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课件.doc
《青少年心理发展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发展课件.doc(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示?2.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3.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4.青春发育期早熟与晚熟对青少年心理有什么影响5.试分析评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6.试分析评价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及其对教育的启示。7.如何理解情绪智力与情商?8.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9.试分析评价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10.试根据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何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第一讲1.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是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以发展为基础。既探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 ,又探讨如何把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及其变化规律 ,以及两者如何有机结合,使青少年获得理想的教育,以最有效地促进和提升其心理发展。2.实践意义帮助教育工作者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促使其心理发展达到该年龄的最好水平。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师德,改进教学方法。 “如果我们对于教师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一点估计不足,那也是错误的。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教师才有可能把教材变成学生的真正的财富。” 苏赞可夫思考题: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第一讲 概 论 每一个理想的事物都有其自然的基础,而自然的每一个事物又都有其理想的发展过程。 美乔治桑塔耶纳(GSantayana,18631952)一、心理发展概述(一)心
3、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青少年心理发展属于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积极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主要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部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方面:(1)两个主要部分:人的认识过程发展的年龄特征; 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2)四个有关方面: 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 生理因素的发展; 动作与活动的发展;言语的发展。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一般来讲,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包括以下几方面。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不可逆
4、,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 4个别差异性。 连续性: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下一阶段的新质。阶段性: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取代了旧质要素而成为优势的主导地位,这时量变的过程就发生了质的飞跃,表现为间断现象。 。(1)就总体发展来看,整个发展不是等速上升,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2)不同的心理内容,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不同的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有不同。(3)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速度。(1)发展的速度(2)发展的优势领域(3)发展的最终水平 (三)心理发展的年龄阶
5、段及年龄特征1.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目前见到的划分人生阶段依据的典型资料,可归为如下几类:(1)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例如柏曼(L.Berman)以内分泌腺作为分期标准;(2)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例如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的分段是以思维发展为基础;(3)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例如艾里克森(E.H.Erikson,19071979)对人格发展的划分;(4)以活动特点为划分标准 例如艾里康宁()和达维多夫()把心理的未成熟的心理发展按活动来分;(5)以生活事件为划分标准 例如
6、将成年期(18岁以后)以生活事例分为:成年初期(1835岁),成年中期(3555或60岁),成年晚期(55或60岁以后)。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稳定性的表现、原因表现:1)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 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原因:1)社会教育条件在一定时期有相对稳定性; 2)儿童掌握知识经验有一定的循序性,大多数儿童花费的时间差不多; 3)生理发展有相对稳定的程序
7、可变性的表现、原因表现: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特殊的条件提前或延迟。(发展速度有变化)原因:1)社会教育条件的较大变化; 2)指个别差异,对于特定个体在年龄特征上的变异、加速或延迟3)年龄与心理发展的关系A.年龄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时间维度B.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出现本阶段可特有的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不是因与果的关系。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工作的启发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措施。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措施不能成人化和模式化。
8、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极创造条件,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向更高层次发展。(四)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critical period)指在个体成长中的某一段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关键期最早起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Lorenz,K.)对动物印刻(imprinting)行为的研究关键期对教育教学有何要求?(五)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的基本观点1.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1)遗传决定论,主张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决定的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2)环境决定论,主张心理发展是
9、由环境决定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3)二因素论即遗传与环境,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都不能否认。4)相互作用论,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跑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 创始人是英国的高尔顿,他说:“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到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如一个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霍尔,他最著名的论断是“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外界影响的被动结果,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10、。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行为主义者华生, 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并在我自己特殊的天地里培养他们成长,我保证他们中任何一个都能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或巨商,甚至乞丐和小偷,无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气以及他祖先的才能、职业和种族。”代表人有美国的吴伟士(心理的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格赛尔(生理成熟和学习是决定个性发展的两个基本要素)、德国的施太伦(儿童的个性发展是由儿童内部的性质和外界环境二者的辐合)。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或你有新的观点,试举出言之有理的论点与论据。 2.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自身的内部矛盾构成了心理发展的动力,即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新需要与
11、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1.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辨证统一体一方面,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学生心理的发展,总是以掌握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为中介的;另一方面,学生心理发展又是进行教育的重要前提。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的速度、深度以及牢固程度,又同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2.教育与学生心理的发展并非同步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儿童的这两个发展水平的动力状态是由教育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创造出“最近发展区”。(2)
