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及分子复合材料.ppt
《纳米及分子复合材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及分子复合材料.ppt(1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四章 纳米复合材料 和分子复合材料 第十一章纳米及分子复合材料一、纳米粉体的合成1、纳米粉体的物理制备方法2、纳米粉体的的化学制备方法二、先进纳米增强剂的制备1、碳化硅纳米晶须2、碳纳米管3、纳米碳纤维三、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1、纳米-纳米复合材料2、纳米-微米复合材料四、聚合物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1、溶胶-凝胶(Sol-Gel)法2、层间插入法3、共混法4、原位聚合法5、分子的自组装和组装6、辐射合成法五、聚合物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六、应用前景展望 纳米复合材料是继单组分材料、复合材料和梯度功能料之后的第四代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出现先于概念的形成。早在上世纪7
2、0年代末,实际上就已出现了聚合物Si02纳米复合材料,只是人们还未认识到其特殊的性能与实际应用意义。纳米复合材料(Nanocomposes)是80年代初由Roy提出的,与单一相组成的纳米结晶材料和纳米相材料不同,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吉布斯固相至少在一个方向以纳米级(1100nm)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这些固相可以是非晶质、半晶质、晶质或者兼而有之,而且可以是无机、有机或二者都有。纳米相与其它相间通过化学(共价键、离子键)与物理(氢键等)作用在纳米水平上复合,即相分离尺寸不得超过纳米数量级。因而,它与具有较大微相尺寸的传统的复合材料在结构和性能上有明显的区别,近些年已成为聚合物化学和物理、物理化
3、学和材料科学等多门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受到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的重视。一、纳米粉体的合成1、纳米粉体的物理制备方法2、纳米粉体的的化学制备方法1)惰性气体冷凝法 将装有待蒸发物质的容器抽至10-6 Pa高真空后,充入惰性气体,然后加热蒸发源,使物质蒸发成雾状原子,随惰性气体冷凝到冷凝器上,将聚集的纳米尺度的粒子收集,即得到纳米粉体。如采用多个蒸发源,可制备复合粉体或化合物粉体。颗粒尺寸可通过蒸发速率和凝集气的压力来进行调控。这种方法是制备清洁界面纳米粉的主要方法之一。1、纳米粉体的物理制备方法2)高能机械球磨法 高能机械球磨是一个颗粒循环剪切形变的过程。在球磨过程中,大晶粒内部不断产生晶格缺陷,致
4、使颗粒中大角度晶界重新组合,颗粒尺寸下降数量级为103105,进入纳米晶粒范围。高能机械球磨法可以实现机械合金化,得到合金纳米晶和复合纳米晶。但容易带进杂质,比较适合于金属材料。1、纳米粉体的物理制备方法3)其他方法:电子束蒸发法、激光剥离法、DC或RF溅射法等。1、纳米粉体的物理制备方法1)湿化学制备方法 主要有沉淀法、乳浊液法等。特别适合于制备纳米氧化物粉体。以氧化锆为例,在含有可溶性阴离子的盐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OH-、CO32-、C2O42-、SO42-)使之形成不溶性的沉淀。经过多次洗涤,再将沉淀物进行热分解,即可获得纳米粉体。但此法往往容易得到硬团聚体,会对以后的致密化烧结带
