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孔子的政治思想.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一章孔子的政治思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孔子的政治思想.ppt(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赵萍丽第一章第一章 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内容内容一、历史背景一、历史背景二、孔子生平二、孔子生平三、从周与正名三、从周与正名四、仁四、仁五、德礼政刑五、德礼政刑六、君子六、君子v 春秋本是鲁国史官的流水账式的记录的总名,大约因为它每年必标明四时,所以简称春秋。因此,春秋的字面意思就是历史,也泛指岁月和光阴。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
2、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另说是前403年),基本上是东周(前770年开始)的前半期。“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名称的由来时期名称的由来v 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就可以称霸,先后出现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5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一、历史背景一、历史背景 封建社会崩溃,社会组织变迁迅速。春秋末叶,由封建天下转入专治天下过渡之时期,周礼已废而未泯,阶级方坏而犹著。当时孔子所在的鲁国公族已经势微,鲁国政权已经移入大夫、陪臣之手。
3、v 具有土地人民和军队的氏室和公室虽有尊卑之殊,事实上每成为对峙的势力。强横的氏室俨然一个自主的国。原则上国君的特权在(1)代表全国主祭;(2)受国内各氏室的贡赋;(3)出征时指挥全国的军队;(4)予夺封爵和任免朝廷的官吏。但至迟入东周后,在多数的国家如齐、鲁、晋、宋、卫、郑等,后面的两种权柄已经渐渐落入了强大的氏室,甚至国君的废立也由大夫操纵。二、孔子生平二、孔子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生于鲁襄公22年(公元前551年),死于鲁哀公16年(公元前479年),终年72岁。1.鲁国的特色:“周礼”“周乐”尽在鲁矣 公元前540年,晋韩宣子来访问鲁国,看到鲁太史所藏的典籍,便说:“
4、周礼尽在鲁矣!”更早以前,吴国的公子季札游历各个诸侯国,到了鲁国,他特别请求听奏各种“周乐”。可见,“周乐”也“尽在鲁矣”。2.孔子的先世与孔子的人格 孔子的先世是商代的王室。其祖先弗父何是宋朝第四代国君宋湣公的长子,后为卿;弗父何曾孙正考父,辅佐宋国三代国君,皆为上卿;正考父生孔父嘉,因获赐族之典,从而有了孔氏,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代祖,是宋穆公时的大司马,宋殇公时的顾命大臣,被华父督所杀;孔父嘉曾孙孔防叔因为害怕华氏威逼,就跑到了鲁国,有一个公卿之家转成为一个士族之家;孔防叔的孙子是叔梁纥,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孔子好学不倦且多才多艺。3.孔子与其时世 教育是孔子心爱的职业,政治是他的抱负,淑
5、世是他的理想。孔子所生活的时代,旧秩序的破坏不仅表现在政治方面,诸侯国之间的长期混战除了摧毁无数的财产和生命之外,还摧毁了许多人类美好的迷梦。它证明了人们最可靠的靠山还是自己。4.孔子与政治 鲁(昭公)齐(景公)鲁(定公,时任三年的司寇,主持了夹谷会盟、堕三都)卫(灵公)宋、陈和楚新得的蔡卫鲁5.孔子与教育 孔子首倡:“有教无类”,把教育普及于平民;孔子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他的门人成为当时至少是鲁国人才的总汇;孔子首先把技艺教育和人格教育合为一体。孔子传授的技艺,不外当时贵族公子所学的诗书礼乐。6.孔子晚年 晚年的孔子,已经俨然是一个国老,公卿不时要向他请教,馈遗,他也有资格过问国政,而他的日常
6、生活也比较富足,称得上一个退休了的司寇。三、从周与正名三、从周与正名 1.从周:孔子政治思想的起点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中庸第二十八章)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第三)孔子是殷商的遗民,为何却要从周呢?理由有四:1.殷商的文化,可能比较浅显,其制度必尚质朴,与儒家的理想 不合。2.即使殷商文化颇高,周因殷礼,则孔子从周,只是间接采用殷礼,并非兼采两种不同的制度而进行的调和。况且殷商亡国已经六百多年了,遗民也逐渐被同化了。而周礼又尽在鲁,孔子
7、醉心周礼,也是自然的事情。3.孔子于殷之礼俗,取舍从违不一,然其所从者似乎都是个人与社会生活之末节,与政治无直接之重要关系。4.孔子虽自知其为殷人,而身既仕鲁,已承认周朝的政权。况且,周因袭殷礼,郁郁乎文。2.正名:孔子实现从周思想的具体主张 所谓正名,即按照盛周封建天下之制度而调整君臣上下彼此的权利与义务。孔子认为,周朝封建政治与宗法社会的崩坏,推究其因,不得不归咎于周礼的废弃。所以他一生的言行都致力于“尊周室,敬主君,折贵族之奢僭,抑臣下之篡窃。责人不贷,律己亦严”。子路问为政之先,孔子答“必也正名”,齐景公问政,孔子又告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君臣父子各依其在社会中之名位而尽其所
8、应尽之事,用其所当用之物,则秩序井然,而后百废可举,万民相安。若觚已不觚,则国将不国。正名必藉具体制度以为标准,孔子所依据的标准,就是盛周的制度。就狭义政制而言,则为文武之方策;就广义之制度言,则为周礼。可见,孔子所谓礼者,不只限于冠婚丧祭,仪文节式等细枝末节的东西。所谓礼,即社会的全部制度,“克己复礼”则“天下归仁”矣。孔子正名的政治主张如果得以实行,那么政在大夫者会归还于公室,国君征伐者会听命于天王。如此一来,春秋乱世就会回到太平盛世。如此一来就不会有战国时代,也就不会有秦始皇统一六国了。v“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v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孔子 政治思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