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控制力——体系、标准和构建指引.docx
《集团控制力——体系、标准和构建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团控制力——体系、标准和构建指引.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华彩咨询集团控制力体系体系、标准和构建指引前言2第一篇集团控制力与集团管控2第一章集团与集团化运作2第二章集团控制力:内涵与外延6第三章集团管控:概念与框架26第四章集团管控成熟度模型40第二篇集团控制力评价体系42第一章集团企业控制力等级体系42第二章集团控制力评价与应用55第三章治理能力56第四章规模竞争能力63第五章增值能力67第六章运营管控能力73第七章机制与保障89第八章持续发展能力95第三篇集团控制力建设99第九章集团控制力建设五步法99第十章集团控制力建设之战略梳理112第十一章集团控制力建设之管控框架设计117第十二章集团控制力建设之管控界面划分118第十三章集团控制力建设之管
2、控体系构建119第十四章集团控制力建设之管控机制设计119前言国资委2005年提出加强集团公司控制力至今,关于集团控制力的解读有很多,或从股权的角度,认为加强股权控制就是加强了集团控制力;或者从重组整合出发强调通过推进专业板块整合、减少管理层次、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三个关键环节提高集团公司控制力;或从职能条线出发希望通过战略、财务、考核、审计的等专项工作的加强提升集团控制力,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华彩咨询专注于集团类咨询业务,集十多年服务集团型企业的经验,代表了中国集团管控咨询的理论前沿和最佳实践。纵观各种理论、体系和观点,华彩的集团管控体系可以说是为提升集团企业控制力而量身定做的,集团管控体系
3、是构建集团控制力的整体解决方案,是实现集团控制力的最佳实践路径,是提升集团控制力系统操作指南。第一篇 集团控制力与集团管控第一章 集团与集团化运作一、 集团的定义一般定义:集团,是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法律定义:公司法中并没有“集团”一说,只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工商局制定了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此文件规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企业集团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最早关于设立企业集团,并对企业集团给出定义的国家规范性文件,是国家体
4、改委、国家经委关于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几点意见(1987年12月16日)。该文件是这样定义企业集团的:1企业集团是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而出现的一种具有多层次组织结构的经济组织。它的核心层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能够承担经济责任、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2企业集团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名牌优质产品或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产品为龙头,以一个或若干个大中型骨干企业、独立科研设计单位为主体,由多个有内在经济技术联系的企业和科研设计单位组成;它在某个行业或某类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较强大的科研开发能力,具有科研、生产、销售、信息、服务等综合功能
5、。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上述规定已经不能囊括所有企业集团,因为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非公有制的企业集团。1991年,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请示的通知(国发199171号)中称:“企业集团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此时已不再强调公有制。但是,该文件的精神还是主要支持建立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企业集团。1992年5月,国家工商局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生产办联合发布了关于国家试点企业集团登记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失效,失效日期:2004-8-31 )。该文件规定:第二条国家试点企业集
6、团应由一个大型企业或控股公司为核心组建,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审批机关批准后,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企业集团名称。第三条国家试点企业集团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必须有一个实力强大、具有投资中心功能的集团核心。集团核心可以是一个大型生产、流通企业,也可以是一个资本雄厚的控股公司。(二)必须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除核心企业外,必须有三个以上的紧密层企业,还可以有半紧密层和松散层企业。(三)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与其他成员企业之间,要通过资产和生产经营的纽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核心企业与紧密层企业之间应建立资产控股关系。核心企业、紧密层企业与半紧密层企
7、业之间,应逐步发展资产的联结纽带。(四)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和其他成员企业,各自都具有法人资格。第四条国家试点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应是一个全民所有制大型企业或国家控股的公司。此后,国家工商局又制定了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此文件规定:第三条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企业集团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第四条企业集团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以及其他成员单位组建而成。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也可以成为企业集团成员。母公司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的控股企业。子公
