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宏观经济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师宏观经济学.doc(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考试时间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初级、中级)(2.5小时) 审计理论与实务(初级、中级) (2.5小时)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项备选答案,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因此可以采取直接选取法,比如只有一项你能肯定是对的,在对其他无法做判断时,直接选此项;可以采取排除法,将不合常理的选项排除。即便完全不会,随便猜测也要选上。这类题目一般比较简单,基本为书本原文。命题规律:命题来源的篇数分值宏观经济学基础5分2. 多项选择题多选题每题有五个备选项,每个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的,至少有1个错项,即有二至四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每选项得0.5
2、分,根据上述判分标准,可以将选项中有把握的选出来。这种题目考核的面较广,难度较大。可以通过比较法,矛盾的只有一项正确;通过分析法,不能死背知识点。 命题规律:命题来源的篇数分值宏观经济学基础10分温馨提示:重视历年真题 历年真题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据统计80%以上的知识点会反复命题,所以需要做透真题。第一章 概论考情分析年度单选题多选题案例分析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年2222008年111232009年22124 考点一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研究对象(了解)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1. 通论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2 滞胀,即经济增长停滞、存在大量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或者表
3、述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同时上升)。(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例题1-单】 宏观经济学中的“滞涨”是指( )。A产出和物价水平同时下跌 B. 产出和物价水平同时上涨C物价水平下降,产出水平停滞 D. 物价水平上升,产出水平停滞【解析】经济增长停滞表现为生产停滞,即产出水平停滞;存在通货膨胀意味着物价水平上升。【答案】 D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总体的经济活动(微观研究个体。两者关系:微观是宏观的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决非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自一人言之, 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 自一家言之, 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 至于统论天下之势则不然。 陆楫(明代)但从宏观上分析,节俭对
4、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 公众节俭社会总消费支出下降社会商品总销量下降厂商生产规模缩小,失业人口上升国民收入下降、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下降社会总消费支出下降。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短期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2)长期经济增长问题。 考点二 市场失灵(掌握)公共物品市场失灵 外部性 不完全竞争 不完全信息政府干预宏观经济失衡、收入分配不公、经济秩序失范也会造成市场失灵,也需要由政府进行干预。(注意:共7项,教材P8)【例题2-单】 (2007中)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是万能的 B.政府是管理机构 C.存在市场失灵 D.“自动稳定器”无
5、用 【答案】 C一、公共物品1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解释:某个人无法阻止他人去同时利用路灯,此即非排他性。某个人利用路灯也并不影响他人利用路灯,你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此即非竞争性。)与此相对的概念是私人物品,特点就是竞争性和排他性。2例子:国防、广播电视、灯塔、警察、道路等3政府干预手段: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来解决,必须由政府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解释: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可以进行消费,因此公共物品就没有价格,生产者也就不愿意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所以,必须由政府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例题3-多】(2006初)私人在
6、消费上的特点有:A.非排他性 B.非竞争性 C.竞争性 D.排他性 E.再生性 【答案】CD【例题4-单】(2008初)下列属于私人物品的有:A.警察 B.灯塔 C.国防 D.电视机 【答案】D【例题5-多】(2006中)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下列物品中属于公共物品的有:A.国防B.道路C.汽车D.广播电视 E.电视机【答案】ABD【解析】汽车和电视机具有消费的排他性,不属于公共物品。二、外部性1定义: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也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简单理解为某些经济活动导致外部其他人受益或受损。)2分类:分类定义影响例子外部经济(正外部性)生产的外部经
7、济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企业培训雇员。消费的外部经济家庭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家庭对周围环境绿化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企业排放污水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家庭的消费行为对其他家庭带来不利影响。吸烟3政府干预:针对外部性会造成资源配置失当,政府可采取多种方案,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1)征税针对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由政府向引起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征税。即把引起外部不经济的外部成本转给引起这件事的生产者。此时,污染就成为生产者成本的一部分,使私人成本增加到与社
8、会成本相等)(2)补贴针对生产的外部经济(由政府向引起外部经济的生产者给予补贴。即把引起外部经济的外部收益转给引起正外部性的生产者。此时,外部收益就成为生产者收益的一部分,使私人收益增加到与社会收益相等。(3)企业合并针对生产的外部不经济(通过将外部经济的企业与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的方式)(4) 明确产权【例题6-多】针对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有()。A.征税 B.企业合并 C.反托拉斯法 D.价格控制 E.逆向选择【答案】AB【例题7-单】(2007中)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并造成他人被动吸烟,经济学家称这种经济活动为:A.公共产品 B.外部不经济 C.不完全竞争
9、D.不完全信息【答案】B【例题8-多】(2009)某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农业减产,这时该企业的: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B.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C.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E.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解析】某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农业减产,属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显然,按照表格的内容,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答案】AD(三)不完全竞争1.定义:指当市场竞争不充分,某产品生产企业能够明显地影响产品价格的状况。(补充: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主要表现为市场垄断。2.政府干预:(1)主要措施:政府管制、反托拉斯法政府管制:一类是经济管