5、来困难。通过控制沉淀中反应物的浓度、pH值以及冷冻干燥技术来避免形成硬团聚,以获得颗粒分布范围窄、大小为1525nm的超细纳米粉。2、纳米粉体的化学制备方法 2)水热法 主要利用水热沉淀和水热氧化反应合成纳米粉。通过这两种反应可得到金属纳米粉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ZrO2、Al2O3、ZrO2-Y2O3、BaTiO3等)在水中的悬浮液,得到的纳米晶尺寸一般在10100nm范围内。此外还用高压水热处理使氢氧化物进行相变,通过控制高压釜中的压力和温度,以获得形状规则的超细纳米粉,颗粒尺寸为1015nm。2、纳米粉体的化学制备方法3)冰冻干燥法 采用冰冻干燥硝酸盐溶液制备纳米晶BaTiO3。首先快速冰
6、冻钡和钛的硝酸盐溶液,随后在低温下挥发溶剂,得到冰冻干燥的硝酸盐前驱体,然后热处理得到粒度为1015nm 的稳定立方相BaTiO3纳米晶体。2、纳米粉体的化学制备方法4)微乳液法 微乳液法一般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和水组成的透明、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体系。其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单分子所包裹而形成的微乳液滴状物,称之为微反应器。在此微反应器内的物质可以透过单分子层外壁进行扩散活动。因此,如果将两种需要进行反应的组分分别溶于两种组成完全相同的微乳液中,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混合,则这两个组分可以分别透过外壁进入另一个微反应器发生反应。2、纳米粉体的化学制备方法 由于它受到外
7、壁的限制,因此生成纳米级微乳液滴尺寸的纳米颗粒。通常所用的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的烷基酚聚氧乙烯等或离子型的碱金属皂活性剂。据报道,用醇盐化合物、油和水形成的微乳液制备出无团聚的BaTiO3立方形纳米晶,其尺寸为617nm。由于乳液中微液滴的大小决定BaTiO3的尺寸,同时液滴的大小仅受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水性部分的尺寸所控制。因此纳米晶颗粒粒径分布较窄。这正是此方法的特点。2、纳米粉体的化学制备方法5)化学气相法 化学气相法是利用高温裂解原理,采用直流等离子、微波等离子或激光作为光源,使前驱体发生分解,反应成核并长大成纳米粉体。这种方法更适合于纳米非氧化物粉体。其优点是能获得粒径均匀、尺寸可控以
8、及小于50nm的粉体,粉末可以是晶态或非晶态。缺点是原料价格高,且对设备要求高。对非晶态粉末可以通过晶化处理来获得纳米晶。应用化学气相法时,反应气体的浓度、温度、反应物在热带的停留时间以及冷却速率等,均可影响到最终纳米粉体的结构、粒度和团聚情况。因此低浓度、短停留时间和快速冷却是化学气相法制备无团聚纳米粉体的关键。2、纳米粉体的化学制备方法二、先进纳米增强剂的制备1、碳化硅纳米晶须2、碳纳米管3、纳米碳纤维 1、碳化硅纳米晶须 碳化硅晶须具有低密度、高熔点、高强度、高模量、低的热膨胀率,以及耐磨、耐蚀、抗高温氧化性等优良特性,因而是制备陶瓷基、金属基、树脂基等复合材料最理想的晶须材料之一,被称
9、之为“晶须之王”。1)碳化硅纳米晶须的制备机理 根据碳热还原原理,在高温电炉中SiO2和C发生反应可生成SiC。高温下SiO2和C体系中主要发生以下反应:SiO2(s)十C(s)SiO(g)十CO(g)(1)SiO2(s)SiO(g)十1/2 O(g)(2)C(s)十1/2 O(g)CO(g)(3)SiO(g)十2C(s)SiC(s)p十CO(g)(4)SiO(g)十3CO(g)SiC(s)w十2CO(g)(5)C(s)十CO22CO(g)(6)2)碳化硅纳米晶须的制备技术 碳化硅纳米晶须的制备方法主要是碳热还原法,由于纳米材料有别于常规材料,所以合成纳米材料所用的原料或合成技术与一般的原料和
10、技术也有很大的不同。21 )原料 合成碳化硅纳米晶须所用的原料主要有SiO2微粉、硅粉、硅溶胶、炭黑、碳溶胶、CH4、碳纳米管、树脂热解炭、硅碳有机化合物等,其中碳源的选择最为重要。(1)以碳纳米管作碳源 Hongjie Dai用碳纳米管、Si和I2作原料,清华大学用碳纳米管、SiO2、Si作原料分别合成了碳化硅纳米晶须。此法的关键是使用碳纳米管作原料,由于碳化硅纳米晶须是通过以碳纳米管为核的气固反应(4)合成的,所以碳纳米管的形貌就决定了碳化硅晶须的形貌。但由于碳纳米管的质量和产率均不高,价格昂贵,本身工业化生产条件不成熟,而用其制备碳化硅纳米晶须从经济角度上讲更是得不偿失,所以用碳纳米管作
