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ppt(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关注人之出生、发展以及灵魂深处最初无助的挣扎是一种难得的特权。美安妮沙利文 第一节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通过分析,弗洛伊德认为幼年的生活经通过分析,弗洛伊德认为幼年的生活经通过分析,弗洛伊德认为幼年的生活经通过分析,弗洛伊德认为幼年的生活经验对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并提出一套关于验对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并提出一套关于验对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并提出一套关于验对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
2、,并提出一套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人格发展的理论。人格发展的理论。人格发展的理论。1 1本我本我本我本我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受快乐原则支配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受快乐原则支配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受快乐原则支配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受快乐原则支配 2 2自我自我自我自我人格的自我执法者,受现实原则支配人格的自我执法者,受现实原则支配人格的自我执法者,受现实原则支配人格的自我执法者,受现实原则支配 (1 1)寻求较为实际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需要)寻求较为实际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需要)寻求较为实际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需要)寻求较为实际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需要 (2 2)控制本我的不合理冲动)控制本我的不合理冲动)
3、控制本我的不合理冲动)控制本我的不合理冲动 3 3超我超我超我超我人格当中的仲裁者,受道德原则支配人格当中的仲裁者,受道德原则支配人格当中的仲裁者,受道德原则支配人格当中的仲裁者,受道德原则支配 (1 1)良心)良心)良心)良心告诉我们不应当做什么告诉我们不应当做什么告诉我们不应当做什么告诉我们不应当做什么 (2 2)理想我)理想我)理想我)理想我代表积极的志向代表积极的志向代表积极的志向代表积极的志向4 4自我在本我、现实和超我之间要保持一种平衡自我在本我、现实和超我之间要保持一种平衡自我在本我、现实和超我之间要保持一种平衡自我在本我、现实和超我之间要保持一种平衡 (1 1)自我不能驾驭本我
4、)自我不能驾驭本我)自我不能驾驭本我)自我不能驾驭本我神经质焦虑(如强迫症)神经质焦虑(如强迫症)神经质焦虑(如强迫症)神经质焦虑(如强迫症)(2 2)自我受到超我的惩罚)自我受到超我的惩罚)自我受到超我的惩罚)自我受到超我的惩罚道德焦虑(如忠孝不道德焦虑(如忠孝不道德焦虑(如忠孝不道德焦虑(如忠孝不能两全)能两全)能两全)能两全)(3 3)自我在外部世界遇到危险(生活如此不易)自我在外部世界遇到危险(生活如此不易)自我在外部世界遇到危险(生活如此不易)自我在外部世界遇到危险(生活如此不易)现实焦虑现实焦虑现实焦虑现实焦虑(二)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论(二)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论 弗洛伊
5、德所谓的弗洛伊德所谓的“性性”除了与生殖活动有关除了与生殖活动有关之外,还包括吸吮、大小便、皮肤触摸等一切之外,还包括吸吮、大小便、皮肤触摸等一切能直接或间接引起肌体快感的活动。能直接或间接引起肌体快感的活动。1 1、口腔期(、口腔期(0-10-1岁)岁)2 2、肛门期(、肛门期(1-31-3岁)岁)3 3、性器期(、性器期(3-63-6岁)岁)4 4、潜伏期(、潜伏期(6-116-11岁)岁)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 5 5、两性期(女孩、两性期(女孩1111岁,男孩岁,男孩1313岁开始)岁开始)(三)理论的评价 1泛性论 2研究方法和方法对象,主观性强,难以量化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
6、展论(一)发展观 1、发展是内在本能与外部文化和社会要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性本能的产物。2、儿童是主动的探索者并不是被动地受环境的影响。3、人格的发展并非止于青春期。4、发展健康的人格特征才是人类发展应追求的目标。(二)人生八个阶段 1信任对不信任(0-1岁)2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岁)3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3-6岁)4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6-11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6友爱亲密对孤独疏离(20-40岁)7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40-65岁)8完美无缺对悲观绝望(65岁以后)三、精神分析理论对于教育的意义最大的启示就是要重视儿童的早期经验,关注人格的健康成长 1教师应为儿
7、童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尊重、关爱的课堂环境 2教师对儿童的态度要适当调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3学校应开展性教育 四、小结 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 第二节 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通过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实现。生理年龄(岁)及分期生理年龄(岁)及分期生理年龄(岁)及分期生理年龄(岁)及分期 现行学制阶段现行学制阶段现行学制阶段现行学制阶段 皮亚杰智慧发展阶段皮亚杰智慧发展阶段皮亚杰智慧发展阶段皮亚杰智慧发展阶段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艾里克森
8、人格发展阶段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乳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婴儿期 幼儿期幼儿期童年期童年期少年期少年期青年期青年期托儿所托儿所幼儿园幼儿园小学小学初中初中 高中高中(二)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感觉和动作认识世界 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表象思维;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未掌握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五岁):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约束,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
9、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皮亚杰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1)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思维的萌芽(儿童思维的萌芽(02岁)岁)(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表象或形象思维(表象或形象思维(27岁)岁)(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初步的逻辑思维(初步的逻辑思维(712岁)岁)(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1115岁)岁)1.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思维的萌芽(02岁)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特点:特点:儿童用感知和动作反馈来认识客观世界。成就(标志)成就(标志):建立了“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即当儿童通过任何感官都不能发现某一物体的情况下,依然认为它是存在的)。客体永
