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ppt(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发展理论与实践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创新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创新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创新n(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n(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n(三)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n(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一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 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基本内涵
2、基本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殷实。基本特征 (1)(1)发展水平高发展水平高 (2)(2)内容更全面内容更全面 (3)(3)发展更均衡发展更均衡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新要求 奋斗目标:奋斗目标:(1)(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
3、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力争比二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年力争比二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实尊重和保障。(3)(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
4、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4)(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新要求:新要求:(1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 公平正义。公平正义。(3 3)加强文化建
5、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 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二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1.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及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及特征 (1 1)基本内涵:)基本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社力、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
6、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稳定有序的社会。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稳定有序的社会。n(2)基本特征:n 民主法治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n 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n 诚信友爱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n 充满活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n 安定有序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
7、,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n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和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和主要措施要措施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1)(1)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2)(2)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3)(3)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4)(4)坚持民主法制坚持民主法制(5)(5)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6)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n主要措施:(1)(1)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8、。(2)(2)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3)(3)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 道德基础。道德基础。(4)(4)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5)(5)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三三)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 1.1.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 (1)(1)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高效率利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用的方式进行生产、
9、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根本特征的社会。(2)(2)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2.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措施措施(1)(1)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2)(2)健全环境监管及考核体制健全环境监管及考核体制(3)(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4)(4)鼓励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鼓励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5)(5)加强宣传教育,增强
10、环保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四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设,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发展目标。展目标。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 (1)(1)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
11、2)(2)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3)(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4)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 (5)(5)努力培养新型农民努力培养新型农民 (6)(6)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1)(1)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 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2)(2)坚持城乡统筹,加大反哺支持力度。坚持城乡统筹,加大反哺支持力度。(3)(3)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让农民受益。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让农民受益。(4)(4)坚持深化
12、改革,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体制机制。(5)(5)坚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分类指导。坚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分类指导。(6)(6)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的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的进程程(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的主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内容(三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价值取向 1.1.以经济建设推动社会体制改革(以经济建设推动社会体制改革(1978-20021978-
13、2002)这一阶段也就是从这一阶段也就是从1978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召开到2002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改革开放和现年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以经济代化建设时期,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推动社会改革,以发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推动社会改革,以发展经济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故将这一时期展经济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故将这一时期称之为以经济建设推动社会改革的阶段。称之为以经济建设推动社会改革的阶段。(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的进程的进程2.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以
14、人为本全面推进社会体制改革(2002-至今至今)n这一阶段也就是从这一阶段也就是从2002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至今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至今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一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在的科学发展观这一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社会改革得以全面推进,故这一方针指导下,社会改革得以全面推进,故称之为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社会改革的阶段。称之为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社会改革的阶段。(二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革
15、的主要内容n n 1.社会结构体制改革n 2.社会管理体制改革n 3.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三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价值取向值取向1.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2.更加注重改善民生 3.更加注重社会和谐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一)(一)贫富差距问题贫富差距问题(二)(二)人口与就业的主要问题人口与就业的主要问题(三)(三)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四四)环境与生态问题环境与生态问题1.贫富差距拉大的现状 (1)城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城镇人均收入为17175元,农村地区为515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978年的2.571扩大到3.33比
16、1,绝对差额由1978年的209.8元扩大为12022元,达历史最高。(一)贫富差距问题一)贫富差距问题n(2)区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区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n 1999年,中国东部地区人均GDP为人民币10732元,西部地区为4302元。到了2005年,东部的人均GDP为22200元,西部为8970元。六年间,东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元扩大到13230元,增加了一倍多。n 据统计,2009年中国西部十二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四万亿元,约占中国GDP的17%;东部地区达到两兆元的省份就有三个,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3 3)行业之
17、间贫富差距拉大:行业之间贫富差距拉大:n 在我国,行业间的差距不断拉大主要表现为垄断行业和一般行业之间以及新兴行业和夕阳行业之间由于效益不同而导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n 以各行业的平均工资为例。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1978年,收入最高的行业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职工年平均工资为850元,年收入最低的行业是社会服务业,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92元,二者的绝对差额为458元,二者之比为2.17:1。据2009年福布斯中国财富排行榜统计,前400名富豪中,房地产商占154名;在前40名巨富中,房地产商占19名;在前10名超级富豪中,房地产商占5名。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中国财富的主要集
18、中地。n 1999 1999年收入最高的行业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年收入最高的行业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年平均工资为供应业,年平均工资为1403714037元;收入最低的行业是农元;收入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年平均工资为林牧渔业,年平均工资为51235123元。前者是后者的元。前者是后者的2.742.74倍,差距为倍,差距为89148914元。元。到到20062006年,收入最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年,收入最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件业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4422544225元;收入最低的农林牧元;收入最低的农林牧渔业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渔业职工的年平
19、均工资为1197011970元。前者是后者的元。前者是后者的3.693.69倍,差距扩大到倍,差距扩大到3225532255元。元。行业的收入极值比由行业的收入极值比由19991999年的年的2.742.74:1 1扩大到扩大到20062006年的年的3.693.69:1 1。二是各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位次发生。二是各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位次发生变化。变化。nn 据测算,我国目前亿万富翁有1000人,百万富翁有300万人,高收入阶层年总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人数不到总人口的1%。在最有钱的阶层中首推私营企业主,其次是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4)阶层贫富差距拉大)阶层贫富差距拉大(5 5)个体贫富差
20、距扩大)个体贫富差距扩大n20092009年全国城市居民收入最低的五分之年全国城市居民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人口只拥有全部收入的一人口只拥有全部收入的2.752.75,仅为,仅为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口所拥有收入的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口所拥有收入的4.64.6。各占总人口。各占总人口20%20%的最高和最低收的最高和最低收入两大群体,收入差距已达入两大群体,收入差距已达3333倍。倍。中国国家统计局去年六月的一次调查中国国家统计局去年六月的一次调查显示,占中国人口显示,占中国人口10%10%的最富有人群掌握的最富有人群掌握着国家着国家45%45%的财富,而占人口的财富,而占人口10%10%的最贫的最
21、贫困人口只拥有国家困人口只拥有国家1.4%1.4%的财富。的财富。2.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1 1)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城乡二元结构制约(2 2)政策倾斜影响)政策倾斜影响(3 3)市场法规不健全)市场法规不健全(4 4)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 3.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 (1 1)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 (2 2)完善相关政策,统筹区域发展)完善相关政策,统筹区域发展 (3 3)健全市场法制,规范市场行为)健全市场法制,规范市场行为 (4 4)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节收入分配
22、差距 (二)人口与就业的主要问题1.人口与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2.人口与就业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3.解决人口与就业问题的对策1.1.人口与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口与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 1)人口基数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人口基数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02000年第五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数为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数为129428129428万人(数据来源于万人(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网)。中国统计网)。20052005年末全国总人口为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130756万人万人,比比上年末增加上年末增加76876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 理论 实践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