8、司应当是母公司对其拥有全部股权或者控股权的企业法人;企业集团的其他成员应当是母公司对其参股或者与母子公司形成生产经营、协作联系的其他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或者社会团体法人。第五条企业集团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企业集团的母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并至少拥有5家子公司;(二)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总和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三)集团成员单位均具有法人资格。当然,鉴于各地规定不同,此条件有所变动。目前所知集团最低标准是:(一)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实收资本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并至少拥有2家子公司;(二)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总和在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三)集团成员单位均具有
9、法人资格。二、 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一般是指以一家企业为核心,通过控、参股等资本纽带联结成的,多层次、多法人的金字塔形企业联合体。一般意义上我们认为,通常所讲的集团是一个金字塔结构,母子孙等等,最上面的母公司持有各个子公司的股权,子公司持有孙公司的股权,是通过这么一个资产纽带连接起来的多层次多法人结构。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谓的集团,当然日本的集团、德国的财团等等,有时候还会有比较特殊的架构,包括一些国际化公司的,运作过程当中还有一些更新的结构,比如说网络状组织等等。我们这里不议,我们只议最通常的这种金字塔型的结构的集团公司。集团有四个优势1,利润转移,税务筹划2,统一信用管理,增强资信3,资金内部
10、流通4,资本放大,控制力杠杆化集团有二个劣势1,多层次损耗2,多法人冲突三、 集团化运作多个关联企业之间在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管理等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协同运作的方式叫集团化运作。不管是不是集团,都可以进行集团化的紧密协作型运作。1. 集团化运作的特点1) 资源共享,体现规模效应,节省成本和费用。统一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大制造可以利用制造资源、统一技术和研发平台以研发高难度的课题、统一销售可以节约营销费用、统一结算可以节省财务费用和解决融资的难题等。2) 优势互补,提升运作和管理效率。长板弥补短板,带动效率。比如销售渠道的融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借鉴等等。3) 提高了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
11、力。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以及成本和费用的降低等,使综合竞争能力得到提升。2. 集团化运作的理论基础1) 企业边界理论。企业都有边界,企业与企业以外的主体进行交易就形成了市场交易,同时产生交易费用和税收。而企业内部的交易则费用最低,因为它避免了税收和交易成本,集团化运作的实质是扩大了企业的边界。2) 规模效益理论。比如统一采购、结算、制造、营销等。3) 协同效益理论。企业集团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公司组成的复杂系统,在这个大系统内各要素间的互动和协同,使系统产生了创新和发展的推动力量,即协同效应,也就是112。3. 集团化运作要求1) 要求有较强的管控能力2) 对综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较
12、高3) 管理成本较高4) 运营风险有放大的风险,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5) 对的信息化管理,协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正是因为集团化运作能带来如此多的优势并且存在各种劣势,才需要加强集团控制力建设,扬长避短。集团化是通往企业帝国路上的一个咽喉要道,集团化,必须研究一个根本的问题:集团化的主要优势是什么?如果终极答案是战略协同的话,那么战略协同为什么如此困难。企业集团既有规模性的优势,又具有组织结构上的优势,它保留着单一法人企业内部管理的“权威性”,可以用“看得见的手”进行集团内部的资源配置,把单一法人企业无法避免的、受“看不见的手”所左右的部分所谓“市场公平交易”转移到集团内部来进行,从而
13、避免过多交易费用的支出。这是集团的战略协同优势。任何集团的战略协同都有两个层面,一是管控层面,一是整合层面。管控层面:集团总部好比人的中枢神经,发挥战略管控功能,成为所属公司强有力的指挥部,给予所属公司在战略决策方面的正确引导,必要时给它一些实战战术指导;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研究国内外整体市场要素和动向,塑造最具价值的集团整体企业形象、打造最具价值的统一品牌;制定和优化集团总体发展战略;围绕集团战略目标发挥总部的战略协同功能,审议和策划与之相应的各所属公司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整合层面:当好所属公司的后勤部,发挥整合协同功能,要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给予所属公司最适合的服务。对集团带全局性的课题
14、和基层中需要总部层面解决的难题,要充分利用总部的优势,整合全集团的一切资源,其中包括人力资源、文化资源、金融资源、信息资源、客户资源等等,本着经济、高效、有利的原则,统筹运用协同机制,使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应用和共享,以达到减少重复、内耗、低效和浪费的目的。这样集团就像一个车轮,所属公司就像车轮的辐条,车轮的整体性和辐条的刚性、柔性有机结合起来,车轮就能更好的前进。总部和所属公司各有其优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司其职,才能取得整体的发展,集团这个轮子才能更加稳定、快速地前进。前些年讲“共建共享”、“战略协同”好像还只是停留在口号,竞争与协同是一对矛盾,谁都清楚协同是集团化的主要优势。但是在具体
15、的运作过程中,我们却不能回避业绩与协同之间的矛盾。各单元仅仅站在自己局部的利益,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因此,“战略协同”,既要集团的机制设计,并大力推动,也要塑造企业自身战略协同的文化和提高组织智商,特别是管理者的组织管理智慧。集团战略协同机制是显性的,集团的管控由董事会治理、专业委员会、责任中心组成,主要表现为一堵墙,一个网,四条线,四个组织,两个管理,两个价值:拆开一堵墙:子公司的法人资格不能成为一堵母子公司管理模式接轨、信息通畅、权限决策、汇报报告的墙;织成一个网:设计集团内部管理及风险控制体系,织成一道风险防范之网,来全面减少集团的经营风险;画好四条线:公司内外部治理线、职能线、总裁议事
16、规则线、监控线;形成四个组织:管理中心、推模小组、审计和稽核小组、职能派驻;做好两个管理:共享资源管理、预警管理;实现两个价值:价值创新、价值管理。协同问题的推进,从总部来看,需要加强总部的执行力,及时处理下属公司提交的问题,总部各个部门间也要协同。第二章 集团控制力:内涵与外延一、 集团控制力的提出1. 2005年国资委首提集团控制力2005年12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时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表示:“增强集团公司控制力是企业集中资源做强做大主业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加强管理、规避经营风险的必然要求,明年要采取5项措施在这方面加大力度。”,首次提出了集团控制力的概念。李荣
