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ppt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ppt(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二章第二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时数教学时数 参考文献与书目参考文献与书目授课内容授课内容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有关商品与货币的基本原理,正确理解商品二因素及它们和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掌握价值质和量的规定性,商品价值量变化的规律。把握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并学会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了解价值形式的演变、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深刻认识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其本规律,了解价值规律在不同性质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2教学重点与难点:1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2马克思的
2、货币理论。3价值规律。授课时数:授课时数:6 学时3第一节 商品第二节 货币第三节 价值规律4第一节 商品 一.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一)商品及其二因素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具有两个基本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的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即物的使用价值。它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的生产关系。使用价值在一切社会都存在,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5 (3)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体现着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社会关系)。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2)商品的交换价值
3、:商品的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马克思从商品的交换价值入手分析商品价值,指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6(二)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1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具有统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必须通过交换,满足他人的需要,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才能表现为价值。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对立和矛盾的。7 (1)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有意义的是商品的价值,为此,他首先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对于商的购买者而言,有意义的是要取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为
4、此,他首先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2)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交换成功,商品生产者得到了价值,购买者得到了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分别得到了实现。如果交换不成功,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有不能实现,商品这一内在矛盾就会暴露出来。8(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过程。2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1)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不同需要。9 (2)具体劳动虽然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
5、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3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1)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只有量的不同。(2)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关系,是形成价值的惟一源泉。10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1)生产商品的过程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2)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3)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11二、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社
6、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的。衡量劳动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是在同一部门内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自发形成的。13 (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1简单劳动是不需要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从事的劳动。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来计量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复杂劳动可以还原为倍加的简单劳动。14
7、(三)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的生产效率,常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来表示。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商品的价值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变化。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会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15 3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使企业的投入产出比率提高,由此获得比同行业其他企业更多的价值。这些产品按社会价值出售,可以获得更多的报酬。三、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
8、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6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源自于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属于不同所有者(其最初表现形式就是私有制)。(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具体表现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是私人劳动,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被社会所承认。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成为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的原因。17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中各种内在矛盾和相应的一系列经济范畴产生的根源。(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贯穿于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能否解决,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四、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
9、经济18 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2资本主义经济是在简单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和各种生产要素,普遍采取了商品的形式,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它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大量的、最普通的关系,它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所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首先应当从分析商品开始。19第二节 货币一.一.货币的本质和起源 二.(一)货币是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2货币是从商品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殊商品,即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0、。3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20 所谓一般等价物是指这样一种商品,它被社会所公认,成为各种商品价值表现的材料,它本身就代表价值,能够用它来衡量和表现其它各种商品的价值。(二)货币的产生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1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背后本质的内容。2.货币的产生是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长期历史过程自发产生出来的。21 3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2)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4在价值形式的两极中,处于等式左边的商品处在价值被表现的地位,即处在相对价值形式地位。等式右边的商品作为等价物被看
11、作价值的化身,处于等价形式,由它来衡量和表现另一极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22 (三)货币的产生,意味着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和矛盾,已经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和矛盾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语)黄金和白银等贵重金属之所以最终被社会公认为一般等价物即货币,在于其自然属性比其他商品更适于承担货币的职能。23 2货币的出现,意味着商品交换分解成为买和卖两种行为,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转化为了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和矛盾。这种矛盾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商品经济的危机产生(买卖脱节)的可能性。二.货币的职能 (一)货币的职能是它本质的具
12、体表现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是在前两个职能基础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24(二)价值尺度 1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之所以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就是商品,就具有价值。2价值尺度的特点: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用想象或观念的货币即可。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现。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它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两个因素,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比率。25 4价格标准是为了用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在技术由国家规定的包含一定贵金属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三)流通手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 劳动 价值 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