10、久性的建立标志着儿童已把主客体划分开来。对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产生了最初的协调,动作的目的性越来越明确。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表象或形象思维阶段(27岁)特点:特点:(1)具体形象性。儿童凭借表象来进行思维。(2)不可逆性。儿童不能从事物的变化中掌握概念的比较永恒的、一般的性质。(3)自我中心自我中心(刻板性)指儿童只能注意主观的观点,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4)刻板性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初步的逻辑思维(712岁)特点:特点:(1)思维具有可逆性(2)掌握了类包含的概念(3)能够完成序列化的问题(4)思维的去自我中心性(5)掌握了群集的概念
11、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抽象逻辑思维阶段(1215岁)特点:特点: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能对命题进行运算(三)评价(三)评价优点:优点:1.创立了认知发展领域,留下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结论。2.理论影响广泛,带动了成千上万的研究者开展认知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儿童思维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缺点:缺点:1.理论表述的问题。2.研究方法的问题皮亚杰:皮亚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能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能从事创新活动的有独创性的发现者,从事创新活动的有独创性的发现者,而不是培养简单重复前人工作的模仿而不是培养简单重复前人工作的模仿者者
12、”(三)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了解)1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成守恒任务 2掌握了类包含的概念 3能够完成序列化的问题 4思维的去自我中心性 5掌握了群集的概念(四)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意义1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因此教育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因此要了解并根据儿童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注意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3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因此应多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多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4.教育要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更要关注儿童思维的过程5.不要对儿童进行成人化的思维训练6.承认发展进程的个体差异7.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与积极参
13、与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一)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1心理的实质: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感觉、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形象思维、情绪、冲动性意志等)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逻辑记忆、随意注意、概念性思维、创造性想象、道德感等)的转化过程。语言在其中起着中介的作用。2提出“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经他 人指导帮助后所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3提出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二)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教学应当着眼于儿童的潜能发展,应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在得到他人的适当帮助下才能解决
14、的任务。第三节 行为主义理论 一、巴甫洛夫、华生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把食物叫做无条件刺激,而灯光是条件刺激,因食物引起的分泌唾液叫做无条件反射,灯光引起的唾液分泌叫做条件反射,整个过程叫做条件作用。消退、刺激的泛化、分化、高级条件作用(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他认为儿童是被动的个体,其成长决定于所处的环境。儿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教育者负有很大的责任。系统脱敏法治疗恐惧 讨论:华生认为父母应避免拥抱、亲吻婴儿?P41你们的观点?(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在人类生活中比应答性行为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斯金纳箱”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逐步学
15、会、强化的时间安排、负强化和惩罚(四)条件作用理论对于教育的意义 强化与惩罚仍是课堂环境中教师用来控制学生行为的重要手段。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观察学习 在社会情境下,人们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可迅速地进行学习,当通过观察获得新行为时,学习就带有认知的性质。(二)自我调控 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对外部奖励与惩罚的依赖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内在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奖励和惩罚,即对行为进行自我调控。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三种成分。(三)自我效能:从成功的经验中衍生出来的能力信念。自我效能影响人们对任务的选择、遇到困难时的坚持性及努力的程度。(四)社会学习理论
16、的教育意义 1老师、父母、同伴、大众传媒的榜样对儿童有重要影响。2儿童的行为由外塑而渐内发,要用各种标准规范儿童行为并引导他们认同,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成长为具有自我调控能力的人。3教师应帮助学生保持相对准确但却是较高水平的期望和效能,避免让学生产生无能的错觉。第四节 生态学观点 一、生态学观点 布龙方布雷内认为个体所处的环境并不是一层的结构,而是一个一环套一环的多层系统(分别是小系统、外在系统和大系统)。儿童置身于这些系统中,不仅受系统中出现的人的影响,也会影响这些人。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意义 儿童生长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共同
17、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课后思考题一、案例分析题:小李是某校五年三班一名异常特殊的学生。学习基础及学习态度都极差,平时又好惹是生非,总好“表现”自己,经常做一些与课堂纪律、校纪校规格格不入的事。家长表面还能与学校配合做一些教育工作,但收效甚微,因为他们一直认为孩子在学校的教育是老师的事情。你认为小李家长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请结合生态学的观点加以分析。二、课后复习题: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几部分组成?它们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2弗洛伊德把性心理发展分为哪五个阶段?3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哪八个阶段?4精神分析理论对教育的意义?5皮亚杰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什么?他将人从出生到儿童期结束的认知发展分为哪四个阶段?6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7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该理论对于教育的意义?8班杜拉认为个体的效能信念主要受到哪四个方面的影响?9社会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10布龙方布雷内认为个体所处的生态环境至少可以分为哪三个系统?其教育意义?实践活动 请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的有关知识并结合实际谈谈:我是如何适应大一新生的生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