1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如果错过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将不利于其发展。教育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 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任何知识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同化才有可能实现,而主动的同化则须以适当的运算结构的存在为前提。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大中小学
13、生的教材与教法之比较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教育训练可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有人对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儿童进行辨别学习实验维果茨基认为,学校教学能够在促进一个认知阶段向另一认知阶段的过渡中发生作用。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第二讲二、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 (一)青少年期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1.青少
14、年期的划分 青少年期又称青春发育期,处于由童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具体是指人在成长过程中,以第二性征出现为起点,身心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在我国,青少年期一般定在1112岁到1718岁,是由少年期和青年前期共同组成的,主要是指的是中学生。2.青少年期是人一生发展过程中最特殊的一段时间首先,身体发育加快。其次,由于身体发育,尤其是由于性的成熟,青少年经历着心理上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有人称之为“第二次出生”。第三,青少年期的认识能力和智力、能力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第四,在整个青少年期,他们都在思考着自己的人生 。(二)国内外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历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的
15、第一人。其典型标志是1904年出版的青年期一书。我国青少年心理学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其历史还比较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写的青年心理学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部青年心理学专著。 (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研究内容 1.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 2.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青少年心理发展各方面的发展规律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研究理论 (一)霍尔的复演说 斯坦利霍尔 (GStanley Hall,1844-l924)被称为美国心理学之父。他不仅开创了美国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而且也是使用科学方法对青少年心理进行研究的第一人,因此还有“青少年心理学之父”的美誉。1.基本观点 个体的发展只不
16、过是人类种族进化的复演过程。个体在出生以前即胎儿期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4岁前的婴幼儿期复演了动物到人的进化阶段;48岁的儿童期复演了人类从蒙昧向文明过渡的农耕时代;1225岁的青少年期则是复演了人类的浪漫主义时代。2.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观点 霍尔认为,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疾风怒涛”(sturm and drang)、充满了内部和外部冲突的时期,而他们正是在经历了各种的冲突与更替之后,才最终复演成为人类文明中充满“个性感”的一员。 青少年心理的两极化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精力过分旺盛与无精打采 快乐和痛苦自尊和卑谦共存 自私与利他的轮替好行为与坏行为交错 孤独和归属兴趣和冷漠 在知与行
17、之间摆动保守和激进间“穿梭” 聪明与愚笨同在 3.该理论的评价 霍尔的复演说开启了青少年心理学研究的先河,有其独特的贡献。 他关于青少年是“疾风怒涛”时期的观点,促使学术界和社会大众开始重视并研究青少年问题。但是,霍尔把个体发展史和种系发展史完全等同起来,从而引向了遗传决定论显然是错误的。 (二)格塞尔的自然成熟理论阿诺德格塞尔(Arnold Gesell,1880-1961)是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之一,也是最彻底地把胚胎学的模式应用于儿童、青少年发展的人。他的理论来源于“双生子爬楼梯”的经典实验。1.基本观点 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顺序地进行的。他
18、把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maturation)。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与学习,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学习本身并不能促进发展。关于发展的性质,格塞尔认为,成熟是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的突然转变。各水平之间的行为具有不连续性 。格塞尔提出发展有五个原则:发展方向的原则 相互交织的原则 机能不对称的原则个体成熟的原则自我调节的原则 2.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观点 他认为年龄是生物变化的一个相当精确的指标,是发展的准确界标。其中,青少年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指的是从11岁到21岁这段时期,而11岁到16岁这五年尤为重要。整个青少年期的更新、整合和均衡在不
19、断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并最终使个体的心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他认为成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发展不仅是向上的,而且也是螺旋式的。因此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是一种起伏式的变化,可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出现循环。由于各人的结构,以及成熟次序不同,所以存在着个别差异。同时,他也认为,年龄阶段之间的发展,会有突然的、明显的变化 3.对该理论的评价 格塞尔的观点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西方曾盛极一时,不仅对当时的儿童青少年教育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也由于他突出强调了成熟机制对青少年发展的作用,从而为研究青少年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是,这种观点片面强调生物因素比如年龄的作用而抹煞了个别差异和环境教
20、育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影响显然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不完善的。 案例当前早期教育中,有一种思想倾向认为“教育越超前越好”。越来越多的家长提出“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千方百计,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不顾实际地让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学这学那,恨不得孩子什么都会,什么都行。认为不这样,孩子就会滞后。某些省市的“家庭教育大纲”甚至把“超前性”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教育原则提出来。早期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任意超越儿童年龄阶段的教育,“超早期”进行行为能力训练,“超早期”进行智力开发。比如,在孩子能力还很差的时候就进行某些“高难”动作的训练;刚出生几十天就教孩子练走路;在孩子两三岁时就教孩子认字、算算术;四五
21、岁时就把小学的算术、语文课本拿来教孩子攻读;有的人甚至主张把小学要解决的问题提前到3岁,提出“0岁识字,3岁扫盲”等等。 格塞尔的同事阿弥士(LBAms)曾向父母们提出以下忠告: 1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2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3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4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是19世纪末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专家,精神分析理
22、论的创始人。1.基本观点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无意识作为研究对象,从人格着手研究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生、发展的内在动因。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表现为一种力量或冲动,弗洛伊德称之为“力必多(libido)”,它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儿童、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指的就是性本能的发展 。弗洛伊德根据不同时期力必多集中投放的部位不同,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从而提出了心理性欲发展的阶段理论。(1)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岁 ) (4)潜伏期(6-11岁) (5)青春期(11-20岁) 弗洛伊德从无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垂直层次把人格结构分为伊底(本我) 、
23、自我和超我。本我通常被看成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人格结构部分; 自我指的是人格积极的控制、观察以及学习的功能;超我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道德理想、社会戒律和规范。 无意识(unconscious)包含两个内容:一是个体生来就有的,没有分化的心理能量,即本能的原始冲动,这是原始的无意识;二是被压抑的记忆、动机、态度等,即由于被意识厌恶而进入无意识中被封闭的心理活动。无意识里的本能、欲望不能直接进入到意识领域,不能和意识交流,但它并没有死亡,而是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支配着人的活动。前意识(preconscious)是暂时没有意识到,但经过意识深入思考后能意识到的部分,它贮存着暂时被遗忘的意识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少年心理 发展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