10、制,主要指政府对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产量、市场进入和退出条件、特殊行业的服务标准的控制等。另一类是社会管制,这类管制是用来保护环境以及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反托拉斯法(通过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2)其他措施:配给、价格控制、税收、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等。【例题9-多】(2004中)不完全竞争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形式,政府干预不完全竞争的方法有:( )A.政府管制 B.价格控制 C.实行企业合并 D.规定财产权 E.实施反垄断法 【解析】措施包括政府管制(经济管制和社会管制)、反托拉斯法(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配给、价格控制、税收、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等。【答案
11、】ABE(四)不完全信息1影响:信息不对称(不完全)不能实现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所有市场同时均衡,从而造成市场的无效率。 (解释: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信息是完全的(对称的),即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易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但现实中,获得信息要付出成本,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不对称的)。此时,降低商品和要素价格不一定能刺激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提高商品和要素价格也不一定能刺激该商品的供给。因此,不能实现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所有市场同时均衡。 )2. 表现:(1)逆向选择:消费者无法对每一商品的质量进行准确判断,只能对商品的“平均质量”作出估计,并以此作为付费的依据,高于平均质量的商品由于消
12、费者付费低则会退出市场。(2)道德风险:在交易或合约关系形成后,由于一方的行为难以被对方所察知,则一方有可能做出损人利己的选择。例如违背合同、不守诺言等。3. 政府干预:政府通过对信息资源的调控,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以便消费者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例题10-多】(2004初)市场失灵情况包括( )A.公共物品 B.外部影响 C.完全竞争 D.不完全信息 E.寡头竞争 【解析】寡头竞争属于不完全竞争。If是垄断竞争、完全垄断呢?【答案】ABDE【例题11-多】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A.公共产品 B.垄断 C.外部影响 D.非对称信息 E.政府管制【解析】政府管制是解决不完全竞争的政府干预方
13、法。【答案】ABCD 考点三 政府干预的主要阶段(了解)一、“夜警政府”阶段:崇尚市场机制,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府作用范围小。二、“全能政府”阶段:市场失灵导致政府干预,政府作用范围广。三、“有效政府”阶段:市场机制作用是基础,政府只有在市场失灵产生时才进行干预和矫正。政府主要职能:一是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二是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三是实施宏观调控;四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考点四 总供给和总需求(掌握)(一)总供给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表示形态价值形态:价值量总和。物质形态:物质总量。决定因素(1)劳动力;(2)生产性资本存量;(3)
14、技术。生产函数假定一个经济社会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使用总量意义下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yf(N,K)。y=总产出,N=全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K=全社会的资本存量。关系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和资本存量。(二)总需求1.定义:反映全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或总支付能力,是全社会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称为有效需求。即总需求不等于社会需要。2构成:(1)消费需求:C:国内居民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2)投资需求:I:企业购买资本品的需求。(3)政府需求:G:政府采购产品与服务的需求。(4)国外需求:NX:外国购买本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因此,总需求=YC+I+G+NX。【例题12-单】
15、市场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决定于( )A.生产成本B.供求关系C.通货膨胀水平 D.凯恩斯定律【解析】均衡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答案】B【例题13-单】(2006初)在开放经济中,总需求可以表示为( )A.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B.总需求=消费+投资+总出口C.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 D.总需求=消费+投资+净出口 【答案】A考点五 国民收入的相关概念核算经济总量的指标(掌握)名称定义关系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地域范围)国民生产总值(GNP)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
16、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民范围)GNP= GDP-外国国民在本国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本国国民在国外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GDP+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净值(NNP)最终产品价值中如把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就得到了净增价值。NNP=GNP-折旧等资本消耗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NI=NNP-(间接税-津贴)个人收入(PI)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DP
17、I),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总结国内生产总值(GDP)中需要把握的要点: 1.一国:在一国的领土范围之内,无论是本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生产的都属于该国的GDP。2.一年内生产:指在一年中所生产的,而不是所销售的。3.物品和劳务:基准中既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4.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能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5.市场价值:指GDP是按价格计算的。在用价格计算GDP时,可以用两种价格。名义GDP按现价核算;实际GDP按不变价格核算。【例题14-单】国内生产总值是计算下列哪部分的价值 ( )
18、A.中间产品 B.中间产品和劳务 C.最终产品 D.最终产品和劳务【答案】D【例题15-单】 (2006中)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差别是( )A直接税 B折旧等资本消耗 C津贴与间接税 D政府的转移支付【答案】B【例题16-单】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的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上述三种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国民生产总值=该国公民在该国领土上取得的收入+该国的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该国公民在该国领土上取得的收入+本国领土上的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根据前者小于后者的关系。故选项