17、融主任提出增强集团公司控制力的5项措施包括:1)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集团公司对所属各级子企业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增加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2) 加强集团公司对投融资、担保、固定资产支出、大额资金往来、重大物资采购、工资福利政策等重大财务事项的集中管理与控制。3) 加强财务预算管理,逐步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积极探索适应企业特点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加强现金流量和资金链的管理,严格控制资金流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 建立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探索建立不良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高风险投资业务的监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和预警与防范机制,
18、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5) 加强对高风险投资业务的监管。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和风险控制措施,规范操作程序。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和预警与防范机制,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另外,针对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管薄弱的状况,集团公司要逐步建立规范的以产权为纽带的境外投资关系,加强境外投资的监督与管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2. 2006年国资委再次强调集团控制力2006年12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国材料工业科工集团公司召开了“中央企业推进内部整合增强集团控制力经验交流现场会”,五十余家中央企业参加了会议,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到会并讲话。邵宁强调:推进内部重组整合,是增强企业控制力、提高企业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19、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大举措,是企业不断创新组织管理模式、主动适应市场竞争变化的永恒课题。当今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无一不是通过不断推进内部重组整合,优化业务管理流程,提升技术与管理创新能力,来激发企业的活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内部重组整合、提高集团控制力,是今后数年国资委推进企业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重点深化国企改革”。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正是当前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国资委已明确提出,到2010年培育出30至50家大型企业集团。而要真正实现由做大向做强的转变,增
20、强集团管控力是必由之路。曾经广受关注的中航油事件、国储棉事件等,究其根源,管控不力是重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集团控制力的有效与否,将最终决定国资改革的成果。 继实行董事会试点、推行总法律顾问制度、发布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之后,国务院国资委将工作重点放在了进一步增强央企集团控制力上。早在2005年12月,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提出,央企要从5个方面加强集团控制力。反复强调增强集团控制力,体现了国资监管部门一以贯之的清晰脉络。由此可以看出,最初对集团控制力认识主要是停留在财务管控、法务管控、信息管控和风险内控等几个当时比较重要的维度,还没有形成体系。3. 2007年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发布中央企业提高集团控
21、制力研究国资委企业改革局的中央企业提高集团控制力研究就大企业集团总部对所属企业控制力的分析和衡量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力图在充分吸收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大企业集团实践经验以及中央企业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一套内容比较全面简明的集团控制力分析框架和衡量体系,为中央企业集团进行自我评价和以及与有关企业对比分析提供新的方法和工具,为出资人机构全面掌握和衡量中央企业集团控制力状况,指导企业作好有关工作,奠定政策基础。1、通过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国内外集团控制力的相关研究成果,就其中比较有代表性三个研究领域,即经济学领域、会计学领域、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领域有关集团控制研究成果进行
22、了重点分析,揭示了以往集团控制力相关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局限性,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建立一套可应用于企业集团管理实践的集团控制力分析框架和衡量体系的必要性。研究认为,国内外关于企业集团控制力问题尚未形成比较完整、成熟的理论,相关领域研究中包含了一些有关集团控制问题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由于或偏重理论性,或只体现了财务、计划等少量管理维度上的差异,或局限于少数几种典型的企业集团控制方式,尚未提出一套较为完整和实用的企业集团控制力分析框架和衡量方法。深化集团控制力问题研究,推动企业集团自身控制力分析和衡量,加强出资人机构对所出资企业的监督管理,十分需要我们做这方面的研究。2
23、、在全面综述分析国内外有关集团控制、控制模式等相关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现代产权理论和公司治理结构理论、PDCA循环理论、价值链理论等,针对中央企业集团控制的现实,首次提出包括三大模块、涵盖十七项主要控制活动、三个执行维度、若干示例性衡量要点的集团控制力分析框架和衡量体系。首先,研究报告从集团总部控制职能出发,以各项运营管理活动中集团总部与下属单位的责权划分为尺度,提出了能够与企业集团日常运营管理活动相对应的三大控制模块,即:治理体系控制、综合运营控制、专项控制。其次,就涉及三大控制模块的十七项主要控制活动(包括产权结构、治理机构与高管、审计监察、战略规划、计划与预算、运营监控、考核与激励
24、、会计核算、资金与融资、投资、资产维护与处置、人力资源、信息技术、营销销售、采购物流、生产制造、研究开发)逐一进行了分析和考量。第三,对分析框架中每项主要的控制活动,从组织与人员、流程与制度、信息技术等三个执行维度,并与控制结果相结合,设置了相应的集团控制力衡量方法。以上三个模块、十七项主要控制活动、三个执行维度、加上文中提出的53个示例性衡量要点,与执行结果分析一起构成了一套体系比较完整、内容比较详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中央企业集团控制力分析框架和衡量体系。这一分析框架和衡量体系,首次将集团控制力研究对象从少数几种典型的企业集团控制模式扩大到了包括各种过渡控制模式在内的连续控制图谱,使企业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集团 控制力 体系 标准 构建 指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