11、碳源难以批量化生产碳化硅纳米晶须。(2)以CH4作碳源 以SiO2和CH4为原料制得了碳化硅纳米晶须,此法的关键在于使用第I、II主族金属的纳米粉作还原剂、用过渡金属的纳米粉作催化剂。但由于使用金属纳米粉作还原剂和催化剂,所以晶须的成本较高,合成之后还需除去催化剂,所以工艺也比较复杂,不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条件。(3)以炭溶胶作碳源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碳化硅纳米晶须,首先将炭质水性中间相溶解于有机溶剂或氨水中,得到炭质溶胶凝胶,然后加入无水乙醇或丙酮脱去其中的有机溶剂或氨水,制得净炭质溶胶;加入无水乙醇或丙酮脱除硅溶胶中的溶液,制得净硅质溶胶;将净碳质溶胶和净硅质溶胶按摩尔比C:Si(38):1于
12、室温下搅拌混合24h,制得二元净碳质硅溶胶;然后在100 150干燥46h得到二元干凝胶。或将二元净碳质硅溶胶放入高压釜中,在温度为240280、压力为6.08.5MPa下进行超临界干燥20一180min,放出超临界介质后,以惰性气体吹扫至室温,得到二元气凝胶;最后以制得的二元干凝胶或二元气凝胶为原料,合成了碳化硅纳米晶须。该法的优点是原料来源广、纯度高、晶须转化率高,适合于规模化生产。(4)以热解碳作碳源 以甲醛和甲酚合成了改性的酚醛树脂,在电炉中、惰性气氛下,将酚醛树脂缓慢加热使之分解。升温速率不大于30Cmin,最终温度为1000。停电降温,在惰性气氛保护下随炉冷却,得到高反应活性的多孔
13、热解碳。以此种树脂热解碳和SiO2微粉为原料,用不同的加热方式均得到了碳化硅纳米晶须。高分子化合物制备高反应活性热解炭的关键在于高分子化合物热解过程中产生一种具有高度择优取向的中间相,这种中间相只有在液相中才能产生并生长。酚醛树脂在热解过程中能否产生液相,液相中能否形成中间相,中间相的量及性质都直接影响到热解炭的性能。用改性的酚醛树脂热解得到的热解炭不但具有高的反应活性而且含有大量的直径在纳米范围内的气孔,这些纳米级的气孔对碳化硅纳米晶须的形成起到了成核剂的作用。根据异相成核原理,碳化硅晶须优先在热解炭的气孔中成核并长大,热解炭气孔的大小决定了碳化硅晶须的直径,因此用树脂热解碳作碳源不但易于得
14、到碳化硅纳米晶须,而且热解碳的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适合于批量化生产。2.2)加热方式 合成碳化硅纳米晶须的加热方式有常规加热、微波加热、双重加热和弧光放电加热等。(1)常规加热 该法是将试样放在常规电炉中,并通入保护性气体。利用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等方式,将发热体产生的热能通过炉膛、坩锅传递到试样的表面,使其表面温度升高,再通过热传导使热量由外部传至内部,温度梯度是外高内低,合成碳化硅纳米晶须的常用设备主要有硅钼棒炉和碳管炉等。常规加热具有加热稳定、加热速率易于控制、温场波动小等优点,缺点是最高加热温度决定于发热体和耐火材料,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炉子的价格成倍或几十倍的提高;
15、对于发热体、炉膛、坩锅、试样来讲,其温度是越来越低,其中试样内部的温度为最低;试样的质量与炉膛相比要小得多,不管试样多少,炉膛都要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消耗相同的能量,所以能耗大;由于炉膛的质量和体积都较大,所以加热速率较慢、加热时间较长;受炉膛的容积和试样导热性能的影响,每次加热的试样不能太多。如果采用连续式加热炉可有效地解决以上这些问题。(2)微波加热 微波加热是物质在电磁场中因本身介质损耗而引起的体积加热,当微波作用到物质上时,被加热物质中极性分子产生偶极转向极化,并随着交变的微波场不断改变排列方向,由于微波产生的交变电场以每秒高达24.5亿次的高速变向,偶极转向极化不具备迅速跟上交变电场转