19、B正确。【例题17-多】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用来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指标有:A.国民生产总值 B.国民收入 C. 外汇储备总额 D.通货膨胀率 E.国民生产净值 【答案】ABE考点六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掌握)核算GDP常用的是支出法和收入法。(一)支出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售价)来计量GDP。即GDP=C+I+G+(X-M)。概念含义消费C居民个人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建造住宅的支出。投资I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用于新厂房、新设
20、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投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政府购买G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出口X进出口的差额,即XM。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进口M(二)收入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所有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计量GDP。即:GDP=工资+利息+租金+非公司企业主收入+税前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还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例题18-单】若某国某年度国内个人消费量为4000亿元,私人投资量为1000亿元,政府购买量为600亿元,出口量为400亿元,进口量为3
21、00亿元,则该国当年GDP等于( )A.6300亿元 B.5900亿元 C.5400亿元 D.5700亿元【答案】D【解析】GDP=4000+1000+600+(400-300)=5700 考点七 储蓄与投资恒等式(熟悉)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参与部门消费者、厂商消费者、厂商、政府消费者、厂商、政府、国外支出角度yC+Iy=C+I+G(G: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y=C+I+G+(XM)(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X-M表示净出口)收入角度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y=C+S+T(T:总税收转移支付,表示政府的净收入)y=C+S+T+Kr(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22、)结论C+I=y=C+S推出IS,储蓄投资恒等式C+I+GyC+S+T推出IS+(TG)。因政府储蓄= TG,故三部门经济中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和投资的恒等。C+I+G+(XM)=y=C+S+T+Kr推出IS+(TG)+(MX+Kr)。因S=居民私人储蓄,TG=政府储蓄,(MX+Kr)=本国用于对外国消费和投资的那部分储蓄,故表示四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的恒等。总结论: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考点八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一般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一) 物价稳定观点:价格稳定不
23、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指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的持续普遍上涨,其本质是市场上过多的流通中的货币(通货)与有限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之间的价格比例关系的变化,或者说货币相对于商品和劳务的贬值)2价格指数分类: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二) 充分就业观点:充分就业一般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而是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不排除像摩擦失业这样的情形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1常见的失业情形:摩擦性失业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
24、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导致的失业。自愿性失业是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非自愿性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因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没有适当技术或居住地点不当,无法填补空缺。周期性失业是因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2目标: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是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的或重要的目标。【例题19-单】(2007)因产业结构升级而导致的失业属于( )A自愿失业 B非自愿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答案】D【例题20-单】(2008)因工种转换困难所导致的
25、劳动者失业是( )A非摩擦性失业 B摩擦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答案】B(三) 经济增长 观点1:指经济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既要能基本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即达到一个适应国情的适度增长率。具体指标是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观点2:目前我国追求的是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高效增长,而不是简单的高速增长。(四) 国际收支平衡 没有过大盈余或赤字第二章 财政政策分析考情分析年度单选题多选题案例分析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年1112008年112452009年11123考点一 财政收入(掌握)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公债
26、、非税收入。一、税收1.特点: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最主要部分。2.种类:流转税(货物与劳务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五类。3.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不包括权威性)4.调节方式:宏观税率确定:宏观税率是衡量财力集中与分散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宏观税率高意味着政府集中掌握财力的能力高,反之则低。因此,提供宏观税率,民间收入减少,经济收缩。税负分配:政府部门进行:通过税种选择和制定不同的税率来实现;市场活动进行:通过税负转嫁的形式体现出来。结果使纳税人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不相同,是税负的再分配。税收优惠:减税、免税以及建立保税区等税收处罚:罚款、征收滞纳金等【例题1-单】 政府降低宏
27、观税率意味着( )A更多收入从民间流向政府 B. 更多收入从政府流向民间C更多收入从企业流向居民 D. 收入在政府与民间之间的分配比例不变【解析】宏观税率降低意味着政府集中掌握财力的能力低。因此,降低宏观税率,民间收入增加,从政府流向民间,经济扩张。【答案】 B二、公债1分类:(1)中央债和地方债。(2)短期(1)、中期(1-5)、长期()5)2特征: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3特点:运用信用方式筹资。4调节作用:(1)公债已成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政策手段。(2)发行公债能产生“挤出效应”。(解释:民间资金减少,利率上升,从而私人投资减少,抵消了扩张)【例题2-单】(2008)
