5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学员培训帐号:b1652827197410293810 学员姓名:黄龙 所在学校名称:新疆建设兵团农二师223团学校 培训所在班级名称:初中物理(1)班 一、基本信息 1)学科:物理 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 3)年级(册):九年级全一册 4)课题名称:重
35、力 5)课时数:1课时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目标: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缘由。 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方法与过程目标:经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爱好,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学问的意识。 2、学情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三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剧烈的新奇心,较强的视察实力。通过初二物理学习,已经具备肯定的试验探究实力以及多种物理探讨方法。初步了解冲突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实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并且具备了肯定的生活体验,如熟
36、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肯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试验探究,视察现象,逻辑推断,最终上升为理论相识。 3、教学过程: (一)教学打算阶段:1.课前依据本节课须要自制了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动画演示多媒体课件,在引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忱。2.须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 (二)整个教学过程 详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板块来完成: 第一板块:复习旧学问,引入新课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运用方法、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为学好本节新课做好必
37、要的学问打算。 然后,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试验。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说明:1.让学生通过试验先感受橡皮不会飞走是因为受到“引力”作用,拉进了学生跟所学学问的距离。2.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重力现象的体验,因此他们对多媒体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识的,知道重物的落地是由于重物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这样引入新课很自然,体现了物理学问是来源于生活的。】 其次板块:重力的概念及产生缘由。 引入新课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缘由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第三板块: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8、 利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完成这部分学问的教学。试验方法是: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称出质量为100克、200克、300克的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填入书中表格,然后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使学生自己“发觉”,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个定值为9.8牛/千克,由此得出G=mg这个计算重力大小的公式。 并将数据整理画出图像。(正比例函数图像) 此试验的关键是:要选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要正确运用弹簧测力计。 【说明:利用学生探究来完成这部分学问的教学,好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参加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二是再次练习运用弹簧测力计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动
39、手实力。】 第四板块:重力的方向 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实先做演示试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视察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视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并结合着斜面再一次演示,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觉”: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不是垂直向下的。 这个学问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重垂线,它是建筑工人砌墙时用来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的。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相识,在理解上有肯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要先易到学生视察图13.2-6,再让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当学生理解了这一现象后提问:如何用这个重垂线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须
40、要什么协助器材?这是学生最难理解的地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老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测量人体身高的方法,并通过一些动作适当提示,最终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基础上归纳:重垂线其实是应用了重力的方向,然后再解决水平问题。 想想议议:看图13.2-7思索地球上几个地方的苹果都可以向“下”落,但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下落的方向明显不同。那么,我们所说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可以得出从地球以外看,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说明:这一部分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化的方法。重垂线、水平仪是重力方向的重要应用,对它们的学习,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第
41、五板块: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这个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物理模型,可以先做一个小试验(找刻度尺的重心),然后告知学生,刻度尺上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做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态有关,而且还跟材料是否匀称有关。向学生出示圆形薄板等质地匀称、外形规则的物体,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演示),并在黑板上画出这两种形态的物体图形,标出重心位置,作出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便对重心的概念有了一个详细的感知,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点上;利用这个重心的平衡特点,还能找出材料不匀称或形态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说明:利用试验帮助学生建立了“重心”这个较
42、难理解的物理模型,并应用于实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效果检测: 第六板块:效果检测 1.作出质量为100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图示。 2.完成课后练习 第七板块:布置家庭作业 三、结合国培课程研修对本节课设计与改进的教学反思(300-600字) 通过国培课程研修对重力一课教学设计改进有如下的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学法指导,改进了老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视察思索、动手试验,初步驾驭探讨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引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该设计对学情进行了分析,对于初三学生刚接触到力,对利用力的学问来探讨
43、常见力,所以本节课依据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按部就班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多大程度的了解,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学问所必需驾驭的学问技能?驾驭的程度如何?哪些物理学问的教学可以联系到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哪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须要创设哪些现实情境和试验场景让学生加深理解?哪些物理学问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须要老师加以点拨引导? 留意新旧学问的整合,可以提高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实力。 3.在试验探究注意教学活动中如何将师生合作、小组合作与个人自学、独立思索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如何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思索、学会表达、学会沟通与合作、学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与建议,熬炼了学生的动手试验实力,提高了综合思维实力。 课例研修心得 我有幸参与了“国培安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老师远程培训,感觉收获颇多!我非常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在培训中我倾听了专家们的精彩讲座,领会了他们先进的教化理论;下面就本次学习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 对初中物理课例探讨的相识,课例是一节节详细的课,而课例探讨是要弄清晰一节为什么这样上而不那样上;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材方案才能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课堂探讨活动如何组织才有效?各种类型的课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特征的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