16、向的能力而滞后于电场,从而需要克服分子原有的热运动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干扰和阻碍,产生类似于摩擦的效应使物体内部发热,微波能转化为热能,由此使得物质本身加热升温。以酚醛树脂热解炭作碳源、SiO2超细粉为硅源,用微波加热法在较低的温度(1180)下合成了直径为10一80nm、长径比为50300的碳化硅纳米晶须。微波法虽能合成出质量较好的碳化硅纳米晶须,但由于晶须的制备过程控制困难,微波穿透试样的深度有限、设备投资较大,所以大规模推广应用难度较大。(3)双重加热 双重加热炉是在常规电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加热设备。双重加热炉具有内外两套加热系统,外加热系统与常规电炉相同,通过电热体将炉膛和试样
17、加热至一个较低的温度,使试样的电阻降低到一个合适的范围内,然后再利用内加热系统借助于内电极使试样自身加热。外加热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减小试样的电阻、降低炉膛内外的温差和对试样起到保温作用;内加热系统的作用是用很少的能量、很短的时间将试样加热至很高的温度。以Si02纳米粉和树脂热解炭为原料,采用双重加热技术在较低的合成温度(1250)下、较短的合成时间(1h)内制备了直径在530nm范围内、长径比在50一300之间、产率达82的碳化硅纳米晶须。该法的技术关键在于:一是用树脂热解炭作碳热还原剂,二是电场的催化作用。电压直接加在试样的两侧,试样受到电场力的作用;电流直接流过试样,试样受到运动电子的作用;
18、反应气体CO、SiO等在高温和电场力的作用下会被极化和电离;试样内部的颗粒及晶须沿电力线方向的两端存在较大的接触电阻,其局部温度会很高,在此处更易发生化学反应。这些是常规加热情况下所没有的,但对晶须的生成和生长都能起到催化作用。双重加热合成SiC纳米晶须主要是靠内加热系统利用试样自身发热完成的,所以不受常规加热情况下恒温区域较小的限制。虽然双重加热炉目前只能是间歇式生产,但通过加大内电极的有效面积或采用多组内电极串、并联的方式,每次可加热足够多的试样,适合于大规模生产。双重加热炉的造价不高于常规电炉,远低于微波炉;它充分利用了常规电炉的加热系统、测温和控温系统,克服了微波炉中合成温度和过程不易
19、控制的缺点,达到了微波炉直接对试样整体均匀加热的目的;与常规加热方式相比,不但可以降低晶须的合成温度,而且可以提高晶须的产率。因此,单位产品的能耗大大降低,电炉的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具有节能、省时、高效的优点,可以实现碳化硅纳米晶须的低成本、大规模生产。(4)弧光放电加热 该法是利用弧光放电产生的高温来加热反应物,由于催化剂和杂质在高温(2000)和低真空下很容易挥发掉,所以能够得到纯度很高的碳化硅纳米晶须,但是其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产量低,难以规模化生产。我国碳化硅纳米晶须的制备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以二元净炭质 硅溶胶或树脂热解碳和Si02超细粉为原料,在连续式常规或间歇式双重加热炉中,
20、可以实现碳化硅纳米晶须的低成本、规模化生产,碳化硅纳米晶须的分离与提纯以及纳米晶须复合材料的制备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内容。2、碳纳米管 自1991年日本的NEC电镜专家用真空电弧蒸发石墨电极时发现碳纳米管以来,对碳纳米管的研究一直是国际新材料领域的前沿和热点。碳纳米管是指由类似石墨的六边形网格组成的管状物,管子一般由单层或多层组成,因此有单壁纳米碳管(SWNT)和多壁纳米碳管(MWNT)之分。碳纳米管的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长度可达数微米。碳纳米管可看作是二维石墨烯片层卷积的结果,层与层之间相距0.34nm,相当于石墨中碳原子层之间的间隙或碳纳米球的半径。通过x射线衍射及计算表明碳纳米管的