28、根据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因政府支出增加而被挤出的是( )A.政府投资支出B.私人投资 C.税收 D.居民储蓄【答案】 B【例题3-单】(2009)下列会对民间机构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政府行为是( )A.增发货币 B.发行公债 C.发行股票 D.增加出口【答案】 B三、非税收入1.内容: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政府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彩票公益金和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主要指国家机关、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集中所属事业单位收入,这部分收入必须经同级财
29、政部门批准。a) 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政府和所属单位利用国有资源而获得的收益.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b) 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指政府以国有企业资本出资人身份获得的与该资本运营和处置有关的净收益,包括国有资本分享的企业税后利润、国有股股利、红利、股息等;c) 政府基金-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为兴办、维持或发展某种事业而储备的资金款项,如三峡工程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等;d) 行政事业性收费-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根据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公共
30、服务过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的费用,它是行政性收费和事业性收费的总称,如企业注册登记费、工商管理费等。3. 收支两条线: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预算外收支属于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考点二 财政支出(掌握)按经济性质: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功能:一般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其他支出(分为类、款、项)一、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含义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特点(1)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2)购买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1)不存在交换的问题。(2)转移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分类(1)社
31、会消费性支出:各部门的事业经费支出(2)政府投资性支出:社会基础设施投资支出以及国计民生的领域的投资支出。(1)社会保障(2)财政补贴支出(3)捐赠支出(4)债务利息支出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对生产流通的影响直接影响:政府的购买性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购买性支出增加时,社会总需求增长,市场价格水平上升,从而使供给量增加,扩大生产规模。间接影响都增加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分配的影响间接影响(1)总额上增加或减少了,给政府提供商品和劳务的企业收益额也会随之增减,导致企业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2)总额不变,只是结构上发生改变,那么提供政府所增加购置的商品或劳务的企业获得的利润增加,提供政府
32、所减少购置的商品或劳务的企业获得的利润减少,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将因政府购买性结构的变动而受到相应的影响。直接影响(1)对以个人为对象的转移性支出来说,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因为这笔资金来源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分得的各种收入交的税)(2)对以企业为对象的转移性支出,导致国民收入在纳税人和获得补贴的企业之间的转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转移性支出和累进的所得税制度的结合,被称为市场经济的“自动稳定器”原理:经济运行过热,个人和企业收入会增加,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就会自动下降(因为转移支出有一定标准,比如800的贫困线以下),同样达到累进税率的标准的就会多,就会多交
33、税;这样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就下降,抑制了消费需求的上升,防止经济进一步过热;反之类推。【例题4-单】(2007)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下列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社会保障支出 B.国债利息支出C.社会文教支出 D.财政补贴支出【解析】社会文教支出属于购买性支出。【答案】C【例题5-多】下列关于政府转移支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转移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支出B.转移支出是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所得C.转移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D.转移性支出对财政资金产生间接影响【答案】ABC【解析】转移性支出对财政资金产生直接影响一、 规模分析、结构分析(了
34、解)1. 规模分析:取决于一国政府公共财政活动的范围。主要受经济、政治、社会三个因素的影响。2. 具体取决于满足政府承担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需要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3. 结构分析: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从长期趋势看其比重是逐步下降的。社会文教方面的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增加考点三 财政政策分析(掌握)一、财政政策目标 P28财政政策目标:资源优化配置、收入的公平分配、经济的稳定增长。(一)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配置是市场的功能,但是仅靠市场还不够,所以需要财政政策。1核心问题就是财政资金的投向问题。2第二个问题是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
35、调整原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3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是节约投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主要通过改进资金供给方式(如拨款改为贷款)、强化预算约束等措施。(二)收入的公平分配收入公平分配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合理的税收负担,这又是资源能否合理配置的关键。(三)经济的稳定增长经济稳定增长表现在适度的经济增长率、稳定的物价水平、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上,通过市场来考察,它又集中反映在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协调平衡上,通过财政支出总量和财政收入总量的对比关系调节。1、财政支出总量的扩张会增加总需求,财政支出总量的收缩会减少社会总需求。2、财
36、政收入总量的调整,即国家增加或减少税收,从短期看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因而影响总需求,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供给。3、国家能够通过财政收入总量与支出总量的对比关系,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促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例题6-多】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目标主要有( )A资源配置优化 B转移支付增加 C国债利率稳定D收入分配公平 E经济增长稳定【答案】ADE二 、财政政策类型功能状况:扩张性、紧缩性、中性类型 所要调整的经济对象的反应情况:相机决策(积极)、自动稳定器(消极)(一)按财政政策本身的功能分类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37、,载体是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和抑制总需求,载体是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3.中性的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要求财政收支要保持平衡。观点: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这要取决于目前的预算收支情况)【例题7-单】下列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答案】c(二)按财政政策主体对调整对象的反应情况分类1.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情况而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措施,相应
38、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1)特点:人为的政策调节。(2)任务:扩大总需求以反经济衰退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以反通货膨胀执行紧缩性财政政策。(3)工具:调整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水平(即调整除了政府转移支付以外的其他财政支出水平)调整税率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的适用条件调整转移支付的条件。注意:不包括改变利率,再贴现率等,因为这些是货币性政策。(4)调节原理:逆经济风向行事(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政府往往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举借公债扩大开支、降低税率等加;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政府就会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如缩小财政开支、提高税率等。2.消极的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1)特点:非人为的自
39、动调节。不需要政府预先做出判断和采取措施,而是依靠财政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机制,自行发挥作用,收到稳定经济的效果。(2)运行机制: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和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累进税率和转移支付。注意区分:调整转移支付的条件是积极的,因为需要人为调节标准;转移支付本身是消极的,自行发挥作用。【例题8-单】下列财政政策中,合理的为( )A经济衰退时,增加政府开支,削减税收B经济高涨时,增加政府开支,削减税收C经济高涨时,增加政府开支,提高税收D经济衰退时,减少政府开支,削减税收【解析】我们需要逆风向行事,所以衰退时,扩张的财政政策;高涨时,紧缩的财政政策。【答案】A【例题9-单
40、】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增加税收B.减少税收 C.加政府支出 D.中央银行买入债券【答案】A【解析】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属于经济过热,根据逆风向行事,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三、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一)直接效果: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收入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1变动收入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2改变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观点: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以及就业的变动具有倍增的作用,即政府支出和收入的变动可以使国民收入发生多倍的变动。(二)间接效果:挤出效应(政府开支增大会增加总需求,造成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减
41、少,也就是挤出了企业和私人的投资,从而减弱扩张性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观点:挤出效应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的作用最明显;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其大小取决于政府支出引起利率上升的幅度。利率上升高,挤出效应就大。第三章 货币政策分析考情分析年度单选题多选题案例分析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年112452008年221242009年11245货币政策: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量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考点一 金融市场(掌握)要素主体:专业金融主体(银行、保险公司等)和非专业金融主体(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客体:货币资金工具按主体分类:直接金融工具和间接金融工具。直
42、接金融是非专业金融主体之间发生的金融交易,如非金融机构的融资者发行的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公司股票。间接金融是通过专业金融主体实现的金融交易,如由金融机构发行的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银行债券、人寿保险单等。按交易期限分类: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商业票据、短期公债、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等)和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股票、公司债券及中长期公债等)。价格:利率(各种利率在一般情况下呈同向的变动)类型按期限划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交易市场。功能在于满足流动性需求,包括短期存贷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贴现市场、短期债券市场以及大额存单等短期融资工具市场。资
43、本市场:1年以上的中长期金融交易市场,功能在于满足企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和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资金需要,包括长期存贷市场和证券市场(股票、债券市场)。按交割期限划分:现货市场(1-3日)与期货市场(成交日之后一段时间)功能直接功能:调节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资金余缺。间接功能:通过资金余缺的调剂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功能实现的条件是充分信息和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例题1-单】通过专业金融主体实现的金融交易称为( )A.金融 B非专业金融 C直接金融 D间接金融【答案】 D考点二 金融机构(熟悉)一般构成我国的构成中央银行:核心功能: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银行的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充当最后贷款人)政府的银行(管理国家金融)中央银行(功能同左)商业银行:吸收活期存款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主要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四大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专业银行:储蓄银行、进出口信贷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投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养老或退休基金、投资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等【例题1-单】下列银行中,属于政策性银行的是( )A中国银行 B中国
限制150内