21、晶体结构为密排六方(hcp),a0.24568nm,c0.6852nm,ca2.786,与石墨相比,a值稍小而c值稍太,预示着同一层碳管内原子问有更强的键合力,碳纳米管有极高的同轴向强度,因而可用作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增强体。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电子能带结构,呈现金属导体或半导体特性,是理想的一维量子导线,并可用作场效应三极管、场发射电子源及分子开关、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针尖等。此外,碳纳米管还具有储氢能力、吸附能力和微波吸收能力,用作储氢材料、催化剂载体和吸波材料极具潜力。图14-1 各种结构炭材料示意图 图14-2 不同管壁数目的纳米碳管高分辨 电镜照片(从左到右管壁数目分别为1-5)1)
22、碳纳米管的制备 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很多,有电弧放电法、催化热分解法、激光蒸发石墨棒法、等离子体法、电解法等。11)电弧放电法 电弧放电法通常是惰性气氛下,相距几毫米的石墨是在强电流的作用下产生电弧放电,消耗阳极,在阴极表面形成沉积物。同时阴极需要进行冷却处理以防止碳管因烧结等出现过多缺陷。惰性气氛一般为氦气、氨气等。由于电弧法装置简单,易于组建,许多学者采用电弧法制备碳纳米管。Ebbesen T W等用氦气(压力为6710-2MPa)为缓冲气体,使碳纳米管的生产达克量级,且碳纳米管纯度较高。MWang等通过改变阳极、保护气氛(HeCH4)等实验条件,制得了大量细而长的纳米碳管。在石墨电弧放电制
23、备碳纳米管的基础上,发展了催化电弧法即在阳极中掺杂金属催化剂,如Fe、Co、Ni等,利用两极弧光放电来制备碳纳米管,催化电弧法设备与石墨电弧法基本相同,催化电弧法有望实现单壁纳米碳管的批量、连续化生产,因此目前较为流行。1997年,CJournet等采用Ni和Y为联合催化剂,在氦气下进行放电,实现了单臂纳米碳管的大量制备。值得一提的是,成会明等采用自行研制的装置,将Fe、Co、Ni联合催化剂与石墨粉、生长促进剂等均匀混合,在氢气气氛下(1310-2MPa一5310-2MPa)直流放电,实现了单臂纳米碳管的半连续大量(2gh)制备,应用氢电弧放电制备的碳纳米管产量大、纯度高、碳管直径大。催化电弧
24、法制备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一般为:碳纳米管的生长始于碳原子在催化剂颗粒的表面析出,重排呈管状,此后当周围环境中的碳原子通过碰撞等方式与碳管“开口”端碳原子结合成键时,碳管逐渐长大,而当“开口”端封闭时,碳纳米管结束生长。12)催化裂解法 催化裂解法是以Fe、Co、Ni等金属为催化剂,从碳氢化合物裂解产生自由碳原子而生成碳纳米管的方法,其机理为:高温下碳氢化合物在催化剂微粒表面热分解出碳原子,碳原子在金属微粒中扩散,最终在催化剂微粒另一面释放出,形成碳纳米管。催化裂解法因制备的碳纳米管纯度高、尺寸分布均匀且有望实现规模生产而为人们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Yacaman等最早采用25wt铁石墨颗
25、粒为催化剂,常压下700裂解乙炔氮气获得了长度达50m的碳纳米管。Ivanov等研究认为,Fe、Co催化生成的碳纳米管石墨化程度高,Cu催化基本上生成无定形炭;用硅胶作支持剂能使金属颗粒分散得更好,制备的碳管更细,尺寸分布更均匀,并对Co硅胶催化剂制备碳纳米管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董树荣等用Co硅胶为催化剂裂解C2H2,得到了管壁清洁层数约40层的碳纳米管。解深思等利用solgel法制备出含有纳米Fe粒子的硅模板,并在此模板上裂解C2H2,成功制备了迄今最长的碳纳米管,长达23mm,比一般碳纳米管长23数量级,该成果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于作龙等以Fe、Co、Ni、La为催化剂,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纳米 